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doc(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古诗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歌特色; 3引导学生尊重女性,关注女性现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爱情是文学最古老的话题。“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是无数少男少女对爱情的纯真渴望。早在先秦,那还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人们在广袤的大地上诉说着对爱情的向往。今天,我们就通
2、过一首诗歌来聆听一个三千年前发生在淇水畔的爱情故事。二、相关常识1介绍诗经。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
3、,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2先秦时代的妇女地位。中国商朝的妇女地位是很高的,中国妇女地位的下降是随着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现而形成的。夏朝在开国时还是母系氏族社会,其居住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游牧性,二是从妻居。商代社会的婚姻是由
4、多个父和多个母共娶,这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公羊传上讲:“诸侯一娶九女,诸侯不再娶。”这个习俗在礼制上流传到后代。周朝时期,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能否维系取决于丈夫的好恶。丈夫愿意维系,她是丈夫的附庸;丈夫不愿维系,就要被丈夫扫地出门。诗经中的一些诗,如以叙事为主的邶风谷风卫风氓,以抒情为主的,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蓷,均为当时弃妇的悲戚之声。春秋战国时代几百年间战争频仍、人口损失惨重,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劳力,这使得婚姻所承担的繁衍人口任务更为重要。于是,连青年男女的私奔在当时都不被绝对禁止,孀妇再嫁自然就不成问题了。甚至在诸侯国
5、君中,这种事都屡见不鲜。史载卫宣公和其继母私通,所生子长大后迎娶齐女,宣公见齐女貌美,竟劫夺来据为己有。诗邶风新台就是卫人讽刺宣公之作。宣公死后,其庶长子公子顽又迎娶宣姜,生子女多人,有二人后又继为国君。卫人又作墙有茨刺之。其贵为国君,竟然迎娶再嫁、三嫁之女,而且其后代并未受到歧视,可见此风俗的普遍。从现存的关于先秦时代法律规定的残存记载中,也未见有对妇女再婚作出限制之处。三、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注意朗读节奏。2学生诵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字词,初知文意。3教师点拨,部分串讲,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弃妇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
6、遇,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客观上揭露了当时的阶级压迫。全诗共分六章。第一章写的是女主人公答应了氓的求婚;第二章是写女主人公热切地盼望婚嫁的情形;第三章是全诗感情上的转折,由对爱情的憧憬转入对自陷情网的追悔;第四章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怨恨;第五章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自悲自悼;第六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四、研读讨论1在第一章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2结婚前男女主人
7、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女痴情。3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男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女: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4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明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5对比手法的运用。明确: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全文用赋。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
8、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9、!”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6找出诗歌中使用“比”的句子,说说“比”的作用。明确:诗歌中“比”的运用,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使得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含蓄、隽永。7找出诗歌中使用“兴”的句子,说说“兴”的作用。明确: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8语言特色。明确:语言形式也是丰富多变。有叠字的运用,如“蚩蚩”“涟涟”“晏晏”“旦旦”;有蝉联句式,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乘彼峗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还有对偶句,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等。这些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旋律美、音乐美,丰富了诗的艺术特色,
10、加强了思想内容的表达。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9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女主人公的心境。五、梳理积累1通假字。於嗟鸠兮,无食桑葚。於嗟女兮,无与士耽(於吁;无毋)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脱)士也罔极(罔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畔)2古今异义词。氓之蚩蚩(氓:民) 将子无怒(将:希望)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三岁食贫。三岁为妇(三岁:三年,不是指年龄)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差错,过失)躬自悼矣(躬:自身,自己。悼:伤心同情)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安闲,快乐
11、)3文言句式。宾语前置:秋以为期(前置的宾语:秋;前置条件:介词“以”的宾语可前置)4词类活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贰,数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有两样”,即“不专一,不统一”)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数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两三样”,亦即“不专一,不统一”)5文言虚词。氓之蚩蚩(之:助词,用来凑足音节,无义)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介词,表示行为凭藉的方式,意为“携带,带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之:结构助词,插在主为片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其成为偏正结构作全句的状语,可不译。 而:连词,表示递进,意
