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论述类、实用类简答题(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论述类、实用类简答题(二).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论述类、实用类简答题论述类、实用类简答题( (二)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10 分)自从汉字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开始,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 900 卷、近五万首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汉字从定型的甲骨文算起已有 3 500 年的历史,为什么它有强盛的生命力呢?周有光先生说,“汉字适合汉语,所以 3 000 多年只有书体的外形变化,没有结构的性质变化 。汉字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
2、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形成了“目治的习惯.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从商周到春秋战国的近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变化,使书写更加简便。经过数十年来汉藏系诸语言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是汉语和藏缅语之间的同源词越来越多地被确认;另一方面的事实又说明了藏缅语和秦汉之后的汉语之间还明显存在许多重大的差别。很多学者提出了新的设想:在甲骨文出现和定型的一千年间,汉语可能发生过一场类型的转变.自从汉字定型并成为汉语的书面符号之后 ,集形音义为一体的
3、汉字成了单音词,成了上古汉语词汇占优势的主体。上古汉语之所以成为“单音节的孤立语”,显然是汉字的“形音义融为一体”和“单字成词”的结果,这不就是汉字定型的近千年间所带来的类型变化吗?这个假设若能得到确证,便说明了汉字一旦和汉语“联姻”,便引起了汉语的一场类型变化。汉字的形音义一体化整合,使上古汉语单音词成了词汇系统主体。但只用一千多个单音词来表达意义显然不够用,后来就兴起了双音合成词,开辟了扩展词汇更加宽广的道路。这是汉字适应汉语发展的另一次最为重大的突破性变革。汉语词汇开创的“书面语构词”成了一股洪流滚滚向前。历代的士大夫、文人,尤其是汉唐数百年间的诗人和散文家,沿着此道创造了无数优秀作品,
4、既有按严密的逻辑积累起来的丰富词汇,也有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所创造的修辞手段。在语音方面还形成了二音节的“音步”,创造了平仄相从相间的韵律。这几个结构系列 ,不仅建造了汉语书面语词汇的完整体系,也构筑了千古不朽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而唐宋以来,识字不多的劳苦大众在社会生活中也不断创造着各种通俗而生动的用语,也在用汉字记录着这些语词和表达手段,这就是中古时期逐渐发展起来的“白话”。宋元以来的数百年间,书面的文言和口头的白话,成了并行不悖的两股洪流,共同推进着汉语的发展。造成书口之别、文白之异的是汉字,后来这两大洪流的相互吸收、不断接近,也正是有赖于汉字从中所做的斡旋和沟通.(选自李如龙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
5、实观照,有删改)1下列对“汉字适合汉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汉字有 3 500 年历史,为了书写简便,形体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但没有结构的性质变化。B上古汉语成为“单音节的孤立语”,是汉字的“形音义融为一体”和“单字成词”的结果。C为了解决单音词表达意义不足的问题而兴起的双音合成词,开辟了扩展词汇更加宽广的道路.D汉字成为汉语的书面符号后,从甲骨文记录历史开始至今 ,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解析:选 B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这个假设若能得到确证”。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汉语和藏缅语之间有许多同源词,但藏缅语和秦汉之后的汉语之间还明显存在许多重
6、大的差别。B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它成为汉语的书面符号后 ,单音词成了上古汉语词汇的主体。C双音合成词的发展使历代的士大夫、文人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巧妙的修辞创造了无数优秀作品。D“白话”就是唐宋以来识字不多的劳苦大众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创造的各种通俗而生动的用语.解析:选 D以偏概全.漏掉了“也在用汉字记录着这些语词和表达手段”这一重要内容。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汉字能够长盛不衰的原因。(4 分)答:答案:汉字适合汉语;(1 分)汉字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1 分)汉字造成书口之别、文白之异,又促进这两大洪流相互吸收、不断接近,推进了汉语的发展。(2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7、题.(10 分)这是一个自拍-还有自拍杆的时代。不要误解我:自拍真是件令人欲罢不能的事儿,而且在两年前的毕业典礼演讲上,我还特意鼓励毕业生们多给我们发送一些自拍照,让我们知道他们毕业后过得怎么样.但是仔细想想,如果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开始过上整天自拍的生活 ,这会是怎样一个社会呢?对于我来说,那也许是“利己主义”最真实的写照了.韦氏词典里,“利己主义”的同义词包括了“以自我为中心”“自恋”和“自私”。我们无休止地关注我们自己、我们的形象、我们得到的“赞”,就像我们不停地用一串串的成就来美化我们的简历,去申请大学、申请研究生院、申请工作 -借用 Shepard 的话来说,就是进行不停的“自我放大”。
