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958668 上传时间:2019-11-07 格式:DOC 页数:366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鞍山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6页
鞍山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鞍山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鞍山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doc(3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4030861 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号:x4030861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数:8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 :3.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 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解决环境问题,即研究污染物 质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迁移及积累、反应及平衡、转化及循环和其对生物生态的影响及规律;鉴 定和测量污染物质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来源、含量、分布规律以及研究控 制它们

2、的方法,为今后从事与环境化学有关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理论教学部分: (一)绪论 1.环境和环境问题(要求:了解) (二)水圈和水体污染 1.水的特性和水分子结构) (要求:熟练掌握) 2.水的循环) (要求:熟练掌握) 3.天然水体的类别(要求:熟练掌握) 4.天然水的水质(要求:理解) 5.水体污染(要求:熟练掌握) 6.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要求:熟练掌握) 7. 水处理方法概要(要求:了解) (一) 生物圈和生物污染1.生物圈和生态系统(要求:理解)2.生物机体的组成(要求:了解) 3.环境中的微生物(要求:了解) 4.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要

3、求:熟练掌握) 5. 化学污染物在生物圈内的迁移(要求:掌握) 6. 环境毒物(要求:了解) (四)大气圈和大气污染1.大气圈的构成(要求:熟练掌握)2. 大气组分浓度表示法(要求:了解) 3. 对流层大气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4. 环境空气质量(要求:了解)5. 大气污染(要求:熟练掌握) 6. 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要求:熟练掌握) (五)环境无机污染物化学1.无机酸、碱、盐类污染物(要求:熟练掌握)2.氧化物类污染物(要求:理解)3.重金属类污染物(要求:熟练掌握)(六)环境有机污染化学1. 酚类污染物(要求:熟练掌握)2. 芳烃类污染物(要求:掌握) 3. 二恶英和二苯并呋喃

4、类污染物(要求:理解) 4 海洋中的石油类污染物(要求:熟练掌握)(七)环境化学专题1. 温室效应和地球暖化(要求:掌握) 2. 臭氧层破坏(要求:理解) 3. 光化学烟雾(要求:理解) 4. 水体富营养化(要求:掌握) (八)土壤圈和土壤污染(要求:理解) 1.土壤的形成及环境意义 2.土壤的结构和组成 3.土壤污染 实验部分见“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验环节;每节课后留 23 道作业题。实验成绩合格是参加期末考试的前提条件且实验成绩是本课程总成绩的组成部分。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 一绪论(了解)讲授21:1 二水圈和

5、水体污染(熟练掌握)讲授131:1 三生物圈和生物污染(理解)讲授71:1 四大气圈和大气污染(熟练掌握)讲授51:1 五环境无机污染物化学(熟练掌握)讲授71:1 六环境有机污染化学(熟练掌握)讲授31:1 七环境化学专题(了解)讲授21:1 八土壤圈和土壤污染(理解)讲授11:1 九实验部分见“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81:1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难点突出讲解、攻克,通过习题课解决问题;及 时安排习题课以消化理论内容;每一章结束都安排一次总结。作业:每一章要布置若干道习题,包 括计算题、问答题、综合设计题等。要认真做好每个实验,通过做实验锻炼基本

6、的实践技能及巩固 所学的理论知识。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 物理化学 、 有机化学 、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六、教学参考书目环境化学 (第四版)何燧源、金云云、何方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年出版 环境化学樊邦棠编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1 年出版 环境化学 (修订版)何燧源、金云云、何方编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年出版 环境化学戴树桂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年出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 (第 3 版)高廷耀、顾国维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 大纲撰写人:王喜全大纲审阅人:单明军负 责 人:姜效军X3030271 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7、环境监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onitoring课程编号:X3030271学时数:64 其中实验学时数:14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 :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 学习本课程 的目的之一是为学习环境专业的其它课程, 如环境化学、环境污染治理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 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上述一系列环境学科的“眼睛” ,因为所 有环境学科的结论都需环境监测所提供的数据作为科学依据。学习本课程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学生掌 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领,包括水质监测、

