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丨苏教版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丨苏教版 (1).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体会从“条件想起”的三个要素:想意思、想关系、想步骤。教学难点: 形成“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意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已经升入三年级,解决问题的本领越来越大了。(板贴:解决问题)请看大屏幕:谁来啦?生:小猴。师:小猴可爱自己的妈妈了,经常会在家里帮妈妈干
2、活。但它有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帮助它吗?生:愿意。出示问题: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摘了多少个?师:你能解决吗?为什么?生:不能,题目中没告诉我们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了还是少了。师:老师这有两个条件,你来选一选,看补上哪个条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2)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生:选第一个条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师:为什么不选第二个条件呢?生:因为第二个条件讲的是第三天和第二天的关系,没讲第二天和第一天的关系。师:原来并不是任意两个条件就能解决问题,一般来说,有关系的两个条件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二、引入例题,体验策略1.教学例题。师:我们继续
3、来看下一个新问题。生:(齐读)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师:题目一下子不见了,现在你还记得题目里给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生:题目给了我们的条件是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我们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桃?第五天摘了多少个桃?师:她说的对不对?看大屏幕。(重现题目,加深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师: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问题是?生:已知条件是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读题目,才读了一遍就记住了条
4、件,弄清了问题。 师:第一个条件知道了什么呀?第二个条件是什么?生:第一个条件是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个条件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师:第二个条件你是怎么理解的呢?生: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师:还有别的意思吗?你能有序地说一说吗?生: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师:就这样我们读读题目,(板书:读题目)想想题目的意思(板书:想意思),明白了一个简单的条件里蕴藏着丰富的含义。师:根据这样的数量关系,说说看你想先求什么,在求什么?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生1:我打算先求第二天,在求第三天,然后求第四天,最后求第五天的。生2:可以推算出第三天比第一天多
5、的个数,在求第三天的个数。师:请同学们找到练习纸上的第1题。你可以列表求出答案,也可以列式求出答案。师:完成后有其它想法可以写在旁边。师:谁是填表求出答案的?生:第二天摘了35个。师:她是根据什么求出第二天摘了35的?生: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师:我们是根据两个条件求出第二天摘了35个。(教师边小结边板书)师:怎么求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的呢?生:根据第二天摘了35个,和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就求出了第三天摘了40个。(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生:根据第三天摘了40个,和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就求出了第四天摘了45个。根据第四天摘了45个,和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就可以
6、求出第五天摘了50个。师:谁是列式解决的?生:30+5=35(个),这是第二天的;35+5=40(个),这是第三天的;40+5=45(个),这是第四天的;45+5=50(个),这是第五天的。师:我们一起看看算式后面的得数,一起读一读。从第二天摘的桃子数开始读。生:(齐读)35、40、45、50。师:是不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呀?师:所以第三天摘了40个,第五天摘了50个。师:有没有别的方法啦?生:要求第三天摘的个数就看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2个5,就用25=10(个),30+10=40(个),第五天摘的个数就看第五天比第一天多了4个5,就用45=20(个),30+20=50(个)。总结:这些方
7、法都不错,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形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有填表、有列式。其实往往不同的外表下都隐藏着相同的东西。看看这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生2:条件不变。生3: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师: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可以根据条件,依次加5求出答案,也可以先看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了几个5,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再看第5天比第一天多几个5,求出第5天摘的个数。无论哪种方法,都是根据这两个条件,运用这两个条件,从条件想起解决了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策略)师:策略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生:策略,就是方法。师:要解决问题,要用到什么策略?(板书:从条
8、件想起)师:从条件想起,就是咱们解决问题的策略。2.例题的变式练习。师:仔细看,题目中的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题目: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少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师: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发生了变化,你还能像刚才那样试着从条件出发一步一步出发来思考吗?完成练习纸上的第2题。生1:可以根据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少摘5个,求出第二天摘的个数,用30-5=25(个),再用25-5=20(个)求出第三天摘的个数,20-5=15(个)求出第四天摘的个数,最后用15-5=10(个)求出第五天摘的个数。生2:第三天摘的个数还可以用25=10(个),30
9、-10=20(个);第五天摘的个数用45=20(个),30-20=10(个)。三、巩固练习,运用策略1.教学“想想做做2”。师: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来看大屏幕,小猴在干什么呢?一起来读一读题: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三次弹起多少米?第四次呢?(先填表,在解答)师:你还会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去解决它吗?该从哪里想起呢?生:从条件想起,根据从16米的高度落下,我们知道了皮球的位置。师:第2个条件你们是怎么理解的?是几米的一半?师:老师带来了一个球,它现在的高度假如是16米,它落下弹到哪呢?生:上来用手比划,大概在16
10、米的一半,也就是8米。师:谁是谁的一半?生:弹起的高度是落下的一半。师:皮球落下后有会弹起,第二次弹起的高度会在哪?谁是谁的一半?师:他们的演示帮我们理解了“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师: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三题。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用前一次的高度除以2就得到下一次的高度。师:答案对不对呢,还可以顺着答案检查一下,16米的一半是8米,8米的一半是4米,4米的一半是2米,2米的一半是1米。师:根据这个条件“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就能顺着这个条件去推算,求出答案。(板书:顺着推)顺着去推算,这是我们“从条件想起”的好方法。四、用好策略1.归纳小结。师:“从条件想起”
11、的策略要抓住条件的什么来想呢?生:要抓住条件的重点来想。师:从条件想起,要一步一步朝着问题靠拢。条件之间还有密切的联系,我们要抓住条件之间的关系来想。(板书:想关系)师:根据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到底是加减,还是乘除。2.教学“想想做做1”。(1)出示“想想做做1”左图:有5个苹果,共重500克。根据(有5个苹果)和(共重500克),求出(平均每个苹果有多重)。(课件A:5005=100(克)B:500+5=505(克)出示“想想做做1”右图:一个橙子,一个苹果和一个20克的砝码。再根据(一个苹果重100克)和(一个橙子比一个苹果重20克),求出(一个橙子有多重)。(课件A
12、:100-20=80(克)B:100+20=120(克)(2)出示:买了3盒钢笔,每盒10支,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根据(买了3盒钢笔)和(每盒10支),先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钢笔),再根据(钢笔的支数)和(买的圆珠笔比钢笔多18支),最后求出(圆珠笔有多少支)。A:10+18=28(支)B:103=30(支)C:10+10+10+18=48(支) 283=84(支) 30+18=48(支)师:(小结)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根据题目中已知的两个条件直接求出问题,并把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新的条件,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最终的问题。先求出的问题的答案能为解决最后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课件出示: 条
13、件条件条件问题 条件最终的问题3.教学“想想做做3”。师:接下来看这道题,谁来把题目读一下?指名读题。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先在图中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帮助自己理解条件的意思呢?生:我打算画画图表示条件的意思。师:在练习纸上根据条件的意思标一标,然后做出答案。师:这道题我们是怎么解决的?生:根据条件的意思先数一数,再标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然后数一数。师:这道题我们从条件想起,既没有列表,也没有列算式,而是根据条件做标记数出来的。(板书:做标记)五、全课总结,提升认识师:(小结)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只是我们学的策略之一(板书:(一),还有很多策略希望同学们以后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