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pdf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22111 上传时间:2018-04-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4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pdf(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OI:10167508adge201703008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 勇 周发明 彭健民摘要:从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做法与成效等方面,介绍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于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农业人才的特殊需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研究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构建的“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关键词:专业学位;农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作者简介:陈勇,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高级农艺师,娄底417000;周发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2、副院长,教授,娄底417000;彭健民,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教授,娄底417000。2014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1次会议审议,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正式定名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既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农村发展领域培养具有相应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研

3、究生;又强调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着重培养研究生“研究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注重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研究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培养创造性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能力和素质。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特别是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以来,各相关高校在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形成了“学校+基地+乡村”的“科技小院”培养模式、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太行山道路”2】、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模式”3、新农村发展

4、研究院建设背景下的“四双制模式”4等等,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自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以来,根据农业硕士学位的内涵与特点,结合加速推进的现代农业和快速兴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特殊需求,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的什么、怎样培养人”上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适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三双(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校企双导多师联合培养、双段交替多岗实践培养)、四模块(课程体系)、七学段(学期制度)人才培养新模式。一、“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三双、

5、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如图1,以下简称“三四七”模式)着眼于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其内涵与特点如下: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编号:JG20148058)37万方数据学校 校内导师交替 理论套 缓嗣缎避|:;“1“三四七”模式的内涵(1)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建立学校与农业管理部门、涉农企业“双主体”协同培养运行机制,在招生、培养、学位论文指导、学位授予等各个方面实现共同管理,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研究生实践基地。使学校与行业企业真正成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共同主体。学校以研究生和导师为依托,以行业

6、企业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问题为选题开展相关论文工作,服务于企业。协同培养单位在出导师、出教师、出项目,安排实践岗位、安排工作生活津贴、安排就业等方面落实相关工作。(2)校企“双导多师”联合培养。建立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成38立“1+1+N”导师组,由1个校内导师、1个校外导师和多个实践指导教师组成,指导与负责招生、培养、实践、论文、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校内外导师均可根据实际情况以第一导师身份招收培养研究生,享有同等导师待遇。要求校外导师从开学典礼到学位授予仪式,从课程教学到专业实践,从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均应积极参与。采取“双教师”课程教学模式,成立“I+X+Y

7、”课程组,由校内专职教师任课程负责人,多个校内专职教师和多个校外兼职教师组成课程组开展教学活动。(3)“双段交替”多岗实践培养。将整个培养过程分为七个学段,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建立多岗轮换实践制度,在不同类型的联合培养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岗位蝴娥蚴贱靴黉万方数据黼研毵燃20F 研瘟生培养上完成专业综合实践,使学生对职业领域的多个岗位都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培养适合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要求的既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具备较强组织管理能力与沟通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设计“四模块”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强化职业需求导向,注重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强调以综合素养和专业知

8、识与能力提高为核心,在农业推广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设置的公共课、领域主干课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课和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的专业拓展课两大特色模块。(5)创建“七学段”学期制度。为了突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改革了传统的学期制度,将两年四个学期改成了两年七个学段,农忙时学生进入实践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农闲时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见表1)。第二、三、五学段为理论课学习阶段,第一、四、六、七学段为专业实践阶段和学位论文答辩阶段,二者分段交叉进行,建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培养路线。2“三四七”模式的特点(1)更加强调校外导师的参与。校外导师是专业学

9、位研究生教育中的特殊力量,是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如何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提高校外导师的参与程度,是实施“三四七”模式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方面,在建设“双主体”协同培养基地上下功夫,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选聘上下功夫,选聘一批对人才培养这种特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有着高度的文化认同和精神追求的校外导师,同时允许其以第一导师身份招生,不断强化校外导师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从而保证校外导表1 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七学段”培养节点及其要求序号 学 段 时间区间 培养环节及内容要求第一学段1调研实践(调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服务部门、涉农1 7月

