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格式.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83756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格式.doc(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计量标准考核计量标准考核( (复查复查) )申请书格式申请书格式计量标准考核计量标准考核( (复查复查) )申请书申请书 量标 证字第 号计量标准名称 计量标准代码 申请考核单位 组织机构代码 单 位 地 址 邮 政 编 码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年 月 日2说 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凡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部门、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需经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2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一般使用 A4 复印纸,采用计算机打印,如果用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3申请新建计量标准考核,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1) 计量标准考核(复查

2、)申请书原件和电子版各一份;2)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 3) 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4) 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模拟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5) 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6) 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7) 如采用计量检定规程或国家计量校准规范以外的技术规范,应当提供技术规范和相应的证明文件复印件一套。4申请计量标准复查考核,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提供以下技术资料:1)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原件和电子版各一份;2)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原件一份;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原件一份;4)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计量标准器及

3、主要配套设备的连续、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一套; 5) 随机抽取该计量标准近期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两套;6)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记录复印件一套;7)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内连续的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复印件一套;8) 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复印件一套;9) 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10) 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复印件一份; 11)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注:只有申请复查考核时才填写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和复查时间和方式。3计量标准 名 称计量标准 考核证书号存放地点计量标

4、准 总价值(万元)计量标准 类 别 社会公用 计量授权 部门 计量授权 企事业 计量授权前两次复查 时间和方式年 月 日 书面审查 现场考评年 月 日 书面审查 现场考评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 准确度等级或 最大允许误差名 称型 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 或准确度等级 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及 出厂编号检定周 期或复 校间隔末次检 定或校 准日期检定或校 准机构及 证书号计 量 标 准 器主 要 配 套 设 备4序 号项 目要 求实际情况结 论1温 度2湿 度34567环 境 条 件 及 设 施8姓 名性 别年 龄从事本 项目年限文化程度核准的检定 或校准项目资格证书名称 及注册编号发证机关检 定 或 校

5、 准 人 员56序 号名 称是否具备备 注1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如果适用)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如果适用)3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4计量标准技术报告5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6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7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8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9计量标准履历书10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如果适用)11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12计量标准操作程序1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使用说明书(如果适用)14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15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资格证明16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16.1实验室岗位管理制度16.2计量标准使用维护管理制度16.3量值溯源管

6、理制度16.4环境条件及设施管理制度16.5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管理制度16.6原始记录及证书管理制度16.7事故报告管理制度16.8计量标准文件集管理制度17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副本文 件 集 登 记18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资料7名 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 或技术规范的代号及名称拟开展的检定或校准项目申请考核 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申请考核 单位主管 部门意见(公章)年 月 日主持考核 (复 查) 质量技术 监督部门 意 见(公章)年 月 日组织考核 (复 查) 质量技术 监督

7、部门 意 见(公章)年 月 日8附录 B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格式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格式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 量 标 准 名称 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 写 日 期 9目目 录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环境条件(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0十一、结论( )十二、附加说明( )11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二、计量标准的

8、工作原理及其组成12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名 称型 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 或准确度等级 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及 出厂编号检定或 校准机构检定周 期或复 校间隔计 量 标 准 器13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五、环境条件序号项 目要 求实际情况结 论1温 度2湿 度345614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15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16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17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8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19十一、结论十二、附加说明20附录 C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C.1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计量标准的重复性 C.1.1 计量标

9、准的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计量 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通常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来定量地表示,即用单次 测量结果 yi的实验标准差 s(yi)来表示。 C.1.2 重复性的试验方法 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 n 次独立 重复测量,若得到的测量结果为 yi (i=1,2,n),则其重复性 s(yi)为1)( )(12 nyy ysniii(C-1)式中: n 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yn 重复测量次数,n 应尽可能大,一般应不少于 10 次。如果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在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中不是 主要分量,允许适当减少重复测量的

10、次数,但至少应满足 n6。C.1.3 由于被测对象也会对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有影响,特别是当被测对象是非 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时。因此,由式(C-1)计算得到的分散性通常比计量标准本 身所引入的分散性稍大。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中,当测量结果由单次测 量得到时,它直接就是由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当测量结果由 N 次重复测量的平均值得到时,由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Nysi)(C.1.4 被测仪器的分辨力也会对重复性测量有影响。在不确定度评定中,当重 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大于被测仪器的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可 以不考虑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当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小于被 测

