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儿童诗我想朗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儿童诗我想朗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儿童诗我想朗诵篇一:儿童诗朗诵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 曾经在众多人的关爱下我们丫丫学语,蹒跚学步。 曾经在众多人的呵护下我们开始迈开人生第一步。 关注我们的眼睛永远有那么多!那么多! 呵护我们的双手永远有那么多!那么多! 妈妈,请放开你温暖的手,让我独自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 爸爸,请放开你慈爱的手,让我踩在坚实的土地上,与一切困难、一切胜利交朋友。 老师,请放开你关爱的手, 请你相信我很勇敢, 在任何的困难和挫折面前不会低头。 我想长大!我要长大! 可是,什么才叫做长大呢? 妈妈说:长大是从蹒跚学步到展翅高飞! 爸爸说:长大是从丫丫学语到出口成章! 老师说:“长大是从一张白纸到色
2、彩斑斓” 哦!我明白了! 长大是蜕变的过程! 长大是成长的经历! 长大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 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今天,我们长大了! 感谢爸爸、妈妈赐予我们生命。 感谢老师传授我们知识。 感谢伙伴让我们学会了分享、承担。 爸爸妈妈,我们郑重的向你们宣告:我们长大了,请收起你们劳累的翅膀,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抵挡成长的风浪! 亲爱的的老师, 我们郑重的向您宣告: 我们长大了! 我们会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每天都有一个新进步! 亲爱的爸爸、妈妈、老师请你们放心,我们是已经启航的小船,将勇敢的驶向大 海,迎接风浪! 国庆诗朗诵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类别:宝宝成长
3、日记 发布时间: 2022-09-18 19:15 浏览量: 237 评论数: 2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生我是这块土地, 养我是这块土地,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尽管你还清贫, 啊!我总觉得生活是那么甜蜜; 尽管你还有忧虑, 啊!我总坚信未来是多么美丽, 啊!亲爱的祖国, 无论我走向哪里, 我的心紧紧贴在你的怀抱里。 生我是这块土地, 养我是这块土地,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哪怕我是一棵小草, 啊!也要为你增添一丝新绿; 哪怕我是一滴水, 啊!也要为你荡漾起美丽的涟漪, 啊!亲爱的祖国, 无论我走向哪里, 我的爱深深埋在你的心坎里。 篇二:儿童诗朗诵 儿童诗朗诵我想 我想/把/小手,安在
4、/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我想/把/我/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变/小草,绿得生辉,变/小花,开的漂亮。成为/柳絮/和蒲公英,更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会飞啊,飞飞到/遥远的地方。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篇三:儿童诗朗读指导 儿童诗教学中的朗读、领悟和想象 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为例 总体而言,儿童诗教学是少不了朗读、领悟和想象等要素和
5、环节的。2022年10月底,笔者曾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为例,对儿童诗教学中的朗读、领悟和想象有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一、朗读中的欣赏、提升和情感定位 一方面,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通过更多的阅读来实现,另一方面,语文教学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可以说多读是必须的。儿童诗大多情趣盎然,有较强的音韵和节奏,体味情趣和节奏需要朗读,加上通过朗读还可以检查读音,让学生开口出声表达,这样,朗读就成了儿童诗教学的一种基本阅读方式。笔者在执教的过程中,针对教学实际,就促进朗读有这样的思考和实践。 (一)从接纳和欣赏和开始 在预习了课文或第二课时的情况下,我是主张从检查预习或检查上一节课的学习重点入手导入本课的,检查
