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学之道》十二章-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6836643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大学之道》十二章-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大学之道》十二章-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大学之道》十二章-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大学之道》十二章-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原卷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20 大学之道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师不必贤于弟子B在止于至善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良曰:“长于臣。”2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之:结构助词,的B在止于至善在:介词,在于C定而后能静而:连词,表顺承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连词,来,表目的4下列加点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2、的一项是(3分)A在明明德B先齐其家C事有始终D则近道矣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指一般人。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惊骇、恐惧。D犹其有四体也四体:四肢。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B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D只有做大事,才能达到至善7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3分)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

3、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B知止而后有定知:知道C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D安而后能虑虑:忧虑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吾祖太常公宣

4、德间执此以朝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10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宗旨明:美好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亲近爱抚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静:心不妄动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格:推究知:知道11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虑而后能得物格而后知至C欲治其国者其孰能讥之乎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止于至善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先正其心先诚其意 必先苦其心南征北战A/B/C/D/1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

5、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B小人,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也用于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C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礼记大学中提出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格物、致知、诚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

6、的不足,以助教化。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其中核心是“修身”。C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D墨子,即老聃,名翟,字伯阳,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7、,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节选自礼记大学)(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8、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惹子必诚其意。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教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节选自礼记大学)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

9、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B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C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D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17下列有关文章内容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和“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知识技能。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B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是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后与论语中庸尚书合为“四书

10、”,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中的“天子”是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庶人”原意是指众多的人,后来用以称谓“平民”。D“大学之道”的“三纲”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八目”以“修身”为根本。18下列对选文(一)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B继而又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八条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格物”是其核心。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摈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

11、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

12、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

13、,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选自礼记乐记,有删改)(注)噍以杀:噍(jio),急促。杀(shi),衰微。啴(chn):宽舒。食(s)飨之礼:食礼和飨礼,古代招待宾客及宗庙祭祀之礼。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

14、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C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D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2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干戚羽旄:干戚,盾和斧,跳武舞时所执的道具;羽旄,雉羽和旄牛尾,跳文舞时所执的道具。B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以礼、乐追求享乐,并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C郑、卫之音: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正统的雅乐,被斥为乱世之音。D玄酒:水。水为玄色,即黑色。上古无酒,以水代之,所以称祭祀

15、用的水为玄酒。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心有哀、乐、喜、怒、敬、爱等不同感受,发出的声音就有急、缓、散、厉、直、柔等之别。B声的产生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动,人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动是外界事物影响的结果。C桑间濮上之音属于亡国之音,它反映了国家政治混乱、百姓不受约束、统治者自私自利。D审声才能知音,审音才能知乐,审乐才能懂得政事,因此审声就能懂得政事。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2)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24文中论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个道理的目的何在?

16、(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29题。(20分)文本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志意修则

17、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节选自荀子修身)文本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注】菑然:灾害在身的样子。“菑”通“灾”。折(zh)阅:低价销售,亏损。2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B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C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D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

19、/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表自谦。B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C格物,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意思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格”,推究。D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成书于春秋时期,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2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B一个人喜欢善的事物,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劝诫他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小人就不同,他们可能受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D礼记阐述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之间的关系时,用了顶真的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乐美。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2)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29上面两则材料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