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说课稿范本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说课稿范本08.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说课稿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老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实力。那么写说课稿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说课稿 篇1敬重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其次单元的第7课惊奇的大石头,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说设计理念;二、说对教材的解读;三、说教学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一、设计理念:在新课标指导下,我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
2、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语言,凸现语文本体,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弘扬人文,积淀精神;努力实现“简简洁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志向。下面,我就“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二、教材解读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的是我国闻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玩耍时,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在老师和父亲都未能解答的状况下,通过自己多年的探讨最终弄明白了巨石的由来。本文脉络清楚,围绕惊奇的巨石,作者将捉迷藏、向老师和父亲请教、在英国求学、考察巨石、取得探讨成果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务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李四光勤于
3、思索、执著求索的珍贵品质。遵循删繁就简抓本位的原则,依据教材和低年级语文教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问与实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惊奇、密密层层”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理解实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老师指导下读懂课文。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感受并学习李四光勤于思索、擅长动脑、执著求索的珍贵品质。据新课标要求和我班学生的实际状况,我把“读懂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究巨石由来的过程,领悟李四光是如何思索问题、提出问题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是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抓住对话来体会李四光的思索是层层深化的,李四光的问题是
4、很有逻辑性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1、教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非常重要,据新课标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我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我主要采纳“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纳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主动参加探究过程中。2、说法:依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意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主动性。四、教学过程:本着“教重启发,学重思维感知”的教学原则,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以第一课时为例来谈教学环节的
5、设计:(一) 干脆揭题,质疑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针对学生的质疑,总结有价值的问题:大石头“怪”在哪里?和李四光是如何思索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丰厚初读,能为深化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在初读环节上,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在与文本充分接触中自主识字,走进文本,做到“不读熟,不开讲”。“陨”等字音难点留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新课标中其次学段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存在肯定难度的,也是须要我们在平常扎扎实实训练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比较繁琐和片面,
6、此时我将逐步引导学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学生在驾驭方法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实力。(三) 研读问题这是第一课时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解决“大石头怪在哪里”的问题时,先让学生默读其次段找出有关词句,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孤零零”说明它是独立的;“密密层层”看出它很大。这块巨石的确怪,难怪李四光对它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了弄明白他特意去问了老师和父亲,让学生小组明确分工,合作读对话,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力得到培育。“阅读是学生的特性化行为”,只有当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育语感,发展思维。引导学生读好老师与李四
7、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索问题的过程。一般我们都会认为老师的话应当比较权威,可李四光根据老师的推想进一步思索:这么大的石头从天而降,应当砸一个大坑,可为什么没有呢?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四光的勤于思索、擅长提问。此外,他没有因为老师和父亲未能解决自己的疑问而放弃求索,通过抓住“很多年、直到、才、特地、考察、发觉”几个关键词语进行朗读体会,对于李四光孜孜不倦、执着探究有了更形象、更深化的理解。整个环节融阅读、理解、感受、体验、表达等于一体,是学生的语文实践与情思激发共融互促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理解,在情感上受到了熏陶和感染,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四)总结升华李四光从一块
8、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究,探讨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铺垫,李四光的形象也慢慢饱满,此时的说话训练已是水到渠成。本文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全面实现。五、板书设计:板书: 7、惊奇的大石头李四光巨石 勤于思索孤零零密密层层 执着求索闻名的地质学家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又能把课文的思路、老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清楚的相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说课稿 篇2教学要求1
9、、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通过计算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理解由于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2、通过图片、资料等了解亚洲多种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学会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背景。初步驾驭搜集各国家资料的方法,通过沟通进一步激发学习爱好。同时培育学生敬重各国家风俗习惯的良好情感。3、通过阅读地理图表,分析数据,了解亚洲各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4、通过对亚洲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理解由于不同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差别很大,所以文化、经济也有很大不同,对各区域
