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doc(9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的精神,优化育人模式,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
2、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现根据国家教育改革试点要求,特制定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一、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一)适应现阶段形势,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当今时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高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但目前普通高中“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的局面,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必须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二)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的需要课程是育人的关键。转变育人模式,首先应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质量。现阶段以必修课程为
3、主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必将会有力地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三)巩固和发展课程改革成果,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省起始于2006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课程改革较好地推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加强了学校的课程意识,催生了一些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但改革并没有改变教学过度应试、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局面,新课程理念还远未转化为学校
4、办学和教师教学的自觉行动。改革不进则退。只有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巩固前一阶段课程改革成果,才能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底,实现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有力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二、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四)指导思想按照“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坚持有利于培育普通高中学校特色、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五)基本原则
5、多样化原则。推进高中多样化和育人模式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性原则。推进选课走班,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择课程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教学,为全体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循序渐进原则。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坚定课程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又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分步到位。三、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六)调结构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减少必修学分,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综合
6、实践活动列入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渗透于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与选修课程教学中。专题教育列入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四类。(1)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2)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3)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知识应用等课程,旨在发展学生潜能,提高综合素质。(4)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7、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要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设四类选修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七)减总量梳理与整合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必修课程基本、基础性知识要求,删减重复、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内容,适当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及学习总量;原“选修IA”和“选修IB”课程模块列入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形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课程格局。(八)优方法构建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学校应根据本校、本地区实际,制
8、订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及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发选修课程,引进国内外精品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选修课程,建立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和办学特色,遵循教育规律,自主制定课程开设计划,科学安排课时与教学进度,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体现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每学期必须按规定要求开设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艺术等必修课程。每周课堂教学时间不得超过26小时。控制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的课时总量,课时总量应与该学科学分相对应。鼓励学生个性化学习。学校要建立和实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
9、划教育,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定个人修习计划。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选课走班管理,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允许学生到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及行业企业修习选修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必修课程的选课走班,让学生选教师、选课程进度、选修习年级。改进教学方式。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严格控制教学进度和难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轻负高质,提升课堂教学品质。鼓励学校和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应在3年内完成普通高中学习,允许学生提前毕业。学生修习必修课
10、程满96学分,修习选修课程满48学分(其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同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达到规定要求,即可毕业。(九)改评价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等11门必修课程,各科目每年开考一次,分别在1月和6月施考。高中期间,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记入档案。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重在过程,重在导向。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全面准确地将课程修习情况、个
11、性特长发展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评价结果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要改进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与程序,提高信息化程度,力求简洁、可操作。(十)创条件逐步实行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将学费分为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实行学分制收费。在20122013学年选择若干普通高中进行试点。2014年秋季入学,在全省全面执行普通高中学分制收费制度。增量教育资源要向课程改革倾斜。各地要高度重视深化课程改革的配套需要,逐步提高教师配备与培训、选课走班设施与设备等方面的课程支撑能力。有条件的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区域为单位,做好课程资源建设规划,统筹选修课程资源
12、,实现资源共享。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十一)加强对课程改革的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课程改革宣传,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改革方案。要建立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课程改革的重视、理解和支持,为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十二)改革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体。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深化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课程规划和课程体系;要改革学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成立课程评审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学生选课指导中心等机构
13、。要建立健全选课指导、走班管理、学分认定等配套制度。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公正公平。(十三)加强课程改革专项培训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相关人员的课程改革培训,强化课程意识,提升行政的课程决策力、指导力;加强校长培训,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把握课程标准,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选修课程开发开设能力;改革师范教育,省内师范院校要根据课程改革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为课程改革培养合格教师。(十四)完善考核制度优化学校评价与教师评价。学校选修课程建设与开设情况列入对市县教育现代化达标评估和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考核体系。选修课程建设列入特色示范学校评估指标,教师的课程开发与
