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4095884 上传时间:2022-07-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研究.精品文档.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背景与意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中外教育者一直孜孜探索的一个命题。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我们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而提出的:(一) 时代发展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要求阅读是一个人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追赶世界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阅读要求以下几种能力:一是准确而灵敏的理解力;二是准确和牢固的记忆力;三是准确和快速的推断及反应能力。” 张志公.阅读学丛书总序H. 1991.1

2、2.4 一个阅读能力不足的人,当他阅读某些必须阅读的材料时,轻者,阅读效率低,阅读能力不够用;重者,甚至完全缺乏应有的阅读能力,说白了,就是看不懂,有人把这种人称为“功能性文盲”。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有目的的、按照科学规律去培养和历练这些能力,这是阅读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高三学年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日后进入大学深造打下扎实的阅读功底,这与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成效密切相关。(二)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倡导“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着力于教师

3、的教学行为,但是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为归宿。” 何善亮.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9针对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效率低下的事实,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在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落实到高一、高二的语文阅读课堂,高三的语文阅读复习课因为有应试的压力,成了新课改阳光鲜有照到的角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广泛开展,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还很普遍。(三)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对有效教学的规定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G.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7 这也就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指出了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因此,高三的阅读复习课教学理应将“立人”作为一大目的,发挥阅读净化感情、荡涤精神、重塑心灵的教育功能。但实际情况是,在以应试为指归的教学功利目标的指引下,一篇血肉丰满、连接着作者生命的文章,变成了一堆语言材料,一个考试命题的材料库。“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成了所有高三教师的教学潜规则,成了教育管理者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准则。尽管多数教师不甘心做文章的“拆卸工”,作阅读应试的“机器”,因为多数教师还是有语文的自觉意

5、识的,知道一篇好文章是怎么回事,知道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但是,在升学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在以考试成绩衡量一个教师优劣的社会价值观面前,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恐怕为时尚早。在当前高三的阅读复习教学中,能兼顾“立人”与“应试”,就是一种“有效”。(四)高三师生对语文阅读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期盼这一点是针对当前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繁重低效的现状提出的。笔者从2009年7月至今,连续三年担任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观察自己所在学校及兄弟学校的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走访、座谈了数十位高三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最切身的体会是: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的现状令人担忧!尽管教师学生都知道阅读

6、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从应试的角度对阅读复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但考试成绩却很不理想。笔者曾经统计过2011年自己所教班级高考二模卷阅读题的得分率,现代文阅读仅为39.3%,古文阅读只有30.1%。在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总有很多学生为阅读题中的失分感到遗憾;很多教师也为自己在高三阅读复习课中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而感到沮丧。纵观当前的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确实还存在着强调题目的训练、忽视方法的指导、课堂内容陈腐、教学模式陈旧、重视知识的积累、忽略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堂学生麻木、阅读成绩提高缓慢等现象。甚至有学生说出了“只要自己底子好,阅读复习课听与不听一个样”的话。因此,无论是从提高高考成绩,还是从

7、减轻课业负担的角度,广大师生都迫切需要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的有效教学。二、课题的界定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是指普通中学高三年级从新授课结束至高考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为巩固阅读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而开展的复习课。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的唯一指标。具体来说,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即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结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本课题从教师

8、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层面来研究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三、课题的实施(一)探索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有效性。1.探索有效的教学目标(1)准确定位,明示学生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本质上是预期的复习结果,其陈述的内容应该反映学生在这节课的复习活动以后将会学到什么,以引导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所以我们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定位并且要明示学生。例如,在一堂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课上,笔者向学生展示的教学目标是“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学会依据原文对照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方法”“学生能辨别出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本末倒置、夸大其词、答非所问等干扰项”。(2)措辞明确,便于检测以往的以文学欣

