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细胞生物学4.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12343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农细胞生物学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农细胞生物学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农细胞生物学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农细胞生物学4.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南农细胞生物学4.精品文档.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在光学显微镜下,生活的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几乎看不到什么结构。电镜出现后,人们发现,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具有发达的内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形成了细胞质基质以及膜围绕的细胞器。细胞质基质是指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 (cytoplasmicmatrixOrcytomatrix)。其体积约占细胞质的一半。细胞的内膜系统是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第一

2、节 细胞质基质很多学者特别是生物化学家曾一度把细胞质基质看成是酶的溶液。然而,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上看,细胞质基质都不是简单的酶溶液,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质基质很可能是高度有组织的体系。由于细胞质基质的独特结构特征,研究难度较大,以至于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而统一的概念。在研究细胞质基质过程中,曾赋予它诸如细胞液 (cellsap)、透明质(hyaloplasm)、胞质溶胶(cytos01)、细胞质基质等,目前常用的名称是细胞质基质和胞质溶胶,二者虽有差异但常常等同使用。一、细胞质基质的组成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细胞匀浆物中的各种细胞组分,存留在上清液中的主要是细胞质基质的成分。生物化学家多称之为

3、胞质溶胶。在细胞质基质中,主要含有与中间代谢有关的数千种酶类,以及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在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含量约占2030,形成一种粘稠的胶体,多数的水分子是以水化物的形式紧密地结合在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表面的极性部位,只有部分水分子以游离态存在,起溶剂作用。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分子和颗粒性物质的扩散速率仅为水溶液中的15,更大的结构如分泌泡和细胞器等则固定在细胞质基质的某些部位上,或沿细胞骨架定向运动。人们推测,细胞质基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因为在细胞质基质中,各种代谢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定向转移和传递协调有序,这些复杂的生命过程都不是简单的“

4、酶溶液”所能完成的。在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骨架纤维贯穿在粘稠的蛋白质胶体中,多数的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地与骨架结合,或与生物膜结合,从而完成特定的生物学功能。比如,与酵解有关的酶类,彼此之间可能以弱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多酶复合体,定位在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催化从葡萄糖至丙酮酸的一系列反应。前一个反应的产物即为下一个反应的底物,二者间的空间距离仅为几个纳米, 在细胞质基质中,大分子之间都是通过弱键而相互作用的,并且常常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结构体系的维持只能在高浓度的蛋白质及其特定的离子环境的条件下实现。一旦细胞破裂,甚至在稀释的溶液中,这种靠分子之间脆弱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构体系就会遭到破坏。这正

5、是研究细胞质基质比研究其他细胞器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许多中间代谢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如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糖原的合成与部分分解过程等等。蛋白质的合成与脂肪酸的合成也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这些代谢反应的具体生化步骤早已比较清楚,但对反应的底物和产物如何定向转运的机制还了解得不多。细胞质基质另一方面的功能是与细胞质骨架相关的。细胞质骨架作为细胞质基质的主要结构成分,与维持细胞的形态、运动、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有关,而且也是细胞质基质结构体系的组织者,为细胞质基质中其他成分和细胞器提供锚定位点。细胞骨架的表面积比相同直径的球形细胞的表面积大60120倍。这样大的

6、表面积限制了水分子的运动,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了更为精细的区域,使生物大分子锚定在细胞骨架三维空间的特定区域。使复杂的代谢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除此之外,细胞质基质在蛋白质的修饰、蛋白质选择性的降解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1蛋白质的修饰 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蛋白质修饰的类型主要有: (1) 辅酶或辅基与酶的共价结合。 (2)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用以调节很多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3)糖基化。糖基化主要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现的糖基化是指在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把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Nacetyl-glu cosamine)加到蛋白质的丝氨酸残基的羟基上。(4)对某些蛋白质的N端进行甲

