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范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化学优秀教案范文 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教学方案。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学化学教案,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化学教案(一) 钠教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同样,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使学生更深化地了解所学的内容,有些反应现象不是很明显,讲解并描述的内容不是很直观,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使之更加通俗易懂。 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章碱金属编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改变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学问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也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供应了丰富的典型金属元
2、素的感性相识,本章实质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钠是碱金属这章的第一节,作为学习中学化学最重要的金属章节,通过学习钠能对碱金属这章有个大致了解。通过钠的有关性质试验以及对试验现象的探讨,培育学生视察实力、思维实力和创新实力。通过改进试验让学生体验化学试验创建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我们对元素的学习主要通过学习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通过钠这节的学习,可以了解活泼金属的一些通性,以及保存方法 。 二 重点,难点 这一节的重点就是钠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还有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难点就是钠与氧气在足够及过量时候的反应,还有就是试验,由于反应速度快,难以视察,最终就是反
3、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 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能使学生看到没有条件做的试验。在学习中加入乐趣,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 对反应速度快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慢放试验的动化,使学生能看清晰过程。 2 涉及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合过程,须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使反应变得直观,更 简单理解。 3 对于钠与水的反应,具有肯定的危急性,可以通过动画来展示试验不当造成的后果。 四 教学过程 1 首先通过实物钠归纳出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2 再以水灭火图片给学生观看,然后以钠放入水中为参比,激发学生的爱好 3 接着老师通过真实试验,果真如动画所
4、放,引起学生的思索,这时老师再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视察的同时先记住一些学问 3 再通过一些趣味性试验演示,能更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用一装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黄豆大的钠的大头针,瓶倒置使钠和水充分反应,取下塞子、点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锐的爆鸣声,效果得到大大改进。 五 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对金属钠的相识,驾驭金属钠的性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物质的性质,培育学生视察、分析问题的实力,调动学生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五 总结性质,得出结论,布置作业 最终总结出钠的一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例如钠是银白色的,其表面颜色是灰暗的,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5、用线型关系罗 列出来,这样条理就清楚了,然后再总述一下这节所学的内容,讲解并描述的重点及难点。最终布置2个思索题: (1)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把钠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钠在水和苯间跳上“水上芭蕾”,为什么? 再讲一下钠的用途。 六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钠 一、钠的物理性质 二、钠的化学性质 1 钠的原子结构 2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3钠与水反应(重点) 中学化学教案(二) 硫 酸 化学03林小敏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及其作用 “硫酸”来自人民教化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浓硫
6、酸的性质,涉及到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其次部分为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涉及到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分。硫酸作为三大强酸之一,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会考、高考的重要考点。硫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学习好该节课是非常有必要的。教材的编排注意了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和了解有关硫酸的基本性质和氧化还原概念、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加深和巩固这些学问,铜和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物为下一节的环境爱护作出了铺垫。 2、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使学生了解和驾驭浓硫酸的性质和怎样检验硫酸根离子。 (2)实力目标:通过试验培育学
