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三首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5 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册2单元第五课)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和实力: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二)情感看法和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欢乐。 (三)过程和方法:相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相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欢乐。 四、教学打算:多媒体 五、课时支配: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好听的歌,是一幅幅漂亮
2、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奇妙的诗,只要专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很多美妙的事。今日,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童年这首诗。 (二)初读诗文,呈现画面 1今日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 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爱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加学生的探讨。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作者介绍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
3、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究竟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的确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夫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终不知所终,传闻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2)识字 牧:m,“牛”撇要短,竖长而挺立。组词:牧童、牧场、放牧 蓑:su,中间横左右出头,下部笔画伸展,下部是衰,不是哀。 组词:蓑衣、蓑笠 (3)课文详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弄”:逗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量,而
4、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敞和乡村傍晚的宁静)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然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 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闲情逸致地看那慢慢升起的明月。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游戏的场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越野里的草地上。诗人好像只把他之所见照实的写了下来,却让读者不仅浮想联翩。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安逸,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特别满意。 (4)主题思想 牧童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黄昏牧童归来后休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
5、安稳自乐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5)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牧童这首诗,说说整体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可爱、淘气、疲乏) (6)从牧童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稳与安静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牵无挂、自然放松。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稳自乐的生活状态的憧憬。 2学习其次首诗。 (1)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家”。代表作:诚斋集 (2)识字 篙:go,
6、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字头,上下结构,组词:长篙 棹:zho,船桨。木字旁,左右结构,组词:棹夫 遮:zh,掩盖。“庶”写紧凑,四点相协调,组词:遮盖、遮挡 (3)课文详解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非常惊奇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怪生:怪不得) 这里省略了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也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干脆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张、使风
7、”描绘出两个调皮、可爱、天真的孩子。 (3)主题思想 舟过安仁描写了两个无忧无虑的小渔童充溢童稚的行为,展示了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宠爱,同时也赞美了他们的聪慧伶俐。 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淘气,感受那悠然的画面,感受意境 。 1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爱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诵古诗。 (五)拓展延长,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好玩的记叙文或者散文。 2默写牧童。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相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8、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一)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诗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二)识字 醉 :zi,左右同宽,“酉”写的略长。组词:醉酒、沉醉 媚:mi,左窄右宽,“眉”字撇写的伸展些。组词:明媚、献媚 (三)释题 1 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词,诗歌的一种。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即曲调。清平乐(yu)即是词的词牌名。 2 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 “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9、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登记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爱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探讨,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一)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留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感受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殊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春游的美妙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
10、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也许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闲聊说话。)( “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华蜜、美妙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密切地闲聊,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华蜜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亡赖,同无赖,指顽皮调皮。)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四周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
11、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华蜜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沉醉了。 (二)用生动的语句将你观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三)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溢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主题思想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美丽闲适的乡村生活图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安静生活的宠爱,同时也展示了词人那极富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内心世界。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一) 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尝。) (二)作者间或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
12、么呢?(接着品尝“醉”字。) (三)那对白发夫妻沉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沉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五、作业 (一)会背会默写三首古诗 (二)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 牧童吕岩 牧童卧 黄昏 月明 草、笛、蓑衣 舟过安仁杨万里 渔童 无忧无虑 童稚 清平乐.村居 大儿锄 翁媪 中儿织 小儿剥 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语文优秀教案 古诗三首语文优秀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