14、执教能力列入评优及职称评定条件。本方案于2012年秋季起实施。2012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启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开发开设各类选修课程。2013年,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修订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2015年,在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基本满足学生多样化选择学习的课程体系。附件1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与学分结构必 修选 修学习领域科 目学 分类别内 容学 分语言与文学语 文10知识拓展类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至少48外 语10数 学数 学10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8历 史6地 理6职业技能类包括生活技能、
15、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科 学物 理6化 学6生 物6兴趣特长类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知识应用等课程。技 术信息技术4通用技术4艺 术艺术或音乐、美术6社会实践类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12专题教育2主要包括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必须组织开展的各类教育内容。附件2浙江省普通高中必修课程调整意见普通高中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设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修习选修课程的基础,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一、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必修课程
16、的教学内容,明确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要求,切实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基本原则(一)保持课程结构基本稳定。将综合实践活动调整到选修课程,专题教育列入必修课程,其他必修课程学习领域、科目及学分要求基本不变。(二)梳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明确必修课程基本、基础性知识要求,梳理与整合各学科的必修与选修内容,删减重复、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内容,充实能体现各学科核心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基本知识内容,确保必修课程学科知识和能力体系清晰完整。(三)确保学科基础及发展功能。强调对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基本技能的学习
17、,构建必修课程核心知识结构,夯实学科基础,激发学习兴趣,为促进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实现层次递进和自主发展奠定基础。三、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调整学科教学内容语文1.语文学科必修学分的5个模块为语文(必修一)、语文(必修二)、语文(必修三)、语文(必修四)、语文(必修五)。2.在语文(必修二)中删除一个人的遭遇,增加边城。3.在语文(必修三)中删除东方和西方的科学。4.在语文(必修四)中增加辛德勒名单。数学数学学科必修学分的5个模块为数学1(必修)、数学2(必修)、数学4(必修)、数学5(必修)、选修2-1(分侧文、侧理两种不同要求)。英语英语学科必修学分的5个模块为英语1(必修)、英语2(必修)、英语
18、3(必修)、英语4(必修)、英语5(必修)。思想政治政治学科必修学分的4个模块为经济生活(必修1)、政治生活(必修2)、文化生活(必修3)、生活与哲学(必修4)。历史1.历史学科必修学分的3个模块为历史(必修)第一册、历史(必修)第二册、历史(必修)第三册。2.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有关两次世界大战史的内容,列入侧文的必修内容。3.删除“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朝议制度”、“工官和匠户”、“希波战争”、“俄罗斯的困境”、“周敦颐和张载的思想主张”等三个单元内容。地理1.地理学科必修学分的3个模块为地理I、地理II、地理III。2.删除地理II中的“地域文化与人口”一节和地理III中的“数
19、字地球”一节。3.在地理III中渗透区域地理的知识和方法。物理1.物理学科必修学分的3个模块为物理1、物理2、选修1-1(侧文)或选修3-1(侧理)。2.删除物理2中的第七章6节内容以及选修3-1模块中第二章第十一节。3.将选修3-2模块中第四章第二节至第六节内容调整到选修3-1(侧理)中作为必修内容。化学1.化学学科必修学分的3个模块为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将化学2中的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整合到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2.删除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四单元“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3.将原必修模块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的部分内容整合为若干“综合实验”。生物生物学科必修学
20、分的3个模块为分子与细胞(必修1)、遗传与进化(必修2)和稳态与环境(必修3)。信息技术1.信息技术学科必修学分的2个模块为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2.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部分内容不再作为单独教学内容,第三章第三节整合到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删除第六章第二节内容。3.信息技术基础中适当加强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的学习,用Visual Basic语言代替QBASIC。通用技术1. 通用技术学科必修学分的2个模块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2. 删除技术与设计1中的“技术试验的分类”、“设计图样的绘制”中的“透视效果图”。音乐不作调整。美术不作调整。体育与健康不作调整。四、实施要求(一)学校要按
21、照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组织教学,严格控制教学内容和难度,不得随意拓宽知识内容、提高教学要求、加重学业负担。控制各学科必修课程教学的课时总量,课时总量应与该学科学分相对应,让学生有时间修习更多的选修课程。(二)要转变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积极开展轻负高质有效教学的探索,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三)有条件的学校可积极探索必修课程的选课走班教学,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灵活安排课时长短和教学方式,让学生选择教师、选择课程进度、选择修习年级。附件3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体系,是转变育人模式,实
22、现学生自主选课、推进高中多样化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育学校特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选修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必须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科的专业特点,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二)科学性、时代性。选修课程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反映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势。(三)多样化、特色化。学校要立足本校文化传统、发挥自身教育教学优势,开发建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体现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独特性及差异性,培育学校课程特色。(四)层次性、梯度性。选修课程要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不同个性的学生选课需求。二、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分为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
23、长、社会实践等四类。(1)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等,旨在让学生形成更为厚实的知识基础。(2)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包括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职业技术,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3)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包括体育、艺术、健康教育、休闲生活、知识应用等课程,旨在发展学生潜能,提高综合素质。(4)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包括调查探究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三、课程开发学校是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要根据本校
24、实际,制订学校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加强选修课程开发,建立开放型选修课程体系。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开发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学校在充分发挥教师的兴趣特长自主开发选修课程的同时,可以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选修课程,可以引进国内国际精品课程并进行二次开发,也可以直接选用已经国家审查通过的选修课程。鼓励学校和其他机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选修课程。为确保选修课程的质量,学校要成立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选修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审查选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审核开设选修课程社会机构的资质。经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选修课程,方可列入学校选修课程选课目录。四、课程开设学校要充分挖
