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_白慧颖.docx

上传人:88****9 文档编号:13518 上传时间:2017-11-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_白慧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_白慧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_白慧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_白慧颖.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第 4期(总第 144期 ) 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白慧颖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河南郑州 450044) 摘要: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不断推进,与市场关系最为密切的传统手工艺的有关权利 主体已愈来愈意识到知识产权在传统手工艺保护中的重要性,因此,运用著作权、专利权、地理标志权、 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权项来保护自己的传统手工艺的权利主体们逐渐増多,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如知识 产权权项的选择、技术标准的制定、维权的艰难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必须采取恰当路径与模式为传统手 工艺提供切实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 ;权项

2、选择 ;技术标准 中图分类号: D92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 -3275 (2014)04 -0090 -06 在各国都日益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也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内容和 范畴。我国也己将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传统手工艺纳入了知识产权战略 体系中, 2008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就指出,要在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特定领 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加强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宄,对于提升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水 平,以及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有着积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中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

3、策分析探讨,以期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些许帮助。 一、实践中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选择 虽然我国对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起步较晚,但与其他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由于传统 手工艺中的许多项目与 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其传承发展的悠久历史中,总是与市场因素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像刺绣、竹编、剪纸、玉雕、木雕、泥塑、面人、漆器等等,从阳春白雪级别的高档收藏品,到下 里巴人的大众消费品,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因此,虽然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不少传统 手工技艺失去了社会需求,日渐萎缩,但还有许多项目在现代社会也保留了一席之地。所以,一些传统 手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或传

4、承人以外的手工艺人或手工艺原属地相关行业协会等,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也都逐渐有意识地利用知识产权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目前,传统手工艺的 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采用了三 种模式,即知识产权的三项核心权利模式,其一是普通商标注册或地理标志注册模式,其二是专利权保 护模式,其三是版权登记模式。实践中具体例子很多,比如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协会注册了 “ 镇湖苏 * 收稿日期 :2014-01-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宄项目 “ 河南民间文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宄 ” 的阶段性研宄 成果(项目编号 :2014-gh-009) 作者简介:白慧颖 ( 1971 ),女,河南温县人

5、,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民商法、知识产权法方面的研宄。 90 白慧颖 :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宄 绣 ” 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开封市汴绣行业协会注册了 “ 沐绣 ”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扬州漆器厂申请了 30 余件专利,乌铜走银技艺的传承人金永才获得了发明专利,棠溪宝剑技艺的传承人高庆民获得了 一系列 外观设计专利,山东省枣庄市的一些民间手工艺人纷纷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等等,诸如此类的 案例不胜枚举,笔者不再一一赘述。除 此以外,还有些传统手工艺项目一直沿用类似商业秘密般的 “ 祖 传秘方 ” 、 “ 独家秘笈 ”模式来保护自己的专有技术。 通过以上模式的单

6、独或混合使用,应该说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与支持,知识经济社会里知 识产权的作用得以彰显,但是由于传统手工艺自身存在的特点以及专门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知识 产权立法的缺失,使得现今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 视。 二、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以往困扰学界与业界的传统手工艺的权利主体的确定问题,如今己不 再是争论的焦点,个体私权与集体私权的多层次主体的涌现己被广泛认可与接受,但在传统手工艺知识 产权保护的具体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急需研宄与探讨,主要问题如下: (一) 技术标准的制定完善 由于传统手工艺的滥觞嬗变传

7、习等均根植于民间,因此缺乏统一的、科学的技术标准就成为常态, 然此种状况对于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的手工艺人及消费者的影响都是消极负面的。技术标准的缺 失或不完善,手工艺人无以以此为基础而自主创新获得知识产权,消费者判断优劣亦无合法依据。 2011 年 9月 29日,镇湖绣娘邹英姿的 “ 滴滴针法 ” 成为第一项 苏绣发明专利后引发巨大争议,许多苏绣专家 及苏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指出, “ 滴滴针法 ” 涉嫌抄袭己故苏绣大师朱凤发明于上世纪 50年 代的 “ 点彩绣 ” ,虽然这些争议并未影响邹英姿享有专利权,但此案例却透露出传统手工艺技法之认定 评判的尴尬。智力成果必然是在前人成果基础

