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_王伟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_王伟英.doc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S2”的经济发展 形势。经济社会中的各领域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 “ 形影不离 ” ,使其在经济发展中 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中强调,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生活便利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包括很多方面内容,但归根到底是课程的有效衔接。本 论文针对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展开研究,对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 体系建设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二
2、、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包括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课程和教学的 衔接等方面。其中,课程的有效衔接是核心。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需要以 “ 职业 性 ” 为出发点和价值追求,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安排等反应了经济社会的 各领域对人才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中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有效衔 接,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一体化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同时,可为其他相关学科 提供参考和借鉴,丰富和完善中高等课程有效衔接的理论研究。 (二)实践意义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电子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的瞬息万变促进各 行各业不断革故鼎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带
3、来新机遇的同时也 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等职也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其课程种类更加丰富、课程结构更加 科学、课程内容更加深入。一方面,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有利于中高 职学校及老师的沟通与合作,避免课程内容的频频反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 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阶梯性教育的作用。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维普资源库中关于 “ 计算机课程衔接 ” 的相关文献有 184篇,关于 “ 中高职计 算机专业课程衔
4、接 ” 的相关文章有 12篇。中国知网资源库中有关计算机专业课程 有效衔接的相关文章相对更少。根据已有的参考文献,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综 述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 (-)“ 中高职课程衔 接 ” 的研究现状 1. 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 黄彬、焦小英、林世俊三位学者提出目前中高职在课程衔接方面存在课程内容 老生常谈、课程体系不相衔接、职业技能倒挂等问题。此外,邵元君指出,中高职 2 第一章绪论 课程衔接中的课程评价缺乏层次性 1。 造成中高职课程衔接不顺畅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第一,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不健全以及 “ 一体化 ” 课程设计理念不深入是导致中 高职课程不能有效衔接的重
5、要原因 1。 第二,针对中高职衔接中课程内容的重复提出中高职之间缺乏沟通机制、中高 职院校并未根据职业能力对课程进行分层以及缺乏对课程内容学习程度划分三方 面的原因 1。 第三,教师缺少衡量标准,无法确定中职、高职或是中高职贯通的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掌握程度,继而导致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评价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1。 2. 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的研究 (1) 在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中,课程设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 分之间融会贯通,有利于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2) 在 “ 3+2 ” 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中,课程实施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但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紧密的相关性 2
6、,有利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 (3) 在 “ 3+X ” 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中由于生源不同,仅实现了学制的衔 接,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少联系、低衔接的现象。 3. 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对策的研究 对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对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构建有效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徐国庆、石伟平两位学者从中高职课程衔 接的思维路径与实践框架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中高职衔接的具体内容要在 同一专业范围内实现课程内容的区分与划分、相关与联系 3。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 课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应充分发挥体系效应。高原、曹晔等提出多元化、多样化 的课程设置,以兼顾不同类型生源的需要 4。 第二,中高职课程
7、衔接制度的完善。肖艳婷、雷姗姗等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制 度、多元沟通平台的建立提出了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建议 5。 (二 ) “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 ” 的研究现状 1 邵元君 .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一以上海市为例 J.职教论坛 ,2013, (25): 47- 51. 2 李志通,袁晓文,王书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 “ 建工 ” 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2013, (3) 81 86. 3 徐国庆,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 J.教育研究, 2012, (5) :69-73. 4 高原,曹晔 ,罗勇华,邓玉 .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