9、赏为主的阅读课上,常见的教学目标中的措辞有“懂得、体会、感知、领悟”等抽象笼统的词语,试问衡量“懂得、体会、感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检测学生有没有达到“懂得、体会、感知”的目标?显然,高三阅读复习课的教学目标不能这么含糊,它应该是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对行为方式、活动条件、学习程度和数量等方面要作严格的规定。例如,在一堂古代诗歌阅读复习课上,我校一位老师展示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较为准确地判断诗眼”“根据高考题的答案示例,师生共同归纳出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学生能够按照此步骤解答炼字题”。这样的教学目标,如果完成了,学生心里会有成就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自信心;如果完成质量不好,也便于教师调整

10、下一节课的复习。(3)依据学情,适当调整尽管每年的6月7号,全省的考生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高考的检阅,但其实我们一线的中学教师都知道,重点中学的学生和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上的差距真的很大。考试说明上的考点要求对普通中学的大部分学生而言,要想句句落实,是有很大难度的。如果完全按照教辅书上的复习要点设定教学目标,学生未必能够接受。因此,根据本班的学情,适当调整才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比如论语阅读板块,2012年考试说明中的规定是“传统文化经典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显然,理解、把握和探究孔子思想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中,“探究”对能力的要求最高。如果是学习基础薄弱的班级,我们在制定

11、复习目标时,就略去“探究”,仅定位在“理解”和“把握”上,将着力点放在孔子思想的“课文解读”、章节要义,从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巩固名句和成语;精做有代表性的论语题,强化答题规范等。这样,也能保障论语复习的有效性且以不变应万变。2探索有效的教学内容高三阅读复习的教学内容很多,这里以文言文阅读复习为例,讲述我们的探索。首先揭示当前高三文言文阅读复习中教学内容取舍不当的现象,这些现象造成复习效率低下、学生疏远甚至厌倦文言文的结果。这些现象有:脱离课本:复习课堂上大量的课外文言文语段唱主角。机械记忆:让学生背诵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重“言”轻“文”

12、:注重文言语法的讲解,忽略文学鉴赏和文化熏陶。因此,我们在组织文言文阅读复习时强调安排好以下内容:(1)指导学生归纳课文中的文言知识,背诵若干重要篇章。高考文言文所选取的篇目,基本都在教材以外,但其基本要求仍在课堂教学的知识范围之内。文言文阅读题所出现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都能从教材中找到依据。所以巩固课内知识是做好高考题的基础。课本中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言文精品,是经过千百年的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是文言文的代表作品,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堪称一流。学生通过背诵,把文言文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背

13、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总之,熟悉课内的文言文,同时培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课外文言文的训练,注重课内外知识的对应与迁移,这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2)让学生积累足量的实词,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来看,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两个特点:重视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过的文言实词及其基本含义;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具体地说,就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因此,积累课文中的实词含义是第一位的。对于在课外练习中碰到的实词,教师鼓励学生勤翻古汉语常用字典。当然,最实用的一种

14、能力是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实词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义是确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所说的事和理来判定实词的含义。除了语境分析法,教师还将其他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告诉学生,如语法分析法、结构分析法、邻字借推法、成语对应法、依形推义法等。(3)引导学生掌握虚词的用法,了解推断文言虚词的方法。依据考试说明,学生需要掌握18个常用文言虚词,分别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浙江卷的命题形式是四组八句,每组两两比较文言虚词用法的异同,其中一句为给定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一句为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中的句子,换

15、言之,所考查的所有虚词及其用法,都是中学教学中学习过。因此,对课文中虚词用法的梳理和归类是基础。其次,教师教给学生推断文言虚词的方法,如语境推断法、词性界定法、句位分析法、标志确认法等。(4)指导解题方法,锁定得分要点。首先教给学生整体把握,勾画要点。整体理解原文内容是做好文言文题目的前提。答题前,首先要凝神屏气地通读全文,即使有几处字句不明白的地方,也要迫使自己读下去,直至文本的最末。如果确实有很多读不懂的句子造成文章大意的不理解,可以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因为出现在这题选项中的内容一般有: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人物形象及评价、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写作特点、语言表达的

