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spark模型的新员工创新素质测评实证研究-徐斌.pdf

上传人:1890****070 文档编号:109222 上传时间:2018-05-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2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i-spark模型的新员工创新素质测评实证研究-徐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i-spark模型的新员工创新素质测评实证研究-徐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i-spark模型的新员工创新素质测评实证研究-徐斌.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基于 “-一Spark测评实证研究徐斌吕梁模型的新员工创新素质内容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成为现在面临的迫切任务。从微观层面上看,企业的自主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创新力,而新入职员工的创新素质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关注和重视。因此,笔者在已有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创新素质的“isp缺”模型;同时,基于此模型,本文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对H集团一千余名新员工的创新素质进行了测量和差异性分析,并通过个案说明给出了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管理与开发上的策略建议。关键词新入职员工创新素质 “iSpark”模型 因子分析实施“十二五”规划,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已经进入以

2、全面调整利益关系为重点的改革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对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提出了全新的、具体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的创新能力方面。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推动国家、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基础和关键,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薄建柱等(2011)在调研中发现,100的企业明确表示非常需要创新型人才;在需求数量方面,909的企业表示每年需要10人以上。这说明我国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而与此同时,我国创新型人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陶庆华(2014)认为,尽管我们人才队伍阵容可观,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村隍矛盾却很突出,人才大国还没有成为人才强国,创新型

3、国家的建设与目标还未实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对新人职员工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创新力方面的评估和开发。例如,微软(中国)推出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鼓励广大高校学生和新员工群体等充分发挥想象力,投身到科技创新的大浪潮中。基于此,如何对这些新员工群体的创新素质进行有效的测量并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人才创新素质的“一Spark模型”的构建(一)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人才创新素质模型是指人才在开展创新性工作时所应具备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因此可以将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相关理论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1973)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素质模型”。他指

4、出人的素质包括六个层面:知识、技能、社会角色、特质和动机。冰山模型把个体素质形象地描述为漂浮在洋面上的冰山,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属于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这部分是任职者的基准性素质(ThresholdCompetence),容易被测量与开发。而社会角色、特质和动机等则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的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ngCompetence),它是区分绩效优劣者的关键徐斌(通讯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系主任,教授。电子邮箱:13801326144139Com。吕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万方数据开发技术

5、I TECHNOLOGY OF HRD因素。相对于知识和技能而言,这一部分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也难于改变和开发。而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Spencer&Spencer,1993)则通过“冰山素质模型”说明了胜任特征的内涵,即一个人有效工作所具有的外显特征与潜在特征的总合。后来的学者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和模型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和拓展。RM-博亚特兹(Boyatzis,1982)提出了素质的“洋葱模型”,对胜任力的表述更突出其层次性,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在这个模型中,最表层的是知识和技巧,由表及里,越来越深入,最里层、最核心的是动机和特质,是个体最深层次的胜任特征。除此之外,有效绩

6、效模型(Boyatzis,1982)、金字塔模型(Lucia&Lepsinger,1999)等都从不同的视角对胜任力素质进行了阐释。(二)人才创新素质的“I-Spark”模型从上述经典理论和研究不难发现,人才的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应当是由多层次、由外到内的特质所组成。首先,在人才创新素质体系中,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往往是人才所表现出的实际操作方面的种种创新型技能,以叁,队外焰:创新技能(R)内焰:创新知识(K)及由此所带来的工作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其次,技能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的获取,也是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经过内化的产物,因此人才所展现的创新技能需以创新知识为依托,并通过学习、培训抑或“

7、干中学”的方式来获得创新知识的积累。最后,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完成还必须关注人才的内在心理特征,如果没有良好的创新精神、人格、意识等相关素质作为支撑,能力越强、知识越全面的人才,对企业的负面影响也就会越大。因此,结合当前我国企业人才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人才应具备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五个层面的特质,具体可以抽象为“iSpark(我闪耀)”模型,即创新素质(innovation quality)=创新精神(spirit)+创新人格(personality)+创新意识(awareness)+仓0新技能(requirement of skill)+仓啦斫知识(knowledge)。如图1所示,如果把创新素质用