7、生视察探究实力,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设计几种辨别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一些详细事例,让学生学有所用,更加的酷爱科学从而更加仔细的学习科学。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反应和依据试验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和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2) 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说明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入微观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具备了肯定的分析实力和探究意识,他们有剧烈的新奇心和求知欲将会带着问题去上课。在初中时他们已经学了硫酸的基本性质,对浓硫酸的特性和稀硫酸的性质有了肯定的了解。在中学他们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8、为此这节课是对以往学问的巩固应用和进一步的阐述和完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的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实行的手段,它要求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材的内容和目的。本节课坚持体现“以学生为主”和“教与学的统一”的原则。结合课本采纳试验演示和课件展示的方法。体现以下特点: 1、 采纳多媒体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思维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容量更大,速度更快而且效果更好。比如本节课实行一则实际材料导入,由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字并说明体现了硫酸的哪些性质。假如采纳传统的教学方法,则须老师读材料或发放材料,显得奢侈时间和资源。 2、 通过演示试验的教学方法,并且利用实物投影,将试验加以放大,使得试验
9、更加清楚地呈现给每个学生。通过试验探究浓硫酸的的特性引出该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作好试验演示是非常重要的,要尽可能地使试验直观清楚,利于学生视察,培育学生的试验探究实力。而后对试验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概括总结,难点得以突破。 3、 结合本节内容,采纳探究分析探讨的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层层推动,使学生沿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相识规律来思索,推理推断和概括总结的程序进行学习。如浓硫酸和铜反应的试验时,学生视察到反应后试管的溶液显蓝色,品红溶液褪色等现象。可由学生大胆揣测蓝色的溶液是什么呢 ?为什么品红会褪色呢?然后通过分析可知蓝色溶液是硫酸铜,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因为生成了
10、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可由学生自己写出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胜利的喜悦,对学习产生深厚的爱好,。又利于培育学生的逻辑思维实力。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试验、课本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 由一则实际材料导入新课,简洁明白。由于刚上课学生的留意力还不是很集中,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留意激起动机。用幻灯片播放一则实际材料,请学生找由关体现硫酸性质的关键字,主动思索,运用已学过的学问来说明材料中体现了哪些浓硫酸的性质。借此复习已学过的学问。 2、 归纳硫酸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纯硫酸,并提问大家细致视察有哪些特征。结合课本,探究出硫酸的物理特性。
11、3、 演示试验,视察分析试验现象,归纳总结浓硫酸的性质。试验一:往三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纸片、蔗糖、木屑,滴加几滴浓硫酸请学生视察试验并回答问题得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引出重点。试验二:浓硫酸和铜的反应,视察试验,分析探讨,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启示的方法:反应中的物质化合价发生了怎样改变呢,引出浓硫酸氧化性的难点。回忆并利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进行说明突破难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写出碳和浓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4、 演示试验,视察试验现象,驾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学生已知钡离子可以检验硫酸根离子,所以重点放在碳酸钡和硫酸钡的区分。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硫酸钠和碳酸钠滴入氯化钡视察试验现象,再滴加盐酸,学生可发觉
12、碳酸钠的试管生成沉淀而后沉淀溶解。使学生明白硫酸根的检验需加入酸化的氯化钡以去除碳酸根的影响。 5、 老师进行小节 6、 老师布置作业,使学问得以应用训练 7、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白。 中学化学教案(三) 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为中学化学(必修)其次册第四章 几种重要金属第四节,本节课共两课时,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一课时原电池。打算从如下四大方面绽开说课. 一、说教材 (一)、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地位 该节内容为中学电化学的起先,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之间转换,电解质溶液,金属活泼性等化学学问及物理电学的相关学问,已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肯定学问储备;同时原电
13、池的原理又为后面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其它常见电池的原理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电化学学问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实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科学探究实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来理论以及学问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及本着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有效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为动身点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2)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3)通过试验培育学生
14、化学试验的视察操作及设计实力;综合运用有关的学问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高级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让全体学生经验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实力 (2)培育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 培育学生勇于创新,主动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看法 (3)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沟通. (三)、教学重点: 了解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依据:1、依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2、电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反应原理 依据:该内容特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学生很难在头脑