8、大气及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噪声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等技术,为今后从事环境监测及其它与环境有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部分: (一)概述 (要求:了解) 主要概括讲解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及环境标准的相关知识。 (二)水和废水监测(要求:大部分内容熟练掌握,少部分理解及了解) 1.概述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 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以上内容要求:理解) 4.水样的预处理 5.物理性质的检验 6.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7.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8.有机化合物的测定 (以上内容要求:熟练掌握) 9.水质污染生物监测 10.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以

9、上内容要求:了解) (三)大气和废气监测 1.大气污染基本知识(要求:了解) 2.大气污染监测方案(要求:理解) 3.大气采样方法及采样仪器 4.气态及蒸汽态污染物的测定 5.颗粒物的测定 6.污染源监测 (以上内容要求:熟练掌握) 7.大气降水测定 8.大气生物监测法 10.标准气体的配制(以上内容要求:理解) (四)固体废物监测 (五)土壤污染监测 (六)生物污染监测 (七)噪声监测及放射性监测 (以上内容要求:了解)重点及难点: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实验部分:见“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验环节;每节课后留 23 道作业题。实验成绩合

10、格是参加期末考试的前提条件且实验成绩是本课程总成绩的组成部分。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 一概述(了解)讲授21:1 二水和废水监测(熟练掌握)讲授201:1 三大气和废气监测(理解)讲授201:1 四固体废物监测(了解)讲授21:1 五土壤污染监测(了解)讲授21:1 六生物污染监测(了解)讲授21:1 七噪声监测及放射性监测(了解)讲授21:1 八实验部分见“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141:1四、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难点突出讲解、攻克,通过习题课解决问题; 及时安排习题课以消化理论内容;每一章结束都安排一次总

11、结。作业:每一章要布置若干道习 题,包括计算题、问答题、综合设计题等。要认真做好每个实验,通过做实验锻炼基本的实践 技能及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六、教学参考书目教材:环境监测 (第四版) ,奚旦立 孙裕生 刘秀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出版 参考书目:环境分析与监测 黄秀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年出版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五版) ,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 年出版大纲撰写人:王喜全 大纲审阅人:单明军 负 责 人:姜效军X2030351 流体力学及设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

12、名称:流体力学及设备英文名称:Fluid Mechanics and Equipments课程编号:X2030351学 时 数:64/4其中实验学时数:6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4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将系统地讲授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流体及其物理性质、流体静力学、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粘性流体的一维流动、流体的二维流动、量纲分析、泵与风机。本课程着重于阐明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流体力学问题的建立过程和数学处理方法,注意培养学生使用流体力学的三种基本分析方法(控制体法、微分分析法、量纲分析法)的能力,为学生在

13、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及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中有关问题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流体及其物理性质了解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正确理解流体的特性及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密度、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等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流体的粘性。重点:牛顿粘性定律的应用。难点:流体的粘性。(二)流体静力学正确理解静止流体的应力特征、液体的压强分布、绝对压强、计示压强和真空度等概念;握静止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熟练掌握液柱式测压计、作用在平面和曲面上的总压力、液体的相对静止等计算问题。重点:平面和曲面上的压力计算。难点:静止流体平衡微分方程式的建立与求解。(三)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正确理解

14、研究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流线和流管等基本知识;掌握理想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熟练掌握伯努利方程和动量与动量矩方程的应用,了解叶轮机械内相对运动的伯努利方程。重点:伯努利方程的应用。难点: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四)粘性流体的一维流动正确理解粘性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流体流动状态、流体流动的能量损失与流动阻力等基本知识;掌握圆管中流体的层流与紊流流动的规律;熟练掌握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方法,一般了解明渠中的层流流动、管流中的水击等。重点:管路计算。难点:圆管中两种流动状态特性分析。(五)不可压缩流体的二维流动正确理解流体微团运动分析、速度环量和旋涡强度等基本知识

15、;熟练掌握速度势和流函数的特性及求解方法;掌握基本的平面有势流动知识。重点:速度势和流函数。难点:基本的平面有势流动。(六)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正确理解单位和量纲、量纲分析法、相似概念等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动力相似准则的应用。重点:相似概念、动力相似准则。(七)泵与风机正确理解离心泵、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等基本知识;掌握离心泵性能参数、特性曲线知识;熟练掌握离心泵的选型与计算。一般了解往复泵、气体输送机械、离心式通风机、真空泵。重点:离心泵的选择计算。难点: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及特性曲线。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方式学时分配辅导答疑比例1流体及其物理性质讲授62:12流体静力学讲授12