7、基化修饰。这种修饰的蛋白质,如很多细胞骨架蛋白和组蛋白等,不易被细胞内的蛋白水解酶水解,从而使蛋白在细胞中维持较长的寿命。(5)酰基化。 2控制蛋白质的寿命在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序列中,除了有决定蛋白质在细胞内定位的信号和与修饰作用有关的信号外,还有决定蛋白质寿命的信号。这种信号存在于蛋白质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残基,若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是Met(甲硫氨酸)、Ser (丝氨酸)、Thr(苏氨酸)、Ala(丙氨酸)、Val(缬氨酸)、Cys(半胱氨酸)、Gly(甘氨酸)或Pro(脯氨酸),则蛋白质是稳定的;如是其他12种氨基酸之一,则是不稳定的。每种蛋白质开始合成时,N端的第一个氨基酸都是甲硫氨酸(细

8、菌中为甲酰甲硫氨酸),但合成后不久便被特异的氨基肽酶水解除去,然后由氨酰tRNA蛋白转移酶(aminoacyl-tRNA-protein transferase)把一个信号氨基酸加到某些蛋白质的N端,最终在蛋白质的N端留下一个不稳定的或稳定的氨基酸残基。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有一个很复杂的机制,识别蛋白质N端不稳定的氨基酸信号并准确地将这种蛋白质降解,是依赖于泛素的降解途径(ubiquitin-dependentpathway)。泛素是一个由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多个泛素分子共价结合到含有不稳定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的N端,然后一种 26S的

9、蛋白酶复合体或称蛋白酶体(proteosome)将蛋白质完全水解。 3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细胞质基质中的变性蛋白、错误折叠的蛋白、含有被氧化或其他非正常修饰氨基酸的蛋白,不管其N端氨基酸残基是否稳定,也常常很快被清除。 这种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可能由于畸形蛋白质暴露出来的氨基酸疏水基团,由此启动泛素对蛋白质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作用,被依赖于泛素的蛋白降解途径彻底水解。 4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这一功能主要靠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或称stress-response protein)来完成。在正常细胞中,热休克蛋白选择性地与

10、畸形蛋白质结合形成聚合物,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使聚集的蛋白质溶解,并进一步折叠成正确构象的蛋白质。 第二节 内 质 网1945年,K.R.Porter等人在组织培养细胞中初次观察到细胞质的内质部分有网状结构,建议叫做内质网。1954年,Palade和Porter等人证实内质网是由膜围绕的囊泡所组成。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真核细胞中由封闭的膜系统及其围成的腔形成互相沟通的网状结构。通常占细胞膜系统的一半左右,体积约占细胞总体积的10以上。原核细胞内没有内质网,由细胞膜代行其某些类似的职能。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内质网的数量、类型与形态差异很大。同一细胞在不

11、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内质网大大增加了细胞内膜的表面积,为多种酶特别是多酶体系提供了大面积的结合位点。同时内质网形成的完整封闭体系,将内质网上合成的物质与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物质分隔开来,更有利于它们的加工和运输。 内质网是蛋白质、脂质和糖类合成的基地,与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有明显的不同。 一、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内质网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糙面内质网(rough endo plasmic reticulum,rER)和光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糙面内质网多呈扁囊状,排列较为整齐,因在其膜表面分布着大量

12、的核糖体而命名。它是内质网与核糖体共同形成的复合机能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性的蛋白和多种膜蛋白。因此在分泌细胞(如胰腺腺泡细胞)和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中,糙面内质网非常发达,而在一些未分化的细胞与肿瘤细胞中则较为稀少。 表面没有核糖体结合的内质网称光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常为分支管状,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 光面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细胞中几乎不含有纯的光面内质网,它们只是作为内质网结构的一部分。光面内质网所占的区域通常较小,往往作为出芽的位点,将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或脂质转移到高尔基体内。在某些细胞中,光面内质网非常发达并具有特殊的功能,如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及肝细胞等。 内质网膜上有

13、一种称为易位子(translocon)的蛋白复合体,直径约 8.5 nm,中心有一个直径为2 nm的“通道”,其功能与新合成的多肽进入内质网有关。 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向内折叠的细胞膜有时与内质网相连接,甚至有管道相通。一些人认为在细胞进化过程中,内质网可能由细胞膜演化而来。内质网膜常与外层核膜连接,而且外核膜有时也附着大量的核糖体。这种结构上的联系反映内质网与核膜在发生上的同源关系。 二、内质网的功能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与脂质合成的基地,几乎全部的脂质和多种重要的蛋白质都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 1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之中。有些蛋白质刚起始合成不