10、一8月 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等)(认知实践) 2调研讨论总结第二学段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2 9月一次年1月 2完成课程学分(16学分)(理论学习1)3职业道德教育寒假第三学段3 2月_4月 完成课程学分(5学分)(理论学习2)1学位论文开题第四学段 2专业实践(实践单位: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服务部门、涉农4 4月-10月(专业实践) 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岗位:站长助理或技术经理或经理助理等)第五学段 1完成课程学分(55学分)5 11月一第三年1月 2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学习3)3中期考核寒假1综合实践(实践单位: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服务部门、涉农第六学段 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岗位:站长助理或技

11、术经理或6 2月_4月(综合实践) 经理助理等)2完成实践总结与研究报告第七学段 1完成学位论文7 5月“月(论文答辩) 2论文评审与答辩39万方数据师积极参与如下工作:把好进出口两道关(招生复试录取关和论文质量关);出席两大典礼(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开展三项工作(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指导、学位论文指导);指导制定三个计划(个人培养计划、专业实践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参与三项检查(专业实践中期检查、专业实践总结考核和论文中期检查);参加四个会议(师生见面会、开题报告会、论文预答辩会和论文答辩会)。(2)更加突出多教师多课堂多方式课程教学。成立课程组,实行“双教师”课程教学,大部分课程由校内专职

12、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坚持课堂授课与田间地头、实践基地授课相结合,实行“多课堂”教学。实施授课方式改革,实行“多方式”授课,大力推行调查研究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授课方式,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核心课程都安排了12名校外兼职教师和一定的校外实践教学课时数。如植物保护领域课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原理与实践”的课程就由6名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同开设;32个总学时中有16个学时的教学在双峰县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基地完成。(3)更加重视校外专业实践工作。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

13、的重要特征,更是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实践工作,把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摆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全力推进多层次多类型的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实践管理,确保提高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按照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和双段交替要求,精心设计七个学段,建立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培养路线,要求研究生提前人校,开展暑期培训和暑期实践。坚持过程管理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实行专业实践周报制度。同时,建立多岗轮换实践制度,要求学生在职业指向的不同岗位开展综合实践,使学生对职业领域的多个岗位都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如植物保护领域农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明确规定研究生应在植保站站长助理、专业

14、化防治组织技术经理、农化企业区域40经理助理等三个岗位上进行专业实践。(4)更加突出论文选题的应用性。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息息相关。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学位论文是否符合培养目标,必须从源头抓起,学位论文工作是否可保证研究生得到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训练,就必须从学位论文的选题抓起,符合培养目标的论文选题才能保证专业学位的质量。为此,我们号召研究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论文开题前增加形式审查关,即要求研究生在撰写开题报告前向研究生处学位办提交论文开题预审表,考察论文选题是否来源于

15、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实际问题,预期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应用价值,是否能帮助实践部门解决实际工作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个措施,积极引导导师和研究生在实践中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开展实践,从而保证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二、“三双、四模块、七学段”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三四七”模式自2011年设计运行以来已有五年,在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不断丰富与发展其内涵,不断完善其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1校地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5】。学校依托教职员工人脉资源和校友资源,在校企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不断探索长效运行机制

16、,使企业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从而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学校现已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 1个,实现了校企双向互动和协同培养的可持续发展。(1)建立了基于完成企业部分研究开发任务背景下的校企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瞄准研发任务较重的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凭借良好的长期项目合作关系,建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一体化的项目型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学校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万家丰万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振农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采用的就是这一协同培养机制。这些单位科研任务重,非常愿意接受高校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在出导师、出项目、出经费、安排专业实践、指

17、导学位论文研究等方面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并能给研究生提供较好的条件和待遇。这些合作单位于2013年3月组建了协同体,建立了“农田杂草防控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9月获得了湖南省“201 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随着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行业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2)建立了基于企业人才需求背景下的校企订单式协同培养机制。农业企业有个重要利益诉求就是要招录到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是解决企业用人问题的有效途径。企业通过亲自培养,把研究生放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能切实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快速上岗,缩短

