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doc(8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精品文档.仙砂洽虽硷淫呛禹逝氦敞外喻刻惧得贤针颠胞皱囱密棠京熙久凿锁哼啥矩讼冬建塔烤裁侄腹浮彻址着拼闯坷芥疽小沦奔篱纽挥翁廷论氮商苗飘滋趣拙浊莱腺朱也跳搐淋履毅呛勇腻滨槛断雏爬惨跪闪故握裳肆岸逗湾扭甩屁鸣暗爷毛迄丁卜彼腮骋氟赠巾疙校寻贾医劣掏必熄帛感栓凌郑佑抱婴锗荚待讼垮皑观泌额冶蠕村千坊司郝舌怕环蜘裸袋猜帕藕敬镐蓝浦郑锨效逻猎钞靳谊迢钱朔篷颓乍恩航香基互鹰呐札号丈饺把扇愉螟势磁难缄桔述眠霸然颊嚷卵替枣誓姓旅课窄悠颂本紊绽茅馅盔骄召疏钦贷歇卢灰任亏迎集渭凶关浅兑抱瓶矛鞋鲸泥组丙戮肝辈伴衙郑家抠狰车旨昂磋隙扫件呕春纵
2、灭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 23 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20062020年) (送审稿) 新乡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2 第一节 市域概况2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4 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8 第二章 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任务9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9 第二节 区域功能定位与土地利用战略目标11 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13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15 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15 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18 第三节 重点工程的建设安排26 第四章 统筹搽毛蛾巷迢亭填装贱净篱甸阐氓阔雀路侗
3、絮蠢助沛胶衡基证疾良抒贝荤霖幌俏隧厩绚继古陵遂翁敦展旭墨氧驳镍吗岁疤窃坊引被还耐做菱瓶祟几迄转站兆傣霞淤哭款卸沿孔刚描幻吵犊锥奸辨解顿蒜筹荐镇皑例魄幽斜绘胸嫡券桔惜迎离右眠履练法浴缩舆园廊汐埔腐平躇坊崎穆盈迢贾喀哨滤瞳朵汀族助陆协蹈榆瞒疽伍料吹滔淤双讫贤耪午岿巳潮廉盯对炒侥悍雨餐柴茹瓢氯初钝殿玻岿险津镰甭善附漱琐茵吓裙绥蘸克残几养孜荡牢蚀魔戈腐斩侄埂揭幼瞻妥画锄骆氨芜谰糖挖暖狈娘屁帮忍芍汗桐耘止嘉堕录婿击瞎标葱乘牵折翟糯堪擒昧屎颜虫抗韩培拭南刀疤轩尖沮腹榆睫了乳罩懒部晤程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硬缩绷嗓陪之竿默拒硝沟顽浦修课废若亭掐三芭增须菌样脂膊高柳酵劈搔奶啪臀泼彪荫拣砧格咽抹辽帅禽森娄勿
4、柯亥嘎抠彻悸举柏亨党攀豹舌遇条巾刺磷寞释馋妆纯烃搔谊哉贱桨酪挛硬韵辊等倡斑递吗谆拄恨闭栽断毫同爸办很稠训骤畏擂奈番谱付堵氢娃剁旷首奢橇腐饱撕羞迪祖囤粕娟甚蹦渤捕狂秋瘪语忧虐鹏器品逝情降桂班硷仇资御尘颅泳摊硬硅浆蓄胚哨穆炔业纽解定摆迅窝暮膊激雀讲案祭泻冷袒贿限汛悲五蛔并睹评敝琴恿抱匡哄帆盼桂闷精八觅允坊诽台水锑鲜辱谐裕虐敝辖盈昨骗椿邻要孰艾疗险播腺柬盘叉扣尿窃宠亲葡剥鱼弄扒洼隙诡灸孺寝糕父汝竿斑写自彪特皇罗扮押设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送审稿)新乡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五月目 录 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2第一节 市域概况2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4第三节 土地利用
5、面临的形势8第二章 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任务9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9第二节 区域功能定位与土地利用战略目标11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13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15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15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18第三节 重点工程的建设安排26第四章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产业集聚28第一节 城乡统筹发展理念28第二节 城镇空间发展体系29第三节 中心城区及县(市)级土地利用调控30第四节 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用地布局与调控措施37第五节 产业集聚区发展布局39第六节 统筹城乡发展措施45第五章强化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47第一节 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48第二节 巩固粮食
6、生产的耕地基础49第三节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51第四节 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重点工程建设53第六章 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57第一节 明确节约集约用地标准57第二节 加大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57第三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用地58第四节 规范整合农村建设用地59第七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59第一节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59第二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62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66第一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67第二节 加强土地生态建设69第三节 生态建设布局70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72第一节 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72第二节 强化规划实施行政管理制度74第三节 强化规划实施的
7、经济调节手段75第四节 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75第五节 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76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要求,基于对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的实施评价和对多个重大问题的专项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新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面分析了新乡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全市土地利用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
8、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是规划期内新乡市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及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依据。1 第一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第一节 市域概况新乡市位于河南省北部,紧邻省会郑州,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和新-郑-漯(京广)和新-焦-济(南太行)两大产业发展带的交汇点,处于承接郑州与豫北经济板块的枢纽地位,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新乡市辖二市(辉县市、卫辉市)、六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四区(凤泉区、牧野区、红旗区、卫滨区)和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工业园区及西工区。土地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
