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关于二年级语文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1 说教材: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由于害怕没敢承认,但内心十分内疚。后来,“我”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写了一封道歉信。宽容慈爱的老奶奶同样以回信的方式把钱还给了我,并用“我为你骄傲”赞扬了“我”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
2、序来记叙,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没有豪言壮语,却深切感人,人文性特别强。根据新课标要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订了教学目标: 1、会认“封、歉”等9个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12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 3、懂得做人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 教学难点: 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 说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
3、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 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骄傲”,和学生打招呼。理解“骄傲”的意思,并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师出示课题。听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1、教师问: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闯祸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学生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
4、价值的问题,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教师点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那么你能开心的读一读吗?(学生读,评议后再读) 教师抓住“像又像“让学生仿句说话。 学生读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心情”。师引导:谁见过兔子逃跑的样子?(学生模仿) 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指名读,读的不好,激励学生再读。一起读) 2、师引问:小男孩惹了祸,会怎么想呢?学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不自在”的感受。(学生多元的理解)教师指名学生读出“不自在
5、”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全班读。 3、师引导:小男孩后来是怎么做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几个学生的看法不同),师继续引导:小男孩还完钱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孩子? 引导:老奶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学生读5、6自然段。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认为老奶奶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很活跃,谈出各自的看法) 紧扣语言的训练展开教学活动的。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态、心理、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练习说话;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情感,练习朗读;等等,都是为了体现
6、了语文教学的训练意识,注重基础性的把握。 三、总结全文,归纳领悟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老奶奶是宽容的人,小男孩是负责任的人。 四、巧妙拓展,丰富教学 1、你觉得“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这次过失?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了错事,应当怎么办? 利用这两个生活问题,让学生谈更多的生活感受,给他们个性化表达的机会。 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本课起到复述的作用。本文我是抓住小男孩的情感变化进行板书设计,(开心害怕不自在轻松),老奶奶、小男孩的性格特征,为突出直观性,使知识简要,集中并体现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7、 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一、葡萄沟盛产水果。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三、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四、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盛产、茂密、凉棚、五光十色、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边朗读,边理解
8、。 二、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流程 一、在导入新课中走近葡萄沟 1、教师首先板书葡萄一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这个轻声词后,完整课题板书沟,葡萄是一种水果,葡萄沟呢?聪明的学生理解葡萄沟是一个地名,因为课题中的沟,我们常说山沟沟水沟就表示地名。 2、葡萄沟在哪里呢?出示语句: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学生一:葡萄沟在新疆。学生二:葡萄沟在吐鲁番。学生三: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说的都没错,哪位同学说的让大家听了更明白?是呀,第三位同学讲的更明白,中国有个省份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个地方叫吐鲁番,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3、教师乘机设疑: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是什么值
9、得一写呢? 二、在初读课文中走进葡萄沟 1、快把书打开,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认认真真读课文吧。(学生带着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是什么值得一写呢?这个问题走进文本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又通过检查生字新词、选自己想读的小节朗读,读准字音,学生从一开始的走近葡萄沟到了走进了葡萄沟) 2、大家读过课文了,谁能告诉大家,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为什么值得一写呢? 3、过渡:是呀,那里的葡萄太棒了,那里的人们太好客了,现在你们最想读哪一节?(第二节) 三、在细读课文中欣赏葡萄园 1、你知道这个小节有几句话吗?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哪几句是写夏天的?哪几句是写秋天的景色的呢?(夏天和秋天、这时候)这时候指什么
10、时候啊?自己读一读。(秋季) 2、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理解山坡、梯田。(梯田是沿着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个个 (1)怎么样才算茂密呢?看文,层层叠叠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就是茂密,理解茂密。 (2)看到了许许许多的绿叶,像凉棚,看到了多少凉棚,一个两个还是看到了几个凉棚?(一个个)老师查过资料,夏天那里天气太热,最高温度达到了49度。闷热的夏天,想象新疆的小朋友可在凉棚下干什么?老人们呢? (3)朗读指导。闭上眼睛,让我们大家赶快钻进凉棚去 (4)、到了秋季,葡萄丰收了!哎呀,有几种颜色啊?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都见过吗?认识哪种颜色的葡萄?让孩子认识红的
11、、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读)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这里一连4个顿号的作用。 (5)这么多颜色,可以同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可以换吗?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往下读,你还能读懂什么?(老乡的热情)哪里看出老乡的热情呀?(准:一定;最甜;吃个够) 5、朗读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六、说效果 本课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爱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在本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
12、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3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如:有常见的生活小事玲玲的画,玲玲的画是一篇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课文,通过玲玲和爸爸一起开动脑筋,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变好”的道理。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蜜蜂引路。蜜蜂引路是一篇启发学生思维的课文。通过“列宁细心观察,蜜蜂能引路”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疑难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的道理。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他是一篇给学生启迪,让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劳而获”是不可
13、能的。有美丽动人的童话丑小鸭,丑小鸭是童话故事,其情节很容易让学生感兴趣。通过对丑小鸭的经历感到伤心、可怜,但最后的结局又让人欣喜若狂,这一段故事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要正确看待任何事物的发展顺序。读完整组课文,掩卷细思,丰富的内容告诉我们,“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做事要善于思考,要正确认识自己。 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无数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勤于观察、善于思考
14、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象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通过本课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一)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38个生字,会些39个生字。 2、培养学生多动脑,多思考的能力,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得到解决。 3、让学生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二)本课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 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