8、分析与对策 J.职教论坛, 2004: 11 -13. 5 肖艳婷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 , 2013. 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模式的研究。周向军教授针对计算机多媒体 专业在中职与高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与计算机多媒体行业有关 的新兴岗位为研究对象,制定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了 “ 内涵 衔接,能力递进、模块化设置 ” 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 6。 第二,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原则的研究。史敏军、蔡玥两位学者从中高 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遵循的原则和合作机制出发,探索基于
9、职业能力培养, 执行模块化进阶式的课程体系,为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 系的有效衔接提供 了新的途径 7。 由此可见,国内对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已有研究成果更多从理论层面提出有关 对策,其应用效果很难进行测量。因此,有关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研 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中高职衔接的研究并不多,对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方面的研究 相对更少。笔者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先进经 验,取其精华,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的研究 1. 单元衔接法。单元衔接法以英国为代表。将中高等职业
10、教育全部课程以职业 能力为基点,按照内容的逻辑关系划分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不同的教学单元。 相邻的教学单元衔接紧密,避免了中高职课程的断档与重复,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 量。 2. 分类衔接法。分类衔接法以法国为代表。分类衔接法是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 按行业、职业分为 17类,高职的课程设置完全对应 17个类别。通过课程分类实现 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8。 3. 直接衔接法。直接衔接法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中高等课程的衔接通过制 定统一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教学大纲,编制出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课程, 加强职业技能的同时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 4. 学校衔接法。英国和美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通过
11、在一所学院不同阶段的 6 周向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一体化设计研究 J.职教通讯, 2013, (33) : 1 4. 7 史敏军,蔡玥,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J.时代教育 ,2013, (21) : 31 32. 8 代旭旭 .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D.广州:广东技术师 范学院 ,2011. 4 第一章绪论 教育来实现。法国通过职业院校之间的衔接实现课程的衔接。澳大利亚以 TAFE学 院为特色,通过 TAFE学院实现高中阶段和高中后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日本通常采 用 “ 五年一贯制 ” 的形式,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9。 三、国内
12、外研究现状述评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目前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一) 侧重于中高职学制衔接的研究。例如: “3+2” 中高职衔接模式, “ 五 年一贯制 ” 中高职衔接模式等,而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并不深入。 (二) 关于中高职计算机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比较少,而相对侧重于高职计算 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三) 课程与区域经济结合进行研究的不多。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 旨,以学习者更好地就业为导向,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根本,中高职课程衔接要 结合区域经济,有助于学习者就业创业,更有助于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 个体的全面发展展开研究 对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
13、程有效衔接的已有研究,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并探索了 其成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但其应用价值和可推广程度很难进行预测。 本文建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职业院校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发现中高 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的原则出发,探 索更加实用、有效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第三节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不同学习者学习初始 “ 经验值 ” 不同,学 习者建立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的经验转换和编码,将新旧经验进行匹配、搭 建,从而生成自己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初 始 “ 经验值 ” 进行测 评
14、,从而确定 “ 最近发展区 ” 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由中职毕业生、普高毕业生,技校生等组成。其中,中职和 技校毕业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而拥有相对熟练的职业技能。普高毕业生则不同, 虽然对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更加扎实,但职业技能近乎为零。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需 9 黄秀珍 .学前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一一以广东省为例 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 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要针对多样化生源有效的削弱经验差异,做好中高职衔接,尤其是课程的衔接。 二、终身教育理念 “ 终身教育 ” 的理念是由保罗 朗格朗在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 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
