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69196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新版)鲁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 (新版)鲁教版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能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2. 学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知识点(重点、难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重点)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重点) 3.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难点)实验准备:多媒体教学素材、烧杯、玻璃棒、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试管夹、药匙、硝酸钾、高锰酸钾,蒸馏水等。过程设计:情景创设导入新课检测反馈探究一 两种溶液概念的建立合

2、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三 饱和溶液与浓稀关系探究二 饱和与不饱和的转化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情景创设: 从前有个国王,他的皇宫里有许多食盐,但是,他非常吝啬,从来不分给老百姓吃。老百姓们没有盐吃,有的百姓前去偷运,结果,绝大多数都被砍了头。可是,有一个从皇宫向外面拉水的人,天天都能偷运到盐,分给老百姓。 拉水的人把盐放到哪去了呢?他是否能一次运出很多盐?导入新课: 氯化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如果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能无限量地溶解吗?(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活动天地3-3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

3、量水中无限溶解投影课本62页活动天地的表格巡视指导指导学生根据投影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并填写有关表格。展示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获得的结论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量溶解硝酸钾固体。点拨释疑引导学生观察分组实验中步骤2获得的硝酸钾溶液,提出饱和溶液的概念。则步骤1中获得的硝酸钾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从而再得出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板书小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条件下这种溶质的饱和(不饱和)溶液。问题讨论你能设计实验来说明这一问题吗?(要求以“活动天地3-3”步骤2中的饱和溶液展开设计)。探究升级组织不同小组同学根据设

4、计方案进行有关“三要素”的实验探究:(1) 给饱和硝酸钾溶液加热,观察现象。(2) 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水,观察现象。(3) 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许高锰酸钾颗粒,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怎样判断一种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投影三种不同的情况,要求学生进行判断与归纳: A B CA. 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 B. 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 C. 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 自然过渡从同学们进行的“探究升级”的实验中,我们知道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前提条件的,改变条件就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那么,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

5、溶液的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 3-2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投影课本“实验探究3-2”的表格巡视指导指导学生根据投影中的实验步骤进行分组实验,并填写有关表格。展示交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获得的结论提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可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点拨释疑引导学生思考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总结不饱和向饱和转化的方法),同时进行疑难问题的点拨(要明确氢氧化钙受温度的影响和一般物质正好相反)。板书小结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 自然过渡如果给定条件,溶液可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溶液常

6、常习惯被分为稀溶液和浓溶液。那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三】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演示实验 蔗糖、熟石灰在水中溶解的实验0.2g氢氧化钙 在各盛有20毫升的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5克食盐和0.2克熟石灰,振荡并观察现象。说出图中ABCD所表示的溶液名称:A B C D 投影几种溶液概念饼状图,设疑求答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根据演示实验和投影的题目归纳总结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拓展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溶液的简单分类图溶液根据含溶质的多少(与温度无关)根据在一定条件下,能否继续溶解同种溶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 讨论 思考

7、、假设、回答 学生明确目标。 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初步认识饱和现象。 学生根据实验结论及老师的点拨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提出质疑:为什么要强调三个要素“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某种溶质”?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各组的探究方案,并大胆描述实验结论。 分组完成探究,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探究,得到结论:给饱和溶液加热或加入溶剂时,饱和溶液都可变成不饱和溶液;另外,某温度时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明确规律:(1)当溶液中有固态溶质时,若固体不减少,那么该溶液是饱和

8、的;(2)当溶液中没有固态溶质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应的溶质,若溶质不溶解,则原溶液是饱和的。(3)当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探究目标、实验用品。 分组实验,边观察实验边思考问题,分析讨论并总结实验。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初步理解饱和溶液向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条件。 总结、归纳、理解。课中练习: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思考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读图思考回答:A处为饱和的浓溶液,B处为饱和的稀溶液,C处为不饱和的浓溶液,D处为不饱和的稀溶液。 归纳的结论为:溶液的浓

9、稀和是否饱和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间的关系是: (1)浓溶液 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 是不饱和溶液;(2)对于同一种溶质和溶剂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构建分类图,同组同学相互帮助,不同小组间分享交流。 激发学生认知上的求知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 实验前的认真准备是一个好习惯。 培养学生从实验探究中提炼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能力和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现象分析,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两种概念的前提条件是: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10、和某种溶质。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使学生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性。 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动手能力,同时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合作交流的习惯得到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逆向思维的能力。 及时巩固,加深理解。 通过现象和数据的结合,为关系的分析提供了证据。 直观的表示了四个概念间的关系,使学生豁然开朗。 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物质的分类观。当堂检测题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

11、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吗?为什么? 3.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多( ) 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如果溶液质量不变,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 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不改变,则无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一定温度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一定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 )参考答案: 1.向此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固体搅拌,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2.不对,因为此温度下的

12、食盐溶液已经不再溶解食盐,所以溶液的质量不变。3.加入水,升高温度,减少溶质(硝酸钾)4. (具体原因略)总结:请同学们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并进行小结。巩固课本内容,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布置作业助学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反思:1、从情景的创设到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中的三个专题性的探究活动,最后到达标检测,本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问题的提出有阶梯性,课堂上比较顺畅。2、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探究活动占有的时间也比较长,否则一节课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3、建议课堂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侧重点的进行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理解了的、会了的就少讲或不讲,往往学生的悟比老师的讲更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