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思相结合.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1777813 上传时间:2022-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与思相结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与思相结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与思相结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与思相结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与思相结合 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古代最宏大的思想家,杰出的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是历史的产物,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开创的儒家道德精神与伦理渐渐成为引领人们道德生活的道德文化理念,因而长期以来受到人们赞同。尤其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对当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的关系,遵守公共道德观念等方面,有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化工作,先后就教于他的弟子多达三千余人,其中比较优秀的就有七十余人。一部论语记载了他的丰富的教化实践,完整地总结了他的教化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是一份特别珍贵的文化遗产

2、。他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这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化的发展,起了主动作用。今日,通过学习他的教化言论,而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反思我们的教化实践和自己的教化行为,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他的言论中透出“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辩证关系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见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孔子从教化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他所说的“学”和“思”的关系虽然不等于是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的关系,但也是别人的阅历如何通过思索变成自己的学问的关系。“学”是

3、学习别人的阅历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是把别人的阅历和从现实生活中学得的东西通过思索加以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学问,“思”是达到理解的必要手段。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前人的学问而自己不思索,就不能消化,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确与错误;另一方面,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学问阅历而只是凭空去冥思苦想,那就会一无所成。因为所学的学问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他还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看来,在“学”和“思”这两方面,孔子虽然也重视“思”,但他却更重视“学”,他

4、认为“学”是“思”的基础。大凡人类相识史总是首先重视“学”(干脆阅历和间接阅历),而渐渐才留意到“思”(对阅历加以总结找出规律),孔子通过他亲身的教化实践,起先相识到这两者的关系,并由留意“学”起先,到留意“思”的相识阶段。在强调学的基础上,同时又强调思索的重要性。因为只学习不思索,学问就不能消化自然就越学越糊涂。所以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事事到处都应运用思索,极力反对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专心” (论语阳货)的人。孔子这样处理“学”与“思”的关系,无疑是正确的。他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在今日的素养教化课堂教学中

5、起的作用 ,不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吗?学与思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解决学与用的问题,即学以致用。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去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去出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他主见“学而优则仕”。培育学生是为了推行其政治理想,训练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很强调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巩固学问的方法上,孔子还强调反复学习的作用。他主见“温故而知新”,就是从思索的过程中有所发觉或创建,从已知引申到未知,要注意培育 的是坚固驾驭学问,能融会贯穿,举一反三。防死记硬背,纸上

6、谈兵, 二 他的言论中透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在教学中,孔子认为身教胜于言教,老师要以身作则。把 “有言之教”和 “无言之教”结合起来。要为学生供应好的典型范例,用榜样的力气感染学生。他说:“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这说明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当然,这不是说不要言教,而是指只有言教而没有身教,言教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甚至适得其反;假如老师能做到以身示范,事事做学生的榜样,那么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旧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论语阳货所载:“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他还认为,老师要有“学而不厌,诲

7、人不倦”精神。若没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坚持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学问和实力,就不行能满意教学工作,更不行能满意学生的求知欲,当然也就提高不了教学效果。他还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这充分说明孔子在学习看法上的一个难能珍贵之处,就是擅长向各种人学习,即所谓的“学无常师”。他走到哪里,学到哪里,而且“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即向比自己低下或水平不如自己的人求教,应当说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习看法。他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说明他信任到处有自己的老师,而且向他

8、们学习。无论“善者”还是“不善者”均可从不同角度在他们身上得到教益。直到晚年,他仍在勤奋学习。孔子的学习是为了教。他提出“诲人不倦”,在教学中毫无保留地训诲学生。他非常留意视察和了解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实际动身进行教化和教学。即所谓的“因材施教”。在论语先进中就有他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特性格不同学生实行的不同的教化方法的记载。他还说,要信任学生会超过老师,激励学生“义不容辞于师”(论语卫灵公)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 (论语子罕)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真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9、述而) “昔者子贡问孔子:夫子圣矣乎 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孟子公孙丑上)孔子自己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典范。而且在教学中酷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挚友,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学生,师生感情密切无间,所以赢得了学生的敬重与信任。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教化感染力气。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没有年龄阶段的限制。这种学而不厌的精神,不仅成为千百年来鼓舞中国广阔学问分子的光辉榜样 ,而且在当代被进一步发展成为信息时代最有价值、最受欢迎也最富于创

10、建性的教化思想终身教化思想。今日我们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就应当擅长学习,擅长终身学习,对待学生应当具有“诲人不倦”的精神。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才可能在学问经济飞速发展的今日,赶上历史发展的步伐,以适应教化发展的新形势,也才可能有资格“诲人不倦”。 学与思相结合 思品教学如何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严格与关爱相结合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廉洁教化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的思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研修心得教学科研相结合 读思写相结合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