14、久便转移至内质网膜上,继续进行蛋白质合成。在糙 面内质网上,多肽链一边延伸一边穿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中,以这类方式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 (1)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质 如胰腺细胞分泌的酶、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小肠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mucin)、内分泌腺分泌的多肽类激素以及胞外基质成分等。这类蛋白质常以分泌泡的形式通过细胞的胞吐作用输送到细胞外。 (2)膜的整合蛋白 膜蛋白等都具有方向性,其方向性在内质网上合成时就已确定。 (3)构成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 2脂质的合成内质网合成构成细胞所需要的几乎全部的膜脂,其中最主要的是磷脂酰胆碱(卵磷脂)。合成磷脂所需要的3种酶都定位在内质网膜上,其活

15、性部位在膜的细胞质基质一侧。合成磷脂的底物是来自细胞质基质。 在内质网膜上合成的磷脂,几分钟后就由细胞质基质侧转向内质网腔面,其转位可能是借助一种磷脂转位因子(phospholipid translocator)或称转位酶(flippase)的帮助来完成的。合成的磷脂由内质网向其他膜的转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高尔基体、溶酶体和细胞膜上;另一种方式是凭借一种水溶性的载体蛋白,称为磷脂转换蛋白(phospholipid exchange proteins,PEP)在膜之间转移磷脂。其转运模式是,首先PEP与磷脂分子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复合物,进入细胞质基质,通过自由扩散到缺少磷脂的

16、靶膜,如线粒体或过氧化物酶体膜上。PEP将磷脂释放出来,并安插在膜上. 3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进入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发生的主要化学修饰作用有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与二硫键的形成等。糖基化是内质网中最常见的蛋白质修饰,伴随着多肽合成同时进行。在内质网腔面,插入膜内的磷酸多萜醇上连接有寡糖链,膜上的糖基转移酶(glycosyl transferase)能够将寡糖基由磷酸多萜醇转移到相应的氨基酸残基上。N连接的糖基化:寡糖基转移到天冬酰胺残基上称为N连接的糖基化(Nlinked glycosy lation),与天冬酰胺直接结合的糖都是N乙酰葡萄糖胺。O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发生在高尔基体中,糖基化是发生在

17、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也可能发生在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上(如胶原蛋白),称O连接的糖基化(Olinkedglycosylation),与之直接结合的糖是N乙酰半乳糖胺。其过程尚不完全了解。酰基化发生在内质网的胞质侧,通常是软脂酸共价结合在跨膜蛋白的半胱氨酸残基上。 4新生多肽的折叠与装配 肽链的合成仅需要几十秒钟至几分钟,而新合成的多肽在内质网停留的时间往往长达几十分钟。不同的蛋白质在内质网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蛋白正确折叠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正确折叠的畸形肽链或未装配成寡聚体的蛋白质亚单位,一般都不能进入高尔基体。这类多肽一旦被识别,便从内质网腔转至细胞质基质,进而被蛋白酶体所

18、降解。它们的半寿期约为2030 min,有些只有5 min。 在内质网狭小的腔隙中常常同时有多种蛋白质。侧链基团之间极易形成二硫键,对肽链的正确折叠带来了很大困难。内质网中有一种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disulfideisomerase),它附着在内质网膜腔面上,可以切断二硫键,帮助新合成的蛋白重新形成二硫键并处于正确折叠的状态。这种酶的存在大大加快了正确折叠的过程。折叠好的蛋白质,内部往往有个疏水的核心,未折叠的蛋白质由于疏水核心的外露,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很容易发生聚集,甚至与其他未折叠的蛋白形成复合物。内质网含有一种结合蛋白(binding protein,Bip),可以识别

19、不正确折叠的蛋白或未装配好的蛋白亚单位,并促进它们重新折叠与装配。一旦这些蛋 白形成正确构象或装配完成,便与Bip分离,进入高尔基体。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Bip等蛋白都具有4肽信号(KDEL或HDEL)以保证它们滞留在内质网中,并维持很高的浓度。最近证明Bip属于热休克蛋白70家族的新成员,遍布在细胞内质网中。它们在进化上非常保守。 5内质网的其他功能 一般细胞中,光面内质网所占比例很小,但在某些细胞中非常发达。 肝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很丰富,它是合成外输性脂蛋白颗粒的基地。肝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中还含有一些酶,用以清除脂溶性的废物和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因而光面内质网具有解毒功能。 某些药物如苯巴比

