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应用.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技术概述第一章1.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简称AECT) 1994年给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200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进行再定义: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3.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基本研究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l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
2、、制定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系统及教学信息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l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是指对视听音像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种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l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应强调对新型技术、各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传播,并加以制度化、规范化,以支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l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指对所有学习过程的学习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具体包括教学系统管理、教育信息及资源管理、教学研究及开发管理等。科学管理是教育技术实施和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优化的保证。l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
3、价,是指在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并以此作为监督质量和不断优化教学系统与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4.传统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21世纪提出了“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的新概念。(看书记住TPACK模型)5.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l 学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由“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l 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4、。教学设计能力由“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形成。l 资源应用能力:是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内容知识”(TCK)形成。6.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l 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需求意识,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教育技术的兴趣与态度等。l 知识与技能: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l 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协作与交流,学习与发展等。l 社会责任: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等7.三种常见的教学模式:(1)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2)网络教学模式:网络课程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式教学、校际网络协
5、作学习(3)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就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化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式学习系统主要由教师、学生、课程和学习环境组成。8.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9.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的活动。10.数字化学习泛指人们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信息资源进行的学习,它是信息时代常见的学习状态。11.
6、信息化教学指的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借助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方法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它是师生运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对信息时代的教学活动的一种描述。第一章要点 1.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是随着20世纪20年代视听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从技术素养、计划与标准、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两个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
7、。 3.教育技术为课程教学提供过程设计、资源开发、效果评价等多方面的支持,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支持课程教学,已成为目前教学实践的常态,并在此过程形成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课程教学、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的。 4.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概念很多,有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数字化学习、信息化教学等,都是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第二章1.教学资源是一切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支持教与学全部过程的各种系统、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的总称。信息化教学资源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有序化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有用信息的集合。2.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把常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分为:教学素
8、材,教学课件,教学工具,网络课程,教育游戏,专题学习网站,数字教材,数字图书,教学案例,虚拟仿真系统共十类。3.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大学公开课,TED演讲视频,微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4.微课指的是微型教学、微型课件,是指讲授某个知识点、技能、案例等微内容的教学课件,内容聚焦于知识讲解,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与发展能力。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目标明确、易于分享和交流的特点。5.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通过社会化网络学习环境向参与者提供围绕某个主题的分布式开放教育资源和活动,允许参与者在领域专家指导下,通过自组织学习方式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与分享,建构个人学习与概念
9、网络,形成个性化意义与观点的关联式课程,它的核心是社会化学习,是基于社会化网络的以连接、沟通、分享和创新等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6.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技术特征:处理数字化、显示多媒体化、内容组织的非线性化、传输网络化。 7.从教学应用的角度看,信息化教学资源普遍具有以下特点:媒体性,工具性,交互性,智能化。8.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资源 (1)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主要包括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五个基本要素。(看书了解每个要素) (2)信息化教学资源评价的基本方式 根据评价参与主体的不同:管理者评价,专家评价,用户评价,机器评价。 从评价方法的角度: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10、。 从评价功能的角度:开放式过程性评价,教学适用性评价。第二章要点1.信息化教学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从教学方式上看,常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面向课堂教学的课件、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2.课堂教学型课件能够利用多种媒体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型课件的设计,要求内容明确、具体,教学思路清晰,课件模板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3.自主学习型课件是为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需要而开发的课程软件,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和自主活动来进行学习,为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步调、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地
11、点等方面提供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自主学习新课件的设计要考虑以学生为中心、情境创设、协作建构、及时反馈等特点。自主学习型课件可以借助iSpring, Articulate等快速课件工具来制作。4.微课视频是一种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资源,是指讲授某个知识点、技能、案例等微内容的教学课件,内容聚焦于知识讲解,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与发展能力,微课视频的制作可以使用PowerPoint或录屏工具等来完成。5.为了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资源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目前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针对不同类型教学资源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1.
