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PDF版)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北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PDF版)答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参考答案答案 1 【答案】C 【解析】C 项,通过第三段“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古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努力追根溯源”的这句话,可以发现并不容易。 2 【答案】B 【解析】B 项,不是“中国的古地图缺乏形象性”,而“文字的描述即便详尽,终究无法展现出地图的形象”;后面的表述因此全不正确。 3 【答案】C 【解析】C 项, 禹贡地域图的绘制是在“制图六体”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不是因禹贡地域图的绘制才有了“制图六体”理论的产生。 4 【答案】B 【解析】A 项“严歌苓十分敏感”的表述扩大范围,原文只是说“严歌苓天生对故事敏感,喜欢听故
2、事”;C 项强加因果,“自由地来往于国内外”与“她的小说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构不成因果关系;D 项“甚至为此患上了狂躁症、忧郁症”的表述因果关系不当,“她一度产生厌世思想”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 5严歌苓喜欢追问历史,且不依不饶,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的共同点,她喜欢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现实。用疯狂的想象去丰富题材,用生命的激情去点燃写作的“蜡烛”。 (每点 2 分)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对题干所提供的“在历史中追问,在创作中燃烧”这句话也即文章的标题分解为两个层面作出分析。 严歌苓说“我的脑子已经被太多重大的、还没搞清楚的历史上的追问所占据,我还在一直追问,在不依不饶”
3、表现了“在历史中追问” ,写历史是严歌苓小说的共同点。严歌苓说“我这个人还有一种病态,疯狂地想象”表现了“在创作中燃烧” ,严歌苓是用生命的激情去点燃写作。 6 现在人们大概只能集中注意力一两分钟, 小说很容易失去读者, 所以作家要运用最好的文字写故事,把自己的见解和超越故事的信息传达给读者。民间有很多好故事,生活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细节,编造不出来,也想象不出来。大众是文学生命的土壤,文学脱离大众,必然走向死亡。 (答出 1 点给 2 分,答出 2 点给 4 分,答出 3 点给 5 分)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严歌苓认为文学不能高高在上的观点出自最后一段, 可在
4、该段提炼既然 “不能高高在上” , 就要贴近大众,吸引读者,扎根生活。围绕这几个要点在最后一段提取相关的语句即可。 7、 【答案】 A D【解析】 B 第二句话表现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C“他始终相信吃了有硬币的饺子会获得福气”不对,为了记住母亲的关爱,激励自己奋斗。E母亲说这话是因为爱儿子,不一定是“有意识地激励儿子从小要立志”。 8、 【答案】贯串全文,是全文组织材料的线索。 这句话表现了母亲对刘二的爱和希望,突出了母亲的慈爱形象。 (2)它推动了情节发展,刘二不断领悟其内涵,不断成长。 (每点 1 分) 9、 【答案】细节描写。 (2 分) 如“他看见妈妈正在用手指头去捏那些煮好的饺子,嘴
5、里还嘟嘟囔囔的说:我做了记号呀,怎么找不到了?”,这个细节形象地表现了妈妈为让儿子吃到有硬币的饺子的良苦用心。“夏天的中午,刘二喜欢躺在池塘边的树阴里,看粉红粉白的莲花在微风中摇曳,看鲤鱼在水面上撒欢,听草鱼吃草的嚓嚓声。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这个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刘二努力奋斗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举例、分析各 1 分。 ) 10 【答案】D 【解析】当春未死时,清有议和意,春为言之于朝,朝中哗然诋春。诚意伯刘孔昭遂劾春降敌不忠,乞削其所授宪职。 11 【答案】A 【解析】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派遣。 12 【答案】A 【解析】是永平失守后被起用为兵备参议;并没有升为巡抚
6、,而是“仍涖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13 【答案】(张春)被人中伤,是不是有滥杀行为,一调查便会明白,希望免于提审。 忠臣不侍奉两个君主,这是礼道,我如果贪生怕死,朝廷怎么会任用我呢? 【解析】“被动句” “乞” “提问”各 1 分,句意 2 分,共 5 分。 “礼” “贪生” “安”各 1 分,句意 2 分,共 5 分。 【参考译文】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乡试中举,曾任刑部主事。他很注意德行修养,善谈兵法。天启二年(1622),辽东辽西尽为清军占领,朝廷急需守边将才,升张春为山东佥事,兼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这时大军屯驻山海关,永平为来往要道,兵马络绎不绝,关外难
