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检察监督原则-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检察监督原则-精品文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民事检察监督原则摘要: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需要遵循全面监督、有限监督、依当事人申述以及事后监督等四项原则。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包括错误的裁定、决定、违法的强迫执行行为、以及徇私枉法的行为。监督方式包括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以及刑事调查。相关的工作机制包括民事执行申述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关键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基于目前立法、司法等方面的因素,对民事执行进行检察监督的规范、有效的制度和程序远未建立,尚不能真正发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成效,需要根据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民事执行的运行规律加以分析考虑,逐步加以完善。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原则我国民事检察制度是在民事
2、诉讼制度背景中运行的,民事检察制度理应遵循民事诉讼原则。与此同时,民事检察制度也是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诉讼监督的本质属性,民事检察制度有其本身特有的制度运行规律,因而,民事检察制度除了遵守民事诉讼原则外,还应遵循本身所特有的原则。一全面监督原则民事检察监督应为全方位的监督,监督的对象包括法院和诉讼当事人,监督的方式包括提诉监督、参诉监督、抗诉监督、执行监督。设立民事检察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法院及诉讼当事人有违司法公正的行为可能存在于民事诉讼的整个经过,而不只限于裁判发生效力后。因而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应该对民事诉讼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进而维护司法公正。所以,我们一
3、方面要坚持目前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抗诉监督方式,并进一步将之完善;另一方面应结合我国国情,创造新的监督方式,与抗诉方式互相配合,建立起全方位的民事检察监督体系。二有限监督原则由于我国民事检察制度运行环境的限制,检察机关的监督应有合理的边界范围。检察机关所进行的民事检察监督在理论上涉及案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监督两个方而,但在司法实践中,应把监督重点放在案件合法性监督上。从法院的角度来看,假如检察机关对案件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将与法院的自由裁量权发生冲突,有干预审讯独立之嫌。从当事人的角度而言,检察机关太多关注案件合理性问题将与当事人处分权发生冲突,有违私法自治。此外,民事检察制度的启动,必然要进行相应司
4、法资源的投入,在我国现有司法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检察机关的民事监督应放在对案件的合法性监督上。三依当事人申述原则为了避免造成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不当干涉以及阻碍民事执行程序的高效运行,民事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应当以当事人提出申请为前提,检察机关不应主动启动监督程序。检察机关的监督应当视为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应遵循民事诉讼的意思自治原则。因而,检察机关启动民事执行监督程序应当以当事人提出申请为前提。四事后监督原则检察监督是执行程序结束或某一法律文书如中止执行、变更被执行人裁定等作出之后,而不应是程序进行之中。程序结束是指某一阶段程序,如受理、准备程序之后,而不是全部执行完毕。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
5、围与方式一民事执行监督的审查范围现阶段应重点对下面几类情况进行审查监督:1、人民法院在执行经过中所作出的生效的裁定、决定违背法律规定。2、强迫执行行为违法。3、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的行为。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方式1、纠正意见。对象为确有错误的裁定。执行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发现法院在执行中所作出的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上级检察院发现下级法院在执行中所作的裁定确有错误,指令执行法院的同级检察院进行监督。2、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的对象能够有下面几类情形:1在执行程序中所作出的通知包括协助执行通知、决定有瑕疵的;2发现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准备启动审讯监督程序的,能够建议法院暂缓执行;3
6、对执行人员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或者涉嫌犯罪的,建议法院更换执行人员;4对于执行管理中需要改良的问题,建议法院完善。3、纠正违法通知书。对执行人员有严重违法的,检察机关向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要求法院纠正违法行为,并追查当事人的纪律责任。4、刑事调查。发现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索贿受贿、截留侵占执行款物或执行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涉嫌犯罪的行为,能够进行初查和立案侦查,追查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一民事执行申述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民事执行申述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包括了申述案件的管辖、审查及审查终结等机制。1、申述案件的受理。能够由民检部门行使民事执行的检
7、察监督权。从案件的来源看主要是检察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发现提出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人或案外人以为执行中作出的裁定、决定错误、以及法院的执行损害其合法权益提出申述或者控告的,检察机关应当受理。另外,对于民事执行行为损害国家利益的、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的行为,检察机关发现后应当一起查处。2、案件管辖。对于民事执行活动通过同级检察院的监督从时间上更为及时。民事案件的检察监督工作已开展多年,已构成一支高素质的民事检察队伍,办案质量已得到保证。因而,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级别管辖上应采取同级检察院对同级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如上级检察院以为必要,可主动对下级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