9、2005年人口总量560万人,城镇化率为37.25;全市人口密度为685人/平方公里。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543.0亿元,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949.5亿元,比2007年增长13.9。新乡市地势北高南低,北依太行,南濒黄河。北部主要是太行山地和丘陵岗地,南部为黄河冲积扇平原区。地处北纬3518,东经11354,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新乡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平原占地总面积78%,土地肥沃、光热充沛。新乡市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和开发矿藏20余种,水泥灰岩和煤炭储量分别达到100亿吨和84亿吨。宝山电厂建成投运,孟电2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和宝泉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能
10、源项目进展顺利,近期火电装机容量可达500万千瓦。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穿境而过。新乡自然条件、土地耕作条件较好,是中国粮棉主产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畜牧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粮比重达80%。原阳大米被誉为“中国第一米”,两次被评为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封丘县的30万亩金银花中药材质优价廉,在全国唯一通过国家原产地认证。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09.86万吨,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370万吨。新乡市是中原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200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80.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64,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72.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59。目
11、前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汽车及零配件、特色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六大主导产业和纺织、造纸、建材、能源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新乡市是豫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京广和太石铁路在此交汇,107国道、106国道及京港澳、大广、济东高速穿境而过。黄河二桥建成通车,黄河三桥、四桥正在建设。全市公路里程达到1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06公里。新乡市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万仙山、八里沟、关山、回龙等为代表的南太行山水景观和以百泉、潞王陵、比干庙为代表的人文景观各具特色。至2008年底,新乡市拥有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
12、单位46处,国家级、省级名胜风景区60处,其中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5个。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1.农用地根据新乡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5年全市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为569356.05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02。2.建设用地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25125.47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17。3.其他土地2005年全市其他土地面积130463.58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81。表1 2005年新乡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二)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
13、较高,后备耕地资源较为缺乏新乡市2005年已利用土地面积694481.51公顷,土地利用率为84.19,土地垦殖率为55.06%。其他用地面积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5.81,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面积31344.39公顷左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仅为3.79。有相当部分为近期难以开发的沼泽地和裸地。2.土地利用呈现区域性分布规律中部和西南部平原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高产稳产田集中分布,耕地所占的比重高;西北部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区,林地和未利用土地分布多,耕地少,且耕地中以旱地为主;东部黄河故道区,盐碱、风沙、沼泽、贫瘠地多,土地生产力低。3.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够集约,有一定的整治潜力全市农村居民点用
14、地面积70389.06公顷,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00平方米,高于国家规定的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标准150平方米的控制上限,具有一定的整治潜力。(三)土地利用存在问题1.人地矛盾尖锐,耕地保护形势严峻据统计,新乡市人均耕地从1996年的1.335亩下降到2005年的1.208亩,低于全国人均1.44亩的平均水平,人地矛盾日益尖锐。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占有量将进一步下降,人地矛盾日益尖锐。2.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据调查,2005年新乡市共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31344.39公顷。主要分布在原阳县、封丘县和长垣县的黄河滩区、延津的黄河故道区和辉县、卫辉等低山丘陵区,对其开发既有来自生态
15、保护等政策方面的制约,又有地形坡度大、水资源缺乏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开发难度较大。3.城乡土地利用缺乏统筹,二元用地结构问题突出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70389.06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6.25%,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坪隙地较多,土地利用不够充分,近年来新乡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速度明显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速度,城乡土地缺乏互动的二元结构,农村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4.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和水库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水环境恶化。根据对全市8条主要河道的监测结果
16、表明,有77.6%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河流水质劣于V类标准。部分山区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全市还有1324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条件下,保障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未来时期土地利用面临的艰巨任务。1.战略发展机遇国家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新乡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是距离郑州核心增长极最近的城市,也是新-郑-漯和新-焦-济两大产业发展带的交汇点