6、首先要定位于接纳和欣赏。曾经观察到这样的教学现象: 老师让同桌同学相互检查阅读的情况,并要求帮助同桌同学把课文读好。同桌的学生相互读毕交流毕,老师找了两组同学向全班汇报。第一组汇报时,女同学说:?他把细细的柳枝读成了丝丝的柳枝。?男同学一听就不服气:?你还没有说,我就自己知道了,改过来了。?老师在这里的处理应该是很不错的,她不仅肯定了女同学的认真倾听,而且肯定了男同学自己能及时改进。但坐下来以后,两个同学还是开始了互相抱怨:?你本来就读错了嘛!?我发现错了,你还没有说,就自己改过来了的。?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气鼓鼓的互不理睬。 相互检查发现问题,然后提出改进的意见,老师的动机是好的,但这
7、样的做法往往使学生失去了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损害了彼此之间的伙伴关系。 避免这样的结果,我们需要一种教育学关怀的转向。“爱世界、爱他人、爱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与他们保持这样一种交往关系:不是事先决定好怎样让他们成为我希望的样子,而是以这种方式接受接受我们对彼此的局限性,而不只是想象中的可能性。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达到共享的真理。”这种转向就是先不要考虑如何“让他们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不是首先想着如何改变他,而是先考虑认可他、接纳他和欣赏他,给他信心和鼓励。 基于这样的思考,在同学们课前自由读过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基础上,我开始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师:刚才同学们都自己读了这首诗,自己评价一下,读
8、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 师:有自信,很好。这样,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听的同学先要给对方找优点,然后再提建议。相互读完以后,要向全班同学说,说一说同桌同学给你说了哪些优点,有什么建议。 (学生互读,找优点,提建议。) 师:我们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同桌是怎样评价你的。 生1:她说我的字音都读准确了。提了一个小建议,要再有一点感情就好了。 师:说得好,听得也好。 (生1不坐下。) 师:你还有什么? 生1:我想请我的同桌说说我对她的评价。 生2:你没有给我找优点。 师:哦,你没给他找优点吗?看样子有点不满意,你要给她找找优点的。想一想她有什么优点? 生1:她就是比我读得有感情。 师:(面对生2)原
9、来你的优点是比他有感情,真不错。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欣赏他人。好,我们今后就这样交流汇报。 在这里,“找优点”是要培养学生欣赏同伴、向同伴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给朗读者以鼓励,增强朗读的信心;而说一说“同桌同学给你有什么建议”不直接让评价者说别人的缺点,而是让被评价者说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则赋予了被批评者对他人批评的或认同、或辩驳、或过滤的权利。对于学生自己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的缺点,实在不愿意说的要允许不说,对敢于袒露不足的同学则要给予肯定。教学需要承认差异性,接受差异性,接纳不同的朗读水平,接纳对于批评的不同态度和应对方法。 (二)把关注的目光放在行动上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促进朗
10、读就要对学生的朗读多鼓励。鼓励什么呢?这要看课堂教学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如果是追求达到某种结果,那就要取得的好效果给予奖赏;如果是追求发展和进步,那就应该关注为某种效果所付出努力和采取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促进成长和进步,教学鼓励的目光应该在行为上,通过肯定某种行为,使学生去采取类似的行动。 师:刚才我们同桌相互读了,而且进行了鼓励和帮助。接下来,请你们推荐一个同学在全班朗读,推荐谁呢? (生纷纷推荐) 师:全班同学都推荐你(走向生3),来,请你上台为大家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她有哪些地方读得好? (推荐的孩子上台朗读,生3读完以后,同学们给予了掌声。) 师:同学们给了她掌声,谁来