18、就业适应期,也能培养研究生对企业的感情,提高研究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从而有利于企业选择更适合于企业发展的人才和忠诚于企业的人才。因此,企业参与联合培养的积极性很高,为了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企业从研究生招生宣传就开始介入,精准选人,严格把好招生关,且对各个培养环节均能积极参与,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校与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合作,就是为了服务于企业的人才需求。至今,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和我校已协同培养了6名研究生,企业正式录用了2名,这2名研究生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3)建立基于对接服务地方科学发展的背景下的校地协同培养机制。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兴起,现代农业发展和新

19、农村建设对科技的需求日益强烈,科技下乡已成为服务地方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要让研究生“接地气”、进农村。因此,我们依托建整扶贫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研究生三农工作室”。每个“研究生三农工作室”安排23名全日制研究生开展为期8个月的专业实践。同时,学校将校内导师和联合培养单位的兼职导师以及学校相关专业的专家教授进行优化组合,成立了“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相关专业教师”的导师组,采取定期下乡指导和挂职锻炼3-6个月的方式指导研究生开展服务三农工作。目前,已在湖南省新化县曹家镇、水车镇、奉家镇和涟源市桥头河镇建立了“研究生三农工作室”。研究生三农工作室在科

20、学研究、技术推广与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导师队伍应用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队伍的质量。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就必须构建一支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较强的校内外双导师队伍。按照“1+1+N”的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思路构建导师队伍,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了导师组的应用实践指导能力。(1)整合了一批实践能力非常强的校外导师。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和“双导师”联合培养的优势,选聘行业精英和技术权威担任校外导师。如植物保护领域选聘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新世纪百

21、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田杂草防除领域的首席科学家柏连阳教授,湖南海利集团总经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刘卫东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刘勇研究员等;作物领域选聘的水稻育种专家、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远柱研究员,湖南九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园艺作物栽培与管理专家蒋祖丰高级农艺师等。同时,由于校外导师大部分是企业的中高管理层和权威专家,在指导研究生的时问上难以保证,因此,充分发挥这些专家领导的资源整合能力,再选配一名能手把手教、“全天候式”培养研究生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作为校外导师的助手,从而切实提

22、高了导师组的实践指导能力与水平。目前,学校已聘任校外导师39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45人。(2)保证了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进入导师41万方数据队伍。作为一所地方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造就了一批应用研究能力强的教师,但由于目前科研评价机制重学术轻应用的导向,这批教师的学术威望没有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高,且职称也有很大一部分还不是教授。因此,学校在遴选导师时更加注重应用研究成果和实践研究能力,从而保证了实践经验丰富的副教授甚至讲师也能成为硕士生导师。这批学术能力不是非常强但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非常珍惜这份特殊荣誉,在实际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有激情、责任心强,培养研究生质量较高。目前,学校

23、已聘任校内导师35人,有较强实践经验的32人,其中副高职称教师8人,讲师6人。(3)加强了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出台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关于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鼓励校内导师通过挂职锻炼、项目合作、企业帮扶等方式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切实提高导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明确要求校内导师深入联合培养基地,在协助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实践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全力推行产学研合作,实行校企合作项目研究支持计划,鼓励教师不定期到行业企业进行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和项目研制等应用性科研活动。近三年来,学校每年有近40名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其中校内导师三年来共

24、有30人(占现有导师的857)获得了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半年或一年的专项资助。3研究生问题意识与实践能力明显增强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征,更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构建高质量的联合培养基地,精心设计“七学段”,采用“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培养路线,全力推行多岗轮换实践,保证研究生得到充分的、高质量的实践锻炼,切实提高研究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研究生应用研究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校地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切实提高了研究生的应用研究能力。目前,三届毕业42研究生(65人)共发

25、表期刊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完成调研报告15份。其中邓亚男同学筛选了一株耐镉青霉菌,并申请了发明专利;贺蓓同学完成的关于永丰辣酱品牌建设的调研报告,得到了时任娄底市市长易鹏飞、副市长刘益丈和秘书长王雄的高度评价和重要批示;刘艳琴同学完成的基于农业文化资源开发的阳春市创意休闲农业发展研究刊登在广东省阳江市社科优秀成果专报上;陈慧同学完成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就地就业问题研究获得了第五届湖南省社科界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2)研究生技术引进、推广与服务能力得到了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好评。研究生在专业实践期间,充分发挥研究性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服务三农工作,取