20、妥(phenobarbit01)进人体内,肝细胞中与解毒反应有关的酶便大量合成,几天之中光面内质网的面积成倍增加。一旦毒物消失,多余的光面内质网也随之被溶酶体消化,5天内又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在某些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如睾丸间质细胞中,光面内质网也非常丰富,其中含有制造胆固醇并进一步产生固醇类激素的一系列的酶。肌细胞中含有发达的特化的光面内质网,称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 lum)。肌质网膜上的Ca2+ATP酶将细胞质基质中的Ca2+泵人肌质网腔中,储存起来。当受到神经冲动刺激后,Ca2+释放出来,肌肉收缩。在多数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具有储存 Ca2的功能,细胞外的信号物质

21、也可引起Ca2+向细胞质基质中释放。三、内质网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大量多种蛋白需要在内质网中折叠、装配、加工、包装及向高尔基体转运。这一过程显然是需要有一个精确调控的过程。最近发现至少 有三种不同的内质网-细胞核的信号转导途径,其中涉及到一系列信号转倒分子,最终调节细胞核内特异基因的表达: 1内质网腔内未折叠蛋白的超量积累。 2折叠好的膜蛋白的超量积累。 3内质网膜上膜脂成分的变化主要是固醇缺乏。这些变化将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诱导不同的基因活化,最终细胞表现出相应的对策,如启动未活化固醇合成相关的基因等,以保证内质网正常行使其功能。第三节 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体(Golgi body)又称高尔基

22、器(Golgi apparatus)或高尔基复合体(Goli complex),是比较普遍地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细胞器。1898年,意大利医生Camillo Golgi首次在神经细胞内观察到一种网状结构,命名为内网器(internal reticular apparatus)。后来在很多细胞中相继发现了类似的结构并称之为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从发现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中一半以上的时间对它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和超薄切片技术的发展,才证实了高尔基体的存在。高尔基体是由大小不一、形态多变的囊泡体系组成,在不同的细胞中,甚至细胞生长的不同阶段都有很大的区别。有

23、时不易辨认,而且更难分离与纯化,再加上一般动物细胞中数目较少,因此对高尔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细胞生物学家面临的挑战性难题之一。一、高尔基体的形态结构高尔基体的主体结构由一些(常常48个)排列较为整齐的扁平膜囊(saccules)堆叠在一起构成。扁囊多呈弓形,也有的呈半球形或球形。膜囊周围又有大量的大小不等的囊泡结构。扁囊的直径多在1mm左右,中间囊腔较窄,周缘多呈泡状,每层扁囊之间的距离约1530 nm。在不同细胞中扁囊的数目差异很大,少至 1-2个,多至十几个。高尔基体是一种有极性的细胞器,它在细胞中往往有比较恒定的位置与方向,物质从高尔基体的一侧进入,从另一侧输出,每层膜囊也各不

24、相同。高尔基体靠近细胞核的一面,扁囊弯曲成凸面又称形成面(forming face)或顺面(cis face),面向细胞膜的一面常呈凹面(concave)又称成熟面(mature face)或反面(trans face)。 根据高尔基体的各部分膜囊特有的成分,可用电镜细胞化学的方法对高尔基体的结构成分作进一步的分析。常用的4种标志细胞化学反应是: (1)嗜锇反应,经锇酸浸染后,高尔基体的cis面膜囊被特异地染色。 (2)焦磷酸硫胺素酶(TPP酶)的细胞化学反应,可特异地显示高尔基体的 trans面的12层膜囊。 (3)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酶)的细胞化学反应,常常可显示靠近trans面上的一

