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精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理解并熟记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培育理解力和应用学问的实力。 2、过程与方法 经验自主实践、合作沟通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育的探究实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学问探究的条理性,培育严谨的学习看法,体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3的倍数特征。 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竞赛导入 1、请说出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35 158 200 87 65 164 4
2、122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3、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快速推断出来吗? 4、比一比。请学生随意报数,学生用计算器算,老师用口算,推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看谁的数度快! 5、设疑导入: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奇妙吗?这节课就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我信任: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大家也肯定能精确快速地推断出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揭示课题) 二、猜想探究,归纳验证 1、大胆猜想: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1)沟通猜想。(有的说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有的同学举出反例加以否定) (2)整理相识。只视察个位上的数不能确定它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
3、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2、视察探究:出示第10页表格。 (1)圈一圈。上表中哪些是3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 (2)议一议。视察3的倍数,你有什么发觉?把你的发觉与同桌沟通一下。(学生沟通) (3)全班沟通。横着看圈起的前10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有什么规律?十位上的数字呢?推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看个位行吗? (4)问题启发: 大家再细致看一看,3的倍数在表中排列有什么规律? 从上往下看,每条斜线上的数有什么规律?(个位数字依次减1,十位数字依次加1) 个位数字减1,十位数字加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相等) 每条斜线的数,各位上数字之和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各位上
4、数字之和都是3的倍数。) 3、归纳概括:现在你能自己的话概括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4、验证结论 大家真了不得!自主探究发觉了3的倍数的特征。但假如是三位数或更大的数,你们的发觉还成立吗?请大家写几个更大的数试试看。 (1)尝试验证。(生写数,然后推断、沟通、得出结论。) (2)集体沟通。 老师说一个数。如342,学生先用特征推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一个更大的数。4870599,学生先用特征推断,再用计算器检验。 5、巩固提高。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2 一、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详细情
5、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简单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留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娴熟推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实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别到一般的相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驾驭,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肯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推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
6、过程: (一)导入新课。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日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视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相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 探究一:相识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根据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
7、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根据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 (学生回答: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数;) 师:一个数,假如除了1和它本身还
8、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 师:1是合数吗? (学生可能回答: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 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老师干脆给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定义,依据定义推断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在一起先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示学生细致理解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义。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
9、也不是合数。 探究二: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课本P14例1。) (媒体出示图表)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回答: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肯定还有因数2(老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学问,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始终可以划到几的倍数? (学生可能回答: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识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10、。 五、练习 (课本P16练习四第一、二题。) 六、小结: 1、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一个数,假如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相识正方体,驾驭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分。 3.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经验视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驾驭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驾驭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打算正方体
11、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沟通,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有几条?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师:今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一种特别的立体图形。 二、新课讲授 1.探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打算好的正方体纸盒,视察并思索。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 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当从哪方面去思索? 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 2.合作学习。 学生依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沟通。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
12、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视察思索。 师:怎样推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分: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探讨: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探讨,集体交换看法。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看法,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
13、但是正方形是特别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老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第一级运算和其次级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驾驭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依次,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在学生驾驭整数四则混合运
14、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总结。 4、培育学生仔细严格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设问:我们学过哪些计算?(学生回答后,告知学生: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2)填空回答。 在一个算式里,假如只有()或者只有(),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算式里,假如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个算式里,假如有括号,要先算()。 二、新授 1、出示课题: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介绍四则运算: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教学例1. (1)板书例1:3.7-2.5+4.63.66
15、0.9 然后设问 这些算式里有哪些运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告知学生: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其次级运算。 这两个算式的运算依次怎样? 假如用“第一级运算”代替“加、减法”,用“其次级运算”代替“乘、除法”,运算依次怎样叙述。 依据学生回答,变更复习填空的叙述。 再概括一点讲,这句话可以怎样叙述? 依据学生回答,变更复习填空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完成例1的计算。 4、教学例2. (1)板书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设问 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 运算依次怎样? 依据学生回答,变更复习填空的叙述,出示教材结语。 (2)学生把没有做完的接着做
16、完。(一学生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3)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习题。 5、小结:混合运算步骤比较多,简单发生错误,我们要养良好的习惯,计算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划、四算、五查”。在没有括号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1)填空。(出示,学生口答)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统称为()。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级运算。 一个算式里,假如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计算;假如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级运算,后做第()级运算;假如有两种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里面的。 2、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四、作业。 练习十第1、4题。 五年级上
17、册数学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学问,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驾驭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接着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
18、对比中探究,沟通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特别好,假如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老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觉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觉了什么? 2、独立思索,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接着除下去?该怎么接着除?试算18.96 3、探讨沟通,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觉,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 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接着除,在详
19、细的情境中可以说明为,18元里有6 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 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觉,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接着除,商的小数点肯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假如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