15、期间正式提出的,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 和实用性的特点。 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做出解释 “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 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 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 ” 。终身教育是一种学习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 在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而是全部教育 、是从始至终的教育,包括了人发 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凡是传递经验的人都称之为 教育者,获得经验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终身教育理念为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提供了理论依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二者是等值的。这里的 “ 值 ” 即 “ 价值
16、” ,是凝聚在教育过程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职业教育应该构建畅通的的、发展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 接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四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 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中的 重要层次。文章所研究的 “ 中职 ” 是三年制中等专业学校进行的全日制学历教育 1 。 二、 局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从层次上 “ 高等 ” 意味着高于初等和中等,从教育类型上属于 职业教育 。它 既是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
17、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责, 是高等学历教育 1 ;它 又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具有职业性、技术性、 实践性等特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能缺少 的重要元素。高等职业教育既具备 “ 高等教育 ” 的特性又具备 “ 职业教育 ” 的特性。文章所研究的高职 ” 是三年制的 10 张龙伟 .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研究 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5. 6 第一章绪论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的全日制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 1 。 三、课程衔接 拉丁语 “ currere” 衍生出课程 ( curriculum)这一 概念, “ race-course” 是 其名词涵义,意为 “ 跑道 ”
18、。 “ torun” 是其动词涵义,意为“ 奔跑 ” 。因此,课 程就是我们从起点到终点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全部的经历。因此, 课程具有两层涵义:一是做为动词,即获得认识;二是做为名词,即经验过程。 本研究所采用的 “ 课程 ” 是指中高等职业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以及社 会需求所搭建的体系。它包含了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目的性。课程不是 “ 随心所 欲 ” 自得其乐的,而是在一定目标的要求下设置的;其次,组织性。课程是一个井 然有序的整体,在这个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机发生,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 “ 排列组合 ” 。 11 “ 衔接 ” 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 “ 互相连接
19、” 、 “ 两事物(或事物的两个部分 ) 前后相接 ” 。 因此,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课程衔接有两层含义:一是广义的课程衔 接,即不同层次教育水平的全部课程在种类、结构、内容等方面的效能最大化组合 ; 二是狭义的衔接,即某一门学科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 面的最优化配置。 第五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_、研究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计算机专业的中高职毕业生及其所就职 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了解计算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以普宁职业 技术学校 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其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 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中高职
20、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发 现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原因。最后,结合调查结果, 从中高职课程衔接应遵循的原则、依据等角度出发提出促进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 有效衔接的策略和建议。 11 刘春生,徐长发 .职业教育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140-141. 7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法 (一 ) 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相关国内外文献 资料,了解中职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 借鉴的作用。 (二) 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山职
21、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 业的中高职毕业生及其所就职企业 ( 达内教育集团、金瑞祥、深圳市温暖生活科技 有限公司等)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总结中高职毕业生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 意见和建议 (三) 比较研究法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了解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四) 个案研究法 以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别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 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从中发现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 问题,并归纳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为广东省中高职相关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提供 新思想。 8 第二章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
