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小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24318899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小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小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小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小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组一课一练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班级_学号_姓名_1.“(北朝)裴侠在世时将自己的清廉归功于祖宗功业。这种攀附祖先、恨不得将自己的优秀基因归功于家族遗传的逻辑,是和当时盛行的士族血统论一脉相承的。”当时“士族血统论”的盛行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郡国并行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2.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 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 B. 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C. 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 D. 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3.时下热议的“

2、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的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一制度指是的(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4.“门阀之家,在选举上占优势,原因其在乡里有势力之故,离开了乡里,就和“白屋之子无甚不同;而科举之制,使“白屋之子可以平步而至公卿。”材料( )A. 指出了九品中正制垄断选官权 B. 反映了九品中正制的双重作用C. 肯定了科举制带来的社会流动 D. 说明科举制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5.科举制同以往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相比,它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

3、而下的选官方式。这表明科举制( )A. 提高了官员素质 B. 实现了社会公平C. 推动了教育发展 D. 有利于中央集权6.唐代科举选官一般固定以吏部考功郎中或礼部侍郎为主考官,宋代则不是固定的,而是采取临时差遣,年年不同,不常任,而且任何官员都可以充任(主考官),并另增派若干人,互相监督。这一变化( )A. 有利于科举选官的公平公正 B.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C.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 D. 反映了文人的政治诉求7.初唐时,宰相薛元超认为“平生有三恨”,第一为“不以进士及第”。中唐时,礼部员外郎沈既济说:“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日)而周闻天下。”

4、这反映出( )A. 科举制度中的进士科受时人推崇 B. 才能是唐朝官吏选拔的唯一标准C. 魏晋以来的门第观念已消失殆尽 D. 唐朝士人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8.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 )A.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B.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C.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D.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9.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掠夺,按唐太宗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 )交兵部出兵交门下省审议交尚书省处

5、理A. B. C. D. 10.武则天统治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D.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11.旧唐书职官二“门下省”条云“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马端临也曾说过:“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由此可知( )A. 政事堂是三省共同办公之所 B. 政事堂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C. 三省决策总是存

6、在分歧矛盾 D. 三省议政导致皇帝权力旁落1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自己封拜官职,因心怯,他将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以正常的样式封发,而改用斜封,上面的文字亦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当时称“斜封墨敕”,这表明( )A. 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C. 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 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1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称“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

7、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 )A. 有利于防范权力被肆意地滥用 B. 形成了民主政治与法治的雏形C. 凸显了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 D. 是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制14.唐初,皇宫和政府部门多设有学士机构。学士无品秩,但得参与谋议,充作政府顾问。唐太宗间或请名儒学士起草诏书;武则天常令“北门学士”居中用事,参决百司表奏;唐玄宗成立翰林学士院,负责一部分诏书的起草。由此可知,唐代学士机构的设置( )A. 扩大了官员选拔途径 B. 加剧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 D.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需要15.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中书省起草的关于征点十八

8、岁以下男丁为兵的敕文,并下发到门下省。当时担任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职官之一)的魏征,坚持不肯署敕,这道命令最终无效。魏征此举( )A. 削弱了中书省的权限 B. 说明决策权发生异变C. 符合工作程序与职权 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6.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 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7.唐朝规定每丁每年要服徭役20天,如不能服役,则按日计算,每

9、天交绢3尺或布3.75尺,代替徭役,这叫输庸代役。输庸代役( )A. 使农民负担暴增 B. 有利于保证农业生产时间C. 简化了税收名目 D. 解决了政府的财政问题18.唐前期,政府规定每位纳税者可授田总额为100亩,事实上纳税者实际拥有的土地面积往往比这要少很多,但每位纳税者的纳税数目都是固定的,并不考虑个人的经济状况。由此可知( )A. 赋税制度亟待做出重大调整 B. 纳税者实际负担较为沉重C. 租庸调制缺乏稳固运行基础 D. 均田制徒有其名并无其实19.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A

10、. 放松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B. 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 与租庸调相比,税制更加繁复 D.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20.均田制下,“成丁而授,丁老而退,不听卖易”。唐代中叶实行两税法后,“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说明两税法实施后( )A. 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态度改变 B. 土地的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化C. 土地兼并现象明显得到抑制 D. 主要依靠政治权力占有土地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整理自新唐书百官志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

11、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 (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运行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简要概述科

12、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大唐六典材料二: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几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幸。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 唐会要租税上材料三: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清查户口、人丁

13、,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1)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说明唐中期赋役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两税法的推行产生了哪些影响。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01-05:CCDCD 06-10:AACBD 11-15:BBADC 16-20:CBCAA21.(1)制度:三省六部制。作用:

14、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2)发展: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拔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拔范围扩大。意义:提高官员素质;扩大并巩固了封建统治基础;维持社会和政治局面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重视文化教育的社会氛围。22.(1)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输庸代役(纳绢布代役)。(2)变化: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征税的主要依据发生变化,由人丁转为资产;税种简化,取消租庸和各种杂徭,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征税。原因:安史之乱和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政府税收减少。(3)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第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