11、仪器的分辨力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时,应该用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代替重复性分量。若被测仪器的分辨力为x,则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为0.289x。C.1.5 对于常规的计量检定或校准,当无法满足 n10 时,为使得到的实验标准 差更可靠,如果有可能,建议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差 sp,其计算公式为:21) 1()(112p nmyysmjnkjkj(C-2) 式中,m 测量的组数; n 每组包含的测量次数; ykj 第 j 组中第 k 次的测量结果; 第 j 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jyC.2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计量标准的稳定性C.2.1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因

12、 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与所考虑的时间段的长短有关。C.2.2 计量标准通常由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所组成,因此一般说来计量标准 的稳定性应包括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和配套设备的稳定性。同时在稳定性的测 量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这一影响尽 可能地小,必须选择一稳定的测量对象来作为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C.2.3 核查标准的选择大体上可以按下述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1) 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是实物量具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 计量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为非实物量具 的测量仪器 实物量具通常可以直接用来检定或

13、校准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并且实物 量具的稳定性通常远优于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必 进行稳定性考核。但需画出计量标准器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即计量标准器稳定性曲线图。 (3) 计量标准器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均为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 如果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对应于该参数的实物量具,可以用它作为核查 标准来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如果对于该被测参数来说,不存在可以作 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可以不作稳定性考核。注:一次性使用的标准物质可以不进行稳定性考核。C. 2.4 稳定性的考核方法C.2.4.1 对于新建计量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 ,用该计量标准

14、对核 查标准进行一组 n 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测量结果。共观 测 m 组(m4) 。取 m 个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新建计量标 准在该时间段内的稳定性。C.2.4.2 对于已建计量标准,每年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 n 次 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以相邻两年的测量结果之差作为 该时间段内计量标准的稳定性。 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即不加修正值使用) ,则测得的稳22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测得的稳 定性应小于该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k=2 或 U95) 。C.3 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测

15、量过程的统计控制控制图控制图C.3.1 控制图(又称休哈特控制图)是对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的一 种图形记录。它能判断并提供测量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因素的信息,以便于查 明产生异常的原因,并采取措施使测量过程重新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对于准确度较高且重要的计量标准,如有可能,建议尽量采用控制图对其 测量过程进行连续和长期的统计控制。C.3.2 测量结果除了会受到测量过程的影响外,还会受测量对象的影响,因此如 果能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核查标准并对其作连续的定期观测,则根据由定期观 测结果计算得到的统计控制量(例如平均值,标准偏差,极差等)的变化情况 可以推断出测量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因此采

16、用控制图方法来对测量过 程进行统计控制的前提是具有一个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C.3.3 控制图的分类 根据控制对象的数据性质,即所采用的统计控制量来分类,在测量过程控 制中常用的控制图有平均值 标准偏差控制图( s 图)和平均值 极差x 控制图( R 图) 。x 控制图通常均成对地使用,平均值控制图主要用于判断测量过程中是否受 到不受控的系统效应的影响。标准偏差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主要用于判断测量 过程是否受到不受控的随机效应的影响。 标准偏差控制图比极差控制图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但由于标准偏差要求重 复测量次数 n10,对于某些计量标准可能难以实现。而极差控制图一般要求 n5,因此在计量标准考核中

17、推荐采用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也可以采用平 均值极差控制图。 根据控制图的用途,可以分为分析用控制图和控制用控制图两类。 (1) 分析用控制图:用于对已经完成的测量过程或测量阶段进行分析,以 评估测量过程是否稳定或处于受控状态。 (2) 控制用控制图: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测量过程,可以在进行测量的同时 进行过程控制,以确保测量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具体建立控制图时,应首先建立分析用控制图,确认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 态后,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时间界限延长,于是分析用控制图就转化为控制用控 制图。C.3.4 建立控制图的步骤C.3.4.1 确定所采用的统计控制量,即确定所采用的控制图类型。通常采用平均 值