10、间的差异性有一个感性的相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结构分析就一个区域而言,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有着亲密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发生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区域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特点,大都有这个区域自然环境的烙印。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割裂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反这二者之间的联系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就本节而言,教科书划分为“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差异”三个部分,主要体现的是区域之间的差异。第一部分着重讲解并描述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差异,后两部分重点体现了亚洲内部的差异。紧紧抓住“差异”这条主线才能将本节的教学任务顺当完成。此外,教材还供应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和数据,这也是人文环
11、境探讨的重要手段,应着重培育学生阅读资料、总结规律的实力。内容点析1、人口众多是亚洲的一个显著的人文特点,所以将人口问题作为人文环境的起先。图6.13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形象直观的相识,可以和上一节的图6.3进行对比。这两幅图都是统计图,图6.3是积累图,不但清晰地表示出了各数据项的排序,还形象地表示出了各数据项的数值;图6.13是一幅扇型百分比统计图,虽然没有数据项的数值,但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各数据项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这两种统计图在地理学中都是常用的。2、探讨人口的另一重点是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在上册书中对于这一专题已经有所论述,在本册教材中是进一步加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
12、材中没有过多地出现形象化的资料,而是用联系框图的形式加深学生的相识。其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两只手”和“一张口”的关系,人是物质财宝的创建者,同时又是资源的消费者,只有处理好这两者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才能顺当的发展和进步。3、文化是一个特别困难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文字、语言、史记、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中所探讨的大都是学生简单理解的文化,如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文化的形成有着其困难的历史背景,同时各民族的文化又处在不断的交汇和融合之中。4、阅读材料“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问面,更重要的是将自然环境同
13、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位于温带的南部、亚热带和热带的北部,也就是既没有过于寒冷的地区,也没有过于燥热的地区;从降水来看没有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也没有极度潮湿的雨林地区;从地形来看都位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而且土壤肥沃。这一切都是巧合吗?不,这说明人类的文明同自然环境是亲密相关的。5、图6.17主要是为了协作活动1填写表格,仍旧强调的是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6、关于不同地域的文化,内容相当丰富。应激励学生独立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对资料加以总结并与同学进行沟通。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教学过程。许多老师对于这样的活动并不重视,更多是流于形式,然而这正是培育学生实力
14、的重要时机。地理事物浩如烟海,光靠记忆能够背下来多少?我们必需教会学生到哪里去找寻地理资料,如何看懂地理资料,如何从资料中提取所须要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并把成果呈现出来。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激励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媒体(如网络查询),并将成果制作成网页或计算机演示文稿。对于条件有限的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室)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图书检索技能。7、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历史、社会条件的不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大不相同。图6.18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也是不同的。新加坡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从转口贸易发展起步,到大量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再到金融业和旅
15、游业。近年来随着科教事业的发展,新加坡已经成为东南亚最大的高科技产业中心。韩国也是从20世纪60年头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转向70年头初的重化学工业化,再发展到80年头的“技术立国”战略。沙特阿拉伯虽然国民生产总值不低,但其主要经济来源于石油出口,国内的其他工业部门并不发达。8、第一产业即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产业部门。各洲、各国的农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农业人口比重低,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比重高。其次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其次产业的地位普遍上升,一般占就业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30%左右
16、。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60年头经济高速增长以来,世界第三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贸易、金融业、旅游业等在经济发达国家的比重已经很大,在发展中国家也起先快速增加。教学建议本节是学习区域人文环境的第一节,与上一节一样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一方面相识亚洲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学会对某一区域人文环境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建议本节支配2课时。1、复习引入。提问复习上一节所学习的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转折过渡“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下,亚洲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呢?”由此导入新课。2、搜集亚洲不同民族的服饰(事物或照片),依据第一节所学习的亚洲自然环境的特征,请同学们猜一猜穿着这些服饰的民族分别分布在亚
17、洲的哪个区域。以单衣、薄裙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应居住在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热带地区;以白色织物裹盖全身的人们,应分布于太阳辐射极为剧烈的西亚地区;以各式长袍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应分布在气温年较差较大的内陆地区(上身袖管穿脱便利);以皮衣皮靴为主要服饰的人们,应分布在寒冷的亚洲北部。用这样一个“猜猜看”引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切入了本节课的主题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1、学生在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学问,在社会上通过人口宣扬也有所接触,所以可以从提问引入。问题可以从学生身边起先:我国刚刚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在这次人口普查中我国的人口总数是多少?也可以从一些基本概念入手
18、: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诞生率和死亡率有什么关系呢?人口密度是怎么回事?或者从人口分布的密集区起先:还记得世界上哪些地区人口分布特殊稠密?再由这些问题引入本小节的学习。2、人口数字每年都会有变动,所以不必要求学生记背,但应通过读图理解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3、从图6.14中找出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哪些位于亚洲,进一步说明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还可以组织学生探讨这些国家人口为什么多?组织探讨时应留意为学生供应必要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地理图表也可以是文字,同时应提示学生可以从气候、地形、历史、经济等角度去分析。4、读图6.15完成活动1。前两项活动比较简洁,按人口数的排序为:亚洲、非洲、