8、正如一位社会评论家所观察到的那样,我们都在不停地为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努力。我们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看,却忽视了身边的人。我们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不是被我们体验到的,而是被保存、分享并流传于 Snapchat 和 Instagram 等 APP 上的最终它们呈现出的是一种由我们所有人合成的自拍照。当然,适度的利己是我们的本性。正如我们哈佛大学的生物学家 E.O。 Wilson 教授最近写到的:“我们是一个充满无尽好奇心的物种只要对象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自己知道或想知道的人们。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种自我迷恋会有两个令人不安的后果:首先,它削弱了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感-一种服务他人的意识。这种意识正是 T
9、homasSherpard 所描述的哈佛大学的使命:让毕业生们不断成长,超越自我。这种成长并非仅仅是为了每个人自身的利益 ,更是为了他人和整个世界 -这也是这所大学一直以来努力为之奋斗的使命.我们的学生和教授已经通过服务周围的社区以及整个世界 ,身体力行地践行这种使命。从为哈佛所在 Allston 小镇的中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到去利比亚参与缓解埃博拉病毒危机的工作,哈佛人改变着无数人的生活。哈佛的Dexter 校门邀请学生们“走进校门来增长智慧,离开大门去更好地服务你的国家和你的同胞”.今天,我们约有 6 500 名毕业生将走出大门,愿他们每个人都记得服务的使命。利己主义除了削弱了我们的服务意
10、识,还有一种后果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过度的自我关注掩盖的不仅是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还有我们对于他人的依赖 .对于哈佛大学、对于高等教育、对于各种社会基础机构,这很是令人困扰。我们遗忘了高校和机构存在的目的和必要性,使我们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大学?批评家们问道:我们就不能全靠自学吗?硅谷创业家 PeterThiel 敦促学生们辍学,甚至还给予他们经济补助,让他们辍学创业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哈佛的一些本科生。毕竟,从逻辑上来讲,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辍学了,他们似乎都很成功。事实如此,没错.但是请大家别忘了: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都是从哈佛辍学的!哈佛是孕育他们改变世界想法的地方.
11、大学的责任正在于此-用我们共同的人类遗产号召大家去开拓未来这个未来将由今天从这里毕业的数千名哈佛学生去创造。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持续的承诺,它并不针对单一的个体,甚至不针对一代人或一个时代,它是对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承诺,是一个对于正在等待它服务的时代的承诺。(节选自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在 2015 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利己主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无休止地关注自身,进行不停的“自我放大”。B喜欢用自拍记录生活并且把自拍照发给学校。C不停地用成就来美化简历并打造自己的品牌。D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看,却忽视了身边的人。解析:选 B该项没达到“利己主义的程度,可
12、从原文第一段中看出。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在一个自拍杆的时代,我们的经历都是被保存、分享并流传于 APP 上,而不是亲身去体验获得.B适度的利己是人的本性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服务他人的意识,更需要为自身利益而奋斗的决心。C哈佛毕业生通过服务周围的社区以及整个世界,践行着服务他人、不断成长、超越自我的使命。D虽然过度的自我关注必然会削弱我们对于他人的责任,但客观上也会让我们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解析:选 CA 项,文中是“很大一部分”,而不是“都。B 项,文中“这种成长并非仅仅是为了每个人自身的利益,更是为了他人和整个世界”,更强调服务他人的意识.D 项,由文中“这很是令人困
13、扰”“使我们自己处在危险的境地”可知,该项与文意不符。6.结合文本,概括“我们还需要大学”的理由。(4 分)答:解析:答题时要通观全文 ,并根据题目要求,找准答题区域,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组合、概括。答案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两段。第段关键语句是“哈佛是孕育他们改变世界想法的地方”;第段核心句是“大学的责任正在于此 -用我们共同的人类遗产号召大家去开拓未来”.考生抓住这两个关键句来组织答案即可。答案:大学是孕育学生改变世界想法的地方。大学用共同的人类遗产号召毕业生去开拓未来(或:培养有开拓和服务意识的毕业生,来实现对时代的承诺)。(每点 2 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0 分)上工治