18、和标准偏差控制图( s 图)或平均值和极差控制图( R 图) 。xx注: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被测量习惯上用符号 “y” 表示。但在测量过程控制的控制图中,通常用符号 “x” 表示被测量。C.3.4.2 预备数据的取得 预备数据是建立分析用控制图的基本取样数据,要求取样过程处于随机控 制状态中。23(1)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选择好的核查标准作 n 次独立重复测量。当采用 标准偏差控制图时,要求测量次数 n10;当采用极差控制图时,测量次数 n5。该 n 次测量结果称为一个子组。 (2) 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测量条件下,重复上面的过程,共 测量 k 个子组。要求子组数 k20,在实际工

19、作中最好取 25 组。即使当个别子 组数据出现可以查明原因的异常而被剔除时,仍可保持多于 20 组的数据。C.3.4.3 计算统计控制量 当采用平均值 标准偏差控制图( s 图)时,应计算的统计控制量为:x 每个子组的平均值,每个子组的标准偏差 s,各子组平均值的平均值和各子xx 组标准偏差的平均值。s 当采用平均值极差控制图(R 图) ,应计算的统计控制量为:每个子x 组的平均值,每个子组的极差 R,各子组平均值的平均值和各子组极差的xx 平均值。RC.3.4.4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R 图)控制界限的计算x 计算每个控制图的中心线(CL) ,控制上限(UCL) ,和控制下限(LCL) 。

20、对于不同的控制图,其控制界限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 C.3.4.4.1 平均值 标准偏差控制图( s 图)x (1) 平均值控制图,图(仅指与标准偏差控制图联用的平均值控制图)x 其中心线 CL、控制上限 UCL 和控制下限 LCL 分别为xCL (C-3)sAx3UCL(C-4)sAx3LCL(C-5) (2) 标准偏差控制图,s 图 其中心线 CL、控制上限 UCL 和控制下限分别 LCL 为sCL (C-6)sB4UCL (C-7)sB3LCL (C-8) C.3.4.4.2 平均值 极差控制图( R 图)x (1) 平均值控制图,图(仅指与极差控制图联用的平均值控制图)x 其中心线 CL

21、、控制上限 UCL 和控制下限分别 LCL 为xCL24(C-9)RAx2UCL(C-10)RAx2LCL(C-11) (2) 极差控制图,R 图 其中心线 CL、控制上限 UCL 和控制下限分别 LCL 为RCL(C-12)RD4UCL (C-13)RD3LCL (C-14) 计算中各系数 A2,A3,B3,B4,D3和 D4之值与样本大小 n(每个子组所包 含的测量次数)有关,其值见表 C-1。表 C-1 计算控制限的系数表nA2A3B3B4D3D4 21.8802.65903.26703.267 31.0231.95402.56802.574 40.7291.62802.26602.28

22、2 50.5771.42702.08902.11460.4831.2870.0301.97002.004 70.4191.1820.1181.8820.0761.924 80.3731.0990.1851.8150.1361.864 90.3371.0320.2391.7610.1841.816 100.3080.9750.2841.7160.2231.777110.2850.9270.3211.6790.2561.744 120.2660.8660.3541.6460.2831.717 130.2490.8500.3821.6180.3071.693 140.2350.8170.4061.5

23、940.3281.672 150.2230.7890.4281.5720.3471.653160.2120.7630.4481.5520.3631.637 170.2030.7390.4661.5340.3781.622 180.1940.7180.4821.5180.3911.608 190.1870.6980.4971.5030.4031.59725200.1800.6800.5101.4900.4151.585210.1730.6630.5231.4770.4251.575 220.1670.6470.5341.4660.4341.566 230.1620.6330.5451.4550.