16、技巧、对文章及作者的评价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读懂原文。在读的同时,尽可能地勾画要点。例如,人物传记类的语段,要勾画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弄清文章写了几个人、几件事,分析事件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品质、价值取向等。其次,在文言断句和翻译两道题目上,教师精心指导方法,锁定得分要点。高考翻译的基本方法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有:留、删、补、调、换、贯。即保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删除无需译出的文言虚词;增补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用恰当的意译使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用典、讳饰、婉辞等表意明确,

17、文意通顺。在做翻译题时,首先要阅读与所译句子有关的上下文,再选定两至三个关键实词或虚词,同时注意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或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若有,一定要调整好语序,确定最准确的解释,然后看看有无主语,把没有主语的句子补出来,最后还要验看句意是否与文意吻合,语句是否通顺。(5)渗透中国古代精英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全人格。在高三一年的文言文阅读复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包括人物传记在内的大量的古文经典语段,这是古人宝贵的精神结晶,具有极为丰赡的文化内涵。要通过这些优秀作品,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读了明史于谦传,学生就懂得了何谓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读了袁宏道的徐渭传

18、,学生也就了解了什么是愤世嫉俗、傲世独立。多和这些杰出的人物“对话”,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和智慧,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这样就会使学生形成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3.探索有效的教学分析与反馈(1)关注规律性的知识和阅读方法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复习后,我们发现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教学习得的。通过方法的传授、规律的探索、答题规范的培养、语段训练的积累,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成绩。比如在文言文阅读中,学生可以借助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来判断词义,可借助虚词的位置来断句;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可以根据“意象-意境-情感”的套路来解答

19、情景类赏析题,按照“词义-句意-用意”的模式来解答炼字题这些都是教师可作为的地方,要格外关注。也有一些内容是教师使不上力的,比如“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是基于对文本和个体体验的智仁之见,只要言之成理,都未尝不可。但考试是“带着枷锁舞蹈”,是有参照系的,并不是有理有据的答案都能得分。正确解答这样的题目,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生活阅历,教师无法左右学生的思维去向标准答案靠拢。因此,为了追求教学效率,我们需要做好加减法,更多地去关注规律性的知识和阅读方法的训练。(2)关注共性的错误答案,记录错误案例在学生的阅读训练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答案,教师将这些错误答案记录下来,总

20、结何以失分的原因,并将原因分类,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在以后的做题中尽量避免这些错误。如操练高尔基的母亲这个语段,第一题是“简要概括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分值是4分。教师将得分为1至3分的答案记录下来,反馈给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和提分策略,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失分原因一:审题有失误,用词不准确。现场答案 得分:1分(1)情节引人入胜,充满紧张气氛。运用了插叙。(2)先写母亲上车,接着写母亲紧张的心理斗争,最后写母亲恢复平静。增分指导题目要求概括情节,而答案第(1)点成了情节的作用。另外,“母亲上车”不合文意,“她”一直是在车站;“恢复平静”没有“坚定”准确。失分原因二:概括太抽象,要点不突出。现

21、场答案 得分:2分小说描写了一位革命家母亲接到儿子巴威尔的演讲稿准备送出时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情景。增分指导应具体答出心理由“动摇”“矛盾”到“坚定”的变化过程。失分原因三:要点不齐全。现场答案 得分:3分小说节选部分写出“母亲”在遇到敌人时由害怕到镇定的心理斗争过程。增分指导缺少“母亲接受任务”这一要点。修正答案:先写母亲接受任务,再写母亲认出暗探,再写母亲的思想斗争,最后写母亲意志坚定了。(3)关注困难学生的答卷,有针对性的实施面批阅读困难是普遍存在的。有的学生在高一高二时就没有形成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能力,到了高三,一接触高考阅读题,就显得手足无措,或者是答非所问。对于困难学生

22、的答卷,教师采用面批的形式,倾听学生的阅读困惑,了解阅读困难的原因,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根据我们的了解,阅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1)文章内容知识缺乏。学生大脑中缺乏有关所阅读文章主题的知识,包括有关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知识,造成不能正确获取文章所蕴含的特定意义。(2)语文基本技能缺乏。学生不能遵循语法和词法规则,不能依据原文语境正确地理解、判断、阐释关键性字词所包蕴的内涵、重要句子的特定语意。(3)与篇章理解有关的高级智慧技能和策略缺乏。主要是缺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面的智慧技能以及与布局谋篇有关的策略,导致阅读时不能准确把握、感悟文中重要段落的要旨,不能准确概括全文主旨,

