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5篇_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5篇_2.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5篇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相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支配教学的。因此,我有针对性地设计、制作了本节课的协助教学课件,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节课下来,我静心思索,有以下几点反思:一、学生动手操作,激发爱好,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圆锥的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关系。首先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动手做试验,加深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相识。在课堂上改老师演示为学生分组动手试验,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
2、圆柱里的过程。并在动画下面巧设问题:用圆锥装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空圆柱里,倒几次正好倒满?每次水的高度是圆柱高度的几分之几?有层次的教学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通过仔细操作试验,视察思索,都明白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时也培育学生视察、操作、探讨、归纳、整理等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仔细操作的看法。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体验,老师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好玩的童话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
3、数学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学生在推断公允与不公允中蕴涵了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沟通,在沟通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剧烈欲望。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揣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最终使悬念得出了满足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胜利的喜悦。三、全体学生的主动参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我平常特别重视让学生参加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育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精彩。我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经验“再创建”的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
4、下,通过视察、试验、揣测、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数学活动,主动主动地发觉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殊是数学沟通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沟通,这种沟通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在有的小组试验失败后,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中增加了体验的力度,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元认知实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这节课,每个学生都经验了“猜想-试验-发觉”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鲜活的数学学问,获得更多的是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探讨问题的方法,孩子们体验
5、到了探究胜利的喜悦,进行了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有利于从小树立科学的试验观。我思索:假如长期在这样的探究中去学习知。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2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多是先由老师演示等底等高状况下的三分之一,再让学生验证,最终老师通过对比试验说明不等底等高的差异,但效果不太好,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重要前提条件,驾驭得并不坚固,理解很模糊。为了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是推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前提条件,我就设计了以上的教学片断:让学生自选空圆柱和圆锥探讨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与书上的结论有很大的差异,有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思维出现激烈的碰撞,这时我没有评判结
6、果,而是让学生经验一番视察、发觉、合作、创新过程,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让学生装在看似混乱无序的实践中,增加对试验条件的辨别及信息的批判。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实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完全是敏捷机灵地利用“错误”这一资源,所产生的效果。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擅长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索问题几经碰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索问题的实际过程呈现给学生看,让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这样做事实上是特别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这道题的解法,而且更要学会这个解法是如何找到的。教学不仅仅是告知,更须要经验。真正关注学生学习
7、的过程,就要有效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老师要勇于乐于向学生供应充分探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驾驭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学生成长和胜利的场所。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3上完圆锥的体积这节课,我反思了整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上下来还是可以,通过学生大胆揣测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形态的物体有关引入科学验证,然学生在两次倒水的过程中发觉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由此引出圆锥的的体积公式VSh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参加教学的全过程,终归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同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看法去对待这个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整个过程注意实事求是,仔细分析自己的
8、试验结论,培育了学生科学的试验观。教学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它们肯定等底等高”这个环节我没有预先设计的,它是课堂中随机生成的,却让学生增加了学问,通过学生的举例子,学生能发觉当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交叉相等时,圆锥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因此这句话是错的。总而言之,这节课每个学生都经验了“猜想-试验-发觉”的环节,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新知,也让学生体会到探究胜利的乐趣。但课后反应的的作业状况来看,学生基本理解了圆锥的体积,但在计算时却常常遗忘除以3。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略微须要敏捷推断的题目还是不能有较好地把握,从而也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该体积公式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了较简洁的和较低的