8、上的创新发展,传统手工艺同样如此。但如何与己有成 果精确科学对比区分,包括他人类似作品的侵权判断,都有赖于令业界信服之技术标准的衡量评判,否 则,既可能会打击传统手工艺人探索钻研创新的积极性,又可能有滥用专利权之嫌疑,最终损害传统手 工艺的保护传 承与产业化发展。 (二) 发明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保护之间的利益取舍 传统手工艺许多时候都会与特有技法甚或独门绝技紧密相连,虽然这些技艺或归属于个别家族,或 归属于特定地域、特定民族,但其技艺并不具有普遍公开性则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对传统手工艺进行 现代知识产权保护时,不可避免会遇到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的选择适用问题。上文所述的苏绣针法,目 前除邹英姿

9、的 “ 滴滴针法 ” 外,顾金珍的 “ 免光 T形针法 ” 、薛金娣的 “ 捻丝盘线刺绣方法 ” 、郁丽勤的 “ 米 似形针法 ” 、周海云的 “ 三二组合乱针针法 ” 等也先后通过发明专利来保护,但这 并不意味着传统手工艺 一定得通过发明专利保护,发明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的权衡选择,其实凸显了市场竞争社会里知识产权 保护的利益最大化之重要性。 在知识产权体系中,商业秘密权较之专利权具有如下优势:其一,没有繁琐冗长的申请程序的困扰; 其二,没有保护期限的强制性规定;其三,不必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免去主动泄密的烦恼;其四,不必缴 纳逐渐增加的年费。但商业秘密权也有自己的短板:其一,如果他人独立研发

10、成功并申请专利,原商业 秘密持有人则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其二,商业秘密持有人的权利保护措施必须到位,否则一旦泄密则 前功尽弃。商业秘密权既然存在如此优劣势,那么传统手工艺怎样选择才最适宜则应根据具体情况来 定,如果此项手工艺在若干年传承中始终独家秘笈般被严格保护未曾泄密,他人亦很难经反向工程获取 核心机密,则商业秘密权保护甚为适宜,比如 “ 龚扇 ” 的箍圈绝技以及 “ 聚元号 ” 的弓箭制作技艺。现实 中因为使用专利权保护传统技艺效力更为直接,所以不少行业协会与传承人均选择了专利方式,但笔者 认为,他人在公开信息之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比较一无所知反向研宄更加困难,所以,对于诸多极具市场 价值的

11、古老且不易破解之精巧技艺还是应以商业秘密为重 。否则就会出现 “ 镇湖苏绣 ” 般被侵权的情 91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第 4期 形,虽然一些传承人对自己创新的针法拥有发明专利权,但技术信息公开后,被业内人士模仿仿制现象 层出不穷,所以这样的专利权只能让传承人更加无奈。 (三) 地理标志注册的困惑 随着人们知识产权意识的増强,传统手工艺采用地理标志保护的数量逐渐增加,从 “ 镇湖苏绣 ” 到 “ 龙泉青瓷 ” ,从 “ 禹州钧瓷 ” 到 “ 宜兴紫砂 ” ,从 “ 南京云锦 ” 到 “ 昌邑丝绸 ” ,从 “ 东阳木雕 ” 到 “ 青田石 刻 ” ,采用地理标志保护己成为许多地方政

12、府或行业协会的首选,但在繁华的背后,我们也不应忽略问 题的存在。首要问题就是地理标志认证制度自身存在的弊端,即多头管理带来的混乱。众所周知,我国 工商总局开始受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申请和集体商标注册申请的时间是 1995年 3月 1日。随后 的 2001年 12月 1日实施的新商标法又对地理标志申请进行了详细规定。配合新商标法, 2002年 9月 15日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该条例规定地理标志可以通过申请证明 商标和集体商标予以保护。 2003年 4月 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了新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注册和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地理标志申请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条件、

