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设计(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设计(一).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学设计(一)第三章 教学设计第一节 化学教学设计原理1 单选题(江南博哥)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其教学特点包括( )。宏观到微观 定性到定量 实验到理解A.B.C.D.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这类内容在教学时体现从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实验到理解的特点。2 单选题 下列教学目标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A.能举例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出主要的化学方程式B.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C.认识氧气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D.运用分子和原子
2、的知识说明化学反应的本质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过程与方法”类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类目标强调学生必须参与探究活动,因此属于这类目标的是B项。3 单选题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列选项与之无关的是()。A.注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B.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C.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D.重视双基,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中心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评价
3、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4 单选题 下列教学目标属于“知识与技能”范畴的是()。A.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B.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温度变化C.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D.通过学习溶液的知识,明白化学工作者有责任不断寻求处理和解决污染的办法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B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的范畴。C、D两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范畴。故本题选A。5 单选题 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B.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准确、
4、具体、可行C.教学目标的制订要防止流于形式,切忌生硬照搬,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隋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安全教育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D项错误。6 单选题 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B.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C.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D.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方法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BD两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C项
5、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7 单选题 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A.课程教学计划B.课时教学计划C.课题教学计划D.学期教学计划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学段教学设计进行的工作中,要求编制学期教学计划。故本题选D。8 单选题 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6、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本题选D。9 单选题 在课上,教师不仅描述化学事实,而且加以深入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A.讲述法B.讲解法C.讲演法D.谈话法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讲授法是以教学内容的某种主题为中心,有组织、有系统地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讲述、讲解各有侧重,但在教学中常结合使用。讲演则是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
7、论。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所述为讲演法,故本题选C。10 单选题 新课程中,选取化学教学内容的原则不包括()。A.十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B.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C.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D.教材的内容要具有弹性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在新课程中,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11 单选题 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属于()。A.科学探究教
8、学B.小组讨论教学C.角色扮演教学D.社会调查教学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科学探究教学是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完成对某一问题探究的过程。小组讨论教学是将学生分组,然后集中在一起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分别代表某个角色发表言论,进而进行问题的讨论。社会调查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相关材料的方法。题干中教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对“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这一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属于角
9、色扮演教学。12 单选题 下列关于化学教学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A.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B.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C.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D.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A项正确。教学目的通常是指某一社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领域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通要求与具体结果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B项错误。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
10、宿,对教学活动起设计指导作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C项正确。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所要达到的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D项正确。13 单选题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强调STSE教育的渗透和融合,其中STSE是()的缩写。科学技术生活社会环境A.B.C.D.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和环境(Environment)的缩写。故本题选C。14 单选题 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1、初步掌握节约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属于()。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结果性目标是指用学习结果来表述的目标,这类目标能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陈述。题干中的教学目标属于结果性目标。15 单选题 将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依据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
12、、要求和作用,化学教学设计可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故本题选D。16 单选题 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A.简约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绿色化原则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有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其中,科学性原则是首要原则。17 单选题 下列关于“硫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了解探究硫酸强氧化性的方法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
13、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AD两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B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故本题选C。18 单选题 教材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该环节主要包括()。研读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识别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理清教材知识与技能的要点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与呈现方式挖掘化学教材内容的知识价值选择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A.B.C.D.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化学教材分析就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化学教材的内容进行剖析、界定和层次把握,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研读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