23、不能有效筛选、提炼有效信息,不能正确鉴赏、评价文章的表现技法、表达效果等。很多阅读能力差的同学都是因为这三点原因综合造成的。教师针对缺陷,从知识、技能、策略三个方面加以补救。(二)规划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阅读复习课有多种课型,这里笔者想通过课例分析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 1.阅读考点复习课的教学组织课例:古代诗歌情与景鉴赏意境的品味1、导入:同学们,诗歌鉴赏考什么?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今天这节课,我们只从情与景的角度来学习诗歌鉴赏。2、链接高考:列出高考诗歌情景类、意境鉴赏题的

24、常见命题形式。以2011年浙江卷纳兰性德蝶恋花 出塞为例,展示赏析答案。教师总结情景类鉴赏题的答题三要素:绘景、析景、悟情。即抓住意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分析诗句意象(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运用的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请学生归纳情景类鉴赏题答题的一般规律:“这首诗运用了( )手法,采用了( )意象,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或景象),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或心情、心境、情操、志趣)。”3、答案评改:嘉兴一模卷 刘沧经炀帝行宫,教师出示不同的答案,让学生赋分并说出为什么,教师点评后展示满分答案。4、提升训练:杜甫 绝句二首(其一),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营造

25、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板书。师生点评。5、归纳:意象-意境-情感,抒情技巧(请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借景抒情、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托物言志、象征寄寓等等),诗歌常见的思想情感(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建功立业、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惜别思念、羁旅愁思、边关思乡、闺中怀人、伤春悲秋、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豁达开朗等。)6、小结:理解诗意,扣题分析;提炼要点,规范答题;文字精炼,表述流畅。7、布置作业。课例评析:这节诗歌鉴赏复习课针对“意境的鉴赏”这个考点,对此类鉴赏题的答题要点和答题步骤进行了总结归纳,将意象、意境、情感、表现手法等鉴

26、赏知识融于其中。考点明晰,条理清楚。其课堂组织特点是,教师考点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动笔练习相结合,体现复习课“教-学-习-得”的过程:教,即教师的传授示范,教师把情景类诗歌鉴赏的三要素告诉学生,将满分答案呈现给学生,便于从理论到实践加深学生的记忆;学,即学生的领会模仿,根据教师归纳的“绘景、析景、悟情”三要素,学生领会了意境鉴赏类答题的一般模式,并仿照这一模式答题;习,即反复训练,从2011年的浙江高考题到2012年的嘉兴一模卷,再到杜甫的绝句,这些典型的试题及答案,都能加深学生对景与情的理解,强化规范答题的意识;得,即学生掌握技能,尽管从学生上讲台板书的答案来看,手法与情感的鉴赏还不十分到位,

27、但起码学生对此类题目的答题规律已经掌握了,也算是一课一得,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后面的归纳环节中,教师呈现的抒情技巧和思想情感的种类较多,如果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摘录和记忆,则会成为无效呈现。所以,在阅读考点复习课上需要教师留足时间给学生自我整理、消化。2目的性阅读训练课的教学组织课例:现代文阅读高考复习之审题 1、导入:案例 “深山藏古寺”,“魁选”之作相对其它画作,更切合题目中的哪个字?案例 2011年浙江卷小说第9车厢,“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提示:全文人称使用上的特点开头、结尾部分采用第一人称,中间部分采用第三人称。很多考生没有注意“主体部分”的限定,丢