16、2:13理想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讲授102:14粘性流体的一维流动讲授+实验1662:15不可压缩流体的二维流动讲授62:16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讲授42:17泵与风机讲授4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一)实验环节实验一:流动类型实验(雷诺实验) 要求:观察层流和紊流的流态,计算雷诺数;实验二: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要求:测定紊流光滑区、阻力平方区的沿程阻力系数。(二) 、作业要求每次课后留 24 道作业,主要为计算题,少量问答题。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2后续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工原理。六、教学参考书目工程流体力学 ,杜广生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

17、07;工程流体力学 ,莫乃榕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年;工程流体力学 ,孙文策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年;工程流体力学 ,薛祖绳编,东北电力出版社,2000 年;工程流体力学 ,周亨达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 年;大纲撰写人: 李丽华大纲审阅人:王喜全负 责 人:姜效军X4030411 噪声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噪声控制工程英文名称:Noise Control Engineering课程编号:x4030411学 时 数:32 其中实验学时:4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2.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介绍声学的基础知

18、识,环境噪声产生的规律及研究方法,噪声的评价和测量方法,介绍环境噪声控制的主要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技术基本方法,如吸声、隔声、隔振和消声器等噪声控制技术。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概论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噪声的特点、来源以及噪声的危害和分类,理解噪声定义,掌握环境声学的主要内容。重点:环境声学的主要内容。难点:本次课程为全面论述,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无难点。(二)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要求学生了解声波的产生及描述方法,理解噪声的物理量度、声波的反射、折射、散射、绕射和干涉,掌握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等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声波的叠加

19、的计算方法。重点:声波的产生原理、描述声波的物理量、声波的叠加、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难点:声波的叠加和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三)噪声的主观量度及评价要求学生理解响度与响度级,A 声级、等效连续 A 声级的概念,掌握噪声的评价标准,熟练掌握响度与响度级,A 声级、连续 A 声级的计算方法。重点:响度与响度级、噪声标准。难点:等效连续 A 声级。(四)噪声测试和监测要求学生了解常用的噪声测量仪器(声级计、频率分析仪、自动记录器、磁带记录仪) ,理解并掌握常用的噪声测量仪器的测量原理和监测方法。重点:常用噪声测量仪器的测量原理和监测方法。难点:声功率的测量。(五)噪声控制技术概述要求学生了解噪

20、声源识别的方法,噪声的个人防护措施,理解并掌握噪声源分析、从根源上降低声源噪声、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以及对接受者防护等基本知识。重点:解决噪声问题的措施(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难点:全面论述,无难点。(六)吸声降噪要求学生了解材料的声学分类,主要的吸声材料,理解并掌握吸声原理、吸声结构,熟练掌握吸声减噪量计算。重点:吸声原理和吸声减噪。难点:吸声结构和室内声场。(七)消声器要求学生了解消声器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消声器的消声原理、消声结构设计,熟练掌握消声量的计算等基本知识。重点:消声原理、消声量计算。难点:消声结构设计。(八)隔声技术要求学生了解隔声的评价指标,理解隔声墙、隔声间、隔声

21、罩的隔声原理,掌握各种隔声结构及设计要点。重点:隔声原理、隔声量计算。难点:隔声结构设计。(九)隔振与阻尼减振要求学生了解振动的危害及振动控制的方法,理解并掌握隔振原理及隔振元件、隔振设计以及阻尼减振等基本知识。重点:振动控制的方法、隔振原理、阻尼原理。难点:隔振技术设计。(十)实验本课程的实验为 4 学时,具体的实验内容及要求详见噪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 方 式学时 分配辅导答疑 比 例一绪论讲授22:1二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讲授62:1三噪声的评价和标准讲授32:1四噪声测试和监测讲授32:1五噪声控制总论讲授22:1六吸声降噪讲授42:

