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教学大纲(1).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70608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教学大纲(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卫生学教学大纲(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学教学大纲(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学教学大纲(1).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湖北医药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2503B2503B)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必修课,适用于本科卫法、医保等专业) 一、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简介:课程简介: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领域的主导学科,也是现代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人类探索疾病病因、开展疾病防治、改善人群健康、制定公共卫生政策与策略的重要工具。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人群,它通过对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探索和评价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课程代码:2503

2、B,1.5 学分,24 学时;必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 :新世纪医学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将有很大比例走上社区卫生服务的岗位,所以医学生应树立大卫生观念和疾病人群观念。本教学大纲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 8 版为蓝本,主要供临床医学、麻醉学、影像学、口腔学和卫法、医保专业本科流行病学教学使用。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预防为主的观点,熟悉并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的能力,以适应 21 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本大纲适用于我院卫法、医保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该课程为 1.5

3、 学分,计划学时 24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18,实验学时 6,理论课与实验课之比约为 3: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课后作业等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评法,成绩由理论考试(闭卷)与平时作业组成。参考教材:参考教材:沈洪兵、齐秀英主编,流行病学(第 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参考资料:参考资料: 1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第 7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 熊国强主编,医学科研设计教程(第 1 版) ,科学出版社,2001.3

4、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 6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 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二、教学学时数分配情况二、教学学时数分配情况教学学时分配表教学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三、教学内容(一)理论课(一)理论课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教学目标: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熟悉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用途,流行病学在现代医学和预防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地学时学时 章节章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理理 论论实验实验合合 计计第一章绪论101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34第三章病因与病因推断101第四章描述性研究202第五章队列研究202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202第七章实验流行病学研

5、究202第八章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235第九章疾病预后研究101第十章传染病流行病学202第十一章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101第十二章疾病监测101合合 计计18186 62424位;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史及流行病学的学习方法、研究的重要观点、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授课学时:1 教学内容:概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重点与难点重点:流行病学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难点:研究的重要观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教学目标: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意义,描述疾病分布常用频率指标的计算与应用。熟悉疾病流行强度

6、的常用术语、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方法。授课学时:1教学内容: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疾病的流行强度,疾病的分布。重点与难点重点:疾病三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内容;难点: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第一节 研究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一、率和比的概念(一)率(二)比(三)构成比二、发病指标(一)发病率(二)罹患率(三)患病率(四)感染率(五)续发率三、死亡指标(一)死亡率(二)病死率(三)生存率第二节 疾病的流行强度一、散发二、流行三、暴发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一、地区分布(一)描述疾病地区分布的常用术语(二)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三)疾病

7、在国家间与国家内分布(四)疾病的城乡分布二、时间分布(一)短期波动(二)季节性(三)周期性(四)长期趋势三、人群分布(一)年龄分布(二)性别分布(三)职业分布(四)种族和民族分布(五)婚姻和家庭状况(六)社会阶层(七)行为四、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一)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二)移民流行病学研究的原则(三)移民流行病学研究实例第三章第三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病因与病因推断教学目标:掌握病因的定义及病因模型、因果推断标准,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熟悉病因学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形成研究假设的常用规则(Mill 准则) ,统计关联与因果关联的概念及关系;了解病因概念的发展史及因果联系方式。授课学

8、时:1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重点:病因的定义及病因模型以及因果推断标准;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难点:病因推断。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一、病因的定义二、病因模型(一)三角模型(二)轮状模型(三)病因网模型第二节 病因的分类及研究方法一、宿主(一)遗传因素(二)免疫状况(三)年龄和性别(四)种族(五)性格、气质和精神心理状态(六)行为因素二、环境(一)生物因素(二)物理因素(三)化学因素(四)社会环境因素三、病因研究的方法(一)描述流行病学研究(二)病例对照研究(三)回顾性队列研究(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第三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一、假设演绎法(一)假设演绎法的推理过程(二)假设演