14、识别教材内容的知识类型、理清教材知识与技能的要点、分析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与呈现方式、挖掘化学教材内容的知识价值、选择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故本题选D。19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从能否实现学生发展价值的角度分析,化学教学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化学知识解析为核心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本体的获得),一种是以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注重化学知识的认识功能和学生能力发展)。能够培养和实现学生能力发展价值的教学才是高水平的教学,这种教学能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化学认识,是使学生将化学知识内化了的教学。随着化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
15、理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问题:(1)简述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教学与以知识解析为本的教学的区别。(6分)(2)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时,具有怎样的特征?(7分) 参考解析:(1)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教学与以知识解析为本的教学具有以下区别。在新课引入阶段,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教学,提问的目的是揭示学生的原有认识;而以知识解析为本的教学,提问的目的是复习、巩固旧知识。在知识形成阶段,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教学会针对学生的偏差认识设计问题;而以知识解析为本的教学则直接针对知识点设计问题。在课堂总结阶段,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教学不仅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还会对学
16、生认识的变化和发展进行总结;而以知识解析为本的教学的课堂总结仅限于知识结论。在知识应用阶段,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教学会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会认识思路和思想方法,体会知识的认识功能和价值,是为了寻找并解决新的问题;而以知识解析为本的教学则主要是复习、巩固练习旧知识。(2)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时,呈现出以下特征。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已有认识或建立新认识的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为本的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已有认识,促进新认识的建立,而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传递学以致用的问题情景。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建立化学认识。认识的建构过程
17、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认识建构的体验过程。通过问题解决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化学认识思路。在问题解决活动中,当赋予问题真实情境的时候,学生要建立知识、情境、问题之问的推理关系。这种推理关系的建立首先需要有认识角度,其次要建立认识角度之间的关联。认识角度的主动调用及认识角度之间关联的建立,就形成了认识思路,也就完成了关于化学认识的整体建构过程。20 简答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化学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别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教师甲: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具体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问题。教师乙:以实验为基础
18、,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最终达成教学目标。问题:(1)请指出上述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分析与评价。(6分)(2)简述采用“教师乙”的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7分) 参考解析:(1)“教师甲”采用的方法是情境创设法。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完整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甲”通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直观、趣味、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欲望,让学生自主学习,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体验,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了情
19、感态度基础,更多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实现三维目标。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使得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知识迁移与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乙”采用的是实验法。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教学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的重要形式,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教学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重要意义。探究实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下更好地把握知识要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2)“教师乙”采用
20、的是实验法。探究实验多为随堂实验,从实验本身的角度,有如下要求:紧密配合教材内容,并被设备条件所允许;实验内容简单,操作方便,时间短;实验现象明显、直观,不易发生异常现象;实验安全可靠,不宜选用产生有毒气体或易发生爆炸的不安全实验;同一节课所选用的随堂实验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学生疲于实验操作,无暇仔细观察和思考。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具备很好的实验教学能力来加强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教师所具备能力的角度,有如下要求:引导启迪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处理实验事故的能力;组织学生实验的能力。学生作
21、为探究实验的主体,要想组织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对学生能力同样有一定要求,主要如下: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应具备准确观察并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学生要能对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具备与他人合作共赢的意识,并能进行有效沟通交流。21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传统的作业模式强调对知识的巩固,使学生通过“题海”战术达到预期目的。传统的作业是专制的、封闭的、独立的,是反复僵化的思维训练,易造成学生思维的疲惫和对知识的麻木。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限制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随着新
22、课程改革的深入及内容的日益丰富,传统单一的作业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因此,在注重对教法和学法教学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作业的改革。教学中应使学生自觉地去做作业,把作业当成一种乐趣。问题:(1)设计一个“生活式作业”的例子并简述其意义。(6分)(2)设计一个“实验式作业”的例子并简述其意义。(6分) 参考解析:(1)“生活式作业”的例子:学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后,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中金属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回收情况和回收价值等,对今后如何回收金属废弃物提出建议。意义: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作业的内容真实鲜活,贴近现实生活,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要去探究的感觉。变
23、学生从“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转变方法到转变态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2)“实验式作业”的例子:学完“常见的酸和碱”后,布置家庭小实验,把一只新鲜的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加入浓盐酸,鸡蛋会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反复几次。设问: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用物理和化学知识解释鸡蛋上浮、下沉反复多次出现的原理。自己在家中用食醋代替浓盐酸试一试(先放鸡蛋后倒醋),观察实验现象,并与浓盐酸和鸡蛋的实验现象进行比较。意义:选择这样生动活泼、能诱发兴趣的作业,会使做作业成为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入迷,主动寻找作业做。通过激活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兴趣,让学生变“
24、要我做”为“我要做”。22 简答题请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某化学教师在讲授“原电池”时,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l792至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伏特把铜片和锌片放入盐水中,制成了能提供恒稳电流的“伏特电池”。对于产生电流的原因,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开展了一场持续一百多年的争论。许多物理学家认为,产生电流的原因在于不同的金属接触时,其中的“电流体”从“张力”高的金属流向“张力”低的金属,形成电流;许多化学家则认为,其原因在于金属的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弄清楚原电池的原理,教师组织学生将铜丝和锌片同时放入稀硫酸中,学生观察到了铜丝表面有气泡生成的实验现象。问题:(1)该教师所创设的上述教学
