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ster Degree Dissertation Subject : Research on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Teachers IT -Supported Classroom Teaching Postgraduate: Wang Xianwen Advisor: Zhang Jianxin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y, 2007 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2、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 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 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湖南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 : 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 者 签 名 : 导 师 签 名 系 日 期 : 目录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引言 . 1 1.1研究缘起 . 1 1.2研究目
3、的与范围 . : . 3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 4 1.4研究方法 . 7 “ 1.5 研究意义 . 8 第二章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 10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 10 2.2信息技术的 教学效用 考察 . 14 2.3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 17 2.4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指导理论 . 19 第三章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 . 21 3.1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现状 . 21 3.2学生对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 27 3.3 S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 31 第四章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4、33 4.1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推进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 . 33 4.2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 39 4.3注重信息化课堂教学评价,确保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 42 结语 . 45 附录 1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 47 附录 2学生对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 . 48 附录 3教师、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48 主要参考文献 . : . 4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1 E . 52 摘要 当前,我国髙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但面临着如何保障髙校教学质量的 提髙。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普遍利用,人们对之给予了极高的期望,并 通过大量投入来
5、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然而,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信息化教学效果 并不理想,技术引入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效利用。 因此提髙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亟待 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湖南某髙校为个案,以 信息化课堂教学为研究 载体,以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对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为研究内容,分 析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现实,并探求有效利用的策略。全文共分为四部分:引 言、理论研究、现状调査研究和策略研究。 引言为研究总括。包括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 研究意义的阐述。 理论研究部分,首先对本研究的关键性概念进行
6、了阐释,以明确研究对象, 其次介绍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点。研究中对信息化课 堂教学过程的考查、教师有效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的探析、 有效 的评价等均以系统观作为指导思想。 现状调查研究,包括问卷与访谈调查两个部分。教师问卷揭示教师信息化课 堂教学相关情况 ;学生问卷,采用学生评教的方式来了解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访谈调査旨在对问卷中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策略研究。要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开展信息化培训, 推进高校教师信息化建设;创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教师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 实践提供服务保障;加强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的评价,促进高校教学质
7、 量的提髙。 关键词 :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turned into a popular stage in China, but how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problem we encounter.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a solution; so much money is invest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
8、rmat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the effect is out of our expectation. To be effective, teacher is the key factor. Therefore, we should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how teacher make use of IT in their classroom. The research is a case study, choosing a higher school in Hunan province as resear
9、ch object, deeply observing the activity of teacher in IT-supported classroom and exploring students5 opinion on their teacher5s i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above facts, the thesis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n the teachers9 IT-supported cla
10、ssroom instruction. The research includes four parts: the preface, the theory, the practice and the conclusion. The preface is a general 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origin, object, methods,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theory section: Firstly, the thesis states some ke
11、y concepts, which will explicit research object. Secondly, it refers to some study theories which will guide our research into the effectiveness. All the analyses are based on a system view, such as analyses of factors,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evaluation etc. The practice procedure: We tried to f
12、ind out what college teachers do in their IT-supported teaching and students opinions on its effectiveness by questionnaire. In the meantime, we observe some related matters thoroughly by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pushing forward college teachers9 IT-supported construction by IT training;
13、 providing a guarantee for the IT-based teaching by setting up good IT-environment;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by strengthening the evaluation of college teachersJ IT-based classroom teaching is necessary for u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n IT-supported classroom teaching. Keyvords: college teach
14、er, IT-supported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第一章引言 当前髙校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与人力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但信息技 术在教学方面的推动作用并不理想。笔者査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和调查报告发现: 信息技术尽管得到普遍的应用,但相当多的高校教师并没有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信 息技术开展教学;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浅层面的利用,信息技术大多被用于展示 课件,教学方式是从 人灌 走向 电灌 ;除与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中 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外,其他课程则很少要求。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利用并未 实现优化教学与学习过程、提高教育质
15、量的期望。面对现实,我们需要深入反思 : 信息化课堂教学对教师的 教 与学生的 学 究竟带来哪些变化,对课堂教学 带来哪些影响;如何提高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们深入课 堂、教师与学生中,去考察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 ,评 价效果 、诊 断问题、总 结经验 ,以探讨有效利用的策略,保障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1.1研究缘起 信息技术是 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影响是空 前的,人们己经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在高等教育,人们已经取得共识:髙等教育 信息化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头戏;高校教学信息化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高等 教育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
16、重要手段。 1.1.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信息时代的要求 当前,以网络与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进入到信息 化社会。世界各国对教育寄予重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 展, 培养适用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确保本国在信息化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高等教育 正在受到与技术有关的新机会的挑战,这些技术正在改进可以创造、 管理、传播、利用和掌握知识的方法。 我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教育部长陈至立早在 1998年撰 写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文章强调 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 赵中建选编 .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一 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 M丨 .