9、层面,学问死记公式,不能敏捷应用。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4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驾驭了圆锥的相识和圆柱的体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小学几何初步学问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课的设计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1.大胆揣测,培育揣测意识。假设和猜想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任何独创创建都是离不开假设和猜想的。基于这样的相识,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视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它们的体积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设计不仅仅能够培育学生的揣测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调动全部学生的主动性,激起大家的探究愿望。2.操作验证,培育科学的试验观。数学不仅是思维科
10、学,也是试验科学,通过视察猜想,试验操作得到数学结论,这种形式也是进行科学探讨的最基本形式。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试验得出结论,让学生明确圆锥的体积是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Sh的三分之一,从而总结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三分之一Sh。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5在评教评学中我所讲的内容是圆锥的体积,是学生在驾驭了圆锥的相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学过的内容,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试验操作来发觉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或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并能运用这个关
11、系计算圆锥的体积。本节课我重点让学生动手试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并记录下整个试验过程和发觉的结果。在汇报时,由于打算的材料不同,范耀君同学的小组和郝子龙小组发生了争辩,也是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我刚好抓住这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得出必需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在感知事物,获得感性学问中,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圆锥及体积的相识。缺憾的是学生动手试验时,占据了较长的时间,以至练习的时间不多,没有达到充分的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的支配和调控好课堂,使学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6圆锥
12、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应用学具打算: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水和沙,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锥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使学生进一步熟识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二、导人新课出示一个圆锥形的谷堆,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让学生思索如何求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三、新课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
13、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先让学生探讨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试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老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试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试验。汇报试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 圆柱里装满沙子,倒入与他等底等高的圆锥,三次正好倒完。接着,老师课件边演示边叙
14、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留意视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生:3次。师:这说明白什么?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多找几名同学说。板书:圆锥的体积=1/3 圆柱体积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生:等于“底面积高”。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板书:圆锥的体积= 1/3 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当怎样表示?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 Sh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当留意?教学例1一个圆锥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
15、的体积是多少?1/31912=76(立方厘米)答:这个零件体积是76立方厘米。做一做: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老师订正。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r和高h,如何求体积V?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d和高h,如何求体积V?4、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C和高h,如何求体积V?5、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推断: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老师订正。1、圆柱体的体积肯定比圆锥体的体
16、积大(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 。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假如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四、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作业。课本练习六、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圆柱= Sh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圆锥= Sh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内容,主要是求圆锥体的体积。就小学现有的学问,把圆锥体积转化为体积相等的其它物体有些困难。因此,教学圆锥体积公式采纳的方法与圆柱相同,采纳“转化”的思想。因而这节课首先复习圆柱的体积
17、公式及推导方法,让学生从图画直观上感受圆锥体的体积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小。在此直观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试验,这里除了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发觉的实力,还让学生在操作试验的过程中,各种实力得到熬炼,同时还让学生在试验中感受数学的严密性,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酷爱。学生学识的关键还在于会不会运用,因而,在学生探究好后,让学生用自己探究到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用处生活中到处离不开数学。最终让学生谈谈收获,巩固这节课的重点,加深印象。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7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我没有用传统的讲解演示法去组织教学,而是采纳探究性学习的方法组织学
