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概述.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 概述.pptx(1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一)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一)心理学,人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和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心理。,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二)发展心理学心理学有两种分类:1、从层次上,分为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心理学有两种分类:2、从应用范围上,分为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等。由此可见,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一、心
2、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设计两个问题:(一)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二)是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1、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2、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3、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这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3、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本章思考题,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3、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与原则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第一节研究的功能与原则,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描述研究对象的现状“是什么”解释:对发展心理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等作出说明“为什么”,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预测:根据理论和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景中的反应作出推断控制:根据科学理论操纵某些变量或创设一定情景,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
4、的改变或发展,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矛盾性原则:研究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同时,考虑心理发展的特殊事实和个别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教育性原则:任何研究都不允许损害被试的身心健康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理论的高度研究真实生活中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规律,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三种主要的研究设计类型横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交叉设计,横向研究设计,定义: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或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心理测查并加以比较例如:2002年10月同时测查初中一至三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横向研究设计,优点: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省时省力,经济缺
5、点:不能揭示心理发展的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纵向研究设计,定义:在较长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又名追踪研究例如:2000年、2001年、2002年连续三年追踪测查100名初一学生的自我评价,纵向研究设计,优点:系统详细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质变的规律缺点:样本随研究时间的延续而减少;反复测量影响数据的可靠性;时间较长导致影响心理发展的变量增多,聚合交叉设计,定义:在较长时间里对某几个年龄的被试进行连续的追踪研究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陷,又保持了横向研究的长处,因而其科学性、使用性很强。,聚合交叉设计,优点在短时间内了解不同年龄被试的心理特点了解发展心理随年龄增长
6、而出现的变化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被试心理发展的影响缺点:研究难度较大,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制定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设计范例,1、明确研究的问题及目的:研究意义:选择此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包括现实和理论意义问题提出(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存在不足提出研究假设,2、确定研究对象(被试):被试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样本数量举例:选取济南市一所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各4个班共365名学生为被试,有效被试为353名,其中初一163名(男生73,女生90),初二19
7、0名(男生107,女生83)。,3、研究方法: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实验室实验、现场试验、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4、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并选择研究工具,亲社会行为评定量表采用Carlo等人的亲社会行为评定量表评定被试的亲社会行为。要求被试用七点量表评定班内每一个同学的“助人”和“慷慨”行为,分数愈高,代表亲社会行为水平愈高。以各班所有同学对每个被试“助人”和“慷慨”评分的平均分作为被试在该两项行为上的得分。由于两项行为的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0.953,.001),故以其平均分作为亲社会行为的指标。,5、施测程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施测前由主试按统一指导语训练被试学会使用七点
8、量表。由受过训练的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主持施测。6、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见教材77-88:定义、优缺点),第四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研究思路生态化:强调在自然情景下研究发展心理与行为研究方式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方法综合化和手段现代化多元统计的大量采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本章思考题,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2、发展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优缺点。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5、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趋势。,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婴儿
9、期是儿童生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第二节婴儿认知的发展第三节婴儿言语的发展第四节婴儿的气质第五节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第四节婴儿的气质,一、什么是气质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三、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四、气质对早期教养的意义,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儿童刚出生后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的差异。气质是个体最早表现出来的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点。,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一)传统的四重类型说1、多血质2、胆汁质3、粘液质4、抑郁质(
10、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1、强而平衡、灵活型2、强而平衡、不灵活型3、强而不平衡型4、弱型,两种气质类型分类的比较,(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托马斯、切斯等人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其确立的气质九维度标准,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1、容易型(40%)这一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愉快的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新异刺激),容易适应新环境,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他们容易受到成人的最大的关怀和喜爱。,2、困难型(10%)这一类婴儿突出的特点是: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方面缺乏规律性;不愉快的情绪较多;情绪反应强烈,