9、绎法的应用二、Mill 准则(一)求同法(二)求异法(三)共变法(四)类推法(五)排除法第四节 因果关系的推断一、疾病与暴露因素关联的形式(一)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二)虚假关联(三)间接关联(四)因果关联二、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一)关联的强度(二)关联的时间顺序(三)关联的特异性(四)关联的可重复性(五)剂量-反应关系(六)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七)关联的生物学合理性(八)实验证据(九)相似性三、病因推断标准应用举例第四章第四章 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教学目标: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特点、种类、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原则及优缺点,常用抽样方法;熟悉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适用条件,现况调查的目的;

10、了解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现况调查实施的一般步骤,抽样调查样本量的确定,现况调查中的质量控制、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生态学研究,调查表(问卷)的种类、基本结构。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现况调查,生态学研究。重点与难点重点:现况调查的概念、特点、种类、方法,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原则及优缺点,抽样方法;难点:抽样调查的方法,样本量的确定。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应用第二节 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一、个例调查(一)概念(二)目的和用途(三)局限性二、病例报告(一)概念(二)目的和用途(三)局限性(四)实例三、病例分析(一

11、)概念(二)目的和用途(三)局限性第三节 现况调查一、概述(一)概念(二)特点(三)目的二、研究类型(一)普查(二)抽样调查三、调查方法(一)面访(二)信访(三)电话访问(四)自填式问卷调查(五)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四、设计与实施(一)确定研究目的(二)确定研究对象(三)确定调查类型和方法(四)估计样本含量(五)确定研究变量和设计调查表(六)资料收集(七)资料整理、分析及结果解释五、偏倚及其控制(一)选择偏倚(二)信息偏倚六、研究实例(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二)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和抽样方法(三)确定研究内容和资料收集方法(四)资料整理与分析(五)调查结论第四节 生态学研究一、概念和基本原理

12、二、目的和方法(一)目的(二)方法三、主要用途四、优点与局限性(一)优点(二)局限性第五章第五章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教学目标:掌握队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种类及资料的分析;熟悉队列研究优缺点、用途,队列研究偏倚及其防止;了解队列研究样本量的估计,队列研究实施、实际应用情况。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概述、队列研究实例、设计与实施、资料整理与分析、偏倚及其防止、优点及局限性。重点与难点重点:队列研究的定义、特点、种类及资料的分析;难点:效应指标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与基本原理(一)概念(二)基本原理与特点二、用途(一)检验病因假设(二)评价预防效果(三

13、)研究疾病自然史三、类型(一)前瞻性队列研究(二)历史性队列研究(三)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第二节 研究实例(一)研究目的(二)研究设计与实施(三)结论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一、确定研究因素二、确定研究结局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一)研究现场(二)研究人群四、样本量的估计(一)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二)样本量的计算(三)确定样本量时尚需考虑的问题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一)基线资料的收集(二)随访六、质量控制第四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一、率的计算(一) 常用指标(二) 显著性检验二、关联强度的估计三、剂量反应关系分析第五节 偏倚及其控制一、选择偏倚二、信息偏倚三、混杂偏倚第六节 优点与局限性一、优点二、

14、局限性第六章第六章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教学目标: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的选择及资料的分析方法;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病例对照研究中样本量的估计。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概述、实例、设计与实施要点、资料分析、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优缺点。重点与难点:重点: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基本原理、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的选择及资料的分析方法;难点:研究对象的选择。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基本原理与特点三、用途四、类型(一)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第二节 研究实例第三