24、4431.557 240.1570.6190.5551.4450.4511.548 250.1530.6060.5651.4350.4591.541C.3.4.5 制作控制图并在图上标出测量点 控制图的纵坐标为计算得到的各统计控制量,横坐标为时间坐标。并在图 上画出 CL、UCL 和 LCL 三条控制界限。在图上标出各子组相应统计控制量的 位置(称为测量点)后,将相邻的测量点连成折线,即完成分析用的控制图 (图 C-1 中的实线) 。C.3.4.6 按照控制图对异常判断的各项准则,对分析用控制图中各测量点的分布 状况进行判断。若测量点的分布状况没有任何违背判断准则的情况,即表明测 量过程处于统

25、计控制状态。C.3.4.7 将分析用的控制图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 将分析用控制图的时间坐标延长,每隔一规定的时间间隔,再进行一组测 量,在控制图上标出测量点位置后,将连接测量点的折线逐次延长(图 C-1 中 的虚线) ,就成为可以对测量过程进行日常监控的控制用控制图。 一旦控制用控制图中测量点的分布出现异常,应立即分析原因,并将其减小 或消除,直到控制图恢复正常。C.3.4.8 如果测量的工作量较大,一时无法完成 20 组以上的预备数据测量,也 可以在完成 6-10 组测量后就开始建立初步的分析用控制图。在测量点分布状况 没有任何违背判断准则的条件下将其转化为控制用控制图。按常规每隔一定的 时间

26、间隔进行控制测量。当累计的子组数(包括预备测量在内)达到 k=20 时, 重新计算中心线 CL 和控制界限 UCL,LCL,并按新的计算结果建立新的满足 k20 要求的分析用控制图。C.3.5 控制图中测量点分布异常的判断准则C.3.5.1 为方便起见,将常规控制图的控制范围均分为 6 个区,每个区的宽度均 相当于所采用统计控制量的标准偏差。如图 C-1 所示,自上而下分别标记为 A、B、C、C、B 和 A。C.3.5.2 测量点出现在控制图 A 区中的概率为 4.28%,因此偶尔有测量点出现在 A 区中是允许的,但此时至少应密切注意控制图此后的发展趋势,故 A 区常称 为警戒区。UCLCLL

27、CL控制上限控制下限警戒区警戒区中心线CAABBC统计控制量时间26图 C-1 控制图式样C.3.5.3 测量过程异常的判断准则 控制图异常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测量点超出控制界限和测量点的分布不 随机。现行的国际标准(ISO 8258:1991)和国家标准(GB/T 4091-2001)总结 了常见的测量过程异常的 8 种分布模式,从而给出了对应的 8 种异常判据。 如果平均值控制图出现异常,则表明测量过程受到不受控的系统效应的影 响。而若标准偏差控制图或极差控制图出现异常,则表明测量过程是否受到不 受控的随机效应的影响。C.4 在计量标准考核中与不确定度有关的问题在计量标准考核中与不确定度有

28、关的问题C.4.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应依据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的规定。使用的计量术语应执行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等技术 规范的规定。如果相关国际组织已经制订了该计量标准所涉及领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指南,则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也可以依据这些指南进行(在这些指南的适用范围 内) 。C.4.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1) 明确被测量,必要时给出被测量的定义及测量过程的简单描述; (2) 列出所有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量(即输入量 xi) ,并给出用以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 (3) 评定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u(

29、xi),并通过灵敏系数 ci进而给出与各输入量对应的不确定度分量;)()(iiixucyu(4) 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y),计算时应考虑各输入量之间是否存在值27得考虑的相关性,对于非线性数学模型则应考虑是否存在值得考虑的高阶项; (5) 列出不确定度分量的汇总表,表中应给出每一个不确定度分量的详细 信息; (6) 对被测量的分布进行估计,并根据分布和所要求的置信概率 p 确定包 含因子 kp; (7) 在无法确定被测量 y 的分布时,或该测量领域有规定时,也可以直接 取包含因子 k=2; (8)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y)和包含因子 k 或 kp的乘积,分别得到扩展不 确定度 U

30、 或 Up; (9) 给出测量不确定度的最后陈述,其中应给出关于扩展不确定度的足够 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至少应该使用户能从所给的扩展不确定度重新导出检定 或校准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4.3 检定和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C.4.3.1 在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的“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栏 中应填写在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 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检定或校准时所得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详细过程, 并给出各不确定度分量的汇总表。C.4.3.2 如果计量标准可以检定或校准多种参数,则应分别评定每种参数的测量 不确定度。C.4.3.3 由于被检定或被校