17、教育科学出版 社 ,1999. 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 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并号召 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 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随后,教育部出台关于 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意见、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 通知、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提升信息技术的在教育中 的地 位,开展 校园网建设 、实施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推出 精品课
18、程建设 等 措施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入应用。 1.1.2信息技术是提髙髙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截止 2005年底,中国高等学校有 2300余所,在校大学生总数已超过 2300 万人,总体规模己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提高到 21%,实现了高等 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从数量上讲,我国高等教育己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面 临着如何保障教育质量的提升的问题。为此,教育部 2005在关于进一步加强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保证高等学 校的本科教学质量,并 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开展髙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等工作以保证
19、高等教育质量。教 育部长周济指出 质量己成为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提高教育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只有提髙高等教学的质量,才能为我国髙等教育大 众化发展提供保障 面对信息化社会和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教育部强调保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 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部在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 加 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 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 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 见文件指出 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要确保高质 量完成 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
20、网络共享平台。 要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和数字化图书馆等,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的进程。 要鼓励教师共享精品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按照教育规律和课程特点,推动多媒 周济 .提高质置是大学创新主要追求 EB/OL. http:/ 丨 .html 体辅助教学,不断提髙教学效果。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 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 30%以上,其他高等学校应达到 15%以上。 同时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中提出 要突破传统教师教育的时空观,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积 极研究、探索和 实践在信息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模式
21、和方 法的改革和创新,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教师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 。 1.1. 3信息技术在髙校的应用状况 髙校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北京大学于 2005年 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 我国髙校校园信息化 发展都比较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都已达到了一定水平。 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 校务、行政和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要快于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 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教师的教学应用情况要落后于学生。 校园信息化经费预算 总体呈增长趋势,但经费分配不够合理,硬件经费投资比例仍然过髙。 ( 5)学校在 校园信息化相关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有待于
22、进一步完善。 这表明尽管 我国髙校信息化硬件水平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的应用并没有 得到重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落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浮躁建设与应用的背后,我们应该理性的意识到:当前不再是提倡信息化 课堂教学应用的阶段,而更需关注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即其有效性。 1.2研究目的与范围 1.2.1研究目的 基于对信息化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査,本研究试图揭示什么样的信息化课堂教 学是有效的,教师在课堂中 如何做 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前者是理论层面的 阐释,是前提;后者从实践层面来描述,是方法。总之本研究目的在于帮助高校 教师从理论上去理解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
23、践中去有效地利用信息技 术以提髙教学的效果。面对不同课程、教师、学生,难以找出 真理式 方法, 但我们可以关注影响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探寻有效应用的共同行为,提供有效开 展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赵国栋 .信息化改变着学校的容颜 EB/OL】 . http:/.en/gb/2005/02/28/zy/jxjs/l.htm 1.2.2研究范围 信息技术在高校中扮演着多维的角色,正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 Ely所说:信 息技术可以在优化教学、学习和管理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Ely, 1999)。 具体 到高等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概括为髙校教学管理、髙校课堂教学、高校科 研以及大学生校园生活等四个
24、方面。本研究范围选定为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即 探讨教师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行为和应用的效果。 本研究选定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原因在于:一是课堂教学是高等教学 质量的核心与关键因素,课堂教学直接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效能:二是课堂教学具 有特定时空性,更利于把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动态实践过程,将 涉及复杂的、不断变化并相互作用的因素。本研究侧重课堂教学,以此笔者可以 深入了解其影响教学有效 性的相关因素,并协调好各因素,为提高信息化课堂教 学有效性服务。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信息化教学理论研究 1993年美国教育部组织了十多位资深专家产生了一份题为用教育技术支
25、 持教育改革的报告,提出利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教学,并对革新的教学与传统 的教学之间的明显差别进行了分析 ,随后对信息化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我国,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 2001)指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 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 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 工具 ,表明了信息化教学应实现四个方式上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 (1999)系统论述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理想的教学环 境。北京
