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陈伟.docx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243023 上传时间:2018-06-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陈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陈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陈伟.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桂林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姓名:陈伟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牟艳娟 ;熊英 20100401 中文摘要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开展 了二十多年,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主要还是定位于防治性,以解决少数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目标,忽视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这是当前我国高 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 本性功能应该是促进和实现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而积极心理学在这一方面恰 巧能够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本文尝试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来研究我国

2、高校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为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 支持。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出当前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然后运用积极心 理学理论,提出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 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 一是主观层面上关于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研究,第二是个人层面上关于积极的人格 特质的研究,第三是群体层面上关于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 心理健康观主要有积极观、幸

3、福观、预防观。第二部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深 入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 成原因。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 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片面化、对象个体化、内容 课程化、方式医学化;形成的原因主 要有:认识存在偏差、心理学理论基础不足、 理论研究的本土化力度不够、学科的发展程度不高。第三部分,从积极心理学理 论出发,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构想:明确大学生积极心理健 康教育的目标、遵循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丰富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 教育的内容、拓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专家访问、网上访问等方法来开展研究。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Abstrac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tarte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 mid-eighties, has so far carried out more than 20 years, but the fimc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mainly t

5、argeted a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o as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a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but ignoring large most of the students1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needs, which is the biggest problem existed in the currentl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Qi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e funda

6、mental func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to promote and achieve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ll college students,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is regard happen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b

7、y using positive psychological theor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resolving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currentl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which have existed in the currentl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

8、lege students and the causes which have fomied in these problems by suveiying and research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n it puts forward an idea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by applying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This article consists o

9、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mental health concept in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can be summarized as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is a research of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on the subjective level, the sec

10、ond is 狂 research of 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on the individual level, the third is a research of positive so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on oiganizational level. Mental health concept of positive psychology mainly has positive outlook, happy view and preventive concept. The second part, from a posit

11、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 systematically analyses achievements obtained, main problems existed and causes formed in the currentl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esen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as made a lot of achievements, but also existe

12、d some problems. The main problems are: one-sided goal, object-oriented individual, content-based curriculum, method medicalizati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include: bias of awareness, shortage of theoretical basis of psychology, scarcity of theoretical study of localization, deficiency o

13、f discipline level of development. The third part puts forward an idea of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by applying positive psychology theory: to clear objective, to follow principle, to rich content and to develop approach in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hine

14、se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uses these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surveys, expert visits, online access.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osi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第 1 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至今已经开展 了二十多年。在经

15、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起步到不断完善后,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在帮助大学生减少心理疾病发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等 方面发挥了不少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关研究层出不穷,研究成果越来 越丰富。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总体上来说主要是以研究各类心理问题为 中心,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为问题而问题的发展倾向,这本身限制了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的发展。作为心理教育的两个主题和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防治和 发展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统一的,防治有利于发展,发展能保证预防。目前我 国高校在心理教育工作方面主要是防治,解决少数大学生内在的可能的心理障 碍,不重视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时代的

16、不断进步,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也在向 前发展 ,这种发展性理念在高校逐渐获得了认同。心理教育功能的定位也发生了 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预防、辅导和治疗渐渐转变为引导大学生的心理自主发展、 自我完善。高校越来越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根本性功能应是促 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可以断定,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 这一心理教育的目标将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整个心理教育体系中 占据基础性地位。构建心理教育的模式将以发展性功能为主,预防、治疗功能退 居次要地位。 二十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其发 起 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 ( Seli

17、gman)。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 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 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 为出发点,提倡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要用一种积极的理念来进 行新的解释,便可以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 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 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当前,积极心理学不仅在心理学领域里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而且其思想己经渗透进了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心理学 ( 人人复印