11、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对新事物接受很慢;较难适应新的环境。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3、迟缓型(15%)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很愉快,但不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的变化适应较慢。这一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的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以上三种类型只涵盖了约65%的儿童,另有35%的婴儿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上述类型的中间型或过渡交叉型。,(四)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1、活泼型2、安
12、静型3、一般型(五)巴斯的活动特性说1、情绪性婴儿2、活动性婴儿3社交性婴儿4冲动性婴儿(注:具体特征见教材P178-180),(六)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卡根把婴儿划分为两种气质类型:抑制型,其主要特征是拘束克制、谨慎小心和温和谦让;非抑制型婴儿则相反,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精力旺盛、自发冲动。,三、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一)婴儿气质发展的稳定性研究者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均发现婴儿气质类型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即俗语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科纳等人(Korner,etal.,1981)采用几种客观手段观察、测量和评估新生儿的活动性和哭的个别差异,结果发现婴儿的气质具有一种日益增长的稳定性
13、,并且这些稳定性不受出生环境的影响。,(二)婴儿气质发展的可变性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其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一定程度也是可以改变的。但对于气质变化的实质和内在机制问题,目前尚无定论,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四、气质对早期教养的意义(P183-184),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是不同的。容易型婴儿对各种各样教养方式都容易适应。困难型婴儿自诞生后就面临着许多早期教养问题,如怎样对待和调教婴儿烦躁等特点。迟缓型婴儿,父母教养关键在于“顺其自然”。总之,对婴儿气质特征深入了解可以帮助家长、老师教育婴儿并避免使婴儿产生问题行为。,第五
14、节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一、婴儿情绪的发生发展二、婴儿的依恋三、早期的同伴交往,一、婴儿情绪的发生发展,(一)婴儿情绪的发生(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一)婴儿情绪的发生,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如,新生儿或哭、或静,这就是原始的情绪反应。而且初生婴儿的情绪反应就已是分化的。伊扎德研究表明婴儿出生时已具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伤心、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惊奇,悲伤,厌恶,兴趣,愉快,婴儿的原始情绪反应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相关。(2)是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微笑发展的三个阶段:1、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婴
15、儿最初的微笑是内源性的,可以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它通常发生在婴儿的睡眠中或困倦时,并且是突然出现,低强度的。此时这些微笑,无论是内源的还是诱发的,都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内源性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3.5个月)婴儿能够区分社会的和非社会的刺激,对人脸、人说话的声音开始有特别的选择,明显对社会刺激笑得更多,出现了最初的社会性微笑。但还不能区分不同人。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5个月以后)从3.5个月尤其是4个月开始,随着婴儿处理刺激内容能力的增强,他能够区别熟悉的面孔和其它的东西,开始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微笑,出现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16、,二、婴儿的依恋,(一)什么是依恋(二)依恋的发展(三)婴儿依恋的测量与类型,(一)什么是依恋,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婴儿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二)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P187-188)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到3个月)这个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最大特点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他们喜欢所有的人,最喜欢注视人的脸。见到人的面孔或听到人的声音就会微笑,以后还会咿呀“说话”。同时所有的人对婴儿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婴儿还未有对任何人(包括母亲)的偏爱。,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到6个月)这
17、时婴儿对母亲和和所熟悉的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婴儿在母亲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咿呀学语、依偎、接近;在其他熟悉的人面前要少一些,对陌生人这些反应就更少,但是此时依然这些反应,婴儿还不怯生。,第三阶段:积极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3岁)从6、7个月起,婴儿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切。当依恋对象离开时,就会哭喊,不让离开,别人不能代替依恋对象使其高兴,当依恋对象回来时,会显得十分高兴。只要依恋对象在身边,他就能安心地玩、探索周围的环境,仿佛依恋对象是婴儿的安全基地。婴儿出现明显的依恋,形成了分离焦虑离开照看者时感到不安。与此同时,婴儿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很大,见到陌生人,大多不再微笑
18、、咿呀学语、而是紧张、恐惧甚至哭泣,婴儿产生怯生。,怯生,(三)婴儿依恋的测量与类型,1、依恋的测量安斯沃斯等人设计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situation)是测量婴儿气质的经典方法。它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于婴儿日常生活的典型情境陌生情境,观察婴儿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判断婴儿依恋的类型。陌生情境由一组7个3分钟的情节组成。,确定婴儿依恋反应的情境,陌生情境1,陌生情境2,陌生情境3,2、依恋的类型(教材P188-189),采用陌生情境法,安斯沃斯和他的同事将婴儿的依恋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反抗型依恋其中,安全性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
19、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型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3、婴儿早期同伴交往发展的三个阶段(课本P190-192),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个月到1岁)第二阶段:简单交往时期(1岁到1岁半)第三阶段:互补性交往时期(1岁半到3岁),本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依恋,陌生情境法2、简述托马斯-切斯的气质三类型说3、试述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儿童发展的意义4、简述婴儿依恋的发展和依恋的类型5、简述早期同伴交往的发展,第四章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期是指儿童从3岁到6、7岁这一时期。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称为幼儿期;同时因为这是儿童进入小学以前的时期,又称为学前期;另外由于儿童在这一时期主要的活动方式
20、是游戏,因此也称为游戏期(p195)。,这一时期在人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的生理及动作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游戏是儿童主要的活动方式,这个阶段是其掌握口头语言的关键期。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性和随意性刚刚开始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幼儿生理及动作的发展第二节幼儿的游戏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幼儿生理及动作的发展,一、身体的发育二、大脑的发育三、动作的发展,二、大脑的发育,幼儿期个体的大脑变得更大、更加复杂,主要表现在:(一)脑重量继续增加(二)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三)脑电波的变化(四)大脑皮质
21、机能的发展,第二节幼儿的游戏,一、游戏的理论二、游戏的本质特征三、游戏的种类及其发展,一、游戏的理论自19世纪下半叶至今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国外有许多的心理学家研究儿童游戏,由于各研究者的理论基础、方法论不同,以及研究对象、所处时代、心理学发展水平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游戏理论。(一)早期传统的游戏理论(二)当代的游戏理论(201页到202页),二、游戏的本质特征,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1、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2、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