13、申请部门、使用管理做出了详 尽的规定。 2007年 2月 1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同时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 专用标志管理办法。所以,国家工商总局是地理标志的管理部门之一,并且有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 。 但与此并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是地理标志管理部门之一,也有自己一套详细的管理制 度。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曾在 1999年 8月 17日颁布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这一规定 的出台标 志着我国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开始。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又于 1999年 12月 7日颁布了原 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1年颁布了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在原国 家

14、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之后的 2005年,国家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她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将原产地域产品改称为地理标志产品,并公 布了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 除了这两个管理者,农业部在 2007年 12月也发布了浓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之后,就开始接 受 申请并颁发农业部的 “ 农产品地理标志 ” 专用标志。 虽然地理标志申请人可以向以上三个部门中的任意一个进行注册认证申请,并且三部门的认证结 果具有相同的效力,但以上三个管理部门的同时存在,的确会导致实践中地理标志注册人的权利冲突的 可能性大大增加, “ 浏阳花炮 ” 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浏

15、阳市人民政府与浏阳市烟花炮竹总会分别向不同 管理机关注册 “ 浏阳花炮 ” 地理标志引发的碰撞与混乱,正是多头管理体制导致的结果。这必然影响地 理标志的公信度,制约地理标志的长远发展。 第二个问题就是地理标志注册未能有效制止侵权的出现。由于地理标 志属于集体私权,并非某一 个生产经营者独家享有,因此,多家使用人产品质量的差异存在就难以避免,尤其是传统手工艺产品,制 作者个体的经验技艺各不相同,很难以工业化大生产的标准来要求质量的整齐划一,即使有基本的技术 标准的要求,不同制作者作品的差异性也是明显的。更何况在利润的诱惑下,一些本不具有使用地理标 志资格的生产经营者的仿制贴牌,更会扰乱传统手工艺

16、的市场环境与良好声誉,南京云锦、镇湖苏绣等 著名手工艺产品都遇到过假李逵充斥市场的现象,所以,单纯的地理标志注册并不能完全有效保护真正 技艺拥有者的权益。 (四 ) 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之间的优劣选择 与上文所述发明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保护之间的利益取舍一样,在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中, 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也存在着交集与冲突。传统手工艺作品作为实用艺术作品,虽然在著作权法和实施 条例中都没有具体提及,而且也由此引发了学界长久以来的争论与辨析,但现实生活中传统手工艺已通 过著作权保护是不争的事实,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于 2012年 8月 13日被命名为国家版权贸易基 地以后,当地的砂陶作品、皮

17、影作品等传统手工艺作品的版权登记数量节节升高,这表明实用艺术作品 : 11林靓 .浅 析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及完善 Q.广东法学 ,2010, (01). 林靓 .浅析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及完善 Q.广东法学 ,2010, (01). 92 白慧颖 :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宄 完全可以享受著作权保护,但也正因如此,传统手工艺的著作权保护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模式的选择 才有必要论证分析。 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相比,其优势如下 :其一,自动保护,不必经过申请审查等程序(作者为预防 侵权自愿进行版权登记另当别论 ); 其二,著作权对独创性的要求远低于外观设计专利对新颖性的要 求

18、 ;其三,即使依照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最低 25年的保护期限来看,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也 远超外观设计专利权 ;其四,如果采取自动保护方式,则无须为取得著作权直接付出经济成本。其劣势 如下 :其一,如未进行版权登记,著作权人在维权时的举证难度大于专利权人。其二,对于传统手工艺来 说,享有著作权并不意味着该式样作品的非重复性,因为专利法排斥重复,专利新颖性要求唯一,尤其在 我国专利法也实行绝对新颖性之后。而独创性不同,它的核心要求是独立创作,即在反对抄 袭的条件 下,不排斥表现形式的再现,二者的技术含金量是不同的,因此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具有重复相仿的潜在 可能性。其三,获得专利权的作品仍可以享有