25、掘开设选修课程的潜力,开足开全四类选修课程。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比例不超过60%;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不少于10%。每学期选修课程课时比例不少于总课时的20%。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定个人修习计划。学校要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生选课指导中心和课程评审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建立选修课程配套管理制度,加强选课走班管理。学校要合理安排并提前公布选修课程模块开设时间、年级、任课教师相关信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课。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允许学生到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修习选修课程。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方式拓展课程开发开设能
26、力,开发开设选修课程。鼓励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社会专业人士担任选修课程教师。鼓励选修课程教师走校任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五、学分认定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全面负责学生学分认定工作。学分认定委员会主要由校长、书记、分管纪检的学校领导、教研组长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代表等成员组成。学生完成选修课程模块修习,通过考试(考核),即可提出学分申请,由学分认定委员会组织学分认定。学分认定主要通过以下三种形式:(1)学业。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的2/3、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课程考试(考查)成绩合格。(2)证书。学生参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考试或比赛,获得某项资格
27、或证书。(3)过程记录。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活动记录、总结或报告,有反馈评价,有同学互评。普通高中学校按相关标准和程序,承认学生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等跨校选课所获得的学分。附件4浙江省普通高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开设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旨在提供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让学生认识学科的价值与研究方法,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科素养,为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一、主要内容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主要为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9个学科的选修课程,包括必修拓展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研究性学习
28、等。必修拓展课程是必修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主要从国家选修课程模块中选用。详见下表:科目课程模块参考目录语 文*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语言文字应用。数 学*选修22(导数、推理与证明、数系扩充)、*选修23(计数原理、概率)、数学3(必修)、选修44、选修45。 英 语*英语6(选修)、*英语7(选修)、英语8(选修)。思想政治*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选修2经济学常识。历 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地 理*选修VI环境保护、*选修V
29、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III旅游地理、选修IV城乡规划。物 理*选修34、*选修35、选修32、选修33。化 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6实验化学。生 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注:每个学科前两个带*的选修模块列入高考自选模块考试范围。大学初级课程是衔接高中与大学的课程,旨在培育学生专业兴趣,拓宽学科视野,提高探究能力。学科发展前沿课程主要是介绍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课程,旨在让学生感受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教学形式
30、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二、课程开发学校是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要根据本校选修课程建设规划,积极开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必修拓展课程主要选用已经国家审查通过的选修课程。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校可以自主开发,可以与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机构及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也可以引进国内国际精品课程并进行二次开发。鼓励学校和其他机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网络选修课程。三、课程开设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及学校实际,为学生提供各学科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满足学生选课需要。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占总选修课程的比例不超过60%。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以本校开设为主,学校也可以根据需要委
31、托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开设,或者聘请高校、中等职业学校以及社会专业人士开设选修课程,可以依托现代网络技术,由学生自主选择网络选修课程。四、课程管理学校必须制定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建设规划,提前公布本学年拟开设的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目录、课程信息。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定个人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修习计划。学生要根据个人修习计划,实行自主选课。学校应允许学生跨班级、跨年级选课。五、学分认定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学生在本校参加选修课程学习,修习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的2/3、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合格,
32、即可提出申请,经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后取得学分。学生到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认可的其他普通高中、高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或利用网络修习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修习完成后可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分。附件5浙江省普通高中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高中阶段是学生认识自我、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倾向的关键时期。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目的是通过“做中学”,转换育人模式,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学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职业的认识与体验,为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性向奠定基础;通过生活技能学习,增强生活情趣与生活能力,提升生活品质。一、主要内容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生活技能
33、、职业技术、地方经济技术等课程。(1)生活技能课程主要是指家政、理财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处理生活事务的各种技能,以培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能力。(2)职业技术课程主要是指面向社会的职业课程、面向高校的专业课程,以及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拓展性应用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专业倾向,为适应社会和大学专业学习奠定基础。(3)地方经济技术课程主要是指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各种特色经济技术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的热情,传承地方传统经济和传统工艺,并在传承中实现创新发展。二、课程开发学校应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出发,结合本校实际,充分挖掘当地职业技能类课程资
34、源和特色产业、民间传统工艺与技术资源,有目的地开发职业技能类课程。学校可以直接选用经审定通过的中职技能类课程,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二次开发,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要求更切合普通高中学生。学校可以依托当地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或产业行业优势,开发适合普通高中学生使用的职业技能类课程。学校可以立足自身师资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自主开发职业技能类课程。三、课程开设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及学校实际,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比例占总选修课程的比例,一级特色示范学校不少于15%,其他高中不少于10%。每个高中学生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不少于6学分
35、。学校要建立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供给和管理平台。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开设方式。(1)以普通高中为主体开设,学生走班上课。(2)以中等职业学校为主体开设,由中等职业学校提供课程所需的师资、设备和场地,普通高中学生走校选课。(3)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开设,根据课程操作与实训的要求,合理配置上课时间与师资。(4)以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为主体开设,学校认定。(5)依托现代网络技术,由学生自主选择网络选修课程。四、课程管理每学年学校要提前公布本学年拟提供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目录以及课程信息。学校要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加强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人生规划,制定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
