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 .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 / 6 专题讲座课程名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主讲教师:王漫(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我们对 2011 年课标的解读,既要关注到2011 修订版课标与2001 年实验稿的变化,捕捉十年课改实践之经验教训在国家课程文件中的体现,也要关注两份文件中没有变化、十年来一以贯之的东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本讲座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进行解析;第二部分分类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及相应的教学要求,包括“ 识字写字 ” 、“ 阅读 ” 、“ 习作 ” ,重点是“ 阅读 ” 部分。由于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小学与
2、中学有许多相通的东西, 不同学段的教师也应开阔思路,了解自己所教学段之前后学段的目标要求,本讲座没有把小学和初中分开论述;另外,由于“ 口语交际 ” 与“ 综合性学习 ” 两部分, 2011 修订版与2001 年实验稿的变化不大,限于本次讲座的时间,这里不再阐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从 “ 课程性质 ” 与“ 课程理念 ” 的高度把握语文教学1. 深刻理解语文课程的“ 综合性、实践性”2011 课标在 “ 前言 ” 部分,对 “ 课程性质 ” 做出了新的阐述。第2 页开宗明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同时,把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 一句放在这段话的末尾。中间一句话, 则是对 “ 基本特点 ” 的具体解释 (“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种改动,把2001 年实验稿中含糊其辞的地方明确化、清晰化了。2001 实验稿说的是:“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句话的问题,一是把 “ 语文 ” 与“ 语文课程 ” 混淆在一起论述, 二是仍然把 “ 工具性与人文性” 作为习惯性的标签来给语文课程定性, 却又不好明说这就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因为这种说法在学
4、术界早就遭到了质疑)。而2011 课标的处理,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 综合性、实践性” ;今后讨论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时,要告别“ 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套路,要从“ 综合性、实践性”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语文课程教学的得失。从“ 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论争中摆脱出来,广大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人文内涵;语言文字的运用过程,就时刻体现着人文精神。要大力纠正课改实践中,脱离语言文字、仅仅靠思想内容谈论人文性、在语言文字之外寻找和培养人文精神的积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那么,所谓 “ 综合性、实践性” 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
5、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 / 6 在第 3 页最后一段,课标指出:“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接着说 :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 从这段话的前一句,可以归纳出语文学习综合性的三个方面:能力训练点的综合、语文与生活的综合、三维目标的综合。再看课标20 页( “ 教学建议 ” 部分)的论述:文档
6、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两段话中的第一段,再次阐发了 “ 综合性
7、 ” 的三个具体表现或要求;第二段话, 则是更具体地提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其中引人关注的,是提出了“ 专题学习 ” 的学习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在“ 评价建议 ” 部分,课标再次强调(27 页):(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把握语文课程的“ 综合性、 实践性 ” ,就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和进行阅读教学, 而是要注意
8、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减少琐碎分析和过多的讲解,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3 / 6 2011 课标对语文 “ 课程基本理念 ” 的阐述,继承了2001 实验稿的基本框架和思想,在一些细节上又有补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是课程的根本目标“ 语文素养 ” 是 2001 课标提出的重要概念,它包括了传统语文教学强
9、调的“ 语文能力 ”(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新课改强调的“ 人文修养 ”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两方面的内涵。这里不再赘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这里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三条原则我们用三个关键词,帮助老师们简要把握这三条原则:(1)人文内涵。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其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既强调主流的 “
10、价值取向 ”(“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也提出要尊重学生的 “ 独特体验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实践取向。“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语文 “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值得注意 :此处删掉了 “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
11、句话。这并不是说今后的教学就要返归传统的知识教学,而是避免过去十年对语文知识的片面理解、过度轻视和错误处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3 汉语特点。 “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 强调语感,提出“ 整体把握 ” ,是 2001 年课标思想的延续。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是谈基本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抽象的理念和状态,不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2011 课标,在保留实验稿的“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的同时,
12、新增内容: “ 鼓励自主阅读、 自由表达 ” ,并把实验稿中“ 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中的主动意识改为 “ 问题意识 ” 它值得老师们在教学中努力践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 / 6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这是指课程格局,也涉及教学理念在这个条目下,2011 课标提出: “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又提出 “ 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
13、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这是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双重规定。传统语文的学习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网络) 都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二、解读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首先注意:2011 课标把 2001 年实验稿的 “ 课程目标 ” 扩展为 “ 课程目标与内容” , 应该说,这意味着 “ 课程目标 ” 与“ 内容 ” 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 “ 课程目标 ” 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那么,课程内容应该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支撑物。课程目标是 “ 学会什么 ” ,课程内容是 “ 具体学什么 ” 。比如,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14、读” 是课程目标,那么,提升朗读能力的各种具体的知识和方法,就应该是课程内容。遗憾的是, 2011 课标的论述,并没有在课程内容上有很多实质性突破。但是, 一线的教师, 应该从课标第二部分标题的变化,意识到 “ 课程内容 ” 的重要性。按照王荣生教授的说法,课程改革的出路就在于语文知识(课程内容的核心)的除旧纳新,要走出对教学法和课程资源的简单依赖。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共有 10 条,我们略做分类,帮助老师们整体把握:(一)识字与写字1. 全面把握识字教学的三个目标一是培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如第一学段提出“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 第二学段提出“ 对
15、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5 / 6 二是识字的具体要求。除了识字量的规定,还明确了具体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汉语拼音和汉字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三是强调 “ 独立识字的能力” ,包括查字典。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 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
16、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21 页)。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注意教学生扩大识字量,忽视了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这是亟待改进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2. 修订版的变化:减轻负担,降低要求第一学段的识字量由“1600 1800” 降为 “1600左右 ” ,写字量由 “800 1000” 降为 “800左右 ” 。第二学段的写字量由实验稿的“2000个左右 ” 降低为 “1600个左右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量” 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为“ 质” 的获得提供保障。修订稿结合着新增的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还明确给出了 “ 先认先写 ” 的 300 个字。
17、先练写这300 个字,其实与古人练字时先写 “ 上大人, 丘(孔) 乙己 ” 有异曲同工之妙,“ 练习基本笔画, 基本部件, 基本结构,为写复杂的字作基本功准备。” 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基本字表中的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就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针对相关调研反映出来的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修订稿在 “ 教学建议 ” 中进一步强调 “ 多认少写 ” 的教学原则 “ 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历程表明,越是力图把汉字的“ 认、写、讲、用” 同时推进的时候,却恰恰是在削弱、忽视各种目标的特点和规律。开始练习写字应
18、该注重的是写的质量,要求写字的数量不代表学生真正会写的字的数量,如果打好基础, 学生会写的字可以远远超过要求写的字。期望切实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 四会 ” 的教学观念和做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3.补充两个字表: 基本字表300 字,常用字表 3500 字。老师们在识字教学与评价中应该重视利用这两个字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4. 加强 “ 写字 ” 要求“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反复出现在四个学段。21 页: “ 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 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还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背景: 社
19、会各个方面强烈呼吁“ 写规范字, 减少错别字 ” ,中小学的写字教育有必要大力加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6 / 6 (二)阅读总目标第 7 条,关于 “ 阅读 ” 的要求如下:“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段话一共6 句,每句话阐明一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句:阅读方法第二句:阅读基本能力第三句:阅读文体的规定。注意:“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 是 2011 新增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对实用类文章阅读的重视,其具体要求在学段目标中有分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第四句:文言文阅读要求。第五句:背诵的量化规定。(积累)第六句:课外阅读的量化规定。专家团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