22、1七消声器讲授32:1八隔声技术讲授32:1九隔振与阻尼减振讲授22:1十实验实验4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一)教学中注意问题本课程教学在介绍一些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原理和计算方法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噪声控制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应认真完成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熟练掌握实验技巧。(二)作业及辅导认真批改作业;和学生们多交流,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较好的数学、物理学基础,需先修课程应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等;其次,强调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环节内容。六、教学参考书目1 洪宗辉主编,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 ,高等

23、教育出版社,2002。2 张沛商,姜亢, 噪声控制工程 ,安全与卫生工程系列教材,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4。3 刘惠玲主编, 环境噪声控制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4 周新祥, 噪声控制及应用实例 ,海洋出版社,1999。大纲撰写人:鞠兴华大纲审阅人:王喜全负 责 人:白金峰X4030461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编号:x4030461学 时 数:32其中实验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2.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环境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渗透性很强的边缘学科,主要运用生态学理论,

24、研究人为干扰下, 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 学。本课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环境生态保护意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 有重要意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组成、结构与功能;了解生态系 统中环境与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基本的生态工程与恢复技术;能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用生态方法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退化问题。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 绪论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的关系。要求学生了解

25、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所在,环 境问题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内容及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定义与可持 续发展战略。 重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难点:全面论述,无难点 (二) 生物与环境 地球上的生物,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要求学生了解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的区别,环境概念及分类,环境因子的类型,自然环境的基 本特征;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掌握生物与主要生态因子的相互关 系,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重点: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26、和规律 难点: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三) 种群生态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种群关系, 种间作用,种间竞争。 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种群调节以及玛他种群;理解种群的定义及基本参数; 掌握种间关系和种群的增长,种间竞争模型;熟练掌握种群对环境变化的生态对策。 重点:种间关系和种群增长模型 难点:种群增长模型 (四) 生物群落 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 要求学生了解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机体论和个体论;理解物种多样性 原理,研究种类组成的意义;掌握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因素;熟 练掌握辛普森指数,香农

27、-威纳指数定义,计算方法以及群落的演替理论。 重点:物种多样性以及群落的演替 难点: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五) 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功能;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作 用;掌握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态系统的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六)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价值,水域生态系

28、统功能价值。 要求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 定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及其内涵;掌握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及分类;熟练掌握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 重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难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及其评估 (七)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干扰的定义及形式,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成因,恢复生态学及其基本理论。 要求学生了解干扰的定义及特性,干扰生态学的内容及学科任务,恢复生态学研究概况 ;理 解干扰的生态学意义;掌握干扰的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成因;熟练掌握恢复生态学及其

29、基 本理论。 重点:干扰定义,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征,恢复生态学 难点:恢复生态学及其基本理论 (八)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污染物与毒物,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生态 监测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要求学生了解主要的污染物与读物及其毒理学效应;理解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迁移和转 化,掌握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方法;熟练掌握生态监测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重点及难点:环境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生态监测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九) 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特征及修复;生态工程与修复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受损生态系统的主要形式,生态工程设计的生态学理论

30、依据;理解生态工程的内 涵;掌握受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中应注意的问题;熟练掌握受损生态系统修 复方法。 重点:受损生态系统特征及修复;生态工程与修复技术 难点:生态工程与修复技术 (十)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观 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求学生了解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特点,关于未来人类社会两种发展观的争论;理解生物多样 性减少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掌握可持续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与 行动;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清洁生产的内涵。 重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

31、难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学 方 式学时 分配辅导答疑 比 例一绪论 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环境生态学 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讲授22:1二生物与环境 地球上的生物,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主要环境 因子的生态作用;主要环境因子的生态作用,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讲授62:1三种群生态 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动态;种群关系,种间作用, 间竞争讲授42:1四群落生态 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 演替讲授32:1五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生态 系统的基本功能,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 讲授32:1六生态系统

32、服务及主要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价值及其评估;全球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讲授42:1七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讲授22:1八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讲授2九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受损生态系统特征及修复;生态工程与修复技 术讲授42:1十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讲授22:1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一)教学中注意问题 授课时抓住主线,突出重点;精讲多练,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作业、课堂讨论等, 帮助同学消化理解。同时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对没有听懂的内容及时提问;课后认真完成教师 布置的阅读任务;认真完成课上及课后的练习内容。 (二)作业及辅