22、研究 第一节中高职课程衔接调研设计与调研过程 为了验证研究中提出的假设: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存在问题,并探索其 背后的原因,展开了以下的调查工作。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如图 2.1所示: 得出满总、合理 , 可撫铉论 对 访谈 幽 调查 im 一從 对 w谏 问 : 直 图 2.1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调查研究实施过程 一、数据采样阶段 (一)确定调查对象 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将调查对象确定为两个维度:一是从 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二是毕业生所就职企业的一线管理 人员。其中,中职毕业生来自于普宁职业技术学校,高职毕业生来自于中山职业技 术学院以及深圳职业技
23、术学院。毕业生所就职的企业包括:太古祌族科技、达内教 育集团、快购一百、百姓通商、金瑞祥、深圳海雷新能源、深圳奥古斯都科技有限 公司、深圳市温暖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等。 通过对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与访谈,从学生 的角度获得一手资料,了解当前计算机行业的社会需求与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通 过对毕业生所就职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市场、行业、企 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态度等方面。 W夂学抆 | 第二章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研究 9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笔者本人在职业教育一线工作,是职业学校教师,因
24、此回访职业学校毕业 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 设计调查问卷 由于调查对象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毕业生;二是企业一线管理人员,因此,调 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面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以及面向企业的调查问卷。调 查问卷均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相结合的方式。 在设计问卷时,所有题目围绕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衔接问题,从毕业生和 企业两个维度进行题目的设计。题目设置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问题表述遵循主题 明确、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等原则,避免使用具有诱导性和暗示性的词语。调查问 卷详见附录中表 1和表 2。 针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从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知识技能、过程方 法、情感态度以及综合运用五个方面
25、,共 19道问题,进行设计,内容主要涉及以 下几个方面 “ 学校所学知识对工作岗位的帮助程度 ” 、 “ 工作中最需要的专项技能 ” 、 “ 工作中最需要的基本素质 ” 、 “ 你希望学校课程做出怎样的调整 ” 、 “ 你认为职 业院校的教学应进行怎样的调整 ” 等。从从业人员的角度来审视中高等职业教育计 算机专业的课程情况,得到符合实际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从调查资料中进行分析、 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针对企业需求的调查问卷同样从被调查者的 基本情况、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以及综合运用五个方面,共 16道问题,进行设计,内容主要涉及 “ 企业 最大的人才缺口 ” 、 “ 企业关注
26、的职业能力 ” 、 “ 企业对就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 、 “ 企业对职业资格认证的态度 ” 等。行业、企业是课程体系建设队伍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深入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有利于对课程的有效衔接提出 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我国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寻找新的切入点。 通过问卷调查能够在短时间内搜集到与研究有关的信息资料,较为充分、全面 的了解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衔接情况以及 毕业生和企业双方对衔接状况的认 识、了解及建议。同时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更具体、更深入的分析, 更精准地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和态度。将问卷的广度和访谈的深度相融合,对 本文进一步的分析奠定了
27、坚实的基础。 (三) 确定调查方法 笔者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中高等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衔接情况 10 第二章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研究 进行调查。 在问卷调查中采用网络、邮寄、发放等方法完成问卷的填制并及时回收。在问 卷的填制过程中,调查者对被调查者所提出的问题需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访谈采用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访谈过程中,通过调查 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了解计算机行业从业者对中高职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企业一线管理人员的访谈,深入计 算机相关企业、行业,了解市场对当前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职业期望,使行业、 企业
28、参与到我国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可行性对策,提高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市场适应性,共同为我国中高职计算 机专 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探索新的思路。 (四)调查问卷收回 通过网络发放的问卷借助 “ 问卷星 ” 平台回收问卷,邮寄发放的问卷可通过传 真、快递等方式进行回收,直接发放的调查问卷填完后及时收回。 在调查环节,一共发放问卷 340份,其中面向中职毕业生的问卷有 120份,面 向高职毕业生的问卷有 120份,面向企业的问卷有 100份。 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整理,经过初步审核筛选得出有效问卷 268份,无效问卷 37 份, 35份问卷未成功回收。已收回的 26