19、著作权保护,但享有著作权保护的作品未必能够获得专利 权。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相比,其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专利权具有更强的专有性与排他性,实践中 诸多传统手工艺的专利权选择恐也是基于此项考虑。 (五) 传统手工艺本源作品的保护 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所直接保护的均是传统手工艺的衍生作品,具备知识产权要求的法定条件,诸如 独创性、新颖性、创造性之类,而衍生作品产生的本源,即传统 手工艺千百年来已经形成的固有的成果则 依然与知识产权无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未明确规定,知识产权法又未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而 作专门修改之时,传统手工艺本源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仍将是一个难题。 (六) 侵权成本与维权成本呈现反

20、比现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经济效益显著的传统手工艺项目频频遭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刺绣、 漆器、紫砂壶、钧瓷等均未幸免,这些传统手工艺想要研发一款新产品困难重重,需要手工艺人们绝妙的 创意和全身心的投入,而仿冒仿制却简单易行,可以说是投入最小产出最大。权利人维权举步维艰,从 举证到诉讼,程序复杂,过程艰难,时间与金钱的双重损耗令许多权利人直接放弃维权,而侵权人侵权成 本之低则使之有恃无恐。 三、对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文所述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学者也己经意识到并着 手研宄解决,比如关于技术标准的制定,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以来,随

21、着理论与实践的不 断探索,一些传统手工艺所在地的相关机构己经制定出台了地方标准甚或国家标准。比如汴绣所属地 的开封市质监局就组织制定了手工刺绣工艺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汴绣绣品应达到平、齐、细 、活、 亮、净、顺的要求;禹州钧瓷所属地的许昌市质监局组织制定了她理标志产品钧瓷的国家标准,该标 准要求钧瓷外观应保持钧瓷固有的传统窑变艺术特色,同时,对钧瓷的胎质、造型、纹路等也作出了明确 规定;南京云锦研宄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云锦也己经正式实施,该 标准对云锦受地理标志保护的范围、术语和定义、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 存等逐一进行了明确和界定。这些

22、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传统手工艺的质量认定、发展创新以及侵权判 断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帮助。 为进一 步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技术认定与传承保护, 2013年 10月 31日,中国标准化协会与全国 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决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标准化协会传统工艺技术委员会(简称传技 委),其主要工作就是组织收集整理传统工艺技术诀窍、工艺流程,联合我国传统工艺技术领域的专家 和相关单位研宄制定和健全完善中国传统工艺各门类的相关技术标准,推进传统工艺作品的质量测评、 技艺认定以及管理评价等。 有了以上这些举措为基础,那么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才真正能够深入进行,笔者也能够在技 术标准己科学完善的前提

23、下,提出一些粗浅 的见解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为传统手工艺的发扬光大贡献绵 93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年第 4期 薄之力。 (一) 知识产权权项的选择应基于传统手工艺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的需要 前文指出,在传统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时,存在发明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 权之利益取舍问题。针对知识产权权项的具体选择,笔者认为传统手工艺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竞争的 实际需要是选择的依据与基础。在发明专利权与商业秘密权之间取舍时,应充分考虑该技艺原本的传 承范围、该技艺的保密状况、该技艺反向工程破解与创新突破的难易程度、该技艺的市场潜力等综合因 素。如 1956年就被国务院保密委员会列为

