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五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三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五年级下册教案古诗三首.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由4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组成。课文包括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习作”的主题是“那一刻,我长大了”。“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3个栏目组成。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均作于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中的一首,描写了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表现出紧张的劳动氛围和儿童的天真情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描绘了一个稚气有趣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雷震村晚中的晚景幽雅美丽,牧童天真淳朴,构成了一幅饶
2、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将祖父的园子描绘成了一幅明丽而富有童话色彩的画,重点写了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祖父的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写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明亮的小月亮、童话般美妙的童年以及离开家乡后的往事与经历,引发出浓浓思乡情。梅花魂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的是与梅花有关的几件往事,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华侨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自主识字、阅读、交流、写作等;已经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能进行初步赏析与感悟;初步具备问题意识与探究欲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热爱生活,富于想象,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有丰富的情感与较强的表达能力;具备查阅资料的条件与能力,能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具备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以及要求背诵、默写的诗文。2阅读时能从具体事例与生活实际出发,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习作中能把一件事的重点内容写具体。4发挥想象,把情景写得具体、生动、形象。5. 了解比较阅读及其特点、效果,并在语言中运用。过程与方法1. 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根据已有学习经验理解新词。2. 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比
4、较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3.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同学交流。4. 读写结合,改写诗歌,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唤醒回忆,体验生活,抓住细节,表达真情实感。5. 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阅读材料,创设表达空间,走向生活语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单元人文主题为“童年往事”,通过多种形式阅读课文,唤醒童年记忆,加强生活体验,激发对家人的爱、对亲情的感念,激发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法与学法1.多种形式朗读。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默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比较阅读等方法,采取自读、引读、齐读、交流读等形式,培养语感
5、,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2.教师引导、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步入高年级,教师引导比重逐渐缩小,强调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涵。3.情感熏陶法。本单元内容主要为童年往事,教师可借助图画、视频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文字浅层读到文字深层,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4.读写说结合。教材中第1课课后安排了写作练习,单元习作内容也紧扣人文主题,词句段运用强调仿说、仿写,因此适合在阅读中提炼写法,运用于写作实践中。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安排教学。(每篇精读课文2课时,略
6、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第1课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2.根据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热爱乡村、享受童年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改写成短文。重点、难点重点 1.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2.根据诗歌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突破方法(A案)通过学习古诗“五步法”,从外向内,理解诗句的意思,形象记忆诗句;通过师生对话,多种
7、形式朗读,理解诗意与感情。(B案)通过比较阅读,将三首诗的诗题、内容、写法等特点进行统筹学习,找到规律性内容与方法;采取小组合作形式,互助共进。难点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改写成短文。 突破方法(A案)借助图画,唤起共鸣,走进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想象画面,促进表达。(B案)通过比较阅读,发现诗歌表现手法的异同,感悟诗情。教法与学法教法 (A案)迁移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点拨法、问题导读法。(B案)比较阅读法、主题阅读法。 学法 (A案)读悟结合、读写结合。(B案)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教学准备(A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作者与创作背景资料。(B案
8、)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描写农村或农民生活题材的古诗。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A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朗读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热爱乡村、享受童年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赛诗热身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乡村”一词及乡村图景,学生联想学过的诗句,大声朗诵,比一比哪一组积累得最多。师:今天让我们随着宋朝三位诗人走进那时的乡村,体会不一样的田园风土人情。二、明确单元目标读单元导语,确定单元主题和学习目标。单元主题:童年