19、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排序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第(3)项活动的计算比较困难,首先用20xx年的世界总人口数60.55亿,乘以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1.3%,所得0.79亿为20xx年世界的净增人口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20xx年亚洲净增人口数为0.52亿。再用0.52除以0.79,所得0.66乘以100人,得66人,也就是世界每增加100人,其中66人在亚洲。5、为了总结以上活动可以提问学生,“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说明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来说明这个问题吗?”提示学生计算亚洲的平均人口密度。6、“人口众多”会对资
20、源和环境带来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可以在带领学生进行活动2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组织学生阅读材料“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完成联系框图的填充,正确答案如下:在填充完成的同时,应让学生结合所给材料说明,结构图中各个箭头所代表的含义。同时应提出思索问题,“如何变更这种状况呢?怎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呢?”提示学生根本问题是人口的过快增长,解决途径包括限制人口增长和依靠科学技术等。最终激励学生自己绘制出良性循环的结构图。以下答案仅供参考:1、文化的概念过于困难,不必介绍给学生,可列举一些简洁的文化现象即可。本小节的重点是这些文化现象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读图6.17完成活动1。这个活动可以组织学生探讨
21、完成,将全班学生分为六组,一组完成一个。不仅仅是简洁地填出标号,而应要求学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这些文化现象的。(1)日本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所以日本的建筑有许多防震设计。(2)从亚洲地形图中可以看出,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梯田。(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的房屋是高脚屋。由于过的是聚居生活,所以他们的房屋很长,可达200米。(4)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布,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5)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他们身着毛皮服装,
22、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立木屋供应了足够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6)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燥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实行游牧的形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总结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文化现象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紧密关系。3、活动2可以实行如下的形式,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扮演亚洲不同民族的代表,介绍本民族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风俗习惯。也可以用嬉戏的形式,一个组介绍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他组猜猜这个民族分布在亚洲的什么地方。总之,应充分让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1、读图6.18完成活动1。
23、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亚洲各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图中所示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的有日本、新加坡和以色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500美元的有蒙古、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和越南。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尼泊尔的154倍。由此可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够反映出亚洲各国的经济差距是巨大的。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图中所给出的14个亚洲国家中排第9位,处于中等偏下的地位。2、关于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缘由,教材中只对典型国家作了分析。老师可以适当补充材料,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说明各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是不一样的;各国要依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并结合世界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大环境来确定经济发
24、展战略。3、读图6.19完成活动2。图6.19是一幅具有三轴坐标系的统计图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讲有肯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三个问题是根据由易到难的依次设计的。日本(A)可以说是一个范例,既给了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也给了详细的数据,指导学生通过日本的数据相识这个坐标系。韩国和印度是读图填数据:韩国的大致比例为第一产业5%,其次产业44%,第三产业51%;印度比例大致为第一产业28%,其次产业26%,第三产业46%;泰国和缅甸是读数据填图,难度最大。最终依据表6.1中数据进行分析,总的来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也就是说,人均国民生
25、产总值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惟一标准,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说课稿 篇3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温馨一家人是继品德与社会(三上)我的家庭后又一个关于我与家庭的教学主题,是对上一个单元的一种提升。孝心献老人以生活中尊老爱老的图片导入,然后介绍了一些古今中外尊老、敬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接着是一个重阳节和爷爷、奶奶出游的小故事,表达了对祖辈的孝敬和感谢之情,最终设计的以了解祖辈、敬重祖辈为中心的探讨性学习活动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与祖辈的沟通,激发学生对尊老敬老的道德认同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明白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记,自己
26、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们的哺育之恩,关爱之情,就要懂得回报,要了解老人的须要,敬重老人的意愿,孝敬老人。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三上我的家庭单元中了解了家庭成员的组成,沟通了家人的故事,体会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感受了父母长辈的哺育之恩,萌发了感谢之情。但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简单以自我为中心,把长辈们的付出视为天经地义,不懂得珍惜。尤其是对老人,往往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或者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在做法上存在偏差。加上我国目前面临着老龄化社会,在此状况下进行敬老教化显得尤为重要。三、教学课时本课共分两课时,今日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四、课时目标1. 了解老人曾经对家庭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27、2. 理解为什么要敬重老人、孝敬老人。3. 了解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具有敬重、孝敬老年人的美德。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关注老人的晚年生活,做到尊老敬老。难点:为什么要敬重老人、孝敬老人。我们该为老人做些什么。六、教学过程品德与社会学科是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视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讨社会。从中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意,而且要在心灵、情感的充盈中得到精神的体验。新课程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化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相识。”孝心献老人这课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哺育之恩,要懂得回报,要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敬重老年人