33、导 认真批改作业,要求自己全批; 和学生们多交流,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要求学生首先具备较好的生态学、环境学基础知识;其次,强调学生认真做好预习、听 课、复习、作业四环节内容。六、教学参考书目环境生态学导论盛连喜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环境生态学 程胜高等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环境生态学 金岚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大纲撰写人:潘大伟 大纲审阅人:王喜全 单明军 负 责 人:姜效军X303045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英文名称: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

34、g课程编号:x3030452学 时 数:64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1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4.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环境工程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全面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途径和机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基本技能) 、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实践,同时,还要求掌握与此相关的标准和政策法规及 其发展前景,一方面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研究能 力,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实际操作、设计等实践实验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概论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大气污染的分类、组成、分

35、布及大气污染问题,理解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定义。 (1)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2)大气污染及其控制情况 (3)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4)大气环境标准 2、教学重点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3、教学难点 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燃烧与大气污染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燃料的种类、组成,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掌握燃烧的计算。 (1)燃料的性质 (2)燃料燃烧过程 (3)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4)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与控制 (5)燃烧过程氮氧化物的形成与控制 (6)燃烧过程中颗粒污染物的形成 (7)燃烧过程中其他污染物的形成 2、教学

36、重点 重点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污染物形成机理,重点掌握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计算。 3、教学难点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计算。 (三)大气污染气象学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气象学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大气圈的结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 稳定度和逆温的概念。 (1)大气层结构及气象要素(2)大气的热力过程 (3)大气的运动和风 2、教学重点 掌握大气层结构及大气的热力过程。 3、教学难点 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稳定度和逆温。 (四)大气污染浓度估算模式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高斯扩散模式、烟囱高度的设计和厂址的选择。 (1)大气层结构及气象要素 (2

37、)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3)大气的运动和风 (4)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5)污染物浓度的估算方法 (6)非点源污染物浓度估算模式 (7)特殊情况下的扩散模式 (8)烟囱高度的设计 (9)厂址选择 2、教学重点 掌握影响污染物稀释扩散法控制的有关条件;污染物浓度估算的高斯模式,烟囱高度的设计方 法。 3、教学难点 污染物稀释扩散法控制,污染物浓度估算的高斯模式。 (五)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理解和掌握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其他物理性质、评价净化装置性能的技术指标以及颗粒物 捕集的动力学理论基础。 (1)粉尘的粒径及粒径分布 (2)粉尘的物理性质 (3)净化装置的性能 (4)

38、颗粒捕集理论基础 2、教学重点 要求了解除尘技术的理论基础,掌握颗粒污染物的性质。 3、教学难点 除尘技术的理论基础以及颗粒物捕集的动力学理论基础。 (六)除尘装置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除尘器的类型,包括各种干式和湿式除尘器,理解和掌握电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设 计等。 (1)机械式除尘器 (2)电除尘器 (3)湿式除尘器 (4)过滤式除尘器 (5)除尘器选择与发展 2、教学重点 本章要求掌握机械除尘器作原理、结构与设计;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选型和设计;掌 握过滤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选型和设计;了解除尘系统的选择设计与除尘器的发展。 3、教学难点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过滤式除

39、尘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 (七)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气态污染物控制的原理及相关计算,掌握气体扩散、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的基本原 理、工艺及气态污染物控制中的一些问题。(1)吸收过程的气液平衡 (2)伴有化学反应的吸收动力学 (3)催化作用原理及气体催化净化 (4)吸收法净化其他气态污染物 (5)吸附理论 (6)吸附设备及其计算方法 (7)吸附法净化有机蒸气 (8)吸附法净化其他气态污染物 2、教学重点 气态污染物的催化净化。 3、教学难点 气态污染物的催化净化。 (八)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硫循环及硫排放、燃烧前燃料脱硫、硫化床燃烧脱硫、

40、当代脱硫方法,理解和掌握高 浓度二氧化硫尾气脱硫、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 (1)硫循环及硫排放 (2)燃烧前燃料脱硫 (3)硫化床燃烧脱硫 (4)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脱硫 (5)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 2、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当代脱硫方法 3、教学难点 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脱硫、硫化床燃烧脱硫 (九)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氮氧化物性质和来源,理解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掌握低氮氧化物燃烧技 术和烟气脱硝技术。 (1)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 (2)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 (3)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4)烟气脱硝技术 2、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燃烧过程中氮氧