28、掉分数。案例 2012年嘉兴市一模卷现代文阅读第8题:“下列选项,不能证明中国古代文学写意性的一项”。很多考生因为没有分析题干中“写意性”的内涵,误选了C项。总结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审题中存在的问题:审错、审漏、审不清。2、明确“考点信息”和“限制信息”。将现代文阅读(包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学作品类)考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考查内容心中有数。以2011年浙江卷第9车厢的第13题、2010年浙江卷静流第14题、2009年浙江卷魔盒第12题为例,具体分析题干中的“考点信息”和“限制信息”。3、训练:请学生找出2009年浙江卷魔盒、2010年浙江卷静流剩余题目的考点信息和限制信息。学生回答。教师

29、小结:要审清考点信息和限制信息,尤其要审清限制信息中的字数限定、范围限定、角度限定、依据限定、数量限定、程度限定、对象限定等。4、请学生从审题角度评价答案:(1)列举08年乌米第19题、09年魔盒第12题等题目,如08年乌米第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 审题:考点信息: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作用限制信息:第5自然段中原答案:第5段描写了乌米周围的环境和山脚下的环境,表现乌米的孤独。修正答案:手法:以动衬静,以景衬人 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暗示人物的命运。(2)分析哪一个回答能得满分,为

30、什么?第9车厢第11题: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答:为下文写那位读者的乘车经历作铺垫。静流第12题: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答:为弟弟与父亲的对立冲突作铺垫。修正答案:作用: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结构)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内容)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主旨)审题:分清“作用”和“对后文叙事的作用”,故后者得满分。 (3)第9车厢15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问题答案一:1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 2做事要有责任感,不能马虎审题:必须结合作品内容问题答案二:我们为人处事常常会陷入惯性思维中

31、,甚至是经验主义,这会影响我们的决策、成败,正如故事中的这次行车一样。如果能审视全局,走出思维的束缚,才能事半功倍,避免错误。审题:“哪些思考”意味着不止一点思考,需要写出两点或两点以上。修正答案: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错误,而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判断问题不能机械武断,解决问题不能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的错误之所以迟迟没有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4)仅从字数上判断,你认为这些答案有可能得满分吗?请用一句话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满含期待

32、/ 充满忧思 / 思念赏析贝格斯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0字)贝格斯太太是一个善解人意,善于沟通,热爱家乡,热情善良的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字数限定”的信息:在规定字数下概括的字数太少,说明答案没能把一些主要信息概括进去;在规定字数下仍未把答案表述完,说明你的表述中有次要或不必要的信息。5、课堂小结:一要有审题意识,慢审快答;二要审清题干信息(考点信息和限制信息),领会意图。6、布置作业。课例评析:这是一堂目的性阅读训练课,教学目的指向明确学会审题。这节课的切入点很小,也许会有不少的教师认为,这么一个小点,用一堂课的时间来教学,没有必要。但仔细思考,却发现价值大矣!现代文阅读题分值高,主观性强

33、,答题要求严格,每年有众多的考生在这道题上痛失分数。究其原因,除了有些考生阅读能力弱之外,主要是未能正确地审题,未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以至于答题时答非所问,不得要领。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用一节课的时间来使学生增强这种意识:题干是重要而有用的信息,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考点信息和限制信息,可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快速地完成答案。先看这节课的导入。“深山藏古寺”很有代表性,前不久刚考过的一模第8题是让有的班级几乎全军覆没的一题,这些案例让学生一下子意识到审题的重要。再说训练,这堂课的训练均围绕审题。教师用近三年的浙江卷现代文阅读题目,让学生学会了分析题干的考点信息和限制信息,接着,

34、请学生从审题角度评价几组阅读题的答案。评价答案这个环节组织得很好。学生发现别人错误的能力总是比发现自己的要强,这回从题干中的考点信息和角度、数量、对象、字数等限制信息来评价答案,使他们更加有了评价的依据,因此参与面广,回答正确率高。教师不需要花太多的力气,学生就能明确答题方向。这个环节也是由正确审题到规范答题的过渡。它启示我们:训练不能只有学生做、教师评这一种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来当老师,评点并修正答案。而且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学生的评价活动比教师的讲解更有效果。如果教师能从原来的训练课模式中解放出来,围绕问题,设计各种能让学生展示才能的活动,将会使学生注意力更为持久和集中,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