28、的意愿,孝敬老人。在教学中,我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环环相扣,层层深化,从了解到关切,从关切到敬重孝敬,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力求让他们在自主感悟中自育自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采纳了五个步骤来唤醒学生的真情,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一)猜字导入,唤醒真情课的起先我从让学生猜甲骨文起先引入,仿照孝的动作,以嬉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让学生知道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奠定学生尊老爱老的感情基础。(二)回顾付出,感悟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课前向老人了解他们年轻时的工作状况,课堂上通过介绍,展示光辉岁月的见证,让学生通过那证书、奖状、奖章等实
29、物,了解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再启发学生回忆老人对孩子一件最感动的事,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小品的形式展示,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体验,感受老人对家庭的付出和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又通过老师小结性的话语,明白老人们为社会、为家庭和儿女的辛苦付出,从而突破了为什么要敬重老人、孝敬老人这一教学难点,从而对老人的感谢之情油然而生。(三)社会回报,感恩真情。这一环节旨在了解了老人的贡献后让学生感受全社会,全世界的人都在关切老年人,意识到孝敬老人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记。在这里我敏捷地处理教材,把多种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使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对世界各地对老人的关爱,用学问小
30、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学习,然后又结合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了解舟山各地开展的活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课前对社会关爱老年人的这一调查,则让学生通过调查,亲自到生活中体验,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老人。录像中老人的心声,是对学生调查内容的小结,也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得到教化。通过夕阳红生动的画面,乐曲的渲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四)创设情境,激活真情。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落实到行动中去。要孝敬老人,就要了解老人的需求,敬重老人的意愿。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老人的需求,感悟到老人对孩子的无私,用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告知孩子们,老人不仅须要丰衣足食,更须要家人的陪伴。在了解了老人需
31、求的基础上再来制定活动安排,让学生的情感在平常的行为中得到巩固,让孝心深化学生的心灵。(五)总结延长,传递真情。我激励学生参加实践,希望他们做到敬老爱老,进行了课外延长。因为延长活动是帮助学生把道德相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行达到统一的有效途径。课后加强实践,让学生用课堂上获得的情感看法、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化体验,从而把活动引向纵深。最终以孝字结束,首尾呼应,借助歌声中让学生的情感久久回荡在学生的心中。说课稿 篇4一、说教材我所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P76-77“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情境图,引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使
32、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经验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究并驾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加强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学问与技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学会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索的习惯,会有条理地进行思索,并能有序的表述计算过程。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育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
33、的亲密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胜利感。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力,以及协作实力。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以及对数学的新奇心,求知欲。本课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计算的过程。本课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二、说教法学法: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动身,设计了嬉戏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了学习爱好,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当小老师找同伴列式解答,培育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并且,在学生自己解决已经学过的问题时,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加法的
34、意义.2、注意算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学问阅历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觉、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探讨、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敬重学生的特性,体现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开心。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在敬重学生自主的选择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增加优化算法的意识。3、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的每一环节,我都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留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探讨算法多样化时,我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
35、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算法,完成从详细到抽象的过程。三、说教学设计:本节课我支配了四个教学环节:(1)复习,谈话导入。(2)自主参加,探究新知。(3)应用学问,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第一层: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学习过的加法。2、出示主题图,提出加法的问题。用算式表示,从而引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其次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探讨算法。2、理解算理。(1)直观演示,说明算理。摆小棒:24根小棒加上9根小棒,先把4根和9根合起来是13根,再把20根和13根合起来是33根。拨计数器:(2)抽象方法。师:假如没有小棒和计数器来帮忙,看到这些算式该怎样想呢?老
36、师引导学生讲出算理:先算4+9=13,再算20+13=33。师:谁能把刚才的口算过程说一说?3、探讨:以上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个位相加都满十)4、老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时,不论两位数在前还是一位数在前,都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揭题:进位加法)第三层:应用学问,解决问题1、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圈。 学生独立填写。 反馈学生作业、总结。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计算第一组题后提问:视察这4道题,你有什么发觉?出示最终两组题的部分题。谈话:那你能用刚才的发觉快速地完成后面两组算式吗?第四层: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拓展延长,布置作业