25、些膜囊状和管状结构,CMP酶也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4)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酶(NADP酶)的细胞化学反应,是高尔基体中间几层扁平囊的标志反应。 高尔基体的各种标志反应不仅有助于对高尔基体结构与功能的深入了解,而且可以用来更准确地鉴别高尔基体的极性。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尔基体至少由互相联系的 4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可能划分出更精细的间隔。高尔基体各个膜囊之间均由膜性结构连在一起 1高尔基体顺面膜囊(cis Golgi)或顺面网状结构(cisGolgi network,CGN)位于高尔基体顺面最外侧的扁平膜囊,又称cis膜囊,是中间多孔而呈连续分支状的管网结构。CGN膜厚约6nm,比高尔基

26、体其他部位略薄,但与内质网膜厚度接近。一般认为,CGN接受来自内质网新合成的物质并将其分类后大部分转入高尔基体中间膜囊,小部分蛋白质与脂质再返回内质网。返回内质网的蛋白质具有KDEL(或HDEL)这一信号序列,它是驻留在内质网内蛋白的特有序列。CGN区域还可能具有其他生物活性,如蛋白丝氨酸残基发生O连接的 糖基化;跨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结构域的酰基化;。 2高尔基体中间膜囊(medial Golgi)由扁平膜囊与管道组成,形成不同间隔,但功能上是连续的、完整的膜囊体系。多数糖基化修饰、糖脂的形成以及与高尔基体有关的多糖的合成都发生在中间膜囊中。扁平膜囊特殊的形态使其具有很大的膜表面,从而大大

27、增加了进行糖的合成与修饰的有效面积。 3高尔基体反面的膜囊(trans Golgi)以及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trans Golginetwork,TGN)TGN位于反面的最外层,与反面的扁平膜囊相连,另一侧伸人反面的细胞质中,形态呈管网状,并有囊泡与之相连。在不同的细胞中,TGN的形态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与高尔基体的其他结构相比,TGN的形态是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TGN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蛋白质的分类与包装,最后从高尔基体中输出,某些“晚期”的蛋白质修饰也发生在TGN中,如半乳糖(a)2,6位的唾液酸化、蛋白质酪氨酸残基的硫酸化及蛋白原的水解加工作用等。有人认为TGN在蛋白质与脂质的转运过程中

28、还起到“瓣膜”的作用,保证这些物质向单方向转运。在高尔基体的周围常常有大小不等的囊泡。顺面一侧的囊泡可能是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之间的物质运输小泡,称之为ERGIC(endoplasmic reticulum-Golgi intermediate compartment),或称VTCs(Vesicular-tubular clusters)。反面一侧可以见到体积较大的分泌泡与分泌颗粒,将经过高尔基体分类与包装的物质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高尔基体周围另一些囊泡推测是膜囊周缘膨大部分出芽形成的,它们可能负责膜囊之间的物质运输。 二、 高尔基体的功能 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大分子运输的一个主要交通枢纽:高尔基体

29、的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上合成的脂质一部分也要通过高尔基体向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等部位运输,此外高尔基体还是细胞内糖类合成的工厂。 1细胞的分泌活动 20世纪70年代初,Caro用3H亮氨酸对胰腺的腺泡细胞进行脉冲标记,发现在脉冲标记3 min后,放射自显影银粒主要位于内质网;20 min后,银粒出现 在高尔基体;120 min后则位于分泌泡并开始在顶端释放。实验显示了分泌性蛋白在细胞内的合成与转运途径,其转运的过程是通过高尔基体来完成的,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除分泌性蛋白外,很多细胞膜上的膜蛋白、溶酶体中的

30、酸性水解酶及胶原纤维等胞外基质成分都是通过高尔基体完成其定向转运过程。 那么高尔基体怎样完成对这些蛋白质的分类与转运功能呢? 溶酶体酶在高尔基体中的分选过程作为了解高尔基体功能的一个重要例子。 溶酶体中含有几十种酸性水解酶类,它们在内质网上合成后进人高尔基体。在内质网上合成时发生了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即把一个寡糖链共价结合到溶酶体酶分子中的天冬酰氨残基上。在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中存在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和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糖苷酶,在这两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寡糖链中的甘露糖残基磷酸化产生6磷酸甘露糖。这种特异的反应,只发生在溶酶体的酶上,而不发生在其他的糖蛋白上。溶酶体中所有的酶都有共同的标志。