15、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一、确定研究目的与类型二、确定研究因素三、确定研究对象(一)病例的选择(二)对照的选择四、估计样本含量(一)样本大小的影响因素(二)样本大小的估计方法五、资料收集第四节 资料分析一、描述性研究二、推断性分析(一)非匹配或成组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二)个体匹配设计资料的分析(三)分级分析(四)分层分析(五)多因素分析第五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一、选择偏倚(一)常见的选择偏倚(二)选择偏倚的控制二、信息偏倚(一)常见的信息偏倚(二)信息偏倚的控制三、混杂偏倚的控制第六节 优点与局限性一、优点二、局限性第七章第七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教学目标:掌握临床试验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16、;熟悉随机对照试验对照、随机、盲法的原则;了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临床试验。重点与难点重点: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和研究步骤;难点: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基本特点三、主要类型第二节 临床试验一、概念二、基本原则三、分期四、研究实例五、设计与实施(一)确定研究的问题和目的(二)研究对象的确定(三)结局的确定和测定(四)确定样本量(五)设立严格的对照(六)随机分组(七)应用盲法(八)质量控制八、资料分析(一)收集资料(二)分析资料七、偏倚及其控制(一)常见偏倚(二)偏倚的控制第八章第八章 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筛检

17、与诊断试验的评价教学目标:掌握概念、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熟悉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办法,诊断试验评价的设计内容;了解诊断试验评价样本量的估计。授课学时:2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 重点: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难点:诊断试验的分界值。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筛检分类与实施原则(一)分类(二)实施原则三、目的与意义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一、研究实例二、确定金标准三、研究对象的选择四、盲法判定与结果比较五、确定诊断试验的界值(一)诊断试验的指标(二)确定界值的原则(三)确定诊断试验界值的方法第三节 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一、真实性的评价(一)灵敏度(二)特异度(三)似然比(四

18、)约登指数(五)其他指标(六)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关系二、可靠性的评价(一)评价指标(二)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三、收益(一)预测值(二)检出新病例及其预后(三)卫生经济学评价第四节 提高筛检与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一、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二、采用联合试验第五节 提高筛检与诊断试验中常见偏倚第九章第九章 疾病预后研究疾病预后研究教学目标:掌握临床疗效研究的重要性、特点;熟悉疾病预后的概念、预后研究的意义、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以及预后研究的方法;了解疾病预后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授课学时:1教学内容:疾病预后研究。重点与难点重点:预后研究的设计原则;难点:预后研究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概述一、疾

19、病预后二、疾病的自然史三、预后因素第二节 预后研究设计、实施及其偏倚控制一、设计类型二、实施要点三、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第三节 预后评估常用指标一、结局事件发生率二、生存率及其相关指标三、健康相关生存质量(一)概述(二)SF-36四、病情变化指标第十章第十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教学目标: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了解传染病流行过程及疫源地。授课学时:2 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难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概述一、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一)流行现状(二)流行特点二、新发传染病(一)新发传染病的特点(二)流行因素第二节

20、 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及感染谱一、传染过程二、感染谱第三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疫源地一、传染源(一)病人(二)病原携带者(三)受感染的动物二、传播途径(一)经空气传播(二)经水传播(三)经食物传播(四)经接触传播(五)虫媒传播(六)经土壤传播(七)医源性传播(八)垂直传播三、人群易感性(一)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二)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四、疫源地第四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一、自然因素二、社会因素第五节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一、防治策略(一)预防为主(二)加强传染病的监测与管理(三)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二、防制措施(一)经常性的预防措施(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三)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21、四)针对易感者的措施(五)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紧急措施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教学目标:掌握慢性病的预防措施;熟悉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病的流行特征;了解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授课学时:1 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重点:三级预防;难点:慢性病的预防措施。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二、疾病负担第二节 流行特征一、时间分布二、人群分布三、地区分布第三节 主要危险因素一、吸烟二、缺乏身体活动三、不合理膳食(一)高盐摄入(二)高脂肪摄入(三)食品污染(四)过量饮酒(五)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四、超重与肥胖五、空气污染六、感染七、其他环境因素八、遗传因素九

22、、多因素综合作用第四节 防制策略及措施一、全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一)全人群策略(二)高危人群策略二、预防措施(一)一级预防(二)二级预防(三)三级预防第五节 社区综合防治一、社区防治二、社区诊断三、社区动员四、风险评估与慢性病自我管理(一)风险评估(二)慢性病自我管理五、优先干预措施与行动(一)优先干预措施(二)优先行动六、工作评价(一)评价指标(二)评价方法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疾病监测疾病监测教学目标:掌握疾病监测的概念及方法;熟悉疾病监测的目的、分类;了解疾病监测的程序。授课学时:1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重点:疾病监测的概念与方法;难点:疾病监测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第一节 概述一、概