8、监督,下级检察院以为需要的,可以提请上级检察院进行监督。在地域管辖上,采取执行法院所在地检察院管辖原则。民事执行活动主要就在执行法院所在地进行,因而,由执行法院所在地的检察院进行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执行法院和当地的同级检察院由于地域关系,开展工作时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协调,监督效果更为明显。3、案件的审查。民检部门受理民事执行案件的申述之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首先是从程序上进行审查,包括申述主体的适格、申述的材料等。其次是从实体上审查执行行为能否错误有且属于检察机关监督范围之内的。提起申述的民事主体必须符合形式上的要件和本质上的要件:能够提起申述的主体为执行当事人、利害关系人
9、以及案外人。执行当事人包括了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和被执行人,原则上是按照民事判决书判决的内容来确定,即为生效法律文书所记载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另外,在执行经过中,可能发生债权债务主体的变更,即由执行当事人以外的人继受判决书中所确认的债权债务,此时,继受了债权债务的人就成为执行当事人,这种当事人称为继受人。执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可以以作为申述的主体。这里的第三人是指主张其合法权益受执行行为损害的案外人。提起申述的主体必须是主张本人合法权益遭到执行行为损害且与执行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除了符合形式上的要件外,提起申述的主体还需具备本质上的要件。其一,提起申述的主体必须是主张本人的合法权益遭到执行行为
10、损害的人。假如以为执行行为损害的是别人的权益,则无权提起。其二,提起申述的主体必须是与执行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也就是讲其合法权益遭到执行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直接影响的人。申述的材料。申述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述,应当提交申述书、人民法院的执行文书,以及证实其申述主张的证据材料。4、审查终结后的处理。办案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审查,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按规定的手续办理。审查终结后,区分情况及时作出决定。民事执行行为没有错误的或虽有瑕疵但并不影响申述人实体上的权益的,应做好申述人的息诉工作。法院的执行确有错误的,根据详细情况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纠正通知书等。比照在审讯监督程序中的抗诉案
11、件办案期间,执行监督案件宜在3个月内审查终结。假如需要刑事调查的,适用刑事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二监督保障机制1、必要的调查权。为了获得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效果,应该赋予检察机关在办案经过中相应的调查权。1调查执行文书的权利。执行人员在从事执行活动时必须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执行文书是执行人员活动轨迹的书面记载。执行文书包括法院在执行中做出的裁定、决定、通知等。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的合法性审查首先应是对执行文书进行审查。对于已经终结执行程序的案件,执行人员已将檀卷归还档案室的情况下,检察机关能够直接调阅檀卷。对于执行程序尚未终结,申述人提出申述的,相关资料未装订成檀卷,或执行程序虽终结但执行人员在规定的
12、期限内未归档的,检察人员能够直接向执行人员借阅檀卷或复制相关材料,法院执行人员不得拒绝。2调查执行中相关事项的权利。申述人在提出申述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实本人的主张,申述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并说明理由的,检察机关能够依职权进行调查。检察机关以为确有需要进行调查的,可以依职权主动调查。对于一些执行申述案件中,申述人并没有向检察机关提出调查申请的,检察机关以为确需调查的,可以调查。执行人员在执行经过中违法对当事人采取拘留、罚款的强迫措施或其他滥用强迫措施的,该行为对当事人的财产和人身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影响较大,检察机关都可依职权主动进行调查监督。3刑事调查权利。对于执行人员严重违法或者涉嫌犯
13、罪的,检察机关能够直接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侦查等。2、监督效果的保障机制。检察机关对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并发出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以后,法院应当尊重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积极接受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组织人员对检察机关提出的纠正意见、检察建议或者违法通知书进行研究,并及时整改。比照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对执行的监督,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向检察机关反应接受监督的情况。3、配套下面机制。1检法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检、法两院的民检部门与执行庭定期联络制度。二是建立检察长列席审委会讨论执行案件制度,对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检察长能够列席法院审讯委员会讨论执行案件的裁决经过,发表
14、检察机关监督意见,但不介入表决经过。三是建立个案执行催促催办机制,促使法院认真、及时纠正其违法行为,并将结果通知检察机关。四是建立执行息诉工作机制。对于执行机关的执行裁定及执行行为正确、被执行人不服的,检察机关应做好申述人的讲服解释工作,依法公开进行审查,做到澄清问题、消除疑虑、明辩是非、消除矛盾。2提请上级检察院监督机制。假如法院拒绝接受监督或者拒绝反应,能够向上级检察院报告同级法院拒绝接受监督的情况,提请上级检察院监督。在上报上级检察院的同时,应当附上开展该项执行检察监督的檀卷,以利于对上级检察院对执行检察监督进行全面审查。上级检察院以为下级检察院的执行监督正确的,应向同级法院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同级法院对其下级法院监督;假如上级检察院以为下级检察院的监督不当,能够责令下级检察院撤回监督文书。3提请人大监督机制。假如法院拒绝接受监督或者拒绝反应,必要时,能够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请示汇报。汇报检察机关开展该项执行检察监督的情况、以及法院的态度,争取人大的支持,保障检察监督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