18、资料 ), 2003年第 6期 显示出应用趋势。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的科学。 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其重要意义表现为: (1) 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要满足三 个要求:第一、积极性,心理健康是个体身上积极因素较多,消极因素较少;第 二、主观性,客观条件只是影响主观体验的潜在因素,心理健康是个人的主观体 验;第三、多维性,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归入在心理健康之中。积极心理学对 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够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19、。 (2) 整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积极心理学倡导研究人的积极方面, 最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行为模式 ;其次才是帮助人们消除心 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人的积极品质上,认为一个真正 健康而幸福的人必须培养和开发自身所固有 的积极力量,所以,它能够整合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3) 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 容到处存在,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上都具有。例如:个体的积极情绪体 验、积极的认知方式、积极的思维活动、积极的习惯养成等,大学生学习和生活 中所有的这些内容都是的,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能够充分利用。 (4)

20、 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 径是多种多样的,发展方向必须多元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形 成积极的心理,其它课程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或课外也能够帮 助学生形成积极的 心理。髙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了形成一种互动多维的的交叉网络,还应该与高 校其他工作相互融合、相互贯通。 1.2.2实践意义 在研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有利于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全体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培养和调动,有利 于开辟一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道路,有利于改变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在实践的环节中偏重于面向少数问题学生的现状。在

21、实践的基础上进行 经验总结,就可以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1.3研究综述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迄今为止美国在这一领域依然 处于领先地位。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普遍 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教育的内容体系、人员队伍、方法途径、管理机构、 场地经费等方面都已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其突出特征是:发展性与积极性的价 值取向;多样性与综合性的服务范围;专业化与标准化的队伍建设;多元化与个 性化的实施途径。国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呈现:服务理念的人本趋 向;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研究内容的具体趋向;工作实践的本土趋向 二十世纪

22、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学术交流广泛开展起来。 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开始出现和发展起来。随着时间推移,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我国高校的一个重点工作。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 越严重的现状,高校教育增加了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不仅 成立了心理健康专业组织,涌现了大批的心理健康学术刊物,而且得到了政府从 政策到资金层面 的大力支持。各省市陆续成立了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 员会。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全国有相当多的高校开展或积 极筹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

23、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国家级省级课题研 究也陆续展开,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研究平台。 各种心理杂志、青年研究类杂志、教育类杂志、各高等院校学报关于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研究的文章日渐增多。研究模式也异彩纷呈,既有实证研究,也有理论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逐步拓宽。 1998年的美国心理学会 (APA)年度大会上,赛里格曼 首次提出积极心理学, 倡导积极心理学运动,并将此作为他任 APA主席一职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从此 积极心理学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 2000年 1月,赛里格曼和西卡森特米哈 伊 ( M.Csikszentmihalyi)联名在世界著名的心理学杂志

24、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 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正式宣告积极心理学的诞生。 2002年斯奈德 ( Snyder) 和洛佩兹 ( Lopez)主编的积极心理学手册的出版则正式宣告了积极心理学 运动的独立。在 2004年出版的现代心理学史第八版中,世界著名心理学史 家、美国心理学家舒 尔兹 ( Shultz)把积极心理学称为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之 一。目前国外的积极心理学研究形成了以幸福感为中心,以积极的情绪体验、积 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为三个支柱的 一个中心三个支撑点 的理 论体系。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积极心理学不仅在心理学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 1姚本先,程海云 ,王东华 .国外大学生心理健

25、康教育的现状趋势及 IS示 .成都:中 W卫生事业管理 .2007.8 成就,而且其思想己经渗透进了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显示出应用趋势。 国内是从研究幸福感开始而涉及积极心理这方面的研究。如郑立新、陶开放 关于儿童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池丽萍、辛自强关于城市成年人幸福感的研究,刘 仁刚、龚耀先等人关于老年人幸福感的研究,王艳梅关于初中生幸福感的研究, 杨宏飞关于教师幸福感的研究,徐慧兰等人关于下岗工人的幸福感的研究等。积 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近几年也开始了,如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方向一文发表在2007年 6月 13日的教育文摘周报上;孟万金教授积 极心理健康

26、教育能带来啥发表在 2007年 7月 7日的中国教育报上 国内 在这 方面的研究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笔者从中国期刊网上输入 积极心理健康 教育 进行搜索,从 2000年开始到现在,只有25篇相关的论文 /- 1.4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研究目标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至今已经有二 十多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 的主要功能定位于预防与治疗,目标是解决少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前我国高 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不少,最大的问题在这里。本文运用积极心理学 理论研究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