29、8份有效问卷中,中职毕业生问卷有 93份, 高职毕业生问卷有 102份,企业问卷有 73份。统计整理过程是针对有效问卷进行。 二、统计整理阶段 通过对 “ 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 进行统计和整理,发现,从计算机行 业人才缺口的角度看:初级人才缺口占 60%,中高级人才缺口占 40%,如图 2.2所 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髙级人才缺口 , 40% 初级人才缺口 初级人 才缺口 中 高银人 才缺口 图 2.2计算机行业人才缺口 通过对 “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问卷 ” 进行统计和整理,发现,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种均涉及多个方面。中职毕业生所从事的
30、工种 范围相对高职毕业生更广,而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工种难度更大、程度更深,包含 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 “ 学校开设的哪些课程比较有用 ” 方面,中高职毕业生均倾向于选择实用性 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课程。例如: office软件、图形处理类软件、计算机硬件的 安装与维修等。 在 “ 学校课程存在哪些问题 ” 方面,中职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比较陈旧,与实 际脱节,面广而不精;高职生的观点略有不同,他们在关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 同时更加关注学习能力、沟通能 力、执行力以及职业道德等更加上层的内容。学校 在课程设置中相对忽略了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 “ 学校课程应如何改进 ” 方面
31、,中职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图形图像设计处理、 硬件组装与维修、办公软件类课程等专业必修课的建设。在课程实施的环节,希望 采用项目式、案例式以及小组合作式等具体灵活的方式;针对高职毕业生, 80%的 学生选择图形处理类相关课程的开设; 70%的学生选择通过相关课程能够提高学习 能力; 60%的学生认为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合作沟通能力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50% 的学生选择职业道德、办公自动化和执 行力; 40%的学生关注项目经验、软硬件技 术、相关知识以及动手能力的提 从企业角度看,针对中职毕业生,企业缺少销售维修人员、软件开发和测试人 员以及网络系统管理员等一线生产、销售、服务人员。因此,要求其课
32、程设置在范 围上可适度缩小, “ 够用 ” 即可,但精度要相对较高。同时,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 12 企业通常意向:从事生产、销售、服务 最大人才缺口 :销售维修人员、软件开发 和测试人员、网络系统管理员。 1. 课程应少而精,加强专业核心课 程,注重专业拓展; 2. 加强德育和职业指导; 3. 加强编程能力和数据库知识; 4. 企业关注实践经验、综合素质、 综合能力 84. 23%要求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 企业通常意向:开发工作、管理工作 才; 最大人才缺口 :初级软件程序员、软硬件 80%以上要求实践经验; 系统分析员、高级软件设计人才 要求有突出技能; 要求有职业资格认证 第二章中高职计算机
33、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研究 建设,提高对数据库知识的认知,加强编程能力,注重专业拓展、实践经历。此外, 应加强德育和职业指导;针对高职毕业生,企业要求有所提高。首先,企业要求通 过职业资格认证,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从事软件 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其中, 84.23%的企业要求毕业生成为拥有多项技能的复合型人 才,80%以上企业要求学生具有实践经验。结果参见表 2.1。 表 2.1从工种与课程两个维度对调查结果统计 按照工种分类统计 按课程分类统计 中职毕 业生 从事工种如几项: 1. 网络、硬件系统管理和维护类 19份,占 20%; 2. 平面设计类 11份,占 12%;
34、 3. 电子商务淘宝类 12份,占 13% 4. 销售类 7份,占 8%; 5. 软件编程设计类 6份,占 7% .办公文员类 6份,占 7% 6 从事工种如几项: 高职毕 1.多媒体与平面设计类 36份,占 35% 业生 2.程序与数据库的有 21份,占 20% 3. 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有 17份,占 16% 4. 网站开发的有 16份,占 15% 较有用课程: office、 图形处理类、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问题:课程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 面广不精; 加强:图形图像设计处理、硬件组 装与维修、办公软件类课程;增加 核心专业课课时,多做案例和项目, 经验不足,相关知识不够 较有用课程:技术知
35、识、专业背景 和动手能力 加强: 80%选择图形处理类知识; 70% 选择自学能力; 60%选择身心承受力 和合作沟通能力; 50%选择职业道 德、办公自动化和执行力; 40%选择 项目经验、软硬件技术、相关知识 和动手能力 三、统计分析阶段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 : 中职毕业生高职毕业生 企业 1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无论是中职亦或是高职均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在与企 业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首先,不同生源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有很大的区别。中职毕业生在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而普通高 中毕业生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思维能
36、力方面则表现相对更好;其次,经济欠发达地区 的学生相对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企业提出,学 习效果一方面取决于于课程的设置情况,另一方面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环 境等软实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可通过老师 的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第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般从事比较前端和基础的工作,而高职毕业生 所从事的工作要求具有更加扎实的理论 基础和娴熟的工作技能。因此,中高职计算 机专业毕业生在就职过程中,所从事的工作种类和岗位层次是有区别的,是一种逐 步递进、加深的趋势。 根据深圳市人才市场于 2014年公布的紧缺人才目录表显
37、示,计算机类相关专 业人才位列其中,如表 2.2。由此可见,在广东省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结合市 场需求,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不断完善,从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表 2.2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考核紧缺目录 1 2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1 制冷设备维修工 54 汽车维修工 2 办公设备维修工 55 汽车维修电工 3 钟表维修工 56 汽车维修漆工 4 服装设计定制工 57 汽车维修钣金工 5 眼镜验光员 58 光通信机务员 6 眼镜定配工 59 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 7 中央空调系统操作员 60 装饰美工 8 宝玉石检验员 61 美工师 9 农艺