15、真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说教重点: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 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 2、朗读体验法通过读,体验列宁的细心观察勤于思考。 3、图画辅助法利用简笔画直观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 4、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对列宁找的养蜂人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 5、表演法对个别词语,让学生模仿、表演进行体会。 二、说学法: 1、自读感悟法学生通过自渎,说说自己知道或读懂了什么? 2、朗读体验法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验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品质。 3、表演理解法个别词语理解时
16、加上自己的体会表演出来。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板书课题26蜜蜂引路) 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列宁的家在哪里?(3)他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 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
17、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引入新课。 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 (四)、学习新课。 1、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2、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画出简图。 3、点评,请一名同学上台贴图。 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 (五)、学习第三段。 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 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 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用“-”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仔细观
18、察 (六)、学习第四段。 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 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 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 5、指导朗读此句。 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 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 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 (七)、总结全文。 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
19、幽默说法。 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 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4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苦与最乐。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最苦与最乐是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底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梁启超先谈未尽责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
20、逃避责任。”论证思维有很强的严密性,富有说服力。本单元四篇课文均是议论文,且为本套教材唯一的议论文单元。而本文是本单元最突出,最具议论文特点的文章,以这样一篇论点鲜明、讨论严密,论据充实的议论文居中,有助于学生总结,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以后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完成本文的教学任务拟用两课时:第一可是侧垂了解议论文中观点(论点)和材料(论据)的关系以及文章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第二课时侧垂品析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富有灵性说服力的语言,拓展练习。这里说明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语文理标的基本
21、精神,以及79年级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了解议论文中观点(论点)和材料(论据)两大要素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特点,从而理清文章脉络;学会积累文中白语、俗语、名言佳句,并初步学会分析观点和材料。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提炼文章主要意思,理解重点语段为规范,推而广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
22、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在议论文的三要素,重点也是难点。考虑到学生初学议论文,不一定很快把握住。虽然本文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但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为:着重抓住观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培养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把教学重点作为教学难点。 正如上面所说,学生初学议论文,往往会有一种畏难情绪,认为议论文深奥难学,或者只是简单理解突发议论等,虽然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单元也已学习两篇课文,尽管都是立论文章,有一定的特色,但对学生学习借鉴解读这类课文的方法偏少。本文议论特点比较突出,因此,作
23、些引导归纳是必要的。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拟采用引导学生以探讨方式交流学习考试方面的“最苦”与“最乐”,然后要求学生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勾画摘录作者眼中“最苦”“最乐”的语句,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理清文章结构。同时,精读“最苦”部分,以点带面自学“最乐”部分,相机进行能力迁移训练。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初学议论文,更应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拟采用点拨启发和学生自主讨论相结合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的术语、概念,而用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组织探讨,引导进一步接近议论文,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然后再因势力导,引导出学生逻辑思维的积极
24、性,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具体表现力。 问题讨论法。用实际问题引发思考讨论,从心理上克服对议论文的畏难情绪,找到阅读的突破口。 整体感知摘录法。采用默读方法,抛出问题,要求勾画摘抄,粗通文章,感知整体。 精读示范教法。教师与学生共同精读课文“最苦”部分,作好示范,迁移学习课文“最乐”部分,同时理清关系,突破重难点。 (从5步说明) 教学程序设计:问题讨论整体感知精读示范能力迁移总结推进,以下以此为纲进行说明。 (一)问题讨论,导入新课 课文导入要尽量解开学生畏难的思想包袱激发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拟从学生较为苦恼的学习考试入手,请学生谈谈他们的苦恼,然后说说最高兴的(最乐)。
25、这样设计是从学生生活找到突破,让学生有话可以说,易融入本文的学习中来,作了很好的熏染和铺垫。 最后,教师可以在讨论基础上抛出,今天我们来看看梁启超眼中的“最苦与最乐”是什么?他认为人生在世面对这样的“苦乐”应该怎么办呢? (二)整体感知,精读示范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摘抄文中的古语、俗语、名言佳句等,梳理后要求学生围绕导入中的问题在文中勾画摘抄,并完成题板上的三个填空,即是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但,而不能。经过讨论完成后理清文章结构,明确文章可分成三部分。经过这个环节,学生初步把握文中的观点及脉络为下面进一步解决难点作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步,组织学生重点阅读课文“最
26、苦“部分,在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小组交流讨论:“为什么是最苦?有什么可以来证明?”同样之用勾画摘抄法,很容易找到要点,如: 1、为什么是最苦? “凡人生在世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躲避。 2、有什么可以来说明? “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点拨出“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不尽责任最苦,缘于良心的监督,致死不已,无法排解,也不能逃避。 通过这样的精读,初步教会学生明确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分析材料,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启发了学生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
27、任意识。 (三)模仿自学,能力迁移 通过对“最苦”部分的精读训练,诱导学生自学剖析“最乐”部分,也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探讨学习。本部分侧垂说理,但学生还是可以把握住相应的句子。如: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其乐。人生须知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快乐之权,操之在已。之所以把这部分作为自学,主要是学生对本部分的理解较容易些,也为了让学生明白原来“尽责任”与“负责任”均谈读“责任”的态度与想法,恰如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开。这样自然而然地理清两部分,即最苦与最乐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再次强化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自然也明确了本文的论点了。 (四)总结推进,拓展阅读 在“整体”至“局部”的教学构思
28、中,适时总结,推进设置悬念,让学生意未犹尽,是一节课很好的收尾。拟用“作者认为要快乐须负责任尽责任,不能逃避,你认为还有什么办法或想法让一切都快乐起来?”目的为推进思考,更重要为下节课铺设条件,让学生课外充分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无形教育作用得以发挥。 第二为更好地保证让学习效果,不仅“举一反三”,更要“举三反一”,强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分发文章怀疑与学问作为课外拓展阅读材料,作为作业。 本文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反映课文内容,做到简明、概括、美观。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论点: 一、(12)论述“负责任最苦。”(事例) 二、(3)论述“尽责任最乐。”(道理) 三、(45)论述“勇于负责,不逃避。” 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