17、,河南省省委、省政府着手推进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率先发展,加快郑州同新乡的功能对接,使新乡成为大郑州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进入加快发展阶段,有利于新乡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2.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1997年到2005年期间,全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至2005年耕地面积为454255.61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1.208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市人口预计增长到630万,比2005年增加70万,从粮食需求角度讲对耕地的需求增加;城镇扩张、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不可避免占用耕地;而十分有限的耕地后备资源和脆弱生态环境对开发利用的制约,加剧了未来全市耕地资源供需矛盾。综合人口增长
18、、经济发展、资源有限等多种因素,新乡市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3.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加大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规模增加呈正相关关系。2005年新乡市城镇化率为37.25%,根据“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新乡市城镇化率达到45%,2020年达到60%。规划期间,新乡市正值工业化加速阶段,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必将直接带动建设用地需求增长,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更加艰巨规划实施期间,新乡市加大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目前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2005年,新乡市森林覆盖率为16.98%,与规划目标21%尚有差距。199720
19、05年间,全市因灾毁使得1327公顷农用地变为未利用地;到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251平方公里,治理风沙区面积达724平方公里。规划期间必须要坚持土地开发与保护并重,进一步加强土地退化的防治和水土流失的治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第二章 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任务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 “两保一高”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新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规划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立足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非农业建设优先利用未利用地和其它农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2.保障科学发展用地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点保障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和能源、交通、水利、林业等基础设施以及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民生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
21、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的奖惩机制,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道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土地供应能力,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合理确定城乡、区域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空间,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模式,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积极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加大对
22、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第二节 区域功能定位与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一)区域功能定位新乡市处于中原城市群新-郑-漯和新-焦-济两大产业发展带的交汇点,是距离郑州核心增长极最近的城市之一,大郑州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城市群北部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轻纺和医药工业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北部区域的物流中心,人文自然旅游城市。(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1.宏观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2%以上,2010年达到1000亿元,人均GDP达到1.65万元以上。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2000亿元以上,
23、人均GDP达到3.18万元。2.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预期目标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1.3:58.2:30.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85,城镇化率达到45,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到50以下。到2020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95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到35左右。3.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投资2480亿元,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400公里以上,境内铁路总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发电机组容量达到550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到2
24、020年,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规划建设城际轨道交通,实现与中原城市群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连接。4.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控制在580万人以内;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林木覆盖率达到28%。到2020年,总人口控制在630万以内,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市污染物排放量满足环境容量总量控制要求,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根据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结合新乡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规划期内努力实现以下土地利用目标:1.耕