9、往事。学习目标: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目标);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目标,可以在阅读课文中学习写法)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自己对主题和目标的理解走进诗歌,愿同学们学有所获!三、师生共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析诗题1.引出课题并板书,齐读课题。指导:“兴”的读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兴”读“xng”,意为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总结方法:多音字的读音由它的意思而定。2.析题:题目是什么意思?(四时:四季。杂兴:各种兴致。四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总结方法:抓住重点词理解,连起来就成了题目的意思。(二)读诗歌 1.自由读。先读准字音,把你觉得要注意的生字圈起来,多读
10、几遍,争取做到字正腔圆;再争取把诗句读通念顺。2.准确读。指名读,相机正音。你有什么方法巧记生字吗?昼:会意字。下面的“旦”指“日出”。上面的“尺”本指“尽”,即“尺寸度量到头”,在这个汉字里有“度量到日落”的意思。“尽”与“旦”联合起来表示“从日出到日落的一段光阴”。本义:白天,与“夜”相对。练习书写:写的时候注意“尺”的撇、捺要舒展。耘:锄草。耘的部首是什么?(耒“li”,指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耘”经常与哪个同部首的字一起使用?(耕耘)练习书写: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左长右短。供:多音字,在这里读“gng”,从事的意思。桑:写的时候注意上紧下松。3.有节奏地读。注意读出节奏、平长仄短、有板
11、有眼。(三)明诗意1.忆方法。学习古代诗歌,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字的意思比较难理解,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些难字难词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理解诗意的方法,并在黑板一侧板书:看注释、组成词、看插图、查字典、问同伴、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2.明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白天去田间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织布搓绳,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四)悟诗情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你觉得哪几句诗写的内容最有意思?1.赏读第一、二句。指名读第一、二句,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谁在“当家”,男的还是女的?什么时间在劳动,昼(白天
12、)还是夜(夜晚)?想象画面,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公鸡都还没打鸣,只听“吱呀”一声,农家的门开了,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场景?(一个农民卷着袖筒和裤腿,扛着锄头走出家门)当月儿慢慢爬上树梢的时候,农家的窗户上映出一个忙碌的身影,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一个农妇正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把麻搓成线,她的手黝黑而粗糙)他们这么忙碌是为了什么?(为了美好的生活)这是一幅怎样的劳动场景?(辛劳、繁忙、快乐)指名读,把这些感受带进你的朗读。学生互评。齐读。2.赏读第三、四句。指名读第三、四句,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题目为“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夏季,见“桑阴”等词)我们平时在家会干些什么?诗中的
13、小孩子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孩子?(勤劳纯朴、天真可爱)看插图,想象一下,他们是怎样学着大人种瓜的呢?注意把动作和心情说清楚。我们也把自己当成这些小孩子,来读出这种快乐和自豪吧!指名读,学生互评。齐读。(五)知诗人1.你对这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有哪些了解?学生分享查阅到的背景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本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劳动场景。2.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写下这样的诗句,是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赞美了劳
14、动人民的勤劳纯朴和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3.配乐读诗,读出自己的理解。四、提炼学法通过学习第一首诗,我们发现阅读古诗是有步骤、有方法的。学生提炼,教师板书“五步法”:析诗题、读诗歌、明诗意、悟诗情、知诗人。这些步骤和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诗进行调整,它们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诗歌。五、自主赏读稚子弄冰举一反三,自读古诗。运用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学稚子弄冰。板书课题。小组汇报,教师点拨。(一)知诗人你对这首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有哪些了解?学生分享查阅的背景资料: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
15、里当时在常州任职。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来也用苇或纸来制作。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场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这首诗里藏着怎样的生活情趣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二)读诗歌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学习以下生字:稚:禾字旁,本义指晚植的谷类,引申义指幼禾;也有幼小孩童、幼苗的意思。磬:指一种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晓”书写时要注意右上角没有点。可采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与时间有关的是日字旁的“晓”,与手的动作有关的是提手旁的“挠”,与水
16、有关的是三点水旁的“浇”,与线有关的是绞丝旁的“绕”。齐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三)析诗题看注释理解稚子:幼小的孩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弄:玩。将词语意思连串成句稚子弄冰:幼小的孩子玩冰。过渡:怎样玩?(四)明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的意思,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早晨,幼小的孩子从金属盘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丝线穿着,提在手中当作钲来敲打。冰块发出的像玉磬的声音穿林而过,忽然冰块被敲碎落地,那声音就像水玉落地摔碎的声音一样)(五)悟诗情1.再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小孩子把冰用彩丝穿着当作钲来敲,敲出了玉磬的声响;即使摔碎了,也像美玉落地而碎的声音。诗人从听