31、准的测量仪器通常具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因此检定和 校准工作往往需要在若干个测量点进行,原则上对于每一个测量点,都应给出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C.4.3.4 如果检定或校准的测量范围很宽,并且对于不同的测量点所得结果的不 确定度不同时,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可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来表示: (1) 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分段给出其测量不确定度(以每一分段中的最大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 。 (2) 对于校准来说,如果用户只在某几个校准点或在某段测量范围使用, 也可以只给出这几个校准点或该段测量范围的测量不确定度。C.4.3.5 无论用上述何种方式来表示,均应具体给出典型值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过程。如果对于不

32、同的测量点,其不确定度来源和数学模型相差甚大,则应分 别给出它们的不确定度评定过程。C.4.3.6 视包含因子 k 取值方式的不同,在各种技术文件(包括测量不确定度评 定的详细报告,技术报告,以及检定或校准证书等)中最后给出的测量不确定 度应采用下述两种方式之一表示: (1) 扩展不确定度 U 当包含因子的数值不是由规定的置信概率 p 并根据被测量的分布计算得到, 而是直接取定时,扩展不确定度应当用 U 表示。在此情况下一般均取 k=2。 在给出扩展不确定度 U 的同时,应同时给出所取包含因子 k 的数值。在能 估计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并且能确保有效自由度不小于 15 时,还可以进一 步说明

33、:“估计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其对应的置信概率约为 95%” 。 (2) 扩展不确定度 Up28当包含因子的数值是由规定的置信概率 p 并根据被测量的分布计算得到时, 扩展不确定度应该用 Up表示。当规定的置信概率 p 分别为 95%和 99%时,扩 展不确定度分别用 U95和 U99表示。置信概率 p 通常取 95%,当采用其他数值 时应注明其来源。 在给出扩展不确定度 Up的同时,应注明所取包含因子kp的数值,以及被 测量的分布类型。若被测量接近于正态分布,还应给出其有效自由度eff。C.5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C.5.1 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是指对给出的检定或校准结果

34、的可信程度进行实 验验证。由于验证的结论与测量不确定度有关,因此验证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 同时也说明了所给出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是否合理。C.5.2 验证方法C.5.2.1 传递比较法 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测量一稳定的被测对象,然后将该被测对象用另一更 高级的计量标准进行测量。若用被考核计量标准和高一级计量标准进行测量时 的扩展不确定度(U95或 k=2 时的 U,下同)分别为 Ulab和 Uref,它们的测量结 果分别为 ylab和 yref,在两者的包含因子近似相等的前提下应满足2 ref2 labreflabUUyy(C-15)当成立时,可忽略 Uref的影响,此时上式成为3lab re

35、fUUlabreflabUyy(C-16)C.5.2.2 比对法 如果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时,可采用多个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假定各实 验室的计量标准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此时采用各实验室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 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 当各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不同时,原则上应采用加权平均值作为被测量 的最佳估计值,其权重与测量不确定度有关。但由于各实验室在评定测量不确 定度时所掌握的尺度不可能完全相同,故仍采用算术平均值作为参考值。y 若被考核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为 ylab,其测量不确定度为 Ulab,在被考核实验 室测量结果的方差比较接近于各实验室的平均方差,以及各实验室的包含因子 均相同的条件

36、下,应满足lablab1Unnyy(C-17)29C.5.2.3 传递比较法是具有溯源性的,而比对法则并不具有溯源性,因此检定或 校准结果的验证原则上应采用传递比较法,只有在不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的情 况下才允许采用比对法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并且参加比对的实验室应 尽可能多。C.6 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根据与所建计量标准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画出该计量标准溯源到上一级计量器具和传递到下一级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与传递框图格式见图 C-2:上 一 级 计 量 器 具本 级 计 量 器 具下 一 级 计 量 器 具计量基(标)准

