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校地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校地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pdf(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 “校地合作校地合作” ”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究作者:吴合显来源:中国市场2020 年第 22 期 摘;要近年来,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教育部对高校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越来越重视研究生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吉首大学民族学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实施了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和田野实践“三位一体”合作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实现了理论知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学科目标。 关键词吉首大学民族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校地合作” DOI10.13939/ki.zgsc.2020.22.191在研究生培
2、养过程中,创新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合作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意识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 为此,文章以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和研究民族学研究生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进而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1;吉首大学民族学基本概况吉首大学民族学学科创建于1982年,经过 30余年的发展,成为吉首大学的龙头学科,催生和提高了与“民族学”相关的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如生态人类学、环境人类学、民族音乐学、民族舞蹈学、民族建筑学、民族设计艺术学、历史民族学、民族植物学、民族医药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等
3、分支学科或学科研究方向,形成吉首大学学科研究的特色与优势。吉首大学民族学学科为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仅有的两个文科优势重点学科之一)。学科已经形成民族学、生态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与民族地区生态扶贫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尤其是生态民族学方向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生态环境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获得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生态扶贫博士点。该学科目前拥有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生态民族学研究基地;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武陵山区生态文化研究中心;湖南省唯一的文科重点实验室武陵山区生态文化与居民健康营造和研究中心;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研究中心;以及湖南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民族学研究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