26、师范大学刘儒德 ( 1997, 2002)基于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的理解, 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五阶段观,并对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及特征进行了总 结。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 ( 2002)在对美国的 E leaming分析的基础上提 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强调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视角探讨 信息化教学应用 9北京师范大学马宁,余胜泉( 2002)从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与深 度出发,将信息技术在课程中整合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知识为中心的 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 段,并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程度的不同,细化为十个层次。 1.3.2影
27、响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研究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是影响信息化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教师是信息技 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实施者, 改革的决定必须发生在个人层次,个人行为的改变 是计算机整合到课堂教学的根本 ( G dlad, 1984: Fullan, 1991; Means, 1993; Rogers, 1995)。只有在教师有效使用的情况下,技术才能起作用。教师需要持 续的教育学和技术支持,因而要深入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有效使用信息技 术,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实到教学一线,解决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创 设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从而促进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现。 UNESCO Cai
28、ro Office (2001)在报告中提到,有研究表明影响教师成功进行 技术整合的因素有: 有时间彻底地探索和掌握技术,这样他们才能与学生一起 有效地应用技术; 培养针对技术使用的特定的课堂管理技能; 具有和培养对 技术的积极态度,相信使用目标技术 (target technology)的课程和教学益处的价 值 ; 评价和理解如何运用所希望的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化的科学和数 学教学; ( 5)主动投入到在课堂中采用和开展 IT应用的所有方面。 Steven M.Br wn (2003 )提出影响教师是否使用技术资源的因素包括,鼓励 教师实验和合作的政 策 t对于教师使用技术的激励;对于
29、技术的管理和领导:共同理解和认可技术作 为学习和教学工具的重要性。 1.3.3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研究者通过案例分析和访谈发现,教师对于技术应用的态度和热情,并不像 能力发展一样是单调变化的,态度和热情的发展往往呈波动性。最初接触到信息 技术时,师生对于技术带来的变化感到新奇,因而效果和热情都非常好,但随着 新奇感下降,兴趣减少,接踵而来的是麻烦和困惑:感到课件不适合需要 5经常 出现小的技术故障;缺少新的教学设计变化;信息技术应用进入低潮期 (赵健, 2005)。美国的明日苹果教室 (Apple Classroom of Tomorrow ACOT)项目历时 10 年,以质性研究方式
30、关注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术的实践,记录技术对 教学带来的逐步影响。研究发现,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掌握技术 和在课堂上运用技术的过程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初始、采纳、适应、领会和创 新。 Padoongch_ Wuwanawongse (2005)从教师培训的角度将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应用期、融合期和变革期,并对每一阶段的教师教 学行为与信息技术应用进行阐述。研究指出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 程,将为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提供重要指导。 1.3.4信息技术在髙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A.W.Bates& Gary Pooler (2003)将信息技术在
31、高校教学的应用分为两类, 对传统教学的替代即网络教学和信息技术对于面对面 ( Face to Face)的高校教学 的影响。赵国栋 ( 2005)在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现状调查基础上,指出 目前高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主要是利用常规的幻灯演示、单机 课件和电子邮件等,未能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效能。 何克抗教授 ( 2002) 针对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E learning促进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以改 革高校教学的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 ( 2003)提出应用信息技术改革高 校的教学模式,其模式从学习方式视角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 1. 3. 5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
32、效性研究 在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信息技术并不像理想中那么有效,于是研究 者转向其有效性的研究。美国教育部 ( 2004)在教育技术计划中提出从教育技术 在教学中的推广利用转换为利用的有效性研究。在 NorthDakota (2004)从必要 的条件和使用者 ( indicator)水平两方面探讨了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方法。美国 教育技术传播协会( AECT2005)在其教育技术的定义指出:教育技术是使用合 适 ( appropriate)的学习资源与过程来促进学习与提高绩效,要求应用教育技术 时要考虑适当性,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该协会对教育技术利用的有效性的强调。 余胜泉 ( 2005)提出
33、:在有效整合中,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更应 成 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在于构建主体主导的教学结构,并进 一 步提出有效整 合的六个特征和提高整合有效性的建议。王春蕾,刘美凤 (2005)就中小学信息技 术的应用实践,对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应用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提高 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指导原则。 信息化课堂教学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对信息化教学理论认识更为深刻;人 们不再质疑信息技术的作用,从普及使用开始转向有效利用;人们意识到教师是 影响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并对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实践进行研 赵国栋,黄永中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 状况的调査与分析 m.中国远
34、程教育 ,2005,(8):45-46 究等。这些对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当前研究还存在不足: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比较宏观,如强调构 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缺乏对有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具体细节探讨;信息化课 堂教学有效性未从系统地视角去考察,偏重课堂教学结果;研究者更多关注于基 础教育,而忽视高等教育;关注高校管理信息化和校园信息化建设,而忽视信息 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将从系统的视角审视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以有效教学 和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点:不仅关心教师课堂内教学,更关心课堂外 行为;不仅关注信息化设施环境建设,更关注教师专业化发
35、展。 1.4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研究学校为湖南 s高校。 s校为一所教学型多科 性大学,有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 23857个 ;已建成了较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远程教学系统。学校面向全国 29个省、市、区招生,拥有 67 个本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管等 9大学科门类。学校 提供的 信息化教学环境以及多学科门类均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为研究提供了便 利条件。 问卷调査和访谈 调査对象包括教师、学生和技术支持(管理 ) 者,调査内容主要包括信息化 课堂教学的态度;信息化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对信息技术 的利用: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36、等。为此,笔者设计 关于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 的现状调査 和 关于学生对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调査 两份问卷, 了解信息化课堂教学开展的事实,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基于对调 査的分析,与教师、学生、技术支持(管理 ) 人员进行访谈,了解被 调査者对一 些问题的深入看法。 课堂观察法 笔者多次参加教学研究活动,采用笔记和录音形式对现场进行详细记录:深 入教师教学现场,观察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记录教师应用过程、 方式,针对学生访谈来了解教师应用的效果,从实践中寻找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优 势与不足。 文献分析 由于研究采用个案研究 ,研究在普适性方面存在不足。为此,笔者利用