18、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怎样能让学生主动参加探究活动的问题,我思索了好一阵子,曾作过这样的设计:圆锥的体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回答与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有关时,老师接着问: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时,估计有学生很快说出计算公式,因为有学生已看过书,这是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此时老师该怎么办?不让这些学生回答,这是对他们的不敬重,可能会打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假如让他们回答,势必会影响班上绝大多数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因为他们原本是不知道这个结论的,现在结论已给出,又何必苦苦进行探究?我反复地思索着,预想着学生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状况,于是我确定提问:你能想什么方法自己去发觉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9、这一问题的提出,不在公式本身,而在于发觉公式的思索方法上,我想,小学生往往只关切结果,不留意思索方法和过程,既使看过书的学生,大多也未曾思索为什么会是这样之类的问题,这问题能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而重视对探究方法的思索,正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当加强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就置身于问题情景中,爱好盎然地投入探究活动之中。实践证明,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始终是主动的探究者,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不仅主动地建构计算圆锥体积的新知,而且思索力得到有效的培育。课后反思这节课,我想探究性学习决不是让学生盲目的试误,否则将会出现形似探究,事实上还是讲解灌输的教学。我认为,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20、关键是:老师要将自己假设成学生,了解学生思维的实际状况,擅长将书本上结论性学问转变成学生乐于探究的问题,从而燃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情态主动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老师还必需引导学生关注探究的方法,赐予探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提高主动获得学问的实力。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8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驾驭了圆柱的特征及圆柱的体积等有关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胜利之处:1.让学生经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弄清来龙去脉。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给学生供应两组不同的学具:一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另一组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通过倒水,发觉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用圆锥容
21、器装水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中,刚好倒三次,即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而在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中,则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圆锥的体积就不是与它等底不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由此通过公式可以得出:V圆锥=1/3圆柱=1/3Sh(知道底面积和高)=1/3r2h(知道半径和高)=1/3(d*2)2h(知道直径和高)=1/3(c*2*)2h(知道周长和高)2.加强学生的实践,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与自主解决问题的实力。在教学中,我供应的是两组不同的学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亲自动手,亲身体会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利于培育学生自主探究,与同学之间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
22、题的实力。学生在此项活动中,不仅收获了学问的来龙去脉,还体会到了与同学合作,共享成果的华蜜喜悦。不足之处:由于课前把制作的U盘带回家,未带回来,所以导致课上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把动手操作的完整过程给学生进行展示。再教设计:上课前的一点一丝疏漏都要力求避开,课前打算真的是对于老师来说至关重要,缺少哪一环都会在课堂上留下缺憾。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9圆锥的体积是在学生直观相识圆锥的特征,会算圆的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支配教学的。以往几次,都是按老方法进行,一起先老师就打算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先比较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再分别量出它们的高也相等。进而由老师做试验,把圆锥装满
23、水(或沙)往圆柱里倒,学生视察倒了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接着推导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重点强调求圆锥的体积肯定要乘三分之一。一节课上下来特别轻松,特别顺当,时间也足够,作业效果也还不错。可是到了综合运用问题就出来了:遗忘乘三分之一的,计算出错的,已知圆锥的体积和底面积,求高时,干脆用体积除以底面积的,出的错误五花八门。再上这节课时,我加强了以下几个点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教学新课时,我出示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让学生视察并揣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学生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通过师生沟通、问答、猜想等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剧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试验来证明自己
24、的猜想,所以做起试验就爱好盎然;2、试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试验,以试验要求为主线,即动手操作,又动脑思索,努力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探究者、探讨者、发觉者,并获得了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学问,同时也获得了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胜利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索、会渐渐发觉自身的价值。3、学生做图形应用题时,引导学生审题,先确定是什么图形,再想相应的计算公式,最终依据公式列出算式。这样对于后面的综合运用题,学生有了这种固定思维模式,就不会乱列式,4、列出算式后,不要按部就班的从左算到右,
25、先视察算式的特点,寻求简洁的计算方法,把口算和计算有机结合。如:3.14(42)28时,先口算(42)2=4,再口算48=32,最终再计算3.1432。又如:3.14(42)29时,先口算9=3,(42)2=4,34=12,再计算3.1412。这样就大大地削减了学生计算难度,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0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是在学生驾驭了圆锥的相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年的教学,让我学习和累计了许多的教学阅历。教学时我先生活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试验操作来发觉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
26、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一、让学生经验发觉、提问、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新课一起先,我就利用老师出示一堆煤,师:将这堆煤倒在地上,会变成什么形态情境导入,老师再演示削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让学生视察,揣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由于课件很形象直观,学生很快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而且很简单想到应当是几分之几的关系。在猜想中学生的学习爱好高涨,更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老师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纳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相识。然后让学生动手试验,让孩子亲历教学的验证过程,从试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
27、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显明的印象之后,就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学问点的作用。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试验前让学生先猜想,再通过小组合作试验、演示、沟通得出结论,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既调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实力,也通过他们的实际操作自己得到结论促进了小组的合作意识。符合数学来源于实践的认知。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并完成试验结论。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懂得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在感知事物,获得感性学问中,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加深对圆锥及体积的相识1、