41、化物的形成机理,烟气脱硝技术 3、教学难点 烟气脱硝技术、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 VOCs 性质和来源,理解和掌握 VOCs 污染的控制措施,包括燃烧法控制 VOCs、洗涤 法控制 VOCs、冷凝法控制 VOCs、吸附法控制 VO Cs、生物法控制 VOCs 污染。 (1)蒸汽压与蒸发 (2)VOCs 污染预防 (3)燃烧法控制 VOCs 污染 (4)洗涤法控制 VOCs 污染 (5)冷凝法控制 VOCs 污染 (6)吸附法控制 VOCs 污染 (7)生物法控制 VOCs 污染 2、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各种 VOCs 污染控制。 3、教学

42、难点 冷凝法控制 VOCs 污染,生物法控制 VOCs 污染 (十一)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城市交通趋势及影响,理解汽(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来源,掌握其控制技术。(1)城市交通趋势及影响 (2)汽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来源 (3)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 (4)新型动力车 (5)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 2、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汽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来源,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 3、教学难点 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 (十二)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 1教学内容与要求 要求了解全球气候和全球污染,理解和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污染问题。 (1)温室

43、气体和气体变化 (2)臭氧层破坏问题 (3)致酸前体物与酸雨 2、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臭氧层破坏问题,致酸前体物与酸雨 3、教学难点 臭氧层破坏问题 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序号主要内容主要教 学方式学时 分配辅导答 疑比例1概论课堂讲授41:22燃烧与大气污染课堂讲授61:23大气污染气象学课堂讲授41:24大气污染浓度估算模式课堂讲授41:25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课堂讲授61:26除尘装置课堂讲授101:27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课堂讲授21:28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课堂讲授61:29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课堂讲授41:210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课堂讲授41:211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课堂讲

44、授21:212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课堂讲授21:2实验一 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测定实验4实验二粉体特征的检测(包括粉体密度和粉尘粒径的检测) 实验6四、课程其他教学环节要求本课程是讲授基本理论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基本理论讲授课中辅以课堂习题和课堂讨论,目的 是加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一章讲后均布置作业题,以便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 作业量: 第一章 概论 2 题 第二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 3 题 第三章 大气污染气象学 3 题 第四章 大气污染浓度估算模式 4 题 第五章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4 题 第六章 除尘装置 5 题 第七章 气态污

45、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1 题 第八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3 题 第九章 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3 题 第十章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3 题 第十一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2 题 第十二章 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 1 题 实验教学要求 1、掌握实验所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实验的操作方法。 2、学会各类实验用试剂的配制、标定、计算。 3、能独立进行实验的全过程,包括装配和调节实验装置,准确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 现象, 测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4、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忠于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养成严肃、认 真、 细致、整洁的良好实验习惯。五、

46、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化工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流体力学等。后续课程为环境质量 评价。环境化学和环境监测两门课程是为本课程服务的,提供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依据以及各种气体 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体力学及设备与大气是流体密切相关,提供了气态污染物本身的各种性质; 环境质量评价以本课程为出发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大气质量评价提供大气环境现状和环评依据。六、教学参考书目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第三版) ,郝吉明、马广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林肇信 郝吉明 马广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 3空气污染与控制原理 ,朱联锡主编,成都科

47、技大学出版社,1990 年。 4空气污染控制工程 ,宋文彪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5 年。大纲撰写人:吕艳丽 大纲审阅人:王喜全负 责 人:姜效军X3030291 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给水排水工程英文名称: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课程编号:x3030291学 时 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 分 数:2.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给水排水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课,属于工程实用课程,是学习给水系统和建筑室内给排水系统 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循环,掌握沟道水力学的基本计算公式和设计原则方法及给 水排水沟道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城镇给排水管道系统(给水系统中的取水和输配 水系统及雨水收集排出系统、城市污废水的收集系统)设计的较完整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 能够进行取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城市污废水及雨水收集系统的初步设计。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第一篇 水工程管道工程绪论(总学时 1)给水工程的任务和目的;给水工程今昔;本课程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第一章 给水系统的布置(总学时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