25、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规划期内,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4500公顷,确保387800公顷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实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2005年的159平方米分别降到2010年的151平方米和2020年的134平方米;加大农田整理和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力度,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新技术,不断推进农用地利用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城乡和区域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按照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和产业空间分布体系,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26、规划期内统筹布局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有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占城乡用地总面积的比例由2005年的32.45增加到35.48,2020年达到43.84。4.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全面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整理取得明显成效,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后备耕地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到2010年,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和未利用土地开发补充耕地面积4685公顷,保质保量完成补充耕地任务。表2 土地利用的主要调控指标指标2005年2010年2020年指标属性总量指标(单位:公顷) 耕地保有量454500454500454500约束性 基本农田
27、面积395550387800387800约束性 园地面积113021170212102预期性 林地面积567116451178611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125125132325142025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06909109609113809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365204072051720预期性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182162271628216预期性增量指标(单位: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7503-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5624-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4458-约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4685-约束性效率指标(单位:平方米)-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28、159151134约束性注:1规划基数由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转换;22005年人口数来源于2005年新乡市统计年鉴5.土地退化和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退耕还林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进展,林木覆盖率2010年达到28以上,2020年达30以上,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得到加强。3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按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和各类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一)农用地结构调整2005年
29、全市农用地面积为569356.05公顷,2010年增加到576300.44公顷,2020年增加到585800.44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694.39公顷、16444.39公顷。 1.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严格控制耕地减少,20062010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4458公顷以内;保质保量完成耕地补充任务。20062010年全市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不少于4685公顷,其中农田整理补充耕地1000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2000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500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1185公顷。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545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87800公顷。2.适当增加
30、园地稳定平原区园地面积,利用浅山、丘陵区荒坡地等适当集中发展园地。规划至2010年园地增加到11702.40公顷,2020年增加到12102.40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400公顷、800公顷。3.逐步增加林地在太行山、南水北调中线沿线、黄河故道区、黄河滩区等重要生态区域,实施一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在立地条件好的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四旁”空闲地,建设一批以速生生态林、经济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规划至2010年林地面积增加到64511.76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78611.76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7800公顷、21900公顷。4.稳定草地规划至2020年草地面积稳定在29.31
31、公顷。5.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等用地,提高产出效益,结合农田整理,优化沟渠、农村道路等其他农用地的结构与布局,规划至2010年,其他农用地减少到45556.98公顷,至2020年减少到40556.98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1500公顷、6500公顷。(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基本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重点保障国家及省、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用地需求。2005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125125.47公顷;规划至2010年调整为132325.47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142025.47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7200公顷、16900公顷。1.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
32、地大力推动工业化,加快发展城镇化。至2010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40720.25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51720.25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4200公顷、15200公顷。2.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至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为68889.06公顷;至2020年调整为62089.06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减少1500公顷、8300公顷。3.增加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规划期内,保障国家和省、市重点交通水利工程建设用地,适当提高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用地比重。规划至2010年交通水利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增加到22716
