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考试语文技巧现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考试语文技巧现代文阅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考考试语文技巧现代文阅读 我们知道,在语文的各种考试中,现代文阅读也是必考试的题型之一,在做这方面的题型时须要留意些什么技巧呢?其实方法很简洁的。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高考考试语文技巧现代文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文章体裁:记叙文,争论文,散文,小说,诗歌等。 2. 记叙文六要素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务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4.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务)
2、;(4) 总分总(掐头去尾) 5.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务(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务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6.怎样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务;(4)作者情感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悬念;总领全文。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为下
3、文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10.结尾争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依次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依次)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开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2.表达方式有:记叙、争论、抒情、描写、说明 13.记叙文中争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索,点明人物或事务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 14.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5.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种类:按内容分(一)人物描写(1)、概括介绍与详细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二)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在回答时必需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
5、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衬托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按描写方式分(1)正面描写(干脆描写) (2)侧面烘托(间接描写) 16.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17.续写小说结尾? 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18.写作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表现手法:联想、想像、以小见大、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1)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予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 (2) 对比手法: 通
6、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 讽刺手法:运用比方、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讪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9.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的语境 (1) 比方: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7、) 拟人: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显明而剧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楚,节奏显明,增加语势,长于抒情。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相互衬托,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剧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留意,启发思索。 (8) 反问:看法显明,加强语气,剧烈抒情。 注:必需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20.详细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说明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详细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1.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
8、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说明。 2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23.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精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 词(如都、特别、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精确地说明白的状况(表程度、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4.一句话中某两个或三个词的依次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原文与人们相识事物的规律想一样,符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现象到本质的相识过程。(2)该词与上文相对应。(3)
9、这些词是递进关系,不能互换。如“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等 二、争论文阅读技巧 、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当是明确的推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推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方法 :从位置上找:标题;开篇;中间;结尾。 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通过引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
10、一段经验,归结出中心论点; (6)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终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论据要真实、牢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论证(怎样证明)分析论证过程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4)、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开产生误会) (5)、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6)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详细事例、概括事实、各种
11、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作用:说理更详细、观点更显明,劝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典型事例论证什么论点,论证非常详细,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显明,劝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观点更显明,劝服力更强。 答题思路:用什么道理论证什么论点,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显明,劝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3.比方论证法:简称喻证法,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作比方证明观点。 作用:说理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答题思路:把什么比方成什么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更简单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对
12、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从什么和什么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答题时,要特殊留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行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索;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精确、简明、规范。 一、体会文章表达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
13、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争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方、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精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特别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精确地说明白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
14、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依次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相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样。(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公式:采纳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子公的性格等)。 二、修辞的作用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理解。 比方、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挥而就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留意和思索;答题
15、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强调对+对象+特性的相识。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比方:采纳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拟人:采纳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非常形象,生动(或活灵活现,逼真)。 夸张:采纳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妙,富于形象感。 反问:采纳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剧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剧烈。 排比:采纳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
16、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加了语言的气概。 对偶:采纳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三、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 (一)归纳段意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争论类文章:回答清晰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白(论证了)+论点 (二)归纳中心 公式: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指责了)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纳了手
17、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争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白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晰。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供应活动环境。 事务:以的事务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显明。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学问: 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细微环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
18、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活灵活现。 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呈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困难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精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学问:
19、 例证法主要是增加劝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溢内容,增加劝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比方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化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详细生动形象。 3、公式: 例证法:采纳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劝服力强。 引证法:采纳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加劝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纳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方论证法:采纳了比方论证法,以的比方形象地阐明白 高考考试语文技巧现代文阅读第15页 共15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第 15 页 共 1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