38、工 62 动画绘制员 10 果树工 63 媒体作品制作员 11 兽医防治员 64 录音师 12深圳人才网 .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考核紧缺目录 .http:/www. szhr. com. cn/diplomachk/EB/ L, 2014. 14 第二章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研究 12 水产养殖工 13 钳工 14 车工 15 铣工 16 磨工 17 电切削工 65 电脑照排工 66 平版晒版工 67 平板印刷工 68 印前制作员 69 网版制版工 70 网版印刷工 根据以上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与高职计算 机专业课程的衔接存在不足。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
39、课程在纵向上应逐层递进、有序 衔接,在横向上应类别相近,通过生源分班、模块进阶、学分累计、资格认证等手 段实现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第二节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调查研究 本文以广东省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 校、广东省省级示范学校,在粵东地区享有盛名。学校办学以三年制为主,前两年 在校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第三年进行顶岗实习。其中部分专业开设有四 年制大专班。因此,个案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 建设调查 本文以三年制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设置为具体研究对象,从计算机软件专业的 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中
40、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 现状,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普宁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设置如表 2.3所示。 1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表 2.3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程教学时间安排 类 类 序 课程名称 总学 竽分 讲揆 实验 考试 I学年 n学年 in学年 型 別 C3 时数 学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8周 19周 19周 19周 21周 21周 1 哲学基础知识 16 1 16 3 1/16 2 法律基础知识 17 1 16 2 1/17 公 3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17 1 17 1 1/17 共 4 语文 150 9 150 1-3 3/17 3/17
41、 3/16 基 5 数学 50 3 50 1-3 1/17 1/17 1/16 础 6 英 i吾 50 3 50 1-3 1/17 1/17 1/16 模 7 体育与健康 66 4 66 1-4 1/17 1/17 1/16 1/16 块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102 6 51 51 1 6/17 9 50 3 50 1-3 1/17 1/17 1/16 必 小计 518 31 466 51 14 8 8 1 10 电工基础 34 2 17 17 1 2/17 修 11 办公软件 68 4 34 34 1 4/17 12 Linux与 C+ 68 4 34 34 2 4/17 课 专 业 必 修
42、 模 块 13 t+會机专业英语 32 2 16 16 3 2/16 14 C语言 102 6 51 51 1 6/17 15 S 像处理 phot oshop 102 6 51 51 2 6/17 顶 顶 16 开发工具 CVB) 102 6 51 51 2 6/17 17 开发工县 ( DELPHI) 96 6 48 48 3 6/16 冈 I_LJ 冈 18 数据库 SQLSERVER 176 11 88 88 4 6/16 5/16 19 网页制作 (Dr e ainwe aver) 102 6 51 51 2 6/17 实 实 20 动态 _页 (ASP) 96 6 48 48 3
43、6/16 21 FLASH动画制作 68 4 34 34 1 4/17 1 小计 1046 63 523 523 16 18 20 5 1564 94 989 574 30 26 28 6 软 22 网页美工 96 6 48 48 4 6/16 专 业 选 修 模 件 23 软件界面设计 96 6 48 48 4 6/16 方 向 24 软件开发案例 160 10 80 80 4 10/16 选 小计 352 22 176 176 0 0 0 22 网 22 网页美工 96 6 48 48 4 6/16 修 站 方 向 23 软件界面设计 96 6 48 50 4 6/16 if 块 25 网
44、站开发案例 160 10 80 80 4 10/16 小计 352 22 176 176 0 0 0 22 理 26 学校任选课课库 64 4 3-4 2/16 2/16 小计 64 4 0 0 2 2 27 专业综合实践 258 9 1-6 30/1 30/2 283 283 实践课 28 顶岗实习 1260 60 5-6 30.21 30/21 小计 1518 69 30 60 84 84 630 630 周学时数 30 30 30 30 30 30 总学分 (总学时数) 3146 189 31 32 33 3:3 30 30 从教学安排表可看出,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
45、践课三 个部分。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包括了专业选修 课和任选课两个部分。 第一学期主要完成公共基础模块课程的学习,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 第二学期是中级应用阶段,学习电工基础、办公软件 Photoshop图像处理、 16 第二章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研究 Dreamweaver网页制作、 Flash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以及软件开发语言等课程。经 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制作网页前台并进行编程。 第三学期是高级应用阶段,学习重点是突破网页制作的难点,开设 asp动态网 页制作、数据库设计等课
46、程。 第四学期以实训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针对岗位要求,开设相关实训课程,以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网站设计开发、软件开发、数据库系统设计以及网 页美工等,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第三学年则是顶岗实习期。实习单位可通过学校 每年 6月份举办的校园招聘会 亦或自行寻找来选择确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将所学知识 和技能综合运用。在 “ 输出 ” 的同时,走进社会,感受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变化和发 展,了解不同企业的需求,不断建构新的知识、获取新的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 每个班配备实习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按要求对实习生和实习单位进行回访调查,了 解实习生的学习工作情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计算机行业最缺少的是计算机销售维修人员、软件开发和 测试人员以及网络系统管理员等。一方面,从职业技能的角度看,企业对计算机专 业人才的编程能力、数据库建立、平面设计等方面要求较高。其中,编程语言需求 量最大的是 java、 等,数据库是 SQLServer、 Orcale等。平面设计是 photoshop、 CorelDraw、 3DMAX、 DreamWeaver、 Flash等。同时,企业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经 验。另一方面,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