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4692846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中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化学教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变更原先的教学安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主动引导。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学化学教案,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化学教案(一)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问】: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情感】: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究”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究和争辩中前进的。 【技能】:进行有关的试验和探究,学会限制变量,视察和检测因变量的改变,以及设置比照组和重复试验。 二、教学重难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重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限制变量的科学方法(难点) 三、教学用具

2、:ppt幻灯片、试验器材 四、课前打算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与外界的化学反应相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条件温柔、效率高);在学习化学学问中,我们为了让一些化学反应更简单地进行,会运用催化剂,那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上,效率上有什么区分呢? 阅读问题探讨内容,进行相关的探讨 思索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试验 幻灯片展示:酶的本质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部分,完成探讨,并进行沟通。 (三)酶的本质 方案一:指导学生完成试验 方案二:指导学生阅读试验试验,提出问题: 1. 2号管发生了什么现象,说明白什么(引出活化能的概念

3、) 2. 3、4号管中,fecl3和过氧化氢酶起了什么作用。(说明催化剂并没有并没有提高分子的能量,而是把发生反应所须要的活化能降低了) 3. 3、4号管中,哪个反应速度快?说明什么问题(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方案一:学生进行试验 方案二:阅读相关的课文内容,绽开探讨,并回答问题。 (四)酶的特性 1. 复习试验,指出酶的高效性,也可以给出一些数据加以证明 2. 用例题说明酶的专一性。可以简洁介绍“钥匙-锁“学说 (五)探究活动: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设计和操作 揭示酶促反应的条件:最适温度和最适ph 完成探究活动,并进行沟通和表达 (六)小节 让学生画概念图 练习略 第2节

4、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一、教学目标: 【学问】: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说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打算:让学生到药店了解atp药品的性状、功效。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前面学习过的能源物质有那些?这些能源物质被细胞分解后,以什么形式供应为细胞供应能量呢? 问题探讨:萤火虫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萤火虫为什么能发光?一个关于atp让萤火虫尾部重新发光的例子。引出atp是干脆能量物质。

5、回答问题(如糖类、葡萄糖、脂肪) (二)atp分子简介以及atp和adp的转化 展示atp的分子结构式,讲授atp的分子简式的写法和含义。磷酸键水解放出的能量水平。 由atp脱去最远离a的磷酸放出能量引入,讲解并描述adp可以和pi结合,汲取能量,形成atp的过程。,用幻灯片或板书协助。 adp转化为atp所须要的能量的来源:动物、人、真菌、大多数细菌通过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图表协助) 学生随老师的讲授作出回应,特殊是atp和adp相互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改变。 (三)atp的利用 理解:吸能反应与atp合成想联系;放能反应与atp水解相联系。 简介图5-7,细胞中能量的利

6、用途径。 (四)小结及例题 什么是atp atp与adp的转化,及其能量的改变 例题略 第3章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2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学问】: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理解) 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技能】:设计试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重点);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难点) 三、课前打算:知道两个小组学生分工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四、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回顾atp的生

7、理功能,糖类、脂肪被细胞分解后把能量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提出问题:有机物进入细胞后以什么方式分解的呢?在体外,有机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放出大量能量。而生物学家发觉,有机物在细胞内也是通过困难的氧化反映产生能量的。 引出细胞呼吸的概念 回顾旧学问,受老师的问题所引导,进入新课。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引导其他学生对参与试验的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归纳。(问题如: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试验材料,而不选用小白鼠等;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出结论: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引导学生说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产生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 对试验的设计、结果进行沟通和表达

8、,并回答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有氧呼吸 提出问题:在学习细胞器的内容中,和细胞有氧呼吸有关的细胞器是什么?阐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用幻灯片展示线粒体的结构,指导学生进行视察和表述,以问题作为引导:1.线粒体是由多少层膜组成;2外膜和内膜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分,内膜的特点如何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3.内膜和基质上有什么物质。 以幻灯片为协助,讲授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留意整理三个阶段发生的场所、能量的改变、产物。 提出问题:有氧呼吸与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放能过程比较,有什么区分呢? 简洁介绍有氧呼吸能量的转化效率,可以让学生来计算。一般内燃机的效率为25%左右,而生物有氧呼吸的能量效率为

