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群诗拓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内容和形式上鲜明的“五四”色彩。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领悟诗歌中蕴含的青春精神,激发青春热情,理解青春价值。 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理解本诗内容和形式上鲜明的“五四”色彩。学习目标二: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诗歌中蕴含的青春精神,激发青春热情,理解青春价值。二、导入: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旧体诗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旧体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
2、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17 年 2 月 1 日新青年刊载胡适白话诗 8 首,这是中国第一次发表白话诗。1918 年 1 月 15 日,新青年第四卷第一期,发表了胡适、沈尹默、刘半农三位青年作者的九首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定格为中国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新诗从此诞生了。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突破旧诗格律形式,以白话自由表达情思的新体诗终于风靡于文坛。1921 年郭沫若诗集女神出版,一问世就以其彻底的反叛革命精神,崭新的浪漫主义审美意识,恢宏的诗歌创造才能,开一代诗风,奠定了女神及郭沫若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成
3、熟的新诗集。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就是女神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新诗的魅力,寻找诗歌中青春力量之源吧。提出本课任务:学习品味诗歌中的形象、表现形式和情感,寻找诗歌中青春力量之源。三、任务一:感受青春之“力”的形象初读诗歌,播放朗诵视频,感受诗歌形象。思考(一):这首诗在内容上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宏伟、壮丽、气势磅礴,充满了力量感,是一首力的赞歌。思考(二):这种力量之感在诗歌当中如何具体展现出来?1.雄伟壮丽的景物:无数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2.充满力量的动作:怒涌、提起全身的力量、推倒、滚滚而来。3.巨人的视角与形象:(1)诗人想象自己就像
4、一个巨人。(2)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太平洋比作一个巨人。思考(三):面对壮丽的景象,诗人不禁发出了对“力”的赞美与感慨。“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指的是什么?“力的绘画 ”正是指开头三行所描绘出的大海白云的壮丽景色,“力的舞蹈”则是对那洪涛滚滚的比喻, “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诗人对海涛汹涌发出的声浪及拍击海岸激起的呼啸的神奇体验。这几句是对眼前的滚滚洪涛从不同角度的描绘,突出力的色彩、形态、音调、节奏、神韵等等,竭力对力加以赞颂。这几行诗仿佛滚滚洪涛,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逐着一浪,情与景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小结:这首诗通过作者眼前所见的滚滚洪涛与他神游万里,神奇的想象所
5、描绘出来的壮丽之景,创造出一种阔大而超越的意境,使得诗歌具有了磅礴的气势和无穷的伟力。四、任务二:体会青春之“力”的情感思考:面对壮丽之景,诗人发出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的呼喊,这汹涌磅礴的力量究竟要毁坏什么?创造什么?“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为什么要将地球推倒?知人论世: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ft人,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诗人,也是杰出历史学家、古文字家。五四时期,他正留学日本,感应新时代的气息,开始创作并发表新诗。这首诗发表于 1919 年 9、10 月间。此时的郭沫若,正如闻一多所说:“五四”后之中国青年,他们的
6、烦恼悲哀真象火一样烧着,潮一样涌着,他们觉得这“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宇宙真一秒钟也羁留不得了。他们厌这世界他们的心里只塞满了叫不出的苦,喊不尽的哀。太平洋要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推倒地球”这象征对旧世界的摧毁。“不断的毁坏”是毁坏旧社会、旧中国、旧文化。那势不可挡的洪涛正是“五四”时代浩浩荡荡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潮流,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象征。这种狂飙突进的精神蕴含着一股摧枯拉朽的动力,它不但主张破坏旧制度,也要建设新制度。赏析炉中煤节选片段了解郭沫若留学日本期间对祖国的眷恋。正是这种对祖国强烈的眷恋与爱,促使作者要在毁坏旧世界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创造,创造新世界、新中国 新
7、社会、新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明。诗人对大自然这种巨大的毁坏与创造的力量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情感,正是对“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精神的讴歌。这反复歌咏的“力”就是“五四”时代精神的象征。而此时诗人也受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进入了诗歌创作的爆发期。惠特曼的影响:(一)打破等级和压迫,争取平等和自由。(二)对自我精神的张扬,对自我的歌唱 ,对自我意识的重视。诗歌中巨人的形象可以视作是诗人在想象力之下放大了的巨大的自我。小结:作者通过热情歌颂毁坏和创造之“力”,表达了五四时期青年人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理想,以及对自我精神的张扬。五、任务三:理解青春之“力”的形式“狂”既是作者的一种激情澎湃的精神
8、状态,也是诗歌形式的体现。(一)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 20 字以上。长短向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但是全诗的节奏却非常鲜明。(二)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三)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这首诗读起来非但不像旧体诗歌那样讲求格律,甚至读起来有些狂暴,而这自由的形式恰好表达了诗人心中那压抑不住的,喷薄而出的情感。六、总结这首新诗充满了破旧立新的青春之力,相较旧体诗,一是内容新奇,意象宏大,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二是情感新颖,意在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充分张扬了个性,显现出青年人的青春理想与豪迈之气,反映了五四狂飙突进的精神;三是形式新异,语言上犹如洪钟大吕,豪放而又粗暴,句式随情感的变化而自由变化。七、拓展阅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欣赏郭沫若的天狗,从形象、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对这首诗作简要概括分析,填写表格。八、作业布置阅读天上的街市,比较两首诗在风格和形式上的不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