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学习主动性始终都是高校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我国农林院校开设中药药理学课程存在学生前后学问连接断层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多年中药药理学教学阅历的总结与思索,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使学生学问断层得以弥补,也使教学效果大为提高。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08-0221-02 为适应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须要,使得学生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就业率大为提升,我校生命学院2002年为生物科学专业开设了中药药理学课程。中药药理学虽然是中药学专业
2、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但其内容与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中药化学、生理学、试验动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亲密相关,在中药新药研发和生产行业更有着不行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课堂及试验教学活动在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索和实践操作技能等科研实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殊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程不但内容体现多学科交叉,实践中还能帮助他们提高综合应用学问的实力。这是我校生物科学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缘由,也是学好该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所在。然而农林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开设中药药理学课程存在前后学问连接断层,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缘由之一。多
3、年来,我校中药药理学课程组始终努力探究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基础学问结构特点,不断改进理论和试验教学方法及转换教学模式,使学生学问断层得以弥补,也使教学效果大为提高。笔者对这些年来中药药理学课程组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总结与思索,概括为以下几点,旨在与同行进行沟通和探讨。 一、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讲授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而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恰恰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基础学问,对于中医所描述的中药的主治功用及药性很难理解。因此只有补充和加强对中医基础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理论、经络学说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4、等学问内容,学生才能更加透彻地理解中药,特殊是温热寒凉四性及五味、归经等特性,也才能在敬重传统医药的基础上进行其活性成分、药理机制、新药研发的相关探讨。这样我们在今后中医药现代化的探讨道路上才不会偏离方向。 二、补充学问点,理清科研思路 中药药理学是连接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纽带,在学习本门学科之前,须要具备很多中西医基础学问,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化学以及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生理学、试验动物学、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因此在学习这门课时,一旦出现学问脱节,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因而老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对以往所学学问进行回忆与整理,并补充一些教材中
5、出现而实际学生缺乏的内容,例如痛域、惊厥域等概念,病理模型、动物病理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在试验中的应用等。中药药理学课程充溢了好玩的命题,适当地提出这些命题,将特别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而这些命题内容来源于老师对于学术前沿的把握以及自身科研实践活动,因此老师要注意学问更新,随时了解学术前沿,包括探讨热点、新的试验方法与技能等。在讲解总论部分时,涉及很多传统命题的现代阐述,如五行理论与网络调控,一个是古老而不易被人理解的理论,一个是现代最前沿的探讨成果,二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玩的命题1。讲解分论时,要多进行科研思路引导,如对于中药抗炎活性与机制的探讨,老师就可以从药理学炎症模型的分类、
6、建立方法及试验设计等几方面进行总结。又如在涉及动物试验时,又可以联系到试验动物学的基础学问,如卫生级别及不同试验相应试验动物选择的依据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把过去学到的学问回忆起来,又通过补充学生欠缺的内容,把一个个看似凌乱的学问点串连起来,最终使学生学过的其他生物学科的学问通过中药药理学的课堂学习及试验探讨得到巩固,使他们的学问综合应用实力大为提高,科研思路更加清楚。 三、科研导向的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活动设计思路探讨1 中药药理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关于中药药理学的探讨却异样活跃,几十年来的探讨成果日新月异,探讨内容从临床药效验证、药理活性物质确定到药理机制探讨,探讨形式从整体动物试验、离
7、体器官、局部组织细胞到生物大分子都有涉及。 中药药理学课程大多数教材内容是针对近年来科研成果的陈述,缺乏试验过程与科研思路的引导,而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的学问储备中恰恰缺乏这些基础。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充分相识到这一点,在课程讲解时,应当引入逆向思维,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并让他们先查阅相关药理探讨的目的、过程与留意事项,并加以分组探讨,老师再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又能系统全面地学习到中药药理学探讨试验设计的思路与科研的精髓,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穿。例如,有些中药具有降压、降糖及抗血栓作用。而这些结论的得出是通过一系列的药理试验得来的,这时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先从生物
8、学或者人体生理学的角度让学生查询资料并了解人体血压的形成,血糖的来源与去路及血栓的形成机制,再引入对血压、血糖的调解及抗血栓形成的可能途径,并让学生分组探讨如何进行测定中药在这方面作用的试验设计。先让学生初步进行思索,老师再通过举例和系统讲解,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学习和理解中药药理学科研精髓。如目前中药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理药效探讨,包括病理模型的建立、模型种类、体内体外的结合探讨等内容。 四、加强试验课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试验技能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试验性很强的学科。试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会为以后从事药理科学的探讨打下良好基础,并对学生理论学问的加深与科研实力的培育具有
9、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药药理学试验是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学生思索、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提高学生动手实力、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学习环节2。传统的中药药理学试验教学模式是老师讲授试验内容,学生听后照教案做,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改革中药药理试验教学内容和方法,修订完善试验教材,以学生为主导设计试验,将老师的科研成果、新思路与方法引入试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2。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试验技能,中药药理学老师应当对试验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探讨,重新规划,将原有的试验内容重新编排4。依据多年中药药理学的教学阅历,我们教研组老师经过探讨,建议试验教
10、学内容应由以下五个试验部分组成:一是中药药理学基础学问学习,如对试验动物生理特性的相识;二是常见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制备;三是试验中运用的中药样品的设定与打算;四是试验设计;五是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通过这些由浅入深、按部就班的试验教学,为提高学生的中药药理学的试验技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他们以后从事的药理学、生命科学的科学探讨奠定良好基础。 五、采纳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变更传统的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不但促进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可大大激发学习爱好,这在近年来我校中药药理学教研组教学评价中很好地得到体现,无论是学生成果、随机调查问卷还是
11、评教结果都较以往大有提高。 教学模式除了传统基本内容教授之外,我们还进行了老师和学生角色的调换。如在讲解并描述教材分论部分时,我们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会领到不同章节的教学任务,组员进行探讨、资料查询、PPT制作并课堂讲解。老师与其余同学进行课堂提问,最终老师再对每一组做出评价并打分。在考核的方式上我们也进行了多种尝试: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的尝试,避开了学生的死记硬背,增加了主观理解与试验设计方面的考核;再如老师就目前传统药物药理学科学前沿所涉及的问题和探讨热点,让学生查阅资料并写出论文,再进行课堂PPT汇报。 总之,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和信息化程度的普及,中药药理学的教学
12、科研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近年教学改革日新月异,老师应主动面对,这样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我们才会为传统中药的发扬光大,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培育强大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1华永庆,陆茵,许惠琴.科研导向的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活动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22,7:7-8. 2阮叶萍,陈红,姚立,张冰冰,王一奇.中药药理学试验教学改革的探究J.教化教学论坛,2022:278-279. 3何晓山,李秀芳,代蓉.开展中药药理学探究性试验教学的体会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2,30:60-61. 4舒刚,龚洁,李英伦,符华林,张伟,吕程.在农业院校开展中药药理学试验教学改革的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22,:162-163.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