11、说说为什么要给掌声? 生4:他读得很流畅。 生5:比我有感请。 师:(对生1)你来说说你为什么你读得这么流畅?给大家说一说你读得好的方法。 生3:要读熟,要多读。 师:哦,你们听清楚没有,怎样才能读得流畅? 生:要读熟,要多读。 读得好是一种结果,如何读好是方法,与其让学生羡慕别人读得好的结果,不如去学习别人读的好的方法“临溪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这里,有意找一个读得好的同学来读,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她的嘴说出朗读好诗歌的方法,让大家可以向她学习,通过“多读”来读得更好。 (三)定位朗读的感情基调 读诗要读出感情来。感情从何而来?是心中有了某种情感,然后采用一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感情。
12、可以说,没有心情的感情只是表现阅读技巧的虚假表情,因此指导朗 读先要让学生体会到某种心情,产生某种感情。研究这首诗,我们可以说,这首儿童诗的感情基调是“乐”:从表现内容看,有童心之乐、助人之乐、回味之乐、得助之乐;从遣词造句看,“乐呵呵”,“喜滋滋”,“难忘的欢乐”,“唱得多好”是具有快乐情绪的语词;从表现形式看,有“婆婆,婆婆”,“咯咯,咯咯”短句所具有的轻快节奏和“le”和“uo”等韵脚。 师:我们回到这首诗上,这首诗歌有几个小节呀? 生:四个小节。 师:先看第一个小节,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说一说,你读这一节有什么心情? 生3:我很高兴。 师:你读得很高兴,这就是刚才同学们
13、说你读出的感情。哪些词语让你读得很高兴? 生3:乐呵呵。 生2:喜滋滋。 师:哦,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高兴。那乐呵呵、喜滋滋是什么意思呀? 生:表示心情很高兴。 师:好,就请大家乐呵呵、喜滋滋一番吧。 (生纷纷表演) 师:想一想,有了乐呵呵、喜滋滋,整首诗该读出怎样的感情? 生6:读出快乐的感情。 生7:读出开心的感情。 生9:读出高兴的感情。 师:好,让我们怀着高兴的、开心的、快乐的心情再读一遍这首诗。看谁的心里是乐呵呵、喜滋滋的?谁的脸上也是乐呵呵、喜滋滋的? (生捧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师:看看,你们跟第一次朗读相比,有变化没有? 生:有。读出了感情。 师: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感情? 生:高
14、兴的、快乐的、开心的感情。 在学生体验和发现“高兴的”“快乐的”“开心的”的诗情后,老师要求带着这样感情朗读,这对朗读全诗的感情基调进行了定位。我以为,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体会着这样的感情去朗读,自己觉得满意就行了;教学不必过分纠缠于某些技巧和个别句子,也不要求学生非得达到老师满意的阅读效果;事实上,有感情朗读也是一个无底洞,不同的人生经历和领悟水平总会有不同的感情领悟和表达;有时候要求学生读出老师期望的效果,其结果是使学生迷失了自己,他们在揣摩着老师的要求读。 对朗读全诗做出感情定位,也是一种“总分总”的教学路径设计:先获得一种总体感受,然后通过意象的分析具体体会,最后更深刻地感受诗中的“乐
15、”的意境。 二、领悟中的解与不解 诗无达诂,解诗往往费力不讨好,儿童诗教学的主要路子还是应该在朗读中领悟的。但读诗总要领悟,在小孩子自己不能领悟的时候,老师应该解一解的,这是成人读诗和学生学诗的区别。还有,不同体裁和不同内容的诗,有的可解,有的不可解,有的需要解,有的不需要解,对于可解和需要解的,教学中也是需要解一解的。当然,解到什么程度、如何解,这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的丰富和更新的多方面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的特点是,各种现象具有深刻的个体性:某一条教育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是正确的,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无
16、用的,而在第三种情况下就是荒谬的了。”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能说是在此种体裁、此类文本、面对如此的学生、在此种情景中相对更有价值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以及根据在此种选择下相对自洽和周延的路径、策略和方法的选择。 在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时,我主要在意象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有所解。 (一)解“邻居家的盲婆婆”和“蝈蝈”的意象 领悟诗歌是要领悟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选择什么样的意象来分析和理解,不仅受执教者对诗作的领悟制约,也和执教者的教育信念相关。 杜威说:“课堂教学可以分成三种: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堂课看作一个独立的整体。这种课堂教学不要求学生负起责任去寻找这堂课和同一科目的别的课或和别的科目之间有