37、1、小挚友今日学会了新本事,老师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想知道是什么题目吗?(出示算式)26+=2 26+=3提问:你能用今日所学的学问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这样的练习不仅仅对今日什么是进位加法学生有了明确的理解,同时也有了肯定量的练习;而且这一环节还有着另一个目标,关注沟通计算与探究规律相结合规律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每次大1,和也每次大1,使得这一环节的目标不显得单一,且加以整合。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敬重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吨的相识,本课是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相识,并能够精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
38、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学问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相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须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依据该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相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区分质量单位,敏捷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洁换算。3培育学生视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实力,发展空间想象力。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学问就在身边。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
39、点:1加大主体参加的力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学问,尽可能创设学生参加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学问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探讨沟通、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学问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三、说课前打算依据学问的特点以及课堂须要让学生课前打算: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老师打算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爱好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
40、洁介绍了大象的有关学问,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老师提问:关于这个生疏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主动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相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溢爱好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驾驭新知。(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我支配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挚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2)然后,支配学生探讨沟
41、通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化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老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化。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学问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其次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须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肯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老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气的合作精神
42、,体验合作的乐趣。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教学例题。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肯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开老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意学生的思维的培育,采纳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老师问:你有其它的思索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思索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2)完成“试一试”。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第四环节,拓展相识时空。借助课件向学生
43、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学问。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相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爱好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学问的延长,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好玩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深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
44、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敏捷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3)拓展训练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老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探讨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建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问:孩子们今日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学问,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沟通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
45、,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肯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然后点击轻松一刻,电脑里放出mtv儿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歌声中结束40分钟的学习,体现了开心教学、胜利教学的思想。说课稿 篇6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依据罗大里(意大利)的不愿长大的小泰莱莎改写的。文章叙述了一位不愿长大的小姑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妈妈做事的过程中长大,变成了一个和善、能干的美丽姑娘的故事,赞扬了小姑娘独立自理的好品质,教化学生要学习小姑娘,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朗读感悟是本课时的重点,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体会感情,感悟道理。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虽为农村小学,但教学设备齐全;老师虽教学实
46、力有限,但力求尽最大努力,将教学设备服务于教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信息工具虽不够先进,但学生却力所能及的获得丰富的资料以备课堂沟通。课前师生做好充分的打算,将一同走进和谐、开心的殿堂。教学目标:1.识读缠、粥、伶俐,驾驭聪、短、卧、柜、照看、养息、整理、虚弱、自言自语等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成长过程。3.理解小姑娘是怎样逐步成长的,懂得小姑娘的成长不仅包括身体长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质和实力的成长。4.培育独立、自理的实力,懂得关切、帮助别人。教具打算:老师打算:1.作者罗大里及其主要作品的资料。2实物投影及投影片。学生打算:自己搜集的一些成长故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挚友们,你们知道长大的感觉吗?生:我感觉到能长得很高,会做许多事情等等。师:(富有诱导性地问)你们情愿长大吗?为什么?(激励学生做不同回答)生:不情愿,因为长大了会有许多苦恼。生:不,我情愿。因为长大了有事可以自己说了算,还能管着别人。生:因为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可能帮大人做事情。(学生争辩热情,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爱好,为上课做了良好的铺垫。)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么现在你们可以先保留自己的看法,不必再争辩,答案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