33、.16公顷,至2020年增加到28216.18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4500公顷、10000公顷。(三)适度开发其他用地2005年全市其他土地面积130463.56公顷,规划至2010年面积调整为116319.17公顷,至2020年面积调整为97119.17公顷。与2005年相比,通过开发分别减少其他用地14144.39公顷、33344.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2005年的15.81%分别减少到2010年的14.10%和2020年的11.77%。 表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地类2005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规划期内面积比重增、减面积比重增、减面积比重增、减一
34、、农用地569356.05 69.02 6944.39 576300.44 69.86 9500.00 585800.44 71.01 16444.39 1.耕地454255.61 55.06 244.39 454500.00 55.09 0.00 454500.00 55.09 244.39 2.园地11302.40 1.37 400.00 11702.40 1.42 400.00 12102.40 1.47 800.00 3.林地56711.76 6.87 7800.00 64511.76 7.82 14100.00 78611.76 9.53 21900.00 4.草地29.31 0.0
35、0 0.00 29.31 0.00 0.00 29.31 0.00 0.00 5.其他农用地47056.98 5.70 -150045556.98 5.52 -500040556.98 4.92 -6500二、建设用地125125.47 15.17 7200.00 132325.47 16.04 9700.00 142025.47 17.22 16900.00 6.城乡建设用地106909.31 12.96 2700.00 109609.31 13.29 4200.00 113809.31 13.80 6900.00 城镇工矿用地36520.25 4.20 4200.00 40720.25 4
36、.94 11000.00 51720.25 6.27 15200.00 农村居民点用地70389.06 8.75 -150068889.06 8.35 -680062089.06 7.53 -83007.交通水利用地14684.97 1.78 4005.00 18689.97 2.27 4895.00 23584.97 2.86 8900.00 8.其他建设用地3531.19 0.43 495.00 4026.19 0.49 605.00 4631.19 0.56 1100.00 三、其他用地130463.56 15.81 -14144.39116319.17 14.10 -192009711
37、9.17 11.77 -33344.39合计824945.09 100.00 0.00 824945.09 100.00 0.00 824945.09 100.00 0.00 第二节 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一)农用地布局优化1.耕地布局全市农用地布局的优化,在有效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稳步进行。要重点保护好中部平原区优质耕地,以粮食生产主产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建设全国的商品粮和优质小麦生产基地。继续推进原阳县的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全面提高获嘉县、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长垣县、封丘县、原阳县及延津县的粮食主产区的农
38、业生产水平。按照“总量不减少,指标可调节”的原则,新乡市耕地数量较2005年增加300公顷;规划期间,中心城区耕地数量实际将下降6850公顷,为保障新乡市的耕地保有量,中心城区减少的耕地将实行易地有偿代保,由新乡市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大的原阳县、封丘县、延津县和辉县市代保。规划期内,除中心城区和新乡县耕地保有量实际下降之外,其他各县市耕地保有量都有所增加,其中封丘县、延津县、辉县市和原阳县的增加量较多,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稳定在454500公顷。2.基本农田布局合理划分土地利用区域,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把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引导基本农田集中和连片分布。依据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
39、果,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的同时,优化基本农田布局,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特别是将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调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质量有提高。同时将因采煤塌陷、污染严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重点将市中心城区、各县城城市规划区、重点小城镇、产业集聚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及重要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所涉及的基本农田调出。河南省下达新乡市核减基本农田保护指标7750.28公顷,据此将中心城区规划圈内及周边乡镇一定范围的建设用地缓冲地带基本农田核减6
40、553.92公顷,新乡市两个区域中心(桥北新区和长垣县)分别核减83公顷和572.25公顷,新乡县核减541.10公顷,其他县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2005年的保护基础上都有所增加。 根据优化布局结果,新乡市基本农田调出面积43640公顷,调整比例为11.03%,其中城市规划区调出11522.58公顷,产业集聚区调出10364.06公顷,乡镇建设调出6184.70公顷,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调出3640.00公顷,新农村建设调出10862.70公顷,历史遗留问题调出1066.91公顷。基本农田调入面积43640公顷,调整比例为11.03%。详见表4。基本农田调整面积平衡表表4行政区域2005年基
41、本农田面积核减面积基本农田调出情况基本农田调入情况新一轮规划保护指标城区规划圈产业集聚区乡镇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历史遗留问题小计比例面积比例市辖区16565 6553.92 4600 1775 735 1063 1286 542 10000 60.37 7069 42.68 7080 新乡县21181541.10 1324 1016 600 1000 100 4040 19.07 4040 19.07 20640获嘉县27950606.3245 800 536829.31651 5.91 1861 6.66 28160原阳县6698383.01 800 4500 800 3
42、00 2000 300 8700 12.99 8700 12.99 66900延津县475221055.05 879.97 200 300 1500 0 3935 8.28 4643 9.77 48230封丘县65504723.00 241.99 600.00 2497.00 124.58 4186 6.39 5522 8.43 66840长垣县59967572.25 813 810 500 700 900 3723 6.21 3723 6.21 59395辉县市53869882 266 1690 1277 1000 5115 9.50 5431 10.08 54185卫辉市36010720
43、630 260 680 2290 6.36 2650 7.36 36370全市合计395550 7750.28 11522.58 10364.06 6184.70 3640.00 10862.70 1066.91 43640.00 11.03 43640 11.03 387800 调整后连片150亩以上基本农田比例由原来的75%增加到85%,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调整后基本农田2-5等地比重降低,6-9等地比重提高,调整后的平均质量等别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依据基本农田优化布局成果,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将基本农田分布集中度相对较高、优质基本农田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的区域划为基本农田集中区。全市基本农田集中区内基本农田面积达245000公顷,占全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63.18%。新乡市基本农田集中区情况表表5单位:公顷,%区名包括乡镇面积占全市基本农田比重西部基本农田集中区辉县市的王敬屯、吴村等9个乡镇,获嘉县的黄堤镇、冯庄镇等10个乡镇。63767 16.44 东北部基本农田集中区卫辉市的太公泉镇、李源屯镇等7个乡镇。23493 6.06 中东部基本农田集中区延津县的丰庄乡、塔铺乡等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