37、Google 和期刊网,査阅大量其他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的文章,并对此进行分析, 以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一线资料,使本研究的结论更具推广性。 1.5研究意义 1. 5.1理论意义 (1) 从倡导应用行为到注重有效应用的转变,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视野 当前,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人们更侧重行为的倡导。毕竟信息化课堂 教学开展的时间不长,信息技术还只是一种新兴的力量。当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不 能像粉笔、黑板一样的被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时,倡导信息技术的利用是符合其 事物发展的规律。但在倡导期间,人们也应重视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如 果应用的效果不好,或者效果与期望值差距太大,这势
38、必影响教师的热 情,并质 疑信息技术教学效用,甚至会出现一种抵制情绪。因此人们应加强对信息化课堂 教学效果的研究,将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激发其深入探讨有效的 应用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以教学系统观和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丰富有效性研究的方法 当前对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研究方法简单,一般采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非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比试验,仅以 _学生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作为评价有效的依据。 这种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技术主义观的结果,认为技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结 果。本研究始终将课堂教学视为一个系统过程,对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考察 从教学系统出发。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
39、只有当教育技 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 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 对信息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探讨, 也应放到教学整个体系中进行。改变单纯从学生成绩提髙的考察方式,以有效教 学理论的支撑、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基点探讨教师是否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是否 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这一点上看,本研究将实现教学论、 教育技 术学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为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 的研究方法。 1.5.2实践意义 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动力 信息化课堂教学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本研究对影响信息化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的因素和推
40、进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建议,将有利于推进髙校教育信息 化建设步伐,提升高校信息化教学水平,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为髙校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系统工程,而其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必 然需要社会系统中多种因素的支持和 影响。同样,信息化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决策 者的计划,如设备提供,政策引导等因素,这都将影响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因 此本研究的结论将为决策者制定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规划提供依据。 为髙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本研究以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起点,并落脚在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 学。现状分析力求描述一线教师的教学事实,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和信息化课堂 教
41、学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形成理性的信息技术观,为教师 提供良好信息化教学环境,对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评价,为教师有效开展信 息化课堂教学实践提供 参考。 第二章高校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理论研究 高校信息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本章界定研 究中的相关概念以明确研究主体;阐释相关理论为研究的提供理论基点。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是信息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对信息技术的定义,人们 因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我们可以从广义、中义、狭义 三个层面来理解。就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
42、官功 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就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 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就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 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图文声像各种信 息进行获取、加 n;、 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即目前人们使用信息技术一 . 词更加强调的是以电子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术 。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不仅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硬件技术,还包括信 息化教学资源等软件技术。 2.1.2教学与课堂教学 学术界对教学 (teaching)提出很多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认为 教学是师生的教和学
43、的活动。我国著名教育家王策三教授认为: 所谓教学,乃 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日本学者佐藤正夫认为, 教学这一词包含了教 师的活动一教和学生的活动一学。所谓 学 ,就是掌握教材,发展知识、能力、 熟巧。所谓 教 ,就是传授教材 “ 发展知识、能力、熟巧,就是组织、指导学 生旨在掌握教材和发展知识、能力和熟巧的学习活动。 狭义上认为教学是教师 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文品教授认为, 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 的、有计划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为 教学是教师把知 识 、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本研究将教学定位在教师的教学以及由此引起、 彭绍东著 .灯息技术教育学 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 课堂教学也可以按时空维度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上讲,课堂教学是指教师 或学生在课堂内发生的活动,具有特定的时空性,即此时此刻,如课堂上教师讲 授、课堂管理,学生课堂内的讨论、回答问题等, 广义上认为,课堂教学指引 起课堂教师教学 和学生学习行为相关的一切活动,课堂教学不仅包括教师的教室 中实施的课堂教学,还包括教师科研、教学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本研究采用课堂 教学的广义,即教学不仅包括课堂内师生活动,还包括与此直接相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