27、健康教 育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1.4.2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出当前 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然后运用积极心 理学理论,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构想。 1.5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专家访问、网上访问等方法来开展研究。 1、 文献研究。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积极心理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并不断跟踪新信息、新动态,从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上 全面系统地研究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 2、 实地调查。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8、的具体情况以及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的 模式,重点了解这些模式的运行效果。 3、 专家访问。拜访有关的专家学者,或通过电话、 e-mail等方式与他们联 系,就论文写作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具体问题向他们征求意见、了解情况。 4、 网上访问。访问国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方面的网站,了解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以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的实况,以及从关于加强普通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实施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 实施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改善以及取得的成效。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将重视这几种方法的

29、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 势,力图从现实、理论、应用三个层次,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我国高校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系统的研究。 第 2章积极心理学理论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谢尔顿和劳拉 “ 金的定义是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 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这个定义概括了积极心理学概念 的本质特点。在 1879年取得独立地位以后,心理学肩负着三项使命:治疗人的 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幸福、发现并培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心理学工作者对这三项使命的关注程度是一样的。在二战 之后,心理问题成为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心理学变成一门与病理学性质相类似的 学科,

30、(人们称之为消极心理学 )。心理学存在的本意被研究重心的这种转移背离 了,因为它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多数心理学家不知道正常人获得幸福的途径。积 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主张心理学的出发点是人的力量、美 德和善端,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重新理解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以便激发个体 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它们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天赋的 人充分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幸福生活。 2.1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面上关于积极的情绪体 验的研究;二是个人层面上关于积极的人格特质的研究;三是群体层面上关于积 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的研究。 2.

31、1.1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情绪是指能激发 个体产生接近性行为或行为倾向的情绪。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意、快乐、 爱等。积极情绪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 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积极的不同特性为标准来分类,积极情绪体验主要有 两类。一是感官愉悦,指机体消除自身内部紧张力后的主观体验,是感觉器官放 松的结果。二是心理享受,是个体 超越自身原有状态后产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如 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发明家申请了一项新的专利等。心理享受比感官愉 悦更有利于个体成长和积极品质培养。针对积极情绪的特定功能的 积极情绪扩 建

32、理论 是弗雷德里克森提出的。他认为积极情绪能促使个体主动去接近,并能 扩大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产生更多的思想和行为。当前关于积极情绪体 验的研究不少,其中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多。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主观上对自 任俊 .积极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8;2 3 己已有的生活 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主 观幸福感是个体积极情绪体验的核心和生活的最高目标。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 学研究的立足点。 2.1.2积极的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积极的人格特质。人格是支持个体生活 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包含个体先天的基因因素和后天的生活经

33、验。 人格具有四个特点:统一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的 人格心理学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过分关注了问题人格或人格形成的问题,而对良好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无所知。它强调人格心理学要成为一种平衡的人格心理学, 人格研究首先应研究良好人格和影响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其次是研究问题人格 和影响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积极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叫做积极人格理论。积极人 格是指个体能在生活中持续主动地追求幸福,并体验到这种幸福,又能充分发挥 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因此积极人格理论强调应研究积极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指 个体的遗传素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可以 将它理解为性格特征

34、。彼得森和塞里格曼曾建立一个关于积极力量的行为分类评 价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良好品德(智慧、勇敢、仁慈、公正、律己、卓越等) 是核心,个体获得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性格类积极力量。他们列出了二十 四种性格类积极力量,也就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二十四种主要的积极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心理学必须研究个体内心所存在的积极力量 ,只有个体所固 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消极方面的力量才能被消除或抑制。积极心理学 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交互作用,认为人格是个体的生理机制、外部行为 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很大。它认为外在的社 会影响在被内化的 过程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起了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 2.1.3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的社会组织 系统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特质的支持力量,而且也是个体不断产生 积极情绪体验的最直接来源。积极心理学认为,尽管个体在获得积极情绪体验和 形成积极人格特质的过程中受基因的影响大,但也依赖环境。积极的环境系统是 1任俊 .积极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8;8丨198 199 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