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教学案-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教学案-鲁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溶液的形成教学案 鲁教版1.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如颜色、密度、味道、浓度等)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既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例如,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在常温下不会出现变浑浊的现象。混合物:是指溶液至少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因而属于混合物。状元笔记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
2、水均一、稳定,但它是纯净物,不是溶液。(3)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4)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最常用的溶剂。水作溶剂的溶液,称为水溶液。如果不作特殊说明,通常所提到的溶液都是指以水作溶剂的溶液。酒精、汽油等也可作为溶剂。(5)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例如,海水是一种溶液,它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的物质,溶剂是水;汽水里溶解着多种溶质,如蔗糖、柠檬酸、二氧化碳等。(6)溶液的应用。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比较快,所以,在实验室里或化工生产中,要使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起反应,常常先把它们溶解,然后把两种溶液混
3、合,并加以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土壤里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才能被植物根部吸收。动物摄取的养料,也要先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利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都是溶液。2.溶解的过程物质溶于水时,分为两个过程: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此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此过程放出热量。1溶质与溶剂的判断方法(1)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和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特别注意:盐酸或稀盐酸中,溶质都是氯化氢气体(HCl),溶剂是水。(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
4、通常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多少,习惯上把水称为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4)CaO、Na2O、SO3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Ca(OH)2、NaOH、H2SO4,溶质是后者而不是前者。(5)CuSO45H2O、Na2CO310H2O等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Na2CO3,而结晶水“进入”了溶剂。2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决定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热量的关系。(1)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时,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2)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如
5、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3)当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蔗糖等大多数物质溶于水。知识点二乳化现象(1)乳浊液: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2)乳化作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形成乳浊液的过程。(3)乳化现象: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油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4)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如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和衣物,调配化妆品,配制农药、涂料等。状元笔记乳化和溶解不是一回事。溶解是溶质以单个分子或离子分散在溶剂中。乳化是难溶物由
6、大油滴分散成小液滴,每个小液滴仍是很多分子的聚合体。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面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例如,粉刷墙壁用的石灰浆、涂料都属于悬浊液;肠胃病人做“钡餐”检查服用的白色药物硫酸钡(俗称钡餐),也是一种悬浊液,血液也是悬浊液。2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3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稀溶液具有与纯水不同的性质,如:(1)稀溶液的沸点升高。例如,煮沸的菜汤比煮沸的开水温度更高,更易烫伤人。(2)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例如,在严寒的冬季,厨房里的水结冰,而盐水、食醋等却不易结冰;在公路上的积雪中撒些盐,可使积雪凝固点降低而融化;向汽车的水箱中加入防冻剂乙二醇,可避免水箱中
7、的水结冰。(3)有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例如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等能导电;只含分子不含离子的水溶液不能导电,如蒸馏水、酒精溶液、蔗糖溶液不导电。知识点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概念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指明“某种溶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对蔗糖来说就不是饱和溶液。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还应注意两个隐含的前提条件,即“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
8、”。因为改变温度或溶剂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改变溶质量、溶剂量或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对于大多数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氯化铵等,升高温度可使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而降低温度可使其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对于极少数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熟石灰,升高温度可把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而降低温度可使其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1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如果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则需要根据该溶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的关系来确定。2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较少的是稀溶液。溶液的浓、稀与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有关,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一定条件下溶液里溶解物质的限度有关,最大限度为饱和溶液。这是从不同角度描述溶液性质的两个概念。因此,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二者并无确定的关系,即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但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