15、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情境激学法 2.探究试验促学法 3.CAI协助教学法 4.归纳、演绎法 学法: 1.试验探究法2.归纳演绎法 在本节课中老师在教材中没有把教材内容作简洁,有序的展示,而是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学习来重新组织,站在改组和重建的高度来谛视教材,把教材内容做为了解学科科学的生长点,以学生探究试验贯穿始终,将学生置身于一个动态,开放,特性,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完成学问的自主建构。 本节课让学生采纳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对于更好地呈现学生多元智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16、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驾驭探究的基本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爱好和才智潜能,学会与人合作,培育学生实践实力和创建力都有着主动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引课:创新试验:西红柿电池使音乐贺卡发出奇妙音乐。 目的;创设新颖刺激的前置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调动学生感知爱好和探知热忱。为什麽西红柿电池能产生电流? (二)教学重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突破方式:变老师演示试验为学生分组试验,变教材验证明验为探究试验。 依据: 1. 教材演示试验不便于全部学生视察,缺少学生的参加,不能充分发挥不学生自身主体作用。 2. 建构主义激励学生运用他们自己的阅历,让学生去学会发觉并作出相关链接,主动构建有成效的内化了
17、的,适合于自我的学问意义。 详细做法: 用锌片铜片稀硫酸模拟西红柿电池做两个分组试验让学生视察两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前后现象的差别。试验结果的出乎意料使学生的原有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产生了差距,引发了学生新的问题.为什么导线连接后铜片上出现气泡 老师设置几个有梯度,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探讨在有限的时间里经过探讨让学生在自主沟通的过程中澄清了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产生电流的缘由。 探讨结束,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试验证明装置中的确存在电流且证明电子的流向是从铜片流向锌片。以上问题的提出在于培育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及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告知学生试验结果的分析要靠试验证据不凭主观臆断想当然。 试验结束老师收敛学生的思维
18、,启发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给原电池下定义 。从而完成学生思维从一般到特别,由详细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相识过程这一质的飞跃。 最终用3D动画模拟锌铜原电池的微观反应。并将图象定格让学生书写两电极反应式.促进学生从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两个层面上共同相识原电池反应原理 投影生活中常见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高能电池图片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上变演示试验为分组试验增加学生的创建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学生的学生问题意识独立操作实力,创建实力得以充分培育。 (三)、教学重点二:驾驭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突破方式:增加教材没有的开放性探究试验。即给定多种药品(电极:锌片两个,铁钉一根,
19、石墨棒一根。溶液:稀硫酸,硫酸铜,酒精,四氯化碳四种溶液和电流计仪)让学生自行设计并探究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 依据: 1、STS教化观重视把科学看成是一种学习过程,认为能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论证比单纯地得到指向结论的结果同样重要或更重要。 2.试验方法论认为,化学试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正的确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验和体验获得试验结果的探究过程。 3、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也将探究性学习确定为为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基于以上缘由,我大胆处理教材,将构成原电池的一般条件这一讲授性学问变为试验探究性学习。 该试验具有肯定开放性和发散性所以老师适时抛出问题启发学生引发探讨如何确定探
20、究的方向,如何处理试验中三个变量关系,如何逐一设计试验方案探究原电池构成的一般条件。学生依据可行的试验方案进行探究试验,让学生在试验探究过程中对所得多种试验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分类,加工选取有用信息,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式,得出正确结论。 该做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各种信息及信息资源,同时学习者之间通过探讨,沟通,用集体的感知来丰富,强化个人的概括,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叉反馈来强化,矫正,丰富个体的探究结果,有利于发展学生实践实力,创新精神,合作与共享意识。在实践活动理性相识的循环往复,螺旋式的上升,不仅促进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探究策略和方法得到提高,才能,才
21、智和推断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四) 化学史教化:老师讲解并描述伏打电池独创的故事培育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五)小结: 实行学生先小结,老师后总结的方式, 目的:1、训练学生概括总结的思维实力2、实施以主动建构为基础的精简教学策略,以图表的方式直观让学生清晰本节的内容要点,及各学问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问系统化,网络化。 (六)练习:为了落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构成原电池的原理及构成条件而设。 (七)作业: 家庭小试验:制作水果电池。 目的:该试验为开放性创建试验对学生的试验设计实力提出更高要求。将科学探究延长到课外。 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探究探讨的主动性,变试验学