17、觉的角度写出声音的美妙,用贴切的比喻与丰富的想象,用老者的眼光描写稚子的情趣)2.你喜欢诗中描写的小孩子吗?说说你的感受。(“稚子弄冰”,玩出了乐趣,表现了儿童的天真顽皮、自得其乐,也表现出诗人对小孩子的喜爱之情)3.读出这种“乐”。六、小结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看注释 组成词析诗题看插图读诗歌查字典 “五步法”明诗意问同伴悟诗情想象画面知诗人联系上下文课时作业一、背诵稚子弄冰。二、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三、选择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中的一首,写写你从诗中体会到
18、的乐趣。参考答案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描写了当大人忙着做农活时,小孩子也没闲着,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种瓜,真是天真可爱又纯朴勤劳。参考答案2:稚子弄冰描写了幼小的孩子脱冰当钲,敲出玉磬的美妙声响,碎裂的声音也像水玉一样动听,天真顽皮的样子很讨人喜欢。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村晚,会认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朗读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培养热爱乡村、享受童年的思想感情。3.背诵课文。一、背诵默写,巩固旧知1. 背诵稚子弄冰。2.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3. 同桌互阅,教师讲评。二、复习方法,举一反三1. 复习上节课学习古诗的“五步法”:析诗题、读诗歌、
19、明诗意、悟诗情、知诗人。2. 复习理解诗意的方法:看注释、组成词、看插图、查字典、问同伴、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学生灵活运用“五步法”自主学习村晚。分组汇报,教师点拨。(一)析诗题齐读诗题,获取信息: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地点:“村”,农村。时间:“晚”,晚上。过渡:诗人在夜晚的农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我们一起读一读,体会体会吧!(二)知诗人雷震,宋代诗人,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州)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三)读诗歌1. 指名读,相机正音。漪: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水边的怪兽(打一汉字)”“漪”,
20、意思是水中的波纹。2.分组比赛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味。(四)明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大意,同学之间相互补充完善。(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仿佛衔着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波纹中。放牧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回家去,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五)悟诗情1. 赏读第一、二句。指名读,想象一下: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两句诗写景,突出了傍晚时分乡村的宁静祥和)板书:景宁静祥和指名读,读出这份安详。学生互评。齐读。2. 赏读第三、四句。指名再读诗句,说说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牧童辛苦了一天,到傍晚才回,却不知疲倦,横坐牛背,吹起短笛,即
21、使不成曲调,依然自得其乐)板书:人自得其乐3. 指名读,读出这种“乐”。学生互评。齐读。 四、类比诗词,提炼主题1.分组朗读三首诗。2.它们所写内容有什么共同点?三首诗都是写乡村生活,都描写了儿童充满乐趣的活动场景。五、想象画面,改写古诗要求: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本课其中一首诗改写成短文。引导:要把几十个字变成一篇短文,你有什么诀窍?(1.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清楚;2. 结合插图和生活实践,进行合理想象;3. 抓住细节进行扩写,如“种瓜”;4. 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来写)六、延伸阅读,拓展积累课后,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更多描写乡村生活或儿童生活的古诗,出一期剪贴报
22、或手抄报,在班上展示。板书设计村晚景宁静祥和人自得其乐课时作业一、背诵村晚。二、对词语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陂:池岸。B漪:波涛。C腔:曲调。D信口:随口。教学反思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三首古诗语言精练美妙,内容富有情趣。本课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回归古诗本味,回归教学本真。一是回归诵读本真。诵读是语文的根本之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采取有梯度的诵,先是读准确、读流畅、读出节奏,强调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然后调动生活体验,发挥个性想象,激起情感共鸣,带领学生从诗句表面走进意境,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读出情感。二是回归教学本真。“授人以鱼,不如授之
23、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我用第一首古诗带领学生共同探索出“五步法”,并指导学生在后两首诗的学习中举一反三,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能帮助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B案第一课时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独立学习一、探究新知1.我会读。昼耘供稚漪2.我会写。昼耘桑晓一、自学古诗,组内交流1.开门见山,揭示课题。2.复习方法,举一反三。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古诗一般用什么方法?(借助注释、借助字典、抓关键词、借助插图、猜读)用上这些方法自己读一读,学一学这三首古诗。3.四人为一个小组,一起交流不明白的地方。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1.指名读诗,学生互相正音。2.开火车读生字,
24、并理解意思。3.指名当小老师,教写生字,并组词。4.齐读三首诗,做到字正腔圆。5.指名读诗,读出节奏。6.全班齐读,有板有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复诵读,并解决生字词语读写问题。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1.看注释。供:从事。傍:靠近。陂:池岸。腔:曲调。信口:随口。2.组词法。夜:夜晚。穿林:穿过树林。忽:忽然。3.查字典。昼:白天。4.猜读法。儿女:儿子女儿,这里指男人女人。童孙:儿童。5.联系上下文。(草)满:长满。(水)满:涨满。三、比较诗题,尝试发现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三首古诗题目,指名读。2.比较题目,发现主题。师:一般来说,语文教材里放在同一课的诗都是围绕一