9、40%左右,其余60%左右转变为热能。 回答问题(线粒体) 视察线粒体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并把多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得出线粒体适应有氧呼吸功能的结构。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并进行分组探讨后,分别讲解并描述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比较两者的区分 分析有机物产伤的热能的生理意义。 教学活动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第一课时小结及练习 用幻灯片展示半成品的概念图,指导学生完成 练习略 小组探讨,完成概念图 (五)无氧呼吸 提出问题:人体全部的细胞任何时候都在进行有氧呼吸吗?师生共同列举一些无氧呼吸的例子(如马铃薯块茎,水稻的根、蛔虫、骨骼肌细胞在缺氧的状况下等 无氧呼吸的场所、过程、产物

10、、能量的改变 以乳酸、酒为例子,讲授发酵的概念。 通过用图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者的区分,指导学生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 举诞生活中遇到的无氧呼吸的例子 填写相关的表格 以有氧呼吸概念为例子,尝试总结出无氧呼吸的概念。 通过小组探讨,尝试找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相同、相异之处。 (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和探讨。 进行探讨,或者自由发言,利用无氧呼吸的学问,说明教材中相关的实例 (七)小结及练习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一、 教学目标: 【学问】: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了解) 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了解)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它的相识过程(理解) 探

11、讨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情感看法】: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擅长汲取不同看法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看法。 【实力、技能】:进行有关的探究和试验,学会提取、分别绿叶中的色素,在有关试验、资料分析、思索与探讨、探究等的问题探讨中,运用语言表达的实力以及共享信息的实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觉和探讨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映、暗反应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难点:光反映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用具:试验材料;ppt课件 四、课前

12、打算: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 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意义:生成氧气,进而紧接形成地球的臭氧层;干脆或间接为其他生物供应能源;促进碳的循环。 (二)光合色素 试验:探究光合色素的的种类 讲解并描述光合色素的种类、汲取光谱 (三)叶绿体的结构 通过图片和问题的引导,讲解并描述叶绿体的结构及其适应光合作用的特点。 对恩格尔曼的两个试验进行探讨,并进行表达沟通 (四)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利用学生初中学过的关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利用填空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几个主要的探究历程资料进行阅读,并找出相关阶段的探讨成果或观点。特殊讲解并描述用同位素追踪氧元素走向

13、和碳元素走向的试验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以光合色素捕获的光能的用处入手,并辅以板话,能量的是水脱氢,并放出氧气和产生h;并且使adp生成atp。强调了光反应须要的条件是光、光合色素、酶。 暗反应:目的是二氧化碳获得h,被还原成为葡萄糖。二氧化碳与c5化合物结合(二氧化碳的固定),成城2分子c3;一部分c3获得了h被还原为葡萄糖;一部分c3形成c5接着参加循环。 归纳光合作用的本质:把利用光能,产生h,把二氧化碳还原为葡萄糖,并把光能储存在更加稳定的糖类中。 以表格的形式再次巩固光合作用两个阶段的各种改变。以及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

14、因素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设计情景,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哈密瓜之类的例子,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七)化能作用 自养生物;异氧呼吸的概念,并且通过例子来讲解并描述叶绿体的苦恼。 中学化学教案(二) 高一化学钠教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起先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变更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变更着教化和学习方式。学校也不行避开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我校校内网和班班通网络建设的完善,大力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有幸代表全体老

15、师,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其次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中学系统学习的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试验的视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试验、视察分析、老师引导、多媒体协助教学相

16、结合,计算机协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谢励工具,在多媒体运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索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洁呈现。本节课虽是一节以试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试验和学生试验有很多弊端,如在下列状况下既无法解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视察清晰就已经结束,视察不细致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视察效果更好。 2.原理说明,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说明,肉眼视察不出,宏观试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有危急性的试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试验,错误操作。这些试验可操作性差

17、,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纳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志向的效果。 4.对微型试验的放大视察,便于同学们同一时间,对同一现象的捕获,视察,分析。 5.由此说,试验课中恰当的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高效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剧烈反差,然后老师演示试验,果真是水能生火,学生爱好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试验,视察现象,在此期间,老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探讨、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学问条理化,如Na的物性小结,Na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试验中的各