22、问为实践实力,升华创建意识。 四、说板书 板书直观清晰揭示本节教学两个重点 中学化学教案(四) 离子反应优秀教案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二、其次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相识和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学化学学习的很多化学反应都是离子反应。理解离子反应实质和规律,对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的探讨具有实际意义。从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来看,要学习很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问,凡涉及到溶液中的反应的一般都是离子反应,只有让学生驾驭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
23、,才能加深对这些反应实质的理解;同时离子反应理论,还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化的好题材,通过仔细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离子反应规律在物质世界中的体现,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学问。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离子反应不仅是学生相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完善和巩固,也对学生后续的学习(特殊是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方案实施对象:实施本教学方案的高一学生来自漳州的一所民办中学,本校中学的生源的全面素养较强,介于一级达标校与二级达标校之间。 学问基础:在初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复分解反应,在本节课前已经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会书写电离方程式,会区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
24、电解质,同时,在学习“常见离子的检验”时已起先试着从离子角度去看待复分解反应,但未上升到相识的高度,专题二对卤素、钠等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又接触了不少离子反应,这些都为离子反应的学习做了铺垫,本节课就是在这些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离子反应。 实力基础:已经具备肯定的分析问题实力和肯定的试验探究实力。 心理认知特点: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肯定的抽象思维实力,但仍较薄弱,能接受并相识到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 学生认知的困惑: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水溶液中的反应,并已经能够用离子观点去分析,但是思维分析过程中仍旧障碍重重,比如在某些反应中不同的反应物却有相同的现象,产物也相同或相像,这些反应是否有实
25、质性的联系呢?等等。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1、学问与技能:能区分强弱电解质,并能书写电离方程式;知道离子反应的本质,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验试验探究和问题探讨的过程,了解试验探讨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实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初步培育学生说明生活常见现象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离子反应的学习,学会科学探讨的一般方法和过程。相识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关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知的学习观以及反思评价的学习
26、方式。通过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初步相识化学学问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并通过情景的设定使学生达到爱国爱家的思想升华。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反应; 2.相识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3.学会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法与学法: 学法:试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通过视察,思索、探讨、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动手试验、探究验证,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驾驭基本学问,学会科学探讨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教法:本节课采纳试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即把学生的学问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究,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
27、思维为中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融为一体,学生从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从而理解离子反应原理。 六、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试验改进、巩固新知总结归纳、实践新知。 “卤族元素复习”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卤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依据2022年考纲要求和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它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又由于卤素学问与现代生产、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联系,所以卤素与实际相联系的学问仍旧是以后高考命题热点之一. 本节内容复习是建立在学生已学完中学化学基础学问和基础理论后,发觉学生对本节内容学问和理论不能较好综合应用。依据学
28、生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特征“接受快遗忘快再接受再遗忘慢”,所以我们继结束新课后,对以往学问点进行统摄整理和归纳总结,使之网络化。同时这节内容既是对化学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学问复习的延长,又为后面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作打算,更能对其它非金属元素学问系统复习起到指导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 某些卤素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课时支配:一课时 3、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理解其相像性和递变性,驾驭卤素单质间反应及其氧化性强弱和相应X?-的还原性强弱比较问题。 实力目标:通过学生试验,提高学生视察实力和试验实力。