12、常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有:知识建构工具,信息检索工具,协作交流工具,情境探究工具,虚拟实验工具,统计评价工具等2.思维可视化是一种以数据可视化、计算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为基础,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的技术。3.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发明,是表达发散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却极为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茂的优势,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利用左右脑的机能,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4.思维导图的作用:作为选择、呈现
13、教学内容的工具;作为促进知识结构化的工具;作为发散、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工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意义的工具;作为学习评价的工具。5.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6.概念图在教学应用中的作用:以概念图为知识可视化的表征工具;以概念图为高阶思维的发展工具;以概念图为合作交流的工具;以概念图为促进教学的评价工具;以概念图为一体化教学设计与课件开发的工具。第三章要点 1.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习者理解、分析、建构知识。常见的教学工具有知识建构工具、信息检索工具、协作交流工具、情境探究工具、虚拟实验工具、统计评价工具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具有方便快捷、生动形象,以及针对性、
14、趣味性,、交互性强的特点。 2.知识与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思维导图、概念图,可用于呈现教学内容,促进知识结构化与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清晰、直观地呈现,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Mindmanager、Inspiration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可广泛应用与学科教学 3.基于信息技术的交互式教学评价能够给学生及时反馈,有利于实施形成性评价活动。借助Free Quizmaker、Easytest等工具,可以快速开发互动式测试与练习。 4.各种虚拟实验工具,提供了仿真的实验器材和近似真实的实验情境,便于师生的实践操作和趣味互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5、,以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灵活选择针对性强的软件工具,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创设更多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的机会。第四章1.典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数字化学习体验室,智慧教室等。2.中小学中典型的网络教学环境有:课程类教学平台、教师专业发展类平台、教学资源共享类平台、网络学习社区类平台等。第四章要点 1.信息化教学环境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所创建的教学环境,是现代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常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数字化学习体验室、智慧教室等。 2.数字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
16、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是各种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有机整合。数字校园拓展了现实校园时空,为师生提供了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教学环境,数字校园的建设与教学创新实践,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的重要内容,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层次目标。 3.网络教学环境是网络通信技术、网络空间、学习资源等要素有机整合的结果,是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基础。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的目标是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Moodle平台可用于建构课程的网络教学环境,目前已得到了广泛应用。学习
17、者可以在计算机上安装该平台,构建一个网络教学环境,体验其基本的教学功能、教学特点。 5.应用LAMS软件可以构建一个设计、管理和传递网络教学活动的管理平台。LAMS支持与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提供整合教学资源、实施网络教学与评价等功能,着力于为师生提供一个将学习过程图形化、可视化的网络教学环境。第五章1.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2.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有: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先决策原理和反馈评价原理。(看书进行进一步的了解)3.教
18、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可以用经典通用的教学设计模型ADDIE模型来表示。ADDIE模型教学设计是一套有系统地发展教学的方法,包括学习(教学)目标的制定、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和学习评价的实施等方面,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部分。4.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五个部分。5.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方式的基础上,我国教育部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6.WebQuest和PBL学习项目都属于探究型学习的内容。第五章要点 1. 教学设计是一种以认知学
19、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先决策原理和反馈评价原理。 3.经典的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部分,即ADDIE模型。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境与资源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4.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的内容。 5.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教学往往是一种超越课堂时空的教学模式,其设计可以借鉴
20、网络探究学习模式(WebQuest)与PBL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第六章1.虚拟仿真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领域,相关的技术非常多,目前应用到教育中的虚拟仿真技术有虚拟现实、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等技术。 (1)虚拟现实(VR)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一种综合集成技术,它借助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构成一个三维信息的人工环境虚拟环境,可以逼真的模拟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环境(甚至是不存在的)。 (2)虚拟仿真是用一个虚拟的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的系统的技术,是仿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3)增强现实(AR)技术,是在虚拟仿真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
21、息,增强用户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2.虚拟仿真技术的教育应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学习知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建三维虚拟校园,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模拟教学,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虚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学生开展技能训练。3.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对云计算的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路径供用户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储存、应用软件和服务)。云计算的特点:安全性,共享性,网络化,个性化,低成本。4.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容忍时间内用传统互
22、联网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5.根据约翰逊等学者的定义,学习分析技术指的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海量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以评估学生的学业进展,预测未来的表现,并发现潜在的问题。这些海量数据可以来自学生的显性或隐性学习行为,如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参与课外活动、论坛发帖等。 6.翻转课堂具有三个要素,分别是课程资源、教学活动以及支撑环境。 7.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应用价值:颠倒教与学的顺序,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交互的时间,加大交
23、互的深度,促进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有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8.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两种实践模式: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基于联通主义的cMOOC。 9.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价值:网络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推动了高等教育全球化,网络技术与传统教育要素深度融合催生出一批新的课程教学模式;MOOC加剧了高等教育的竞争,学校、教师通过MOOC平台“领导世界”;学校教育与网络教育、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进一步融合、相互促进。第六章要点 1.近年来,虚拟仿真、云计算、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新兴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式教学,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主题整合式教学,校际网
24、络协作教学等,这些从不同角度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教学创新。 2.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流程,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到基于技术支持的先学后教,使用网络技术优化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这两个认知环节。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它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3.MOOC通过社会化网络学习环境向参与者提供围绕某个主题的分布式开放教育资源和教学活动,允许参与者在领域专家指导下,通过自组织学习方式,参与课程资源建设与分享,建构个人学习与概念网络,形成个性化意义与观点,是一种社会化自组织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4.建构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主题整合式教学、校际网络协作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所需的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为变革与超越传统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