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5426495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梳理 学习语文诗歌鉴赏是特别重要的,今日我要和大家共享的是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学问点梳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好好学习并驾驭这部分学问,赶快学习起来吧。 诗歌鉴赏学问梳理(一)意象 诗歌中的形象,我们又称之为“意象”。是指诗人依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肯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详细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定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调,给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干脆流露,也不是思想的干脆灌输,而

2、是多采纳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刚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象”与“意”的完备结合,就是“意象”,即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由此可将诗歌中的形象分为四类:(一)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建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子公,即作者的形象;(二)事象,事象即动作形象;(三)物象,物象即事物形象;(四)景象,景象即景物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普遍与常见的就是后两种。 因此,鉴赏详细作品的时候,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

3、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意象色调的冷暖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一般暖色预示着热情活泼,主动向上,意气奋勉;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精确理解修饰词。客观物象是没有情感倾向的,诗人让客观事物“皆着我之色”后便蕴涵了丰富情感。诗人着我之色往往更显明体现在某些描写景物的修饰语上,使景物带有倾向色调。 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曲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调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

4、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芜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奇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充满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调的秋效夕阳图。 常见的意象 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状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2、竹本

5、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郁正直虚心,坚贞高洁隐士君子。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可使食无肉,不行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行医。”(苏轼于潜僧旅筠轩)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隐士、诗人喜爱在绿竹葱郁的环境谈经论道。 3、柳“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表达对分别的眷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起情。”“折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杨柳依依的岸边,离别之情油

6、然而起。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雪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闻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方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受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5、菊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如:郑思肖:“宁可枝

7、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如:“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行的追求。 6、大雁春秋迁徙思乡之情。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经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家乡渺何处?归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

8、寒塘)。鸿雁传书。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作为送书信的使者。 7、杜鹃(子规、布谷)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哀怨、思归)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怜悯。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洁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难过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予了幽深的乡思。“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

9、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看法,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 8、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很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记,多传达离愁别恨、孤独思归之情。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杜牧泊秦

10、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9、斜阳给人以凄凉、懊丧、失落之感。游子思妇善用夕阳抒他们的情思。如范仲淹:“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在特定的环境中,给人以苍茫沉郁之感。故古人也常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宽阔、苍茫的意境。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诗)夕阳与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怀古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为现实背景,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 10、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

11、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哀痛与激情。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诗歌鉴赏学问梳理(二)答题技巧 (一)炼字技巧: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尝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说明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绽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

12、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事实上特别传神,它能真实透露出抒情主子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子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二)表达技巧的内容: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 1、修辞方法: 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

13、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剧烈感情。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详细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显

14、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别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A为了避开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运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须要,必需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需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补充、彼此衬托才能现

15、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加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加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像、语气一样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纳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记叙、争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争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情与景关系: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16、。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须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四周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假如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抒情手法分为干脆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受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

17、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经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困难的思想情感。 留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肯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尝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愁景。一般状况下,是乐

18、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3、表现手法: (1)描写技巧:烘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画、白描工笔等。 渲染与烘托-渲染与烘托本都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渲染是指国画中,在须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调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样一种加浓形象的手法。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烘托是用水墨或色调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须要的事物显明突出。也

19、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 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像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比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冲突,对比显明,反差剧烈,具有震撼人的力气。 虚实结合定义:在诗歌观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

20、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二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验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三设想的将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始终延长到将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简洁说,“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则为实。“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供应广袤的审美空间,充溢人们的审美趣

21、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剧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殊留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行截然分开。 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干脆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四周的事物,使对象更显明

22、、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四周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需写主体物四周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细微环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微环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微环节描写。这一点特殊须要加以留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微环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白描工笔原是

23、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画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调。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精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实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态、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2)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抑扬改变、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比兴手法比方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常常运用这一手法以

24、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方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假如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铺陈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简单引起联想的详细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像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正大,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详细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详细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予深远之

25、意。“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毅,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珍贵、孤芳、清高等等。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加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肯定的影响。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运用历史故事。 联想和想象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纳。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如同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憧憬

26、追求的光明美妙的志向世界。 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确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如同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欲抑先扬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似乎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 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当贬抑的对象不干脆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理想,表面回忆历

27、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相识。 (4)、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宗明义、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化、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首句标目开宗明义,干脆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白“航标”。 开宗明义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旁敲侧击。 曲笔入题不立刻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的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务做出某种示意性的铺排,当事务发展到肯定的时候,再予以“回应”的写作技巧。好的伏笔能起到示意、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

28、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精彩生辉,具有独特魅力。 照应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简单驾驭全文的脉络。照应的作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楚、结构紧凑。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以景结情诗歌在争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示意。 画龙点睛用一两

29、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浑然天成结构特别完整,犹如自然生成的。 三、解题方法答题指津: 题目类型:这首诗歌采纳了何种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和方法:(1)精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题格式: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

30、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详细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格外明。孤独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格外光明,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宁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孤独(步骤三)。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