23、念及发展简史(一)疾病监测的概念(二)疾病监测的发展简史二、目的(一)了解人群疾病发生现状,确定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二)发现异常情况,查明原因,采取干预措施(三)确定高危人群,预测疾病流行,估计卫生服务需求(四)评价干预措施效果,制定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和措施三、分类(一)疾病监测(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三)其他卫生问题监测第二节 监测的程序和方法一、监测的程序(一)建立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二)疾病监测的基本过程二、监测的方法(一)常规报告(二)哨点监测(三)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四)症状监测三、监测系统的评价第三节 传染病监测系统一、网络直报系统二、症状监测系统第四节 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

24、一、慢性病监测系统二、死因监测系统三、伤害监测系统第五节 食品不良反应监测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概念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范围及流程第六节 现代技术在疾病监测中的应用一、地理信息系统二、3S 技术三、互联网信息辅助疾病监测系统(二)实验课(二)实验课1 1、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目标开设实验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亲手做实验,通过对环境污染、饮水卫生、职业有害因素及合理膳食有更深的了解,加深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卫生监测的基本操作技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配合卫生统计理论教学,针对教材各章节内容,选编了适量的习题。采用思考讨论题、计算分析题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

25、统计原理的理解,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本实验及实习宗旨在通过观察、记录、处理实验结果和计算分析,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其他学科和以后从事医疗卫生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2 2、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四年制卫法、医保本科学专业四年制卫法、医保本科学专业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实验项目表实验项目表序号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学时实验类型实验类型实验类别实验类别每组人数每组人数实验室实验室1疾病频率指标的测量3综合型必做2526预防2筛检试验方法的评价3综合型必做2526预防合计263 3、实验教材、实

26、验教材自编教材, 医学统计学实习报告,2014 年;沈洪兵、齐秀英主编,流行病学(第 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 4、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参加实习、课堂作业、批阅评分。5 5、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实习一实习一 疾病频率指标的测量疾病频率指标的测量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意义,描述疾病分布常用频率指标的计算与应用;2、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3、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方法;二、仪器设备:函数型计算器(每人必备) 。三、实验材料:自备作业本及相关文具。四、教学方法:1、老师根据专业和大纲要求提出本次实习知识要点和实习要

27、求;2、讲解病例和对照选择和来源的要求及条件;3、重点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调查和分析方法;4、布置本次作业;5、老师引导学生讨论 510 分钟后完成实习课题要求的作业;6、提交作业后带教老师批阅。五、实验内容提要:1、熟悉并解释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和设计特点;2、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和设计方法;3、正确地列出病例和对照的条件及其来源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大小的确定方法和要素;4、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步骤和资料质量的评价;5、布置本次作业;6、学生提交作业、教师批阅。实习二实习二 筛检试验方法的评价筛检试验方法的评价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解释并熟悉筛检和诊断试验的概念和特点;2、明

28、确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研究的用途;3、掌握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常用的评价方法;二、仪器设备:函数型计算器(每人必备) 。三、实验材料:自备作业本及相关文具。四、教学方法:1、老师讲解筛检和诊断试验的概念和用途;。2、老师讲解筛检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3、提问后布置本次作业;4、老师引导学生们认真讨论 10 分钟后完成实习课题要求的作业;五、实验内容提要:1、解释并熟悉筛检和诊断试验的概念和特点;2、明确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研究的用途;3、熟练地掌握筛检试验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4、熟悉筛检和诊断试验的评价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计算方法和相互之间的关系;5、掌握和理解诊断和筛检试验评价标准;6、理解领会试验常用的评价指标真实性、可靠性、效益指标的含义和一般计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