31、就是6磷酸甘露糖(M6P)。在高尔基体反面的膜囊上结合着6磷酸甘露糖的受体,受体特异的亲和力使溶酶体的酶与其他蛋白质分离并起到局部浓缩的作用。上述溶酶体酶的分选途径仅仅是一个特例,况且也不是溶酶体酶唯一的途径。已发现在肝细胞中溶酶体酶还存在不依赖于6磷酸甘露糖的另一种分选途径。在内质网合成的很多糖蛋白的糖链要在高尔基体中经历十分复杂的修饰。人们猜测这种修饰作用可能与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的分选有关。然而用DNA重组技术证明,多种糖蛋白在去掉糖链后仍能正常地输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说明糖链在多数蛋白质的分选中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分选及其转运的信息仅存在于编码这个蛋白质的基因本身。流感

32、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可同时感染上皮细胞,这两种有包膜病毒的包膜蛋白均在内质网上合成,然后经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膜上。流感病毒的包膜蛋白特异性地转运到上皮细胞游离端的细胞膜上,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包膜蛋白则转运到基底面的细胞膜上。将克隆的流感病毒包膜蛋白的基因和水泡性口炎病毒包膜蛋白的基因同时在上皮细胞中表达,结果显示,两种病毒包膜蛋白的合成、转运途径及在细胞膜上的分布与病毒感染细胞时相同。水泡性口炎病毒包膜蛋白在由内质网合成后进人高尔基体时,存在于病毒包膜蛋白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双酸分选信号(AspxGin或DxE)起重要的作用,其他一些膜蛋白也具有这一信号序列,表明膜蛋白在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时,

33、也存在一种选择性的转运机制。但高尔基体对各种蛋白的分选信号的识别,分类、包装与运送的机制,目前还不很清楚。 2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类、多数细胞膜上的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都是糖蛋白,而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中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无糖基化修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大多数蛋白质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发生了糖基化。不仅如此,在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及在高尔基体各膜囊之间的转运过程中,连接在蛋白侧链上的寡糖基会发生一系列有序的加工与修饰。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都具有一个模板,使用相同的一套酶系并以类似的重复过程进行合成而糖蛋白中寡糖链的合成与加工都没有模板,靠不同的酶而且在细胞的不

34、同间隔中经历复杂的加工过程才能完成。因此人们推测,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糖基化一定具有某种重要的功能。首先考虑到的就是为各种蛋白质打上不同的标志,以利于高尔基体的分类与包装,同时保证糖蛋白从糙面内质网至高尔基体膜囊单方向进行转移。然而很多糖蛋白的分选与行使其功能并非需要糖基化的修饰,但是糖基化的比未糖基化的对组织蛋白酶有更强的抗性,提示糖基化增强了糖蛋白的稳定性。此外,多羟基糖侧链还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水溶性及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从已有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蛋白质糖基化具有不同的功能。对多数由高尔基体分选的蛋白质来说,糖基化并非作为蛋白质的分选信号,而更主要的作用可能是蛋白质在成熟过程中折叠成

35、正确的构象和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但这样仍很难解释糖侧链在内质网,特别是在高尔基体中的如此复杂的加工过程。有些学者从进化的角度上提出,因为寡糖链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限制了其他大分子接近细胞表面的膜蛋白,这就可能使真核细胞的祖先具有一个保护性的外被,同时又不像细胞壁那样限制细胞的形状与运动。这可能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步演化产生的。 真核细胞中糖基化修饰可分成两大类不:即N连接(连接到天冬酰胺的酰胺氮原子上)和O连接(连接到丝氨酸、苏氨酸或在胶原纤维中的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的羟基上)糖基化。N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在成分和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合成与加工的方式也完全不同。 N连接的糖基化反应发生在糙面内质网中,