7、民也云集于此。张春运筹有方,事情办得合理,又不扰害百姓。历任副使、参政,最后又回到原来官职。 崇祯元年(1628),改任关内道兵备。兵部尚书王在晋听信流言,说春好杀人,一天斩首十二人。张春上书申辩,关内百姓为他诉冤。在晋又弹劾他与太监有勾结,克扣军饷,将他革职,交司法衙门惩办。督师袁崇焕认为张春廉洁,不同意惩办。御史李炳认为说:“张春平时疾恶如仇,故为人所中伤。是不是有滥杀行为,一调查便会明白,用不着提审。”皇帝不同意。第二年司法衙门报告说,弹劾张春的罪状,均查无实据,于是将他释放。 崇祯三年(1630)正月,永平失守,起任张春为永平兵备。因为说兵机不可泄露,请准予朝见皇上,面陈战略,皇帝准许
8、。他当面向皇上陈述了自己的意见,皇帝认为很好,升他为参政。随后,张春同诸将收复了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负责兵备事,候巡抚开缺时再补任。永平大战之后,百姓贫困,张春尽心抚恤,所以人民更加怀念他。 崇祯四年(1631)八月,清兵围攻大凌河畔之新城,命张春督率总兵吴襄、宋伟去援救。九月二十四日渡过小凌河,经三日到达长山,距城十五里,清军以二万骑兵来迎战。两军交锋,枪炮齐发,声震天地。张春营受到冲击,诸军皆败,吴襄先失败,张春收集被击溃的军士再立营。忽然风起云涌,张春命纵火,火势甚大。又突然大雨,风向逆转,明官军士卒被烧死很多。过了一会儿雨停,两军再战,宋伟不能支持也退走了。张春及参将张洪谟、杨
9、华征,游击恭大湖等三十三人被俘,部卒死者无数。他们见了清太宗皇太极,都行君臣跪拜礼,只有张春直立不跪。到了晚上,皇太极派人赐给他珍馐美味。张春说: “忠臣不侍奉两个君主,这是礼道。我如果贪生怕死,朝廷怎么会任用我呢?”最终没有吃饭。过了三天,又拿酒食赏赐给他,张春仍然没有吃。看守者恳切劝解,又为清太宗的诚意所感动,才食一餐。令他剃发,不肯。住在古庙内,穿着明朝衣冠,一直都没有失去一个臣子的气节,最终死去。 当张春未死之时,清有议和之意,张春将此事转告朝廷,朝中廷臣们七嘴八舌地攻击张春。诚意伯刘孔昭弹劾他降敌不忠,要求削夺他的官职。朝廷虽未同意,而有关衙门把春的两个儿子逮捕入狱,死于狱中。 14
10、 【答案】AD 【解析】 (答对一项 2 分,两项 5 分)A 项,“毫无凄婉”之意过于武断。D 项,由实转虚。 15.【答案】首句,谪居送客,征帆远去,满目秋色,秋上心头,自有一股离别意。 次句, “孤”因送别而生, “浮”因友人离开而生虚幻之感,送别后之孤独感油然而生。 第三句,帝宫高入九重天,友人前往之地就如仙境一样难以接触,而诗人如同被贬入凡尘,送别时惆怅之情顿生。 尾句, “言有尽而意无穷” , 心如潮水, 随帆而逝, 浓厚的别情与那一江之水融为一体, 可谓满江送别意。 【解析】一点 2 分,三点 6 分;答到三点即可。 16.(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2)后人哀之而不鉴
11、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一蓑烟雨任平生 17、 【答案】D 解析: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只做谓语和定语,含贬义。本项错在错用为状语和不合语境。 不刊之论: 刊: 削除, 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 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符合语意。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不能理解为“文章写得不好,读不下去,”应为“不堪卒读”。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不符合句子意思。食言而肥:是指违背诺言,只图对自己有利。海晏河清: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18、 【答案】C 【解
12、析】 A 项多项定语语序不当,“优秀的”是形容词性的短语,应放在“射手”前。B项,暗焕主语,应把“具有”删掉。D 并列使用了有包含关系的概念,应去掉学习生活、社会交往。 19、 【答案】C 20.也有安全风险。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关注空格前后的内容。整个语段阐述的是核电的相关问题。第一空,根据空格前“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及空格后环保人士支持核电却又很纠结,可知空格处应填“也有安全风险”之类的语句。第二空,根据空格后的问号与“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等内容,可知不仅仅是核电有这样的问题,空格处可填写“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
13、之类的反问句。第三空,根据前面的“发展中不同诉求交织、冲突”与后面的“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等内容,可以推出空格处应填写“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 ”之类的语句。 21. 【答案】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解析】 试题分析: 先仔细阅读图表, 理清图表内容, 搞清“听”“说”“读”“写”的关系;再根据题目要求“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形成答案注意“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 个字”的答题要求。 22、立意角度提示 一、从华人父亲角度:1、为华人父亲点赞,将无私的爱贡献给下一代。2、可以质疑父亲做法,爱孩子别过于溺爱,也应让孩子经历风雨。3、作为父亲,他可以为儿子遮风挡雨,但路还得儿子自己走。立意如“可以为他撑起一片天,但不替他走人生路”。 二、从英国父亲角度:1、认同英国父亲的做法,与孩子平等相处,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2、质疑英国父亲,批评英国父亲的做法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过于自我。 三、从两位父亲行为辨证的角度:1、反映了东西方父爱方式的不同。2、适合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