29、通过练习,培育他们综合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育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增加学习的爱好,复习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育了他们勤于动手、勤于思索、开拓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教学方法 1、 总体构思:以学生为主要活动中心,通过他们动手、动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刚好“会诊”,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卤族元素的复习。 2、 主要教学方法 提问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试验法-增加学生复习的爱好,感觉复习课并不是味同嚼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视察实力和动手实力。 多媒体教学法可增大本节复习课容量,也有利
30、于学生主动性的提高。 三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针对平常学生易错点、遗漏点、混淆点绽开复习。结合“尖子少,中间多,尾巴大”状况,复习时做到“两兼顾”。 学法指导: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肯定学问水平,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实力,因此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引导下,有安排地完成复习任务。 四教学思路的设计 教学步骤:引入任务落实任务检验任务完成状况 学问网络: 五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体现和重难点的突破) 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 问题“氯原子的结构有哪些特征?”-干脆导入 卤素单质的性质 问题“卤素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看书,复习相关内容。 设计试验1,模拟“分液试验”,学生在轻松
31、愉悦的气氛中完成物理性质的复习及单质的特性复习。 学生回答,老师自然引出问题“回忆Cl2的性质,卤素单质有哪些化学性质?请大家写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学生书写状况,结合学生易错点、遗漏点、混淆点, 投影学问网络,围绕圈内物质,师生共同补充归纳,绽开本节课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的复习 例1的讲评:使学生相识到学问间的联系性 某些卤化物的性质 围绕学问网络圈外的物质,师生绽开复习。 1、 HX稳定性的比较、HX酸性强弱的比较 (请学生运用物质结构有关学问说明HX气体稳定性的问题) 2、 X-的还原性 3、 X-的检验及AgX的溶解规律和见光分解的规律 (要求学生依据用品只用一支试
32、管一次完成X-检验,老师进行评价) 这一阶段学生经验了“轻松-惊慌-再轻松-再惊慌-再轻松”这样一个心情改变,有一种成就感。 归纳复习卤族元素的性质(体现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 结合物质的性质,谈谈卤化物的用途。(卤素学问与现代生产、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科学技术等方面有着广泛联系) 评讲例2,完成思索题。(突破难点) 作为选择题,如何快速完成? 例2评讲- 从考查内容去推断,要运用哪些学问? 思索题-留意:所学学问如何敏捷运用?(设计的依次由易到难) 思索题题:考虑X2的腐蚀性。 题:结合学生易遗漏点,要留意酸性条件。假如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结合学生易错点,酸性强弱要考虑。 题:考查的Cl2
33、氧化性和Fe2+、I-、Br-的还原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等问题,还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问题。 总结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一)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特征 相同点不同点 (二)卤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色、态、溶) 化学性质 (三)卤族元素性质 相像性递变性 (四)部分化合物的性质(HX、X-等) (五)常见卤化物的用途。 七试验支配、例题和思索题选取 试验指纹试验:用品(I2、白纸、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操作者(一胖一瘦两学生) X-检验试验:用品(胶头滴管、试管、1mol/L NaCl溶液、1mol/L KI溶液、1mol/L AgNO3溶液、稀HNO3) 操作者(
34、学生)老师引导下留意量的问题 试验设计:向稀HNO3酸化的(1-2ml )NaCl溶液依次加入几滴AgNO3溶液、3-4 ml KI溶液,现象如何? 例题归纳总结能使溴水褪色有哪些物质或发生哪些反应? 向NaBr、NaI、Na2SO3混合溶液中通入肯定量Cl2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 得到固体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NaCl Na2SO4 NaCl Na2SO4 NaBr NaCl Na2SO4 I2 NaCl NaI Na2SO4 A B C D 思索题为什么盛装I2、Br2的试剂瓶的瓶塞均是玻璃塞? 如何利用KI淀粉试纸和厨房化学,检验食盐中KIO3? 向含有amolFeBr2、bmolFe
35、I2溶液中至少通入多少Cl2时起先有Br2生成? 中学化学教案(五)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在设计本课时教学方案时,我依据新课程教学理念,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变更了原教材的编排体系,首先用一课时完成了沉淀溶解平衡体系的建立过程,相识了溶度积和离子之间的关系对溶解与沉淀的影响。为本节课沉淀反应的应用打好基础。课上耐性启发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去思索。然后再分组试验探究,让学生从试验事实中获得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的结论和沉淀转化的事实。进而接着让学生从试验事实探究、分析沉淀转化的理论依据,最终使学生从思想上从定性上升为定量。这节课本人只是对理论课教学的一种尝试。一般对于理论课,
36、大多数老师都认为不好上,上课干巴巴,一般都是老师干脆给出结论,再通过练习进行巩固。传统教法体现不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活动探究中自主学习学问。因此在设计时,就想能不能也通过试验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老师端给学生。基于这种想法,本人尝试着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本节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一是本教学设计涉及教学内容较多,探究试验困难,所需时间成本高,分析、沟通的时间太短,学生展示的机会还不够充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将问题精简,抓住核心问题让学生充分思索探讨。二因本设计要用到离子反应和选修平衡移动原理的相关学问,由于对学生所学学问驾驭状况把握不够,造成教学过程拖拉。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的熬炼教学基本功,探讨专业学问,提高教学综合素养。 中学化学优秀教案范文第25页 共25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第 25 页 共 2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