28、情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发展主要包括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爱好;自信念和意志力,学习数学的看法与学习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摆脱了传统“灌”的教学,从引导学生发觉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在发觉中激起爱好,从探究中找寻欢乐,然后又应用学问解决问题。学生经验了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不知不觉地驾驭了学问,发展了实力,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活动。2、思想的发展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化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教化的良好素材。老师在教学数学学问的同时,要留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化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化活动是儿童相识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数学学
29、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究。三、多层次设计练习题练习设计从基本题入手,过渡到情境题,发展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解题实力,培育了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在教学后感觉到缺憾的是,由于教具打算不足的关系,学生参加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面小,小组合作分工不太合理,使每个学生不是全身心投入到探究试验中去。这样少部份学生的学习参加主动性不高,有点被动、缺憾进行学习,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实力。这样的学习虽然是培育了学生的实力,但合作意识还需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试验的默契还需加强。圆锥的体
30、积教学反思 11一、教材说明: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是在驾驭了圆锥的相识和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多年的教学,让我学习和累计了许多的教学阅历。教学时我先生活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再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通过试验操作来发觉圆锥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能运用这个关系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从感性相识上升到理性相识。二、三维目标解析:教学目标是:1、初步驾驭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培育学生动手操作与小组协作的实力。目标解析:1、情感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发展主要包
31、括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爱好;自信念和意志力,学习数学的看法与学习习惯。本节课的教学,摆脱了传统“灌”的教学,从引导学生发觉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在发觉中激起爱好,从探究中找寻欢乐,然后又应用学问解决问题。学生经验了一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不知不觉地驾驭了学问,发展了实力,增进了对数学的情感。学习变成了一个赏心悦目的活动。2、思想的发展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思想教化因素,是对学生进行教化的良好素材。老师在教学数学学问的同时,要留意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化功能,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化活动是儿童相识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活动,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主动参加
32、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究。3、通过练习,形成技能。三、教法设计:1、让学生经验发觉、提问、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复习有关圆柱体积学问后,老师出示一堆煤:将这堆煤倒在地上,会变成什么形态情境导入。老师再演示削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让学生视察,揣测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有关,由于课件很形象直观,学生很快联系到了圆柱的体积,而且很简单想到应当是几分之几的关系。老师从展示实物图形到空间图形,采纳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相识。然后让学生动手试验,让孩子亲历教学的验证过程,从试验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
33、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对圆锥的体积建立了显明的印象之后,就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起到巩固深化学问点的作用。2、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试验前让学生先猜想,再通过小组合作演示试验、沟通得出结论,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既调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实力,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2(1)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子。在图形的教学中,依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意操作,注意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就正如探究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不再是试验演示的被动的观看者,而是参加操作的主动探究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
34、获得的不仅是新活的数学学问,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是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探究胜利的喜悦以及探究失败的深刻反思,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步变的有思想、会思索、会渐渐发觉自身的价值。同时,在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有参加的爱好,让他们也能感受数学学习的欢乐,使他们懂得他们也可以通过玩驾驭到数学的学问。让每个学生都经验“猜想估计-设计试验验证-发觉算法”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给于学生依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验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同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该学习方法也是降低了他们对学问的驾驭的难度。出现
35、了验证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的方法。涌现出了对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中“1/3”的不同理解,实现了学习策略的多样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虽然学生的学习用具是固定的,但是他们所采纳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这也证明白学生是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的。(2)圆锥这节课,其教学目标是:1)、相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驾驭圆锥高的测量方法;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4)、通过例一例二使学生会应用圆锥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动手测量、探究推导等活动,前三个教学目标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顺当完成。在公式V锥=1/3sh=1/3r2h,应用这个环节,考虑到学生已经预习过例题,就
36、把例二教学做了改动给出一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是20分米,高是14分米,每立方米小麦重0.375千克,求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让学生自主练习,本以为应用公式很快就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可学生算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完成。原来我在改动数字时没有考虑到圆锥体积公式的1/3和3.14给出的直径和高与1/3都不能约分,使本应当巩固公式应用的目标辩词了困难的小数计算,奢侈了大量的时间,课后习题没有处理完就匆忙结束了这节课。课后反思数学既活又严谨,看似一个简洁数字的出示也要付出周密的策划。一节简洁流畅的好课,并不是顺手拈来的,只要专心的去思索,统筹支配,关注到每个细微环节才能得到。教学须要学习,教学更须要反思,在反思中