24、国家保密范围, 1984年 8月国家医药管理局又将其列入国 家绝密的云南白药的处方和工艺,就是因为其神奇的疗效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等关键因素。 1996年,茅 台酒酿造工艺被确定为国家机密,也未用发明专利权保护,均是对上述因素综合平衡后的结果。当然, 对于本源技艺己处于公开或半公开状态,技艺掌握者非单独个体,且传承人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与突 破,此时还是通过发明专利权保护更为直接与便捷,也 防止其他传承人或技艺掌握人员做出同样的成果 并依专利法 “ 申请在先原则 ” 而成为专利权人。另外,在采用商业秘密保护时,其保密措施的到位与否, 对于技艺的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景泰蓝制作技艺与宣纸制作技艺的悲

25、剧决不能重复上演。在这 方面,南京云锦研宄所与全体职工签订的 “ 保护商业秘密协议书 ” 以及与掌握云锦核心机密的职工签订 的 “ 竞业限制义务承诺保证书 ” 值得其他传统手工艺学习借鉴。 至于著作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之选择,虽然著作权的独创性无法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新颖性画等 号,但笔者认为,如果在对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的情况 下,则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其期 限短、费用高的劣势反而突出。当然由于著作权自动保护的制度安排,实际上权利人原本已享受了双重 保护,倘若权利人又专门进行了版权登记,那也不能认为是画蛇添足之举。 (二) 地理标志注册的统一以及与商标注册的双重保护 地理标志多个管理

26、机构并存的现象人所共知,许多专家学者也早已将其弊端分析论证,但因积重难 返,部门利益难以平衡,至今仍未能彻底改观,在这种无奈局面下,作为传统手工艺的所属地域政府、行 业协会及代表性传承人等应充分沟通协商,避免出现不同主体向不同机构分别申请 的混乱情形出现,应 始终只有一个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地理标志。在获得一个统一的地理标志权之后,每一个符合条件的生 产者可以再注册一个仅供自己使用的注册商标,以克服因地理标志使用者不具有唯一性而带来的难以 区分具体生产者,影响真正精品制造者脱颖而出的不利局面。如南京云锦研宄所就在 “ 南京云锦 ” 地理 标志的基础上,又注册了自己的 “ 吉祥 ”注册商标,并着力宣

27、传打造这一品牌,正本清源,净化销售市场, 维护正宗高档南京云锦的品质与声誉 ;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沈德龙和姚建萍也在 “ 镇湖苏绣 ” 地理标志 的基础上分别注册了 “ 古吴绣皇 ” 和 “ 姚建萍刺绣 ”商标,现都己成为江苏省的著名商标。 所以,地理标志与注册商标的双标志制度,将更有利于维护传统手工艺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三) 知识产权权项的立体交叉保护作用不应忽视 现行知识产权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权项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彼此紧密联系,若能够综合运用 这些权项,形成立体交叉保护态势,则对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大有裨益。 “ 镇湖苏绣 ” 与 “ 南京云 锦 ” 就是被发明专利权、外观设计专

28、利权、地理标志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著作权等紧紧保护起来的 传统手工艺。当然由于多数传统手工艺人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对知识产权的申请取得等一系列制度一 知半解,传统手工艺所属地域的相关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必须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管理等作用,在知 识产权的综合利用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 “ 镇湖苏绣 ”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就是在苏州高新区知识产 权局、文教局、工商局、法院、镇湖刺绣协会等共同努力下建立的,通过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社、刺绣作品 版权库和知识产权审理这三个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刺绣行业提供了全方位的知识产权法律保障,通过实 践检验,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仿效。 (四) 加大对传统手工艺本源作品

29、的保护力度 传统手工艺本源作品的作用不可小觑,其对传统手工艺衍生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不可替代 的作用,它们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是衍生作品创作灵感的源泉,是判断衍生作品能否获得知识产权 保护的参照物,是衍生作品技术创新的基础,任何衍生作品都脱胎蜕变于这些本源作品,我国著作权法 94 白慧颖 :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宄 保护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虽然具体保护内容和保护方式还没有专门规 定,但传统手工艺作 品享有著作权毋庸置疑。当然由于只是笼统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非物质文化遗 产法对此也是含糊其辞、模糊处理,导致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有效针对的是衍生