36、所有的N连接的寡糖链都有一个共同的前体:磷酸多萜醇上的一个14个糖残基的寡糖链,寡糖链从磷酸多萜醇上转移至新生肽链的特定三肽序列的天冬酰胺残基上(AsnXSer或AsnXThr,其中X是除Pro以外的任何氨基酸)。在糙面内质网内以及在通过高尔基体各间隔转移的过程中,寡糖链经过一系列酶的加工,切除和添加特定的单糖,最后形成成熟的糖蛋白。所有成熟的N连接的寡糖链都含有2个N乙酰葡萄糖胺和3个甘露糖残基。 O连接的糖基化是在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中进行的。由于不同的糖基转移酶催化,每次加上一个单糖。最后一步是加上唾液酸残基,这一反应发生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和TGN中。多数的糖蛋白在10 min内便可从高尔基

37、体转送到其目的地。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所有与糖基化及寡糖的加工有关的酶都是整合膜蛋白。它们固定在细胞的不同间隔中,其活性部位均位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的腔面。寡糖链的合成与加工非常像在一条装配流水线上,糖蛋白从细胞器的一个间隔输送到另一个间隔,固定在间隔内壁上的一套排列有序的酶系,依次进行一道道加工,前一个反应的产物又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底物,确保只有加工过的底物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细胞中还有一类重要的糖蛋白,即蛋白聚糖(proteoglycan),也在高尔基体中装配。它是由一个或多个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结合到核心蛋白的丝氨酸残基上。与一般O连接寡糖不同,它直接与丝氨酸羟

38、基结合的不是N乙酰半乳糖胺而是木糖(xylose)。蛋白聚糖多为胞外基质的成分,有些也整合在细胞膜上,很多上皮细胞分泌的保护性粘液常常是蛋白聚糖和高度糖基化的糖蛋白的混合物。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合成和分泌多种多糖,多数多糖呈分支状且有很多共价修饰,远比动物细胞的复杂。涉及数百种酶。多数酶都存在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糖脂的糖侧链也是以与糖蛋白相同的途径和方式合成与加工的,最后由高尔基体转运到溶酶体膜或细胞膜上。 3蛋白酶的水解和其他加工过程 有些多肽,在糙面内质网中高尔基体经特异地水解才成为有生物活性的多肽。 不同的蛋白质在高尔基体中酶解加工的方式各不相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比较简

39、单的形式是没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原(proprotein)进入高尔基体后,将蛋白原N端或两端的序列切除形成成熟的多肽。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及血清蛋白( 白蛋白等)。 (2)有些蛋白质分子在糙面内质网中合成时便是含有多个相同氨基酸序列的前体,然后在高尔基体中水解成同种有活性的多肽,如神经肽等。 (3)某些蛋白分子的前体中含有不同的信号序列,最后加工成不同的产物;有些情况下,同一种蛋白质前体在不同的细胞中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加工而产生不同种的多肽,这样大大增加了细胞信号分子的多样性。不同的多肽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推测其原因是:有些多肽分子太小,在核糖体上难以有效地合成,如仅由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肽;有

40、些可能缺少包装并转运到分泌泡中的必要信号;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防止这些活性物质在合成它的细胞内起作用,硫酸化作用也在高尔基体中进行。硫酸化的蛋白质主要是蛋白聚糖。 第四节 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溶酶体(1ysosome)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 典型的动物细胞中约含有数百个溶酶体,但在不同的细胞内溶酶体的数量 和形态有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种细胞中,溶酶体的大小、形态也有很大区别,这主要是由于每个溶酶体处于其不同生理功能阶段的缘故。溶酶体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病理学中具

41、有重要意义,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对溶酶体研究的高度重视。一、溶酶体的结构类型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heterogenous)细胞器,这是指不同的溶酶体的形态大小,甚至其中所包含的水解酶的种类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溶酶体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分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lysosome)和残余体(residualbody)。 初级溶酶体呈球形,直径约0205mm,内容物均一,不含有明显的颗粒物质,外面由一层脂蛋白膜围绕,厚度为75mm。其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如蛋白酶、核酸酶、糖苷酶、酯酶、磷脂酶、磷酸酶和硫酸酶等,其共同的特征是都属酸