36、修习计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行自主选课。学校要允许学生到中等职业学校、高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选修职业技能类课程。鼓励本校教师通过进修、自学等途径,或者聘请高校及社会专业人士,担任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教学工作。五、学分认定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学生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的2/3、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考试(考查)合格,即可提出申请,经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后取得学分。学生参加经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认可的高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选修职业技能类课程,可向学校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评审通过后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分。学
37、生获得初级、中级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经市、县(市、区)教育局相关部门认定后,可分别获得2或4学分。同一项目,有多级证书的,以最高级别计分,不重复计分。附件6浙江省普通高中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培养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主要内容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体育类、艺术类、健康教育类、休闲生活类及知识应用类等课程。体育类课程包括体能类、形体类、民族民间体育类、新兴运动类等,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运动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炼就健康的体魄,为学生发展专长打下基础。艺术
38、类课程包括歌唱、演奏、舞蹈、戏剧表演、绘画、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等,旨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具有艺术特长、对艺术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空间。健康教育类课程包括心理健康、营养卫生等,旨在确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休闲生活类课程包括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健康休闲生活的态度、内容与方法,懂得协调学习、工作与休闲之间的关系和方法。知识应用类课程主要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代生产和生活问题的课程,如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等,旨在让学生感受学科知识的价值,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二、课程开发学校应采用自主开发、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发以及利用社会资源
39、等形式开发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充分发掘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国内外相关课程,学校应根据实际进行二次开发,使课程内容与要求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三、课程开设学校应制定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设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每学年学校要提前公布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的开设计划、课程信息和学分认定办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行自主选课。学校根据选课情况,组织走班教学,允许学生到高校、中等职业学校或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修习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四、学分认定学校应制定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方案,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一)选修课程学分认定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的主体是
40、学校。学生在本校完成规定课程的学习,课堂教学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的2/3、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合格,即可提出申请,经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后取得学分。知识应用类课程也可以采用成果认定学分的形式。学生到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认可的高校、其他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或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修习兴趣特长类课程,修习完成后可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分。(二)特长学分认定学生具有音乐、美术和体育上的特长,可获得一定的学分。学生获得经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认定的机构颁发的荣誉证书,或参加经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认定的机构组织的考试,获得某项资格或证书,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按以下
41、标准认定学分。类别认定依据计分办法调查探究活动课题研究方法学习。 修满13.5小时(最少9小时)为1学分。完成课题,提交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结题报告、信息搜集记录、心得体会、评价结论等材料。完成一个调查探究课题为2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供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以及活动所在单位提供的证明。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时间折合成学时,修满13.5小时为1学分。校园文化活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并提供活动名称或社团名称、活动内容、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材料。各类活动时间折合成学时,修满13.5小时为1学分。备注: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方可确认相应学分,同一项目多次获奖的只取其中一次最高
42、级别计分,不累计加分。非高中阶段取得的荣誉、证书或成果,需经过学校组织的测试,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认定学分。附件7浙江省普通高中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实施方案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了解社会的活动性、实践性课程。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一、主要内容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探究活动。(2)社会实践活动。(3)校园文化活动。二、课程开发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开发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鼓励学校与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联合开发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引进国内外精品课程,并进行二次开发。三、课程开设学校应每学年提前
43、制定并公布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开设计划。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课。建立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导师制。学校应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按课程模块配备专任教师,按活动小组配备指导教师。专任教师全面负责课程实施方案设计、理论教学、活动实施与管理;调查探究活动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出课题,确定研究范围、内容、方法与方案等,指导学生合理有序安排实践探究过程,撰写研究报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小组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帮助学生联系、协调学校及社会相关部门。学校既可以指定本校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也可以聘请家长、社区专业人士等担任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高校、社会机构包括行业企业合作
44、开设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四、学分认定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参考以下办法认定学分。类别认定依据计分办法调查探究活动课题研究方法学习。 修满13.5小时(最少9小时)为1学分。完成课题,提交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结题报告、信息搜集记录、心得体会、评价结论等材料。完成一个调查探究课题为2学分。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供活动计划、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以及活动所在单位提供的证明。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时间折合成学时,修满13.5小时为1学分。校园文化活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并提供活动名称或社团名称、活动内容、活动记录、活动总结等材料。各类活动时间折合成学时,修满
45、13.5小时为1学分。为鼓励学生更广泛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同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学分最高不得超过3学分。附件8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家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从201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一、考试性质与功能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二、考试对象与内容学业水平考试的对象是在浙江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所有在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1门科目,考试范围为相应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