30、作品。而作为 本源作品,目前所能够享受到的应该是被标注出处的权利以及不被歪曲丑化的权利,至于其他更多的具 体知识产权权利,恐怕只有等待知识产权立法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规定或其他专门立法的出台 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应忽略对传统手工艺本源作品的保护,现今更应注重对其的搜集、整理、登记、 建档、保存、展示、传承,以便为其流传于世和发展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五 )严格执法,加大对侵权者的制裁力度 虽然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知识产 权权利人的保护力度不足,维权成本远高于侵权成本的现实一直备受垢病。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 护中也同样存在此种现象,

31、严重影响权利主体尤其是代表性传承人的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也损害了传统 手工艺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必须严格执法,加大对侵权者的制裁力度,使之因侵权 而遭受远高于其获益的代价,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惩戒作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从而为传统手工艺的 长远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 提升保驾护航。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生产者应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与研发,不 断増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实现设计元素多元化,同时增强作品的技术含金量,让对手难以模仿,一旦发现 侵权行为积极维权,尽早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今天,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中占据重要位置,同时也是国家

32、民族整体文化基石之一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自身创新发展与激烈市场 竞争的巨大压力,为传统手工艺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而且也能够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进程,从而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壮大以及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 提升发挥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颖捷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地理标志保护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 ( 1). 2 潘鲁生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 .传承, 2012, (7). 3 刘洋,蒋陈卓,彭祎,何双琳,张方方 .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宄 D.法制与社会, 2011, (1). 4 黄栓成 .我国民间手工艺

33、品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宄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0,( 1). 5 陈洁淼 .传统手工艺与知识产权的冲突和协调 以苏州镇湖刺绣为调研对象 CF.理论界, 2012, (12). 6 王其雷 .民间手工艺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宄 D.长沙:湖南大学, 2011. 7 冯晓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 2010,( 3). 8 孙昊亮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法学杂志, 2009,( 8). 9 雷平秀,覃艳红,刘昱 .浅析我国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 D.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10 王莹 .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D.北京:中国社会

34、科学院研宄生院, 2011. 11 林靓 .浅析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及完善 .广东法学, 2010,( 1). 12 陆璐,米雅娜 .借地理优势助力农产品品牌建设 如何申请产品地理标志 D.中国合作经济, 2011,(10). 13 吴超 .论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 D.长沙湖南大学, 2012. (英文下转第 123页) 95 赵新彬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侦查程序的完善 The Improvement of Juvenile? s Criminal Detection Procedure in China Reference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Zha

35、oXinbin Railway Police Institutey Zhengzhou f Henan 450053) Abstract: In criminal detection processthe proper right of the Juvenile being prosecuted is easy to ignore or violate. In order to obey to the principle of juvenile? s right maximization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stipulated some internat

36、ional rulessuch as the specialization of detection organization and investigatorsthe investigation of criminal back grounds special assistancethe special protection of privacy right and limiting detention besides the juvenile? s rights of defense and being not supposed to prove self-erimination. Alt

37、hough China has attended the concerning convention and connected with them in legislation, the are gaps in the detection process, such as lacking of specialized investigation, more taking into custody before judge, lacking of special assistanceuntimely case hearing and tedious procedure. Those aspec

38、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to embody law? s humanistic care for juveniles. Key words: juvenile; criminal detection ; international standard (上接第 95页) A Research 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Bai Huiying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9 H

39、enan Insi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y Zhengzhou f Henan 45004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nnaterial national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projects the subject of right for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which share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rket has increasingly realized the

40、 signific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the protection of this area. Thereforemore and more subjects of right for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start to protect their works by employing term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luding copyright patent right brigh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trademark right etc

41、. However? a series of prominent problems are exposed in practice such as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rms the formulation of tech- nical standard and the difficulty in rights protection, which require a proper mode to offer effectiv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for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Key words: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choi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rms; technical standard 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期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