35、效果。3阅读练习(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组织课例:现代文阅读如何多拿分练习讲评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现代文阅读母亲的来信的讲评分析。这篇现代文阅读,老师设置了五组题目,每组题目中都有14个小题。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认真。与前两次练习情况比较,第三组进步最大,第二组、第一组一直保持前三名,第四组的同学应该静下心来,向前三组学习,研究解题方法,争取在下次考试中,齐心协力,改变暂时落后的局面。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相信自己,我也可以,我们大家都可以!2、教师用多媒体给出一至四组题目的答案,学生核对答案。核对完,请学生自行思考错答的原因,特别是得分低的题目,为何失分,今后回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什么。3、分组

36、回答,教师点拨。请一至四组的同学分别交流回答一至四组题目中出现的问题,自己的思维障碍有哪些。教师顺势点拨,指导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一组题中有这样四个小题:“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词语概括文卡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赏析文中文卡这一形象。”“概括这篇小说的主旨。”第一组一学生谈到自己失分的原因是没有分清“概括”和“赏析”,前者只需用“自私、怠惰、爱面子、自以为是”等词语来概括,而后者则需要结合小说情节来赏析。教师肯定该生的回答,并且告诉全班同学:“无论出哪些题目,初读时,要有从整体上把握情节、人物和主旨的自觉意识。如果没有直接出到上述题目,也必须在阅读中作这些方面的思量,因为这些

37、是解读小说的基础。”第二组题目:母亲的信,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分别都写了些什么内容?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为什么有从焦急等待到不屑一顾的变化过程?从记叙的顺序上看,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这一安排具有怎样的作用? 一学生谈到回答,要注意按照“开头”、“结尾”、“中间”部分的顺序依次回答,这点容易疏忽。另一生说道解答,他没有从表面原因(母亲来信的重复、单调、无聊)和深层原因(文卡对母亲缺乏了解、关爱)两个层面去考虑,不够全面。教师点拨道:“无论怎样出题,答题时,要从题目要求出发,力求丝丝入扣。”三、四两组学生发言后,教师点拨:无论题目出在哪个

38、点上,都要有一种“综观全文”的意识;无论怎样要求“探究”,答案最好都要有点“短论”意味。4、“暴晒”典型错例,归纳出错原因。教师把摘录的典型错误答案无记名地投影出来,师生一起归纳出错的原因:知识缺漏、记忆不准确、审题不仔细、文章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完整、没有规范书写等。重温有关知识点。5、学生命题答题,师生点评。第五组题目只有一行字:你觉得上文在哪些点上还可以命题,请尝试并作答。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命题和答案,其他学生和教师点评。6、课堂总结。7、布置作业。课例评析:常见的习题讲评课教学模式:教师“一言堂”,按顺序逐题讲解,每题都一样,没有侧重点,没有学生参与,只要求学生认真对答案、记笔记;或者偶尔

39、请学生站起来说答案,不对的地方,教师补充,修正答案。这样的结果是,教师讲的很累很辛苦,但过几天发现学生原来出错的地方还是照样出错,收效甚微。笔者尝试改变传统习题讲评课中的“满堂灌”,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以捆绑式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先进组,可以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而相对弱势的群体,其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同时也得到了保护。学生自行思考错答原因、分组发言、教师点拨这个环节组织的较好。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之间的差异,发现解题时的思维障碍。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唤起其他学生的共鸣,通过思想的交流、碰撞,大家

40、才会有领悟、有收获。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创造性、可发展的人,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讲评课不仅要有教师的总结归纳,还要真正看到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命题答题这个环节,旨在考察学生是否明白了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是不是具备了按照题目要求组织答案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这样比老师自己概括总结、学生被动接受的效果会更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活动越多,体验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会越透彻,对方法的体验就会越深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