25、情境有哪些教学价值?(6分)(2)该教师使用了哪种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的方法?简要说明该方法的优点。(6分) 参考解析:(1)铜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这是学生所熟知的,但是在上述实验中,学生却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该教师既利用了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又利用了有关的“伏特电池”的科学史资料来创设人文和情感环境,不但可以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而且能把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化学史料联系在一起,以求在历史的情景中实现相关的教学目标。(2)材料中的教师使用了从化学史实及科技成果入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它集知识、方法
26、和经验于一体。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化学史料、化学事实、化学重大科技成就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杰出科学家的成功与失败,科学研究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又可以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参与化学知识的探究,使学生获得一种对文化知识的亲近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23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化学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化学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建构、实施和管理化学课程,有利于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化学课程资源是指形成化学课程的直接因素,例如化学教学计划、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科书、化学教学辅导用书等。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
27、是进一步完善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化学课程资源,使现有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二是通过努力和创造性地劳动,把过去没有发现或没有利用的化学课程资源充分地发掘或利用起来,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优秀的传统资源和科技、生产前沿的最新资源等。问题:(1)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6分)(2)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课程资源。请列举几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素材。(7分) 参考解析:(1)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倡因地制宜地、合理地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编制学生实验和科学探究活动指南。编写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
28、。及时总结教师和学生教学实践的经验。重视利用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信息。善于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学习素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学习环境。(2)教师在进行“燃烧的条件”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农家堆积在露天的稻草垛,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翻动”的问题,联系已经学习过的“缓慢氧化”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翻动”的原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缓慢氧化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进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如果家里没有冰箱,在夏天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使容易变质的鸡蛋保鲜”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鸡蛋是会呼吸的,鸡蛋壳上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小孑L不断地呼出二氧化碳,如果将鸡蛋放入澄清的氢氧化钙溶液
29、中,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就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使鸡蛋壳上的小孔被堵塞,由此起到保鲜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溶液”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或城市公共绿化带“给树打吊针”的现象;农村学校的教师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提出“为了使禾苗转青,为什么施用清粪肥料比施用干粪肥料好”等类似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24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某教师在进行“制取二氧化碳”教学时,并没有完全遵从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按照教材所规定的实验方案做实验,而是在认真分析教材相应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活动主题,如:利用鸡蛋壳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利用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利用网络查找制取二氧化碳
30、的相关资料等,让学生选择主题开展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问题:(1)上述过程体现了教师“用教材教”的教材观念,请简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6分)(2)上述过程体现了哪些教学理念?(6分) 参考解析:(1)“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方式上:“教教材”主要体现的是教师教学仅仅是为了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照本宣科,忽视学生自身的情况,没有对教材进行整合加工,教材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而“用教材教”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充分有效
31、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目标达成上:“教教材”只重视结果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忽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而“用教材教”构建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初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题干所述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知识、过程与态度并重,落实三维目标。材料中的教师并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精心设计多种教学活动,既注重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又让学生经历和体验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化学学习兴趣,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落实了三维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根据学
32、生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材料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个相关活动主题,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等多种手段,形象直观。材料中教师设计的主题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生动的直观感知,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25 简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纵观化学史,无论是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在广泛的实验基础上提出元素的定义,还是拉瓦锡以自己的实验和理论否定了燃素说,或者是道尔顿经过长期实验提出科学的原子论等,绝大多数近代化学取得的成就都是与实验密切相关的。化学实验不仅是洞
33、察自然界的窗口,而且也是化学学习与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问题:(1)请简述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6分)(2)在教学中,设计化学实验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6分) 参考解析:(1)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化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化学实验不但可以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才是有效的。化学实验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的一
34、种最常用的形式。化学实验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一种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科学知识与化学实验技能、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来展开的一种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要求学生要秉持科学观念,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客观求实和避免偏见。化学实验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2)化学实验的设计,一般都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和操作方法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方法论相一致。科学性是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绿色化原则。化学实验应从化学反应的原料、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的产物,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等化
