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3308393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7 7课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辩证分析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好后世产生的影响。3.认识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进步作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重点: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确立难点:难点: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新课导学新课导学一、选官制度二、三省六部制三、赋税制度新课导学新课导学 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都会根据自己统治职能的需要,都会根据自己统治职能的需

2、要,建立起一套适合当时建立起一套适合当时国情的官吏选拔制度国情的官吏选拔制度,以便不断补充和调整各级官僚队伍,保证本阶级统治意,以便不断补充和调整各级官僚队伍,保证本阶级统治意志的顺利推行。管理选拔制度已成为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志的顺利推行。管理选拔制度已成为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不同的社会形态下,都必须,都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选官制度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选官制度。魏晋之前的选官制度魏晋之前的选官制度西周春秋西周春秋世卿世制世卿世制血缘血缘战国秦朝战国秦朝两汉两汉察举制察举制军功爵制军功爵制军功军功品德、才能品德、才能合

3、作探究合作探究 一、选官制度曹魏时期,曹丕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九等级,朝廷依此授官; 选官标准看重家世、道德、才能;后转变为主 要看重积极:将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消极: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高门(上品)高门(上品)寒门(下品)寒门(下品)中央中央任命任命中正官中正官(士族)(士族)评定人评定人才等级才等级任命任命官职官职初创时重视初创时重视家世家世、道德道德和和才能才能并重并重主要看重主要看重家世家世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一、选官制度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 武则天扩大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4、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提高科举地位。特点:(特点:(1 1)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不以家世名望为选官标准,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2 2)把选官权从地方士族地主手中收归中央;(加强皇权)把选官权从地方士族地主手中收归中央;(加强皇权)2.2.影响:影响: 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后期禁锢了思想

5、,阻碍了文化的进步。后期禁锢了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二、三省六部制 1.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形成三省; 2.隋文帝,中央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 1.中书省 2.门下省 3.尚书省,下设六部 4.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政事堂政事堂 中书门下中书门下(三省一体化趋势)(三省一体化趋势)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二、三省六部制 1.唐太宗扩大宰相范围; 2.设政事堂(中书门下)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1.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2.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3.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6、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三、赋税制度 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 3.唐初,租庸调制,租租粟米之征粟米之征 每丁岁入租粟二石每丁岁入租粟二石有田则有租有田则有租庸庸力役之征力役之征凡丁,岁役二旬(凡丁,岁役二旬(2020天)。天)。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身则有庸有身则有庸调调布帛之征布帛之征 随乡土随乡土所产绢二丈、棉三两所产绢二丈、棉三两/ /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有家则有调有家则有调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三、赋税制度 1.背景: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严重,租庸调制无

7、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2.实行:780,唐德宗 3.内容:,和一切杂税杂役; 夏秋纳税。量出制入,政府预算开支确定赋税总额量出制入,政府预算开支确定赋税总额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户等高者出钱多,低者出钱少户等高者出钱多,低者出钱少地税按亩征收谷物地税按亩征收谷物对不定居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对不定居的商贾征税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保留户税和地税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无论户税和地税都分夏秋两季征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三、赋

8、税制度4.影响: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了自战国以来以的赋税制度,了政府对农民的;消极: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两税法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减轻农民的负担。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租庸调制)以(租庸调制)以“人丁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同等数量的绢、粟。(两税法)两税法)“唯以资产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均田制)成(均田制)成年男子承担一年男子承担一定的徭役定的徭役(租庸调(租庸调制)制)“以以庸代役庸代役”(两税法)取(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切杂役(两税法)每户缴

9、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两税法)每户缴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税收种类简化,税收时间定时(租庸调制)纳(租庸调制)纳粮粮为租;纳为租;纳布布为调;为调;纳纳布布代役为庸代役为庸(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征征钱钱,地税按亩缴纳谷物。,地税按亩缴纳谷物。征税内容变化,实物货币征税标准转变,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选官制度政治制度赋税制度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唐初:租庸调制唐:两税法练习反馈练习反馈B1关于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每户按人口和资产缴纳户税 农民按田亩承担定额租庸 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ABCD练习反馈练习反馈D2.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制定了“唯以资产为宗, 不以丁身为本”的两税法。这有利于 A实现农民的人身自由 B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 C消除人民的税赋压力 D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