37、名称: 不确定度或 准确度等级或 最大允许误差: 溯源单位:检定或校准方法计量标准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或 准确度等级或 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或校准方法 计量器具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或 准确度等级或 最大允许误差:计量器具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或 准确度等级或 最大允许误差:30图 C-2 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31附录 D计量标准履历书参考格式计量标准履历书参考格式计量标准履历书计量标准履历书计 量 标 准 名 称 计 量 标 准 代 码 计量标准考核证书 号 建立日期 年 月 日3233目目 录录一、计量标准基本情况记载()二、计量标准器、配套设备及设施登记( )三

38、、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记录()四、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图表()五、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量值溯源记录( )六、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修理记录()七、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更换登记()八、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更换)登记( )九、检定或 校准人员(更换)登记 ( )十、计量标准负责人(更换)登记()十一、计量标准使用记录( )34一、计量标准基本情况记载计量标准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 或准确度等级 或最大允许误差存放地点总价值(万元)启用日期建立计量标准情况记录:验收情况:验收人: 年 月 日 35二、计量标准器、配套设备及设施登记名 称型 号 测量范围不确定度 或准确度等级 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

39、及 出厂编号价 值 (元)备 注计量标准器配套设备设施3637三、计量标准考核(复查)记录计量标准 名 称考核日期考评 单位考核 方式考核结论考评员姓名计量标准考 核证书有效期备 注38四、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图表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记录表上级法定计量机构检定数据或自我对比数据计量标准器 名称及编号名义值允许 变化量年 月年 月变化量结 论年月变化量结 论计量标准器稳定性曲线图yt39注:每一个参数画一张稳定性曲线图。五、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量值溯源记录计量标准器及主 要配套设备名称检定或 校准日期检定周期 或校准间隔检定或校准 机构名称结 论检定或 校准证书号备注40六、计量标准器及配套

40、设备修理记录修理对象修理日期 修理原因 修理情况 修理结论 经手人签字41七、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更换登记更换前计量器 具名称、型号 及出厂编号更换后计量器 具名称、型号 及出厂编号更换原因更换日期经手人 签 字批准部门或 批准人及日期42八、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更换)登记现行的计量检定规程 或技术规范代号及名称原计量检定规程或 技术规范代号及名称更换 日期主要的变化内容43九、检定或校准人员(更换)登记姓 名性别文化 程度资格证书 名 称资格证书 编 号核准的检定 或校准项目上岗 日期离岗 日期44十、计量标准负责人(更换)登记负责人姓名接收日期交 接 记 事交接人签字及日期45十一、计

41、量标准使用记录使用日期使用前情况使用后情况使用人签名备 注注: 1 该表格可以单独印制使用。2 当计量标准使用频繁时,可以每隔一段合理的时间间隔记录一次。46附录 E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的重复性试验记录试验时间测量值( ) 测量次数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月 日年月 日年月 日试验条件12345678y1)( )(12 nyy ysniii结 论备 注试验人员注: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47附录 F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参考格式的稳定性考核记录考核时间测量值( ) 测量次数年月 日年月 日年月 日年月 日年月

42、 日核查标准12345678iy变化量1iiyy允许变化量结 论考核人员注: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应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48附录 G 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格式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格式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计量标准名称代码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更换登记名 称型 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及 出厂编号检定或校准机构及证书号更 换 前更 换 后计量标准的其它更换及更换原因:更换后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

43、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以及开展检定或校准项目的变化情况:申请考核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 (公章)年 月 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公章)年 月 日 注:1. 计量标准发生变更时,申请考核单位应当填写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一式两份 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2.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3. 申报时应当附上更换后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有效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复印件 一份,对于重复性和稳定性有要求的计量标准,还应当提供计量标准重复性试验和稳定 性考核记录复印件一份。49附录 H 计量标准封存计量标准封存( (或撤销或撤销) )申报表格式申报表格式计

44、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计量标准名称代码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号计量标准考核证书有效期申请类型 封存 撤销封存或撤销原因 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出现问题 技术改造 搬迁 无量传工作 其他情况说明:申请停用时间年 月 日 年 月 日申请考核单位意见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主管部门意 见(公章)年 月 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意见(公章)年 月 日 注: 1. 计量标准需要封存或撤销时,申请考核单位应当填写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 报表一式两份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2. 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教育教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