26、得了较多可喜的成绩,共引进推广技术10余项,实现农业产业项目落地5项,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完成企业与地方政府委托的任务12项,受到了地方企业和当地政府的称赞。如研究生参与在新化县稻田养鱼技术、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特种瓜果蔬菜栽培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参与新化县古桃花源景区导游词的策划与撰写、新化县渠江源景区导游词的策划与撰写,开展奉家镇导游人员培训,奉家镇等乡镇及部分乡村网站建设等等。(3)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研究生在中小农业企业特别是创业初期的企业实习实践,能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欲望和创业能力,对研究生开展创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级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生成功创办“娄

27、底市汇天阳光旅行社湖南新华为职业培养学校”;2014级植物保护领域研究生李伟同学创办的“仁爸爸新疆特色农产品经销店”,主要销售其父亲在新疆种植的苹果、核桃与红枣,通过微信营销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终端客户网络,2015年净利润达150余万元,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创业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2015级研究生已有4人进入了农业创业基地。4研究生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日益提升“三四七”模式的本质就是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促使研究生在实践中培养研究能力,在研究中发现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校的研究生教育万方数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1)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三四七”模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学校培养的研究生既

28、得到了联合培养单位的重用,也得到了其他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如就业于联合培养单位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的2012级研究生张浩同学,得到了公司的重用,现已享受副经理待遇,负责海南和关山两个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联合培养的2013级研究生邓亚男同学已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录用;2016年,湖南海利化工研究院已录用联合培养的2014级研究生孔玄庆同学和吴晓峰同学。就业于北京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湘阴县烟草局、湖南株洲农村商业银行的2012级研究生赵建、刘湘林、刘枭、王奔、贺蓓等在企业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2)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研究生三农工

29、作室”,组建“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的师生团队服务三农的做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积极响应。目前,已与多个乡镇建立了“研究生三农工作室”。这一服务地方的新举措与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特派员计划、精准扶贫计划紧密结合,在服务三农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赞誉,并要求大力推广。(3)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三四七”模式得到了湖南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湖南省教育厅在内部刊物湖南教育快讯上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积极探索“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人才培养模式和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三农工作室”助推新农村建设为题进行了两次专题报道,并报送到教育部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30、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29日也就学校的办学成效做了专题报道。三、进一步改革创新的思考I紧密结合服务三农开展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大量资本涌人农业领域,农业创业热潮快速兴起的当下,农业硕士的培养须进一步与休闲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切实提高农业硕士研究生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整合学校涉农专业的9名三区人才支持计划、5名科技特派员和精准扶贫工作队,在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中培养农业硕士研究生。2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开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必修环节,着力培养研究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

31、业能力。同时,进一步整合学校创新创业学院与农业创业基地资源,积极打造研究生创业平台,加大创业项目支持力度,支持鼓励研究生走进农村开发农业,切实提高研究生创业就业比例。3紧密结合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展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了实现大学生村官培养与研究生教育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实施大学生村官农业硕士培养计划,开办大学生村官农业硕士班,切实提高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一方面,招收具有一年以上“大学生村官”工作经验的在岗大学生村官攻读农业硕士学位;另一方面,积极培养有理想抱负、热爱基层、有志于扎根农村的农业硕士研究生,并组织推荐他们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参考文

32、献【1张宏彦,王冲,李晓林,等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小院”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1-52】申书兴,张建政,翟玉建地方农业院校特色发展的战略思考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的继承-9拓展J高等农业教育,2011(8):8-10,213】林桂娟,於朝梅,宫佳,等养殖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72744曾雄旺,贺建华,李阿利,等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背景下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四双制”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22255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201311-04(责任编辑周玉清)43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