37、进步,在反思中提高。(3)一节课下来,我静心思索,有以下几点反思:1、一节好的课,在教学时要层次清晰,步步深化,重点突出。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首先从实物图形讲解到空间图形,采纳对比的方法,不断加深学生对形体的相识。然后要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动手做试验,从试验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然后,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印象。2、一节好的课,应留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一起先,我就让学生视察,先揣测圆柱和圆锥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明白学习目标。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到课初学生
38、揣测且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最终使悬念得出了满足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胜利的喜悦。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主动参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我平常特别重视让学生参加教学的全过程,重视培育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也相当的精彩。我在教学中留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纳分组视察、操作、探讨,动手做试验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3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子。在图形的教学中,依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意操作,注意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圆锥这节课,其教学目标是:1)、相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底面、侧
39、面和高;2)、驾驭圆锥高的测量方法;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4)、通过例一例二使学生会应用圆锥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触摸,动手测量、探究推导等活动,前三个教学目标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顺当完成。在公式应用这个环节,考虑到学生已经预习过例题,就把例二教学做了改动给出一圆锥形麦堆,底面直径是20分米,高是14分米,每立方米小麦重0.375千克,求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让学生自主练习,本以为应用公式很快就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可学生算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完成。原来我在改动数字时没有考虑到圆锥体积公式的1/3和3。14给出的直径和高与1/3都不能约分,使本应当巩固公式应用的目标辩词了困难的小数计
40、算,奢侈了大量的时间,课后习题没有处理完就匆忙结束了这节课。课后反思数学既活又严谨,看似一个简洁数字的出示也要付出周密的策划。一节简洁流畅的好课,并不是顺手拈来的,只要专心的去思索,统筹支配,关注到每个细微环节才能得到。教学须要学习,教学更须要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4实践出真知,我觉得这句话讲得特别的好。对于学生的学习,我觉得也是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者,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子。特殊是在图形的教学中,依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注意操作,注意实践,可以让教学达到最高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感悟特深刻。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后,学生在实际运用公式时简
41、单出错误的地方还是和往届一样,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三分之一,在计算的时候常常出现遗漏。怎样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并且时时记住那个简单被人遗忘的三分之一呢?我这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验提出揣测-设计试验-动手操作-得出公式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走出课堂,深化实践,到操场上去装沙子,到水池边去装水,看几个圆锥的体积才能把圆柱装满。在我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验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
42、习的主子,我没有牵着学生走,只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猜想圆锥体积方法的情境,让学生在揣测中找到验证的方法,并且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揣测。最终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推导公式时,我没有代替学生的操作,始终只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加其中,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起来,在这种形式下,学生运用独立思索、合作探讨、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探究。另外,为了突出等底、等高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我巧置陷阱,我还特意支配了一组等底不等高,一组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结果学生的试验结论和其他组的不一样,这时候就出现了争辩,这时,我时机引导学生与上次演示比较,1比3的关
43、系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的?学生茅塞顿开,明白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圆锥体体积才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信任今日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动手体验,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印象深刻,只有自己经验了才会牢牢记住!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151、学生通过自己的试验,特别顺当地得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来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缘由之处有:(1)猜想: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使学生初步建立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老师预设学生可能粗略地知道有“三分之一”这一关系,“那么三分之一这一关系怎样推导呢”引起以下怎样推导圆锥的体积这一过程。(2)在推导过程中,带着思索题(思索题实际就是学生试验的过程),让学生带有
44、目标进行试验,让学生更有目的性,也特别便利,有操作性。(3)学具打算充分,各小组选择水、沙子,增加趣味性,主动性,主动性高。(4)公式推导完之后的一个反例子(出示一个特别大的圆柱和一个特别小的圆锥),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全部的圆锥的体积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强调了等底等高。2、练习题由浅入深,推断题主要是要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的运用和理解,第2题是书上的一组题,为提高效率只列式不计算,这三道题分别是告知底面积和高、底面半径和高、底面直径和高,把几种类型都呈现出来。最终一题是动手实践题,一要考察学生的公式运用状况,二要考察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及策略,虽然没做几道题,但我觉得:解决问题比什么都重要。3、原来想用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参加试验,考虑到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而影响体积公式的推导,所以把这一环节约去。设计了一组大的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让学生明确不管大小,只要等底等高就有3倍这样的关系。4、时间安排上不到位,例题的处理中,考虑到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公式并运用公式,所以没花多的时间,由于数字教大,部分学生没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