22、翻版。3、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它既不像劳动那样要求创造财富,又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游戏的意义在于其本身。,4、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幼儿不但练习各种基本动作,使运动器官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也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5、游戏还帮助儿童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三、游戏的种类及其发展(一)游戏的分类,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分类(1)创造性游戏(2)教学游戏(3)活动性游戏,2、从认知的角度对游戏进行分类(1)练习游戏(2)象征游戏(3)规则游戏,3、美国心理学家帕腾
23、(M.B.Parten)按照儿童社会性发展把游戏分为六种不同的水平: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一人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合作的游戏,(二)游戏的发展特点,1、游戏内容逐渐丰富、深刻。2、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日益复杂,集体性逐步增强。3、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熟练掌握口头言语的关键时期,也是从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渡并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一、词汇的发展,(一)词汇数量的增加(二)词汇内容的不断丰富、深化(三)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四)积极词汇的增长,二、语法的掌握,幼儿语法结构的发展有以下趋势:(一)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二)从陈述句到多
24、种形式的句子(三)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三、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二)从情景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既有利于内部言语的产生,也为幼儿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掌握书面言语奠定了基础。,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二、思维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的增加(二)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三)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四)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二、思维的发展,(一)幼儿思维的特点(二)皮亚杰关于
25、幼儿思维的研究,(一)幼儿思维的特点(p223),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具体形象思维的主导性,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联想来进行的,而主要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2.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抽象逻辑思维,是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通过抽象逻辑思维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最初只是行动的总结,然后能够伴随行动进行,最后才成为
26、行动的计划。与此同时,思维活动起初主要依靠行动进行,后来才主要依靠言语来进行,并开始带有逻辑的性质。,小班做完说中班边说边做大班做前说,(二)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1.“三座山测验”2.守恒(液体守恒、数量守恒、重量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对应量守恒)3.类包含,三山测验,第五节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儿童出生时只是一个生物个体,无所谓个性和社会性。婴儿的心理活动还是片断的、无系统的、易变的,仅有自我意识和社会性的萌芽。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
27、开始的,社会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中实现的。,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一、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的发展,(一)自我概念的发展(二)自我评价的发展,(一)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self-concept)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知觉。所回答的是“我是谁”的问题。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述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p242),(二)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p243),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
28、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地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比较客观的评价,二、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一)攻击性行为的界定定义: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是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哈吐普根据行为者的动机将攻击分为:工具性攻击,指向渴望得到的东西,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敌意性攻击,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道奇和考依根据行为的起因将攻击分为: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
29、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罗森汉等人把亲社会行为区分为两类:自主的亲社会行为:动机是关心他人的亲社会行为规范性的亲社会行为:期望得到对自身有利的好处或避免惩罚等,本章思考题,1、名词解释:社会化、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2、简述儿童游戏的分类及发展特点。3、简述幼儿期的口头语言发展的特点。4、简述幼儿思维的特点。5、举例说明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第五章学龄儿童的心理发展,6、7岁到17、18岁是儿童进入学校学习的时期,称为学龄期,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儿童进入学校后,学习活动就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并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第一节小学儿童的心
30、理发展,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基本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二、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协调性。1、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何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3、自觉纪律形成并发展4、小学阶段的品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的具体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即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第二节中学生心理的发展,中学阶段分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从11、12岁到14、15岁,这三年时间是个体身体发展的一个加速期。但心理的发展速度相对
31、平稳,由此造成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种种特殊矛盾。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从14、15岁到17、18岁,身心发育均接近成人水平。,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一)初中生生理发育的三大巨变1、身体外形的改变2、内脏机能的成熟3、性的成熟,(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2至3年内就能达到身体成熟,但其心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产生了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初中生心理矛盾和冲突的表现,1、反抗性和依赖性2、闭锁性和开放性3、勇敢和怯懦4、高傲和自卑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本章思考题,1、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2、简述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3、简述初中生生理发育的变化4、简述初中生心理矛盾和冲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