17、什么接触点。比较聪明的教师注意系统地引导学生利用过去的功课来理解目前的功课,并利用目前的功课加深理解已经获得的知识。?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我受杜威这一观点的影响,在教学中总希望去发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并致力用教学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生活。对此,我自己的表达是:“狭义的学生是在学校里,在成人和同伴的影响帮助下,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尊严的人。”从这里出发,研究教材,我认为值得和应该解读“邻居家的盲婆婆”和“蝈蝈”两个意象。 “邻居家的盲婆婆”,为什么是“邻居家”,
18、不是“我家”?在这里,我读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蕴,体会到诗中的爱是一种超越家人和亲人的博爱。“盲”意味着残疾,“婆婆”代表长者。“邻居家的盲婆婆”的意义就不再是独特的“个”,而是相对普遍的“类”。有了从“个”到“类”的意义领悟,学生就不会生出“我身边又没有盲婆婆,这个故事与我何干”的阅读困惑。同时,“邻居家的盲婆婆”也可以与教材后同一作者的儿童诗一株紫丁香的“老师”区别:一个是对身边的处境不利的人的关心和爱;一个是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恩和回报。 “蝈蝈”则有同情、理解和关怀的意蕴,送出“蝈蝈”意味送出关心和欢乐;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爱心就不一定是送蝈蝈,而是付出关怀的
19、行动。 一方面,教师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理解是教学的前奏和基础;另一方面,教学又不能简单地传递教师的阅读感受。教学不仅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而且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基础和接受可能,有选择地让学生分享执教者对教材研读的成果。 在实践教学中,我没有花时间让学生领悟“邻居家”的可能意蕴,领悟“盲婆婆”的人物意蕴是结合识字教学进行的: 师:小朋友为什么把蝈蝈送给盲婆婆? 生10:因为这个盲婆婆很不开心。 师:盲婆婆很不开心。盲婆婆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盲?字是怎么写的。?盲?字上面是什么?(边说边板书?盲?) 生11:亡。 师:亡是什么意思? 生:死亡。 师:还有一个意思是丢掉、失去,婆婆丢掉、
20、失去什么呢? 生7:失去眼睛。 师:失去眼睛吗? 生7:不是。 师:对,下面的?目?本来是指眼睛,但是这儿失去的可能不是眼睛,而是失去?(疑惑地) 生12:失去视力。 师:对,失去视力,看不见东西的人就是盲人。知道了盲的意思,我们来试着写一写这个字。 (生闭眼书空。) 师:(对生10)刚才你说盲婆婆不开心,为什么会不开心? 生10:因为她眼睛看不见东西,所以不开心。 师:盲婆婆眼睛看不见是很痛苦的,她生活很不方便。婆婆这个词又告诉我们她的年纪怎么样? 生:年纪大,是老人。 师:对,年纪大,又看不见,是残疾人,是需要得到帮助的人。 生13:所以,书中的小朋友就要去帮助她开心。 生14:对。所以这
21、个小朋友是乐呵呵、喜滋滋的提着蝈蝈去看婆婆。 领悟“蝈蝈”的意蕴对理解全诗具有重要作用,但单独分析不适合二年级的学生,我的处理是结合认识生字“替”,用联想的方式渗透“蝈蝈”的意蕴: 师:诗的第三小节有一个字是我们要会写的,来,跟着老师书空,看这个字认什么? (师板书?替?,学生跟着书空后读出了生字的读音。) 师:可以组什么词? 生组词:替代、替补、代替。 师:读一读这一句?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说说看,你知道了什么? 生15:(自读该小节)它表明在我上学的时候,就没有人给盲婆婆唱歌了。所以小男孩就把这只会唱歌的蝈蝈送给了婆婆,说明了他想让蝈蝈替自己给婆婆唱歌。 师:太厉害了,这
22、个小姑娘说得太好了。先读这一小节,然后再说自己的理解,?说明了什么什么?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很值得大家学习。 我们来看,?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让它替我给您唱歌?,?替?字说明了平时谁在给谁唱歌? 生(异口同声)答:小朋友在给盲婆婆唱歌。 师:说明我没上学的时候,我会怎么做? 儿童诗我想朗诵出自:百味书屋链接地址: 转载请保留,谢谢!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