2022年高中语文 6-1 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28115148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 6-1 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中语文 6-1 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 6-1 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 6-1 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与名师对话】2014年高中语文 6-1 种树郭橐驼传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B早缫而丝,早织而缕C既然已D远具时羞之奠解析:B项,“而”通“尔”;C项,“已”通“矣”;D项,“羞”通“馐”。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类橐驼者类:似B名我固当 名:名字C驼业种树 业:以为业D早实以蕃 实:结果解析:B项,名,起名,作动词。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甚善。名我固当 乃辞谢,固清B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瞻前而顾后兮C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纵江东

2、父兄怜而王我D早织而缕,字而幼孩 吾尝终日而思矣解析:B项回头看。A项本来;坚决。C项爱护;怜惜。D项你们;不译,连词,表修饰关系。答案:B4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解析:C项与题干中的“且”均为“而且”义。A项,将要;B项,姑且;D项,尚且。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本性/性质;B项生长/治理;C项它/那;D项均为“作为”。答案:D6对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名我固当 驼业种树早实以蕃 其筑

3、欲密非有能硕茂之也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见长人者好烦其令A/B/C/D/解析: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答案:A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B项连词,于是;C项连词,而且/连词,尚且;D项介词把,用/介词,对、给。答案:B8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故乡人号之“驼”若不过焉则不及B既然已虽曰爱之,其实害之C不抑耗其实而已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D驼业种树我何面目见之解析:A项因此乡里(村里)/不够,太少;B项既然这样/那实际上;C项它的果实/百姓、小民。答案:D二、课内

4、阅读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911题。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5、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舍其名舍:舍弃B根拳而土易 易:容易C其本欲舒 木:根D早实以蕃 蕃:多解析:B项易:更换。答案:B10郭橐驼的种树之道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加以回答。在文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_答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采用对比的手法: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而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这样,在对比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1

6、1对本文段的解说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既形象而又生动。B文中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皆出,语精而意丰。C文中介绍郭橐驼的形貌、技能,主要是为了树立一个勤劳善良而又富有智慧的形象。D郭橐驼身带残疾、形貌丑陋,但他不自卑自怜,坦然地面对生活,凭他的绝技,种出硕茂的果实,这体现了一种“顺其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解析:“主要是”不当。从作者创作意图看,是为下文规讽为政不可扰民、顺应自然、让民休养生息作铺垫。答案:C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梓人传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

7、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官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

8、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梓人款其门款:敲、叩B众莫能就一宇 就:完成C吾收其直太半焉 直:简直D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俟:等待解析:C项“直”通“值”,工钱。答案:C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视木之能凡执用之工不在列B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愿佣隙宇而处焉犹且从师而问焉D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解析: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但是、却;C项兼词,“于之”/代词,代指“老师”;D项代

9、词,代“工匠”/代词,代指“他”。答案:B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都不能说明梓人手艺高明的一组是()所职寻引、规矩、绳墨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委群材,会众工ABCD解析:是说他使用的工具简单,间接说明其才能,直接表明其手艺高明,是讲众工匠的行为,是说那里堆了很多材料,汇聚了很多工匠。答案:C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此话说明梓人是一个没有本事的人。B“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中的“笑”字,说明作者看不

10、起梓人,有讥笑嘲讽之意。C作者在叙写梓人事迹时,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具有曲折深细的特点。D“余圜视大骇”,一个“骇”字,写出了梓人的妄自尊大。解析:A项这是作者在不了解他的情况下得出的;B项文中无依据;D项这个“骇”字写出了梓人技艺的高明非凡。答案:C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译文:_(2)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译文:_答案:(1)一会儿众工匠刀砍斧动起手来,一个个都看他的眼色。(2)有些不能胜任的工匠,被他怒喝到一旁,也不敢恼恨抱怨。四、语言应用17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柳宗元的寓言,在我国寓言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柳宗元不仅继承了先秦以来寓言的优良传统,而且也借鉴了佛教寓言以及六朝杂文和小说的某些写作技巧,创造性地把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有文学意味和斗争精神的文体。更为重要的是,柳宗元创作的寓言大多都被赋予了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内涵。答:_答案:继承借鉴创造性时代特色伦理道德18如果不用任何修辞格,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这句名言的意思可以怎样表达?(限20字内)解析:此处应注意不要错误地理解为“教鞭”下、“冷眼”里、嘲笑中会出人才。答案:教师体罚、轻视的学生中有未来的人才。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