25、个主题,从题目中你能猜到这课的主题吗?(第一、三首诗中有“田园”“村”这样的字词,应该是描写乡村风光或生活的。“四时”“晚”都是表示时间的词,应该写了不同时间的乡村风光。“兴”指的是兴致,“弄”的意思是玩,这些诗里面应该都写到了有趣的事)师:题目是诗的眼睛,能帮助我们大致了解诗的内容,你们的分析对不对呢?我们读诗就知道啦!四、梳理诗意,了解内容1.学生齐读古诗,教师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的意思,师生共同解决难词。(见探究思考题)2.对照题目,回应刚才读题中对主题的发现。(三首诗都写了乡村儿童的生活,充满乐趣)3.再读古诗,加入自己的理解。这一环节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诗题入手,猜读主题;从诗
26、句意思入手,感知主题。这是对诗歌宏观的理解。这一环节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从诗题入手,猜读主题;从诗句意思入手,感知主题。这是对诗歌宏观的理解。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分组解决难词、句意,要相信学生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实践应用三、小练笔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五、读写结合,改写诗歌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插图、生活经验等,展开想象,从三首诗中选择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现代文与古诗语言不一样,读写结合能把诗歌语言变成白话文,换种方式表达。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六、课堂小结本课学习的三首诗,都是描写童真童趣的,大家课后再多读几遍,背
27、诵下来。第二课时环节学案教案设计意图独立学习一、小练笔展示台将自己的小练笔与同学交流。一、交流小练笔指名大声读自己改写的短文,学生互评。搭建展示平台,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合作探究二、探究思考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参考答案: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织布,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多么天真可爱、勤劳质朴!2.早晨,幼小的孩子从金属盘里把冰取出来,用彩色丝线穿着,提在手中当作钲来敲打,模仿着大人打春牛的场景,那样子真顽皮,那声音真好听
28、!3.放牧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回家去,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即使辛苦了一天,也能这么悠闲自在、自得其乐!二、品读诗歌,体会乐趣(一)分组朗读,合作探究分小组朗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中的乐趣。学法指导:抓关键句,品关键词。(二)学生汇报,教师点拨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想象一下,小孩子是怎样“学种瓜”的?从“学”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们还不会种瓜,但是会努力尝试;父母的勤劳影响了他们,使他们从小就爱上劳动,培养了勤劳的品质)2.稚子弄冰这首诗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弄”)“弄”是什么意思?(玩)小孩子怎样玩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小孩子把冰做成“银钲”“玉磬”来敲打
29、,善于模仿,富有童趣。“忽作玻璃碎地声”,连碎裂的声音都像水玉落地一样动听)3. 村晚第一、二句中写得最生动的字是哪些?说说你的体会。(两个“满”,分别用于“草”和“水”,字同义不同,表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衔”本是用嘴含、用嘴叼的意思,这里用于“山”,是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与落日相依的样子。山与日“浸”在寒冷的波纹中,仿佛融为了一体)第三、四句中最能表现牧童特点的词语是哪些?说说你的体会。(“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短笛无腔信口吹”表明吹得也很随意,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纯朴无邪、自得其乐)(三)概括趣事,读出童趣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三首诗中
30、与儿童有关的趣事。(板书:傍桑阴,学种瓜;脱晓冰,当银钲;横牛背,吹短笛)2.多么有趣的场景啊!和你的同伴一起读一读,读出感情;演一演,演出乐趣。这一环节仍采用比较阅读法,将三首诗统领在一个问题下,即“体会乐趣”,既有对不同诗句的品析赏玩,又有比较共同点、提炼事件、激发情感的阅读指导,最终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实践应用三、课后作业摘抄田园诗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三、对比悯农,读出异同1.引读悯农。你还知道哪些写农民或农村生活的古诗?用多媒体课件相机出示悯农(其一)2.这首诗表达的感情与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这首诗揭露的是旧社会农民惨遭剥削的处境)3.同样是田园诗,却能表达不一样的主题,这就是诗歌
31、内涵的丰富与表达的多样。进行主题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的诗词储备量,加深对“田园诗”的理解与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全面认识。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课后可以找一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读一读。资料链接写农村生活的古诗悯农唐李绅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
32、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蕴意深远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这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观游鱼唐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参考译文:闲下来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一样地喜欢鱼但是心态却不一样,我来喂食你却来垂钓。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参考译文:雨过天晴,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的河槽涨满了流水,岸边丛生着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甜。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教学反思本课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将相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如理解诗意的方法相同,可以一以贯之;再通过比较标题来提炼主题,通过一个大问题来统领几首诗,发现异同。这样学生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