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认识除法:平均分 ▏冀教版(2014秋)(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认识除法:平均分 ▏冀教版(2014秋)(4).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平均分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认识“平均分”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教材选用了“小松鼠分松果”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设计了两个层面的活动。活动一,两只小松鼠分10颗松果,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活动二,在随意分的基础上,又提出问题: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怎么分呢?在学生通过操作,形成共识的情况下,给出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把物品任意分成几份以及“同样多”的含义都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并写出每份的结果。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
2、操作把10颗松果从“任意分成2份”到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三、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把10颗松果随意分成2份和分成“同样多”的2份的不同意义,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话:你喜欢小松鼠吗?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小松鼠。你们看。师:你们知道松鼠爱吃什么吗?松果。师:现在张老师有10颗松果要分给这两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可能分得几颗松果呢?你来想一想。学生说一说,说出所有可能性。师:追问:哪种分法最好,最公平。为什么
3、?形成共识:每只小松鼠分5颗松果最公平。因为分得同样多。(二)摆一摆、分一分。认识平均分师:要使两只小松鼠分得同样多,该怎么分呢?听清楚张老师的要求:用你手中的10个小棒代替10颗松果来分一分,看看应该怎么分。分完之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分法。开始交流分的方法(1、2、3、4、5)和结果(分成了2份,每份是5个)。师生总结:不管怎样分,最终都分成2份,每份是5个。同学们在数学里,“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三)练习巩固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平均分,下面就来解决“关于平均分的问题”。1、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有12块糖,平均分成3份,每人分()块。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2、填一填
4、 3、摆一摆把6个花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把15个花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4、分一分:把2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4份、5份或10份,每份各是多少根?五、教学反思平均分是 “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把物品任意分成几份以及“同样多”的含义都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了解“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实质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节课,我
5、共设计了3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导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小松鼠导入,让学生把10颗松果分给2只小松鼠,在随意分的基础上找到最好、最公平的分法就是每只小松鼠都分得5颗松果。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所有分法,并找到最好、最公平的分法。第二环节是探究“每份分得同样多,应该怎么分。”在此基础上认识平均分。在这个环节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松果摆一摆、分一分,并全班交流分法和结果,在分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体验每一步都要分得同样多,最终结果也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教师介绍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第三环节是巩固练习,用平均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们有了上一环节的基础,完成练一练。 执教这节课,我产生了如下思考
6、:1、导入环节需更具趣味性,可以把小松鼠导入环节以故事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导入更加自然、顺畅,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整堂课也可以设计以故事形式串联下来,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让学生积极举手发言。2、课堂评价多样化,本节课我用的都是语言性评价,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综合使用语言性评价、肢体性评价、鼓励性评价,使课堂评价不再单一,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评价中得到肯定与提升。在注重教师评价的同时也应注重生生评价,同伴的肯定与鼓励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师的课堂语言还要进一步精炼。课堂教学语言需更加严谨、准确。数学老师的语言,更应该是千锤百炼,一句不多,一句不少。4、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全面,提问的学生集中在中间部分,两边的同学比较少。思考后我认为,应该加强备课的预设性,在备课时提前想好不同层次的问题都由哪些学生来回答,尽可能多的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回答中。5、学具更加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进行探究,可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