18、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楚、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1. 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析,实必不行少的手段,我设计了五种情境下的试验。 首先是在实物展台上老师亲自操作钠与水在表面皿中的反应,这样体现试验真实性,牢靠性。展台上放大以后的反应现象清楚明显,大家在同一时间共同视察试验现象,描述试验现象,共享试验胜利的喜悦。老师适时提问,说明钠的性质。 常规试验。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收集和检验,是一常规试验,学生曾多次左类似的性质试验,课用模拟动画达到学问在现的目的即可,这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改进试验。在一废旧塑料瓶中完成。关键是对试验细微环

19、节的视察实力的培育,该试验操作简洁,现象明显,且在实际操作中可提高学生对钠的性质的感性相识,胜利的体验会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爱好,这样的试验可操作性强,不必用多媒体。 探究性试验。 利用型管作该试验收集并检验氢气,采纳先探讨、后评价、再试验的模式。学生对特别的试验仪器感到新颖,探究的欲望强,主动参加,热情探讨,大胆设想,涌跃发言。在此过程中,给学生供应了展示聪慧才智的舞台,培育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维实力。学生发言五花八门,较发散,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表现形式直观。学生从中发觉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而启发学生更好的理解、驾驭、发觉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 (针对学生设计的试验分析其

20、错误缘由。钠与水反应若在小容器中进行会爆炸,分析缘由,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体现多媒体的优势) 进一步改进试验。Na与水反应很快,这个水面上升又下降的过程是很快完成的。实地演示不宜胜利,对视察不利。在多媒体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复视察,这在一般常规试验时是不行能实现的。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给学生视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间。 爱好试验水上芭蕾 钠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应。(体现学科渗透)在对试验的平安性进行分析后,学生动手完成。 五个试验下来,要适时小结,将五种不同装置放在一张图上,对Na与水的反应进行了深化细致的培析,用多媒体进行重现小结。体现了探究过程的渐进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楚印象。 2.Na与

21、CuSO4溶液反应 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机理较抽象,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动画将其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这样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反应过程简洁清楚的呈现出来,使抽象的学问直观化,达到深化浅出的效果! 4.性质总结 钠的性质总结用线形关系,清楚条理。 5.用途展示 此做为上节布置的作业,让学生网上收集 有关资料,学生作业展示过程,使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认可,也是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过程,资料的收集液使课堂教学的延长。 (画面: 高压钠灯,漂亮的不夜城有钠的一份功劳, 秦山核电站,核事业发展离不开钠与钾合金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总之,一节以试验为基础的化学课,在多媒体的辅导下,突破了很多常规试验不易解决的重点难点

22、,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难训练供应了较志向的手段。 中学化学教案(三) 物质的量浓度 一、指导思想 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老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逆境。既无生动好玩的试验,又无形象详细的探讨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朝气,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究,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化部颁布的基础教化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变更课程过于注意学问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化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一般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

23、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相识,提高化学计算的实力。 2.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状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学问 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驾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分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实力 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得学问、应用学问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

24、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实力。 情感 看法:a.在相互沟通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物质的量浓度在中学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实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得学问、应用学问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学情、学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

25、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肯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实力,对初中接触的 “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肯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详细实例运用概念、沟通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退学生对概念的神奇感和泛味感。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 根据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探讨的方式去获得学问、应用学问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驾驭学问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6、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试验室诸如硫酸、NaOH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依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 、m/v 、n/v、m/m,从而老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得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自主探究 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学问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阅历

27、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新学问。 采纳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得新的概念。 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详细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 (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 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2. 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 3. 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 第一个练习干脆运用概念的表达式;其次个练习巩固前面所学学问“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心理学告知我们:人都

28、是渴望胜利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第三个练习看似简洁,实则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将在各自不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辩,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必需知道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体积是不行以相加的,必需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求出溶液的体积。 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

29、且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彼此的心灵去相互碰撞。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胜利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驾驭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乘胜追击的几个推断题的设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当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了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 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