12、为“而且”)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之:结构助词,插在主为片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使其成为偏正结构作全句的主语,可不译。也:句尾语气词,表示断定语气,无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也:句中语气词,表提顿,无义)附:板书设计氓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恋爱婚变决绝回忆 对比赋 比 兴第二课时一、导入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行行重行行就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因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二、相关常识1介绍古诗十九首。古诗,通常是指古代诗歌。汉人称诗经为古诗,南北朝人称汉魏诗为古诗。汉诗中有一部分无
13、名氏作品,也许有五六十首,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从其中选取了十九首,后人称之为古诗十九首。这些诗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一致,大约产生于东汉晚期。作者大概是一些失意的中下层知识分子,姓名已不可考。诗的内容主要是反应士子宦途失意,游子思乡以及思妇的怨情。诗的艺术价值很高,一方面继承了诗三百篇,另一方面又开创了建安魏晋五言诗的风气。后来的诗人多受其影响。钟嵘诗品评为“一字千金”,诚非过誉。2背景。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三
14、、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2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首,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全诗长于抒情,韵味深长,语言朴素自然又精炼生动,风格接近民歌。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四、研读讨论1、研读第一层。指名朗读前6句,师生共同讨论:(1)问:“与君生别离”是一种怎样的离别?“君”指谁?明确:是活生生地离开。
15、另一种理解为:生当死别离。这是一种痛苦的、难舍难分的离开。“君”是指女主人公的丈夫,与下文的“游子”同。(2)、问:“相去”是什么意思?与后文的“相去”有什么异同?明确:意思是距离,和后文的“相去”意同,但前者侧重空间,后者侧重时间。(3)“各在天一涯”怎样理解?明确: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以“各在天一涯”。(4)“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是怎样和上文呼应的?明确:“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与“天一涯”相呼应,指路途坎坷曲折;“长”与“万余里”呼应,指路途遥远,关山难度,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事频繁,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
16、见无期。【小结】:这六句是写别离。由无可奈何的生别,到各在天涯的远别,再到早归无盼的怨望,思妇的哀惋之状,浓浓的愁思情意,质朴而真实。2、研读第二层(后十句)。生诵读并讨论。(1)问:怎样理解“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用了什么手法?明确:意思是飞禽走兽尚且思念故土,何况是人呢,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这两句用了比兴的手法。(2) 问:如何理解“衣带日已缓”的妙处?明确:自别离后,思妇日益憔悴,日渐消瘦,衣带渐松,游子啊,你怎么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无声的心灵呼唤,千百年来,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惋叹。(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怎样理解?明确:“浮云” 象征彼此间情感
17、的障碍。游子为什么长时间不归呢?是被他乡的女子所迷惑还是别的原因。思妇陷入了痛苦的猜疑、彷徨之中。(4)“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的“老”、“晚”如何理解?明确:“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是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指的是因极度的相思,导致形容枯槁,心力憔悴。“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5)“努力加餐饭”这一句表现了思妇怎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要“努力”?明确:这句是在坐愁相思无果时的自我宽慰。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思妇尽量想把不开心的事扔到一边去,但对于一个相思憔悴的人来说,要加餐又何尝容易,所以要“努力
18、”。这两个字透露出思妇那种在绝望中强自挣扎支撑的苦心。(6)思妇这种刻骨铬心的相思之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今天的社会有怎样的期盼?明确:动乱的社会是思妇痛苦的根原,建设一个和谐平安的社会是今天人们共同的期盼。对于学生则还需要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小结】:游子久行未归,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憔悴消瘦的思念,担心意外的疑虑,青春蹉跎的愁伤,勉强解脱的宽慰,读之使人悲感万端,为女主人公的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平实中见真情。五、总结全文本首诗写了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一对长期远离的情人的沉痛思念之情;抒发了思妇的离别之苦,相思之痛,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的曲折心理,表现了人类共有的复杂情感,因此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舒婷说:“要是没有离别,还叫什么人生?要是没有痛苦,灵魂还有什么意义?”生离死别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深切体会到离别之痛,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同学们,离别之痛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会丰富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对生命有更深刻的感悟。同学们,面对离别,我们要放开心灵,平静情怀,大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