42、性水解酶,即酶的最适pH为5左右。 次级溶酶体是初级溶酶体与细胞内的自噬泡或异噬泡、胞饮泡或吞噬泡融合形成的复合体,分别称之为自噬溶酶体(autophago1ysosome)和异噬溶酶体 (phago1ysosome),二者都是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次级溶酶体中可能包含多种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线粒体等细胞器乃至细菌等,因此其形态不规则,直径可达几个微米; 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形成残余小体或称后溶酶体。残余小体可通过类似胞吐的方式将内容物排出细胞。 溶酶体膜在成分上也与其他生物膜不同:嵌有质子泵,借助水解ATP释放出的能量将H+泵人溶酶体内,使溶酶体中的H浓度比

43、细胞质中高100倍以上,以形成和维持酸性的内环境;具有多种载体蛋白用于水解的产物向外转运;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的降解。目前已发现60余种溶酶体的酶类,多数为可溶性的酶,有些整合在溶酶体膜上。酶蛋白本身的结构能抗御酸变性作用。溶酶体的酶与相关的非溶酶体酶是属于结构与功能上相似的一类酶的家族,少量的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是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为 70左右,在这种环境中溶酶体酶的活性大大降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类,具有与动物细胞溶酶体类似的功能。二、溶酶体的功能 溶酶体的基本功能是对生物大分子的强烈的消化作用,这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

44、谢活动及防御微生物的侵染都有重要的意义。 1 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真核细胞溶酶体通过降解的方式来清除暂时不需要的酶或某些代谢产物,清除衰老的细胞器、生物大分子、凋亡的细胞。台萨氏(TaySachs)病就是由于溶酶体中缺少9氨基己糖酯酶A(bNhexosaminidaseA)。细胞膜的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2不能被溶酶体水解而积累在脑细胞中,造成精神呆滞,约26岁即死亡。除台萨氏病外,已发现几十种这类型的疾病,其共同特征是细胞溶酶体内充满了未被降解的物质,因此称为储积症,它是一种隐性的遗传病,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防御功能 某些有防御功

45、能细胞可以识别并吞噬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在溶酶体作用下将其杀死并进一步降解。巨噬细胞中溶酶体非常丰富 某些病原体如麻风杆菌 (Mycobacteriurtz leprae)、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等,可在巨噬细胞的吞噬泡中繁殖,其原因主要是通过抑制吞噬泡的酸化从而抑制了溶酶体酶的活性。 3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1)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如降解内吞的血清脂蛋白,获得胆固醇等营养成分。在肝细胞中,每小时降解的蛋白质占肝细胞蛋白总量的4.5,这一过程主要由溶酶体完成。 (2)在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常常含有摄人的分泌颗粒,可能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在甲状腺中,甲状腺球蛋白(t

46、hyroglobin)储存在腺体内腔中,通过吞噬作用进入分泌细胞内并与溶酶体融合,甲状腺球蛋白被水解成甲状腺素,然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毛细血管中。 (3)两栖类发育过程中蝌蚪尾巴的退化,哺乳动物断奶后乳腺的退行性变化等都涉及某些特定细胞编程性死亡及周围活细胞对其的清除,这些过程都与溶酶体有关。(4)在受精过程中的作用,精子的顶体(acrosome)相当于特化的溶酶体,其中含多种水解酶类,它能溶解卵细胞的外被及滤泡细胞,产生孔道,使精子进入卵细胞。三、溶酶体的发生四、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microbody),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

47、器(图614)。它普遍地存在于所有动物细胞和很多植物细胞中。由于过氧化物酶体在形态大小及降解生物大分子等功能上与溶酶体类似,再加上也是一种异质性的细胞器,因此人们在很长时间里把它看作是某种溶酶体,直至 20世纪70年代才逐渐确认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与溶酶体完全不同的细胞器。近些年来,对这一细胞器的成分、功能及其发生过程有了进一步了解。 1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的区别 这两种细胞器在成分、功能及发生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详见表63所示。 2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过氧化物酶体中常含有两种酶:一是依赖于黄素(FAD)的氧化酶,其作用是将底物氧化形成H202;二是过氧化氢酶,它的作用是将H202分解,形成水和氧气。由这两种酶催化的反应,相互偶联,从而可使细胞免受H202的毒害。对动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了解很少,已知在肝细胞或肾细胞中,它可氧化分解血液中的有毒成分,起到解毒作用。例如饮进的酒精几乎半数是在过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