41、得到了提升,讲评课的功能才能真正有效发挥。(三)研究高三语文阅读复习课教学方法的有效性。1. 用讨论争议法,激活课堂气氛讨论式教学法能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较好的作用。尽管高三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但教师还是可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交流阅读体会,让思想在争鸣中升华。在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材料的主题,让阅读语段中的素材成为同学们讨论的话题。比如,在完成作为符号的丧家狗这篇小阅读后,笔者结合论语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章节的相关内容,请学生发表对孔子的评价。有学生谈到,孔子的言行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42、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奔走,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所以在孔子身上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也有学生认为,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两种观点的拥护者占全班各半。但最终,在作为符号的丧家狗这篇文章的主旨下,两者达到共识:孔子不是符号,也不是“丧家狗”,而是中国数千年的文

43、化内核。肢解孔子是一种巨大的讽刺。在做完杂交水稻之父这个语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人才的培养和保护问题。完成警惕“娱乐化解读”语段后,针对原文作者关注历史发展的深层规律、弘扬传统文学经典名著的精神的文化解读观,教师也可以允许学生提出不一样的阅读标准,阐述文学的审美和娱乐功能。2. 用情境激趣法,展现语文之美为了避免高三课堂的乏味,需要老师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播放音乐、视频,实物展现,语言描绘,图画再现,联系生活等;同时,教态表情、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教学热情等也可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有位老师在分析2011年嘉兴市一模卷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后,深情地向90后的

44、学生描绘了上世纪80年代乡村的情景:“八十年代整个中国乡村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气息。乡野少年萌发着青春活力,心灵渴望飞翔。虽然物质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拥有的确良衬衫和上海牌手表足以成为在乡村伙伴面前炫耀的资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挤在一起吃母亲做的咸菜豆麦面,吸食面条的声音吱吱作响,吃得鼻尖冒汗。生活贫寒却充满温情。所有一切都给人以期待之感,期待着一个暂新的季节临近,期待着喧嚣生命的释放。”接着,老师请学生回忆“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重现生命中记忆犹新的片段。90后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与70后80后果然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梦想依旧,青春依旧,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与执着永远不变。听着同学的发

45、言,在座的学生和老师都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原来复习课上还可以有这样的情感共鸣的。笔者在上试卷讲评课时,往往会在课前播放一段静心的钢琴曲给学生调节心情;下午第一节如果是阅读课,为了防止同学们“梦见周公”,就给他们播放一段激情澎湃的名家朗诵来提神;讲到文言文阅读中的人物传记,如果文中主人公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就结合阅读材料,谈一点个人的理解和评价。另外,一些阅读材料中的成语典故、字词来历、寓言故事都可以为课堂增添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总之,不要让应试的阴影笼罩我们的阅读课堂,高三的语文课堂需要感性的抒发和理性的分析,需要美感,需要诗情画意。3. 用比较阅读法,培

46、养思辨能力“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视野,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文学鉴赏力。在高三的阅读复习课上,比较阅读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考查形式。我们可以比较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如: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韵梨花 东栏梨花 黄庭坚 苏轼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两首诗都是写梨花,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两首诗的思想情

47、感分别是什么?(2)两首诗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析两种手法各自的妙处。由于诗人的生活际遇、写作特点各有不同,相同的题材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同样是写梨花,次韵梨花表达了诗人对像梨花一样的高洁品行的赞美。东栏梨花则寄寓了诗人对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黄诗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说美丽动人的“人面桃花”比不上如玉的梨花,表现梨花的天然、纯洁之美;苏诗把东栏一树梨花比作“一株雪”,形象地表现了梨花齐放、满树雪白的特点,同时也暗含诗人惆怅、伤春之感由梨花盛开感到春光即逝。我们还可以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水调歌头,同样是借月抒怀,请比较在表现

48、内容和艺术特色上的不同。记承天寺夜游既有作者赏月的欣喜又有被贬的悲凉,两种情感相互交错,其特点是写景清丽淡雅,文笔凝练;水调歌头既有政治失意的苦闷,也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个性和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艺术特色是在写景抒情的同时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总之,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深入认识文章的特点,掌握其规律。运用“比较阅读”,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归纳概括、分析鉴别,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4. 用目标阅读法,提高考试成绩毫无疑问,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高考成绩是这一目标的切实体现。为了切实提高高考中的语文阅读成绩,教师有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