14、未病防癌于未然徐光炜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癌症发病及死亡率日渐增加 ,尤其是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的肺癌、乳腺癌、结肠癌更是急速增长 .那么,如何开展癌症防控,才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呢?众所周知,癌症的发病有一漫长的过程,从癌变到原位癌以致发展到有转移能力的浸润性癌,直至致死,约有 20 年的时间。这一漫长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充裕的时间来预防和早发现它。所谓“上工治未病”,我们应防癌于未然,才能阻断癌症的发生、发展,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健康人群是最大的群体,因此,在群体中推行科学的生活方式,预防癌症的发生是重点。针对上述三大发病率急速上升的癌症,人人都应自觉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均衡营养 ,合理膳食,
15、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等等。同时,要杜绝不良生活行为,例如,青少年不吸第一支烟,吸烟者积极戒烟,避免二手烟;不长期熬夜;不酗酒,不长期过量食用烧烤食品、强刺激食品;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健康促进是防控疾病事半功倍的最基本措施,不仅有利于癌症预防,也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但就降低癌症死亡率而言,却颇难在短期内见效。试以美国为例,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他们开始大力开展控烟活动,但直到 90 年代,肺癌发病率才继死亡率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其他常见的结肠癌及乳腺癌也均随着筛查工作的持久开展,先是死亡率出现下降,若干年(通常是 10 年)以后,发病率才开始下降。西方国家自采取有效防控措
16、施后,随着这些癌症死亡率的下降,发病率也出现下降之势。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证实,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这三大常见癌症均可以通过筛查被早期检出而加以治愈。采用乳腺钼靶 X 线摄片筛查乳腺癌在西方国家已开展了近 30 年,虽在此期间存在诸多非议,但在 2014 年国际乳腺癌会议上,专家们还是一致肯定了其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事实,故宜继续开展。当然,对筛检采用的方法或选择对象 ,专家认为仍需不断加以改进及提高。结肠癌的筛检方法也比较成熟,不但可凭借结肠镜检出早期结肠癌加以治愈,还可将有潜在癌变危险的肠道息肉予以切除,预防结肠癌的发生。近年来,相关研究报告证实,使用低剂量螺旋 CT 可以筛检
17、出早期肺癌,早期肺癌治愈率可达到 95%.西方国家已制定了以烟民为主要对象的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的规范,这种筛查正在逐步完善及推广。通常国外将吸烟每年多于 30 包、年龄 55 岁以上、戒烟不到 15 年的人定义为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的高危人群.相信国内符合此标准甚至超过此标准者大有人在。考虑到我国有逾 3 亿烟民,其中又不乏烟龄较长、开始吸烟年龄较小的“老烟民”,这些高危人群更应重点筛查,如此,才能降低我国肺癌死亡率.(选自大众医学2016 年第 2 期,有删节)7下列对文中“治未病”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治未病”主要是指治疗包括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在内的癌症
18、,并不针对其他疾病 .B只要我们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并杜绝不良生活行为,“治未病”就能够成为现实.C“治未病”重要对象应该指向健康群体,这样,才能使“治未病”措施惠及更多人。D“治未病”之所以为“上工”,是因为癌症目前还是不治之症,一旦患癌就难以康复 .解析:选 CA 项,“治未病”不是指“治疗”,而是“预防、阻断。B 项,“良好生活习惯”等是“治未病”的重要措施,但并非“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 D 项,“目前还是不治之症”错,原文是“研究证实,肺癌、乳腺癌、结肠癌,这三大常见癌症均可以通过筛查被早期检出而加以治愈”.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是
19、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日渐上升的重要原因。B癌症死亡率先于发病率下降,说明相比预防癌症,当下科技对治愈癌症更有成效。C准确定位筛查对象、不断改进筛检方法,对早期发现乳腺癌进而治愈意义重大。D国外多通过单位时间吸烟数量、烟民年龄、戒烟年限等指标确定肺癌筛查对象。解析:选 B“先于”不能说明“当下科技对治愈癌症更有成效”,二者逻辑关系不成立。9。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提出“防癌于未然”观点的依据.(4 分)答:解析:文章第段提出观点,并认为癌症的发病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段时间为我们提供了充裕的时间来预防和发现它。第段中先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促进防控疾病的,不仅是癌症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20、等慢性病也可以预防。然后介绍了西方国家采取有效防控的成功案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可行的。第段中介绍了一些研究成果,证明三大常见癌症都可以通过筛查被早期检出而加以治愈。用事实证明可以防癌于未然。答案:癌症发病过程漫长,让人们有充裕时间预防其发生、发展;事实证明通过促进健康等方式可以预防癌症发生;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防控措施降低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有成功经验;研究证实一些癌症如果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每点 1 分)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
21、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