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学案 (新版)鲁教版课标要求: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溶液组成如何表示?”、“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等四个问题。学生对于溶液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接触并使用到溶液
2、,在实验室中也用到过溶液,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等。对溶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但他们对溶液的认识仍是感性的、不具体的,甚至还存在着“迷思概念”现象。对溶液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溶液在生命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用途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学习建议: 根据设置的情境,从自己熟悉的溶液入手,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及观察,借助溶解动画视频,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认识溶解现象得出溶液的特征及概念,分析溶解过程中通常都伴随能量变化。联系生活常识,通过实验观察,认识乳化现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
3、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 2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学会饱和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过程与方法: 1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辨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溶剂。难点是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及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实验准备:多媒体;烧杯(50ml)3只,试管2支,玻璃棒、温度计、药匙、胶头滴管;食盐固体、氢氧化钠、硝酸铵、汽油、植物油、洗洁精。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
4、活动活动意图情景创设1:投影图片提问: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清澈透明,是不是纯净的水呢,为什么?导入新课:那么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了解溶解的过程。板书1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一、溶解的过程投影 活动天地:请同学们分组完成食盐的溶解,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感受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可引导分析喝的咸汤或雪碧饮料来感知这个问题。)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展示两瓶不同年份的氯化钠注射液,
5、让学生观察有无区别)微观探源1播放视频:氯化钠溶解的微观动画。网址:/v/b/29211860-1612164422.html引导学生观看,并描述食盐溶解于水的微观运动情形。 引导学生认识:混合物中的各粒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外界条件不改变,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不会分离。提问:这个均一、稳定的氯化钠溶液可不可以继续溶解别的物质呢?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溶液的概念、组成。 板书21、溶液的定义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 3、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介绍: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长期放置,溶质、溶剂不发生分离。
6、提问:举出几种生活中你熟悉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引导并指出: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介绍溶液的命名: 假设A为溶质,B为溶剂,则二者形成的溶液称为A的B溶液。例如碘酒全称是碘的酒精溶液。 如果水作溶剂,往往省去不写或不读,例如: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常称为氢氧化钠溶液。介绍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确定:(学案引导)(1)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时, 是溶质, 是溶剂;(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的是溶质,量的是溶剂;(3)溶液中有水时,是溶剂;(4)如果不加以说明,通常所说的溶液都是指以 为溶剂的溶液。例如,“氯化钠溶液”就是氯化钠的溶液 小试牛刀
7、投影习题练习1、下列混合物都是溶液吗?2、烧杯中有100毫升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的大小( ) A:rA rB B: rA Q放: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当Q吸Q放: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于水。当Q吸=Q放: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思考并回答。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有的认为用水,很快被有经验的同学否定;有的认为用汽油;也有的认为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等。分组实验探究水、汽油、洗洁精是否能清洗掉衣服上的油污。仔细观察现象,分析用汽油、洗洁精去油污原理有何不同?认识乳化现象。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乳化和溶解的原理不同,溶解是溶质在溶剂中以 分子或离子
8、 形式存在,而乳化则是被分散的物质以 小液滴 的形式存在,两种现象中物质粒子存在的形式不同。了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以实验活动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认识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解决化学问题的习惯,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存在于生活中。 以微观对应宏观,从微观角度认识溶液形成的实质。强化对溶液宏观特征:均一、稳定的理解。经历感性认识向理性内化的过渡。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形成化学学科独特的观点微粒观。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让学生意识到: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化学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
9、学案引导与多媒体结合使用,使学生轻松获取知识,快乐学习。 习题巩固并检测学生对溶液概念的理解,加深对溶液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认识;帮助个别学生走出溶液的认识误区。 活跃气氛,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探究实验为认识起点,定性认识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学习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培养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调用微观视角,解释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质。形成“实验探究宏观现象微观本质”三位一体的认识,有层次的建构知识。 拓展学生知识体系,感知更多生活中的化学,对化学学习充满期待。体现化学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从生活走进化学,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两
10、种去油污过程与原理的不同。帮助学生认识乳化现象。再次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宏观走向微观。体现化学服务生活,服务社会的理念。投影课中检测(可以参考使用助学之“课中练习”栏目) 1.思考:能加速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哪些? (1) ; (2) ; (3) 。2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冰水混合物 B澄清石灰水 C泥水 D豆浆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 无色 混合物 化合物 均一 稳定 各部分性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将能起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混合,反应最快的混合形式是两种溶液混合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消除
11、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5、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食盐 D. 熟石灰6、如右下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钾 D硝酸铵7、日常生活中去除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的是(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 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答案:1. (1
12、)用玻璃棒搅拌;(2)加热;(3)将大颗粒研细。2. B 3. B 4. C 5. A 6. A 7. A 总结:请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画出本节的“知识树”。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围绕着物质能否无限制地溶于水?或是不是所有的溶液都具有导电性?选择一个问题,在课后完成实验探究。教学反思:一、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从宏观角度、运用多媒体手段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溶解的过程、溶解过程伴随的能量变化以及乳化现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验到结论、从宏观到微观,环环相扣、对比鲜明,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而又相互印证,起到了很好的促进理解的效果。二、本节课注重情境创设,充分利用溶液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物或实例,除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待物质、改造物质的意义。三、本节课坚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问题引领,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展开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自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