35、学实验的全过程贯彻绿色化学思想。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指设计化学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时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设备和方法在中学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指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化学试剂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简约性原则。简约性是指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试剂,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26 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作为一种“中介性”的手段,教材栏目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在某一内容主题下,通过阅读醒目的栏目名称和标记,有助于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引发学习动机,调动有关的知识储备,展现多种能
36、力,使化学学习的素养目标更为明确。学生遵循栏目的内容提示进行学习,能体验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从中获得化学的核心知识、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栏目设计是化学教材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化学教师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1)简述化学教材栏目设计的技术要求。(6分)(2)请你设计三个教材栏目,并说明该栏目的功能。(6分) 参考解析:(1)名实相符。在化学教材中,栏目的名称提示了学生活动的方式和能力要求,如何开展学习还取决于具体化学内容的特点。整体自洽。化学教材的栏目必须进行周密的系统设计。数量适当。化学教材栏目反映了学生理解和深化特定内容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师
37、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克服传统教材偏重单向传输信息的弊端,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指导作用明显。但在设计教材栏目时,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寻找一个最佳的量。便于应用。化学教材栏目应该考虑栏目在课堂上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要便于应用。(2)观察与思考栏目。该栏目提示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图表模型、文字数据及各种视频,提出与观察对象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活动与探究栏目。该栏目指明活动的课题和方式,如实验探究、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制作模型等。交流与讨论栏目。教材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该栏目往往是在学生原有知识上或在学生新学
38、知识之后从巩固、深化知识的角度设置的。27 简答题下面是一次习题课的教学摘录。任务驱动出示任务:如何区分纯碱和小苏打?(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形成方案)交流评价教师巡视并选取四个典型实验方案,让各小组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方案1:加热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方案2:加入澄清的石灰水 有无沉淀生成方案3:加入少量盐酸有无气体生成方案4:放入试管中 加热 有无水滴生成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化学原理,你认为哪个方案不可行?请说明理由。(2)请你针对方案3和方案4的设计进行评价。(3)从评价类型看,上述教学摘录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哪些? 参考解析:(1)根据
39、化学原理看,方案2不可行,因为纯碱(Na2CO3)和小苏打(NaHCO3)均可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沉淀。(2)根据化学原理看。方案3和方案4均可以,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盐酸的量不容易控制,所以方案3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3)从评价类型看,教学评价有即时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和成长记录评价。本教学摘录属于活动表现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过程性的综合评价,用于对课堂科学探究、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的评价。28 简答题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
40、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D吹灭蜡烛后有一股白烟冒出学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1)本题应选择哪一项?(3分)(2)请分析和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6分)(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6分) 参考解析:(1)A。(2)学生在描述实验现象时,经常会犯以下几种错误。将描述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混淆。在观察现象时往往只考虑变化后的现象,不考虑变化时的现象和变化前的现象。描述现象时往往以结论代替现象。现象是能看到、能感觉到的,而生成的物质是什么,是看不到的。学生因为对现象和结论不能区分、乱猜答案而错选B、C、D。(3)如果
41、要我讲评本题,我会先告诉学生做实验类题目一般需要注意的事项,之后会针对本题进行逐项分析。“蜡烛燃烧,放热,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若改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为实验结论。结论往往由现象推出,二者不可混淆。因此,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分别为外焰、内焰和焰心,C项说法正确。吹灭蜡烛后,有一缕白烟飘出,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石蜡固体时的现象,D项说法正确。因为本题让选描述错误的,因此选A。29 简答题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
42、解,正确的是()。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质量一定和反应前煤的质量相等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C100 g水与100 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00 g,这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1 g氢气在9 g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10 g水答题情况如下:选择A的占29,选择8的占35,选择C的占18,选择D的占18。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3分)(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错误的原因。(6分)(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6分) 参考解析:(1)B。(2)学生错选A项的原因可能是不知道煤燃烧后的产物有哪些,对可燃
43、物燃烧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时,忽略了气体的质量。学生错选c项的原因是不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反应,误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物理变化。学生错选D项的原因可能是把反应物当成了参加反应的物质,忽视了有些物质可能在反应中并未完全反应。(3)如果要我讲评本题,我会先告诉学生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点,之后我会依次解答各项。煤燃烧会有气体生成,气体进入空气中,因此煤渣的质量与反应前煤的质量不相等,A项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即氧气和铁的质量之和等于四氧化三铁的质
44、量,所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大,B项正确。水和酒精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C项错误。根据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1 g氢气只能和8 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9 g的水,D项错误。30 简答题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体积均为100 mL的两种一元酸HX、H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时若HY的pH=3,HY是弱酸B若HY的pH=1,则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1C若分别加入001 mol NaOH固体,则溶液pH均为7D若分别
45、加入001 mol NaOH固体,则酸碱均恰好完全中和【考试结果】对参加考试的全体考生的答题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的答案是什么?讲评本题时,正确的解题思路是什么?(2)试对学生错选原因进行诊断和分析。 参考解析:(1)本题正确答案为C。01 molL-1的HY的pH=3,则HY没有完全电离,所以HY是弱酸,A项正确。若HY的pH=1,则c(H+)=110molL-1,常温下,水的K、v=110-14,则水电离出的c(H+)=(110-14)(110-1)=110-13 molL-1,B项正确。若分别加入001 mol NaOH固体,则酸碱均恰好完全中和
46、,但是溶液的pH不一定为7,C项错误,D项正确。本题选说法不正确的,故本题选C。(2)误选A项的原因:不清楚pH,物质的量浓度与强、弱酸三者之间的关系;误选B项的原因:不清楚溶液的pH与其水中电离出的H+的关系或不记得常温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误选D项的原因:对于pH=7和完全中和的概念混淆。31 简答题某教师在考试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题】已知:NaHCO3+HCl=NaCI+H2O+CO2。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HCl、CO,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溶液和灼热的CuO,气体体积无变化,但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少;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CO和HCl,肯定无N2B一定有N2和CO,可能有HClC一定有CO和HCl,可能有N2D一定有N2和CO,肯定无HCl【考试结果】部分学生错选答案为A项或C项。试根据上述考试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_。(3分)(2)请写出本题正确的解题思路。(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