8、“火焰”的形式表示,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外焰、内焰、焰心。外焰部分是创新技能(R),包括创造能力、领悟能力、学习新事物能力等,这部分处于火焰的最外层,温度最高、颜色最亮丽,也最容易为人所感知;内焰部分是创新知识(K),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应用知识等,这部分处于火焰的中间层,温度较高、且能较为显著的被观察;焰心部分包括创新精神(S)、创新人格(P)和创新意识(A),包括冒险精神、好奇心、创新热情等,这部分处于火焰的最里层,温度最低、色彩最暗,也最不易被昕黼察觉。焰心:创新精神(s)、创新人格 二、H集团新员工创新素质现状及测评(P)、创新意识(A)创新素质(I)图1人才创新素质的“-S

9、Dark”模型H集团是一家多元化控股的中央企业,归属国资委直接管理。该集团下设7大战略业务单元、16家一级利润中心,实体企业1664家,在职员工44万人。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其2014年度新入职(校园招聘为主)的员工,在“i-Spark”模型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借鉴相关成熟量表(殷口口【工互工E皿素质维度 测量素质点及对应题目创新精神(S) 牺牲精神T03、开拓精神T1 9、冒险精神T21、务实精神T28创新人格(P) 合作性T04、自信,D T05、独立性T07、抗压性T08、好奇心T09、创新兴趣T10、创新决心T14创新意识(A) 使命感T06、创新信念T11、创新热情T15、创新动机T1

10、6创造能力T13、领悟能力T17、判断能力T18、观察能力T20、信息获取能力T23、学习新事物能力T24、实践能力创新技能(R)T25、创新速度T27、想象力T29、应变能力T30创新知识(K) 基础知识T12、应用知识T22、专业知识T2656 HumBn Re60urces DeveIo口ment of chin8万方数据智远,2007),并予以进一步的调整,运用SPSS210等统计软件,以期对这些新员工群体的创新素质进行现状分析并予以测评。(一)量表的说明本次测评的量表由“个人基本信息”和“量表正式内容”组成。“个人基本信息”部分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称和职位类型等项目。 “量表

11、正式内容”采用Liket5分制衡量法,根据创新素质“iSpark”模型中的五大维度基本素质,每个层面选取其各自可能包含的共28个具体素质测量点(具体如表1所示)让新员工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其中,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比较不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二)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分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1279份,其中有效问卷1003份(有效样本),回收率984,有效率784。此次被调查者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男性员工人数大大超过女性员工人数。男性员工有595人,占有效样本量的595;女性员工有405人,占有效样本量的405。(

12、2)新员工队伍年轻化。由于选取的调查对象是通过校园招聘渠道进入企业的新人职员工,因此30岁以下的有938人,占有效样本量的975。(3)学历层次较高。囊2值度分折结曩测量对象(题目总数) 信度系数(AIDha值) 信度评价量表总体(34) 0914 较高创新精神(4) 0572 一般创新人格(7) O776 较高创新意识(4) 0_825 较高创新技能(10) 0846 较高创新知识(3) 0747 较高囊3 KMOand BartIens捡砼KaiserMeyerOIkin Measure of Sampng 944AdequacyKaiserMeyerOIkin Measure 1 154

13、2191BartIettS Of SampIjng AdequaCyTest OfO846 378SphencityO747 000其中,本科学历为766人,占绝大多数(76:4);其次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为221人,占有效样本量的221;大专及以下学历的员工只有15人,占15。(4)从岗位类型看,从事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员工占了绝大多数,分别为527人和430人,所占有效样本量的544和444;另外,只有极少数的员工(12人)从事党政岗位。(三)量表的信度分析问卷信度(Reliability)用于评价问卷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它检验用问卷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后所得结果的致程度,还可以用于

14、判断问卷中的不同问题是否是针对同一目标所设的。本研究量表信度的检验选取了内部一致性系数一克隆巴赫系数指标,通过对量表整体以及创新素质五个维度进行信度测试,结果分别列示于表2。由数据可知,本量表除创新精神(S)一项相对较低外,其他项目的检测值均较高,可以达到统计上的要求。此外,通过查找原始量表在其他相关研究中的测度(殷智远,2007;刘慧等,2015),发现与本研究中“创新精神”有关的测量点的信度水平一般均为O6左右,可见应为研究中的共性,因此相对而言是可以接受的。(四)因子分析法对新员工进行创新素质测量在对人才或者其素质进行测评时,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原始分数求和法、平均绩点法、

15、专家调查法一主成份分析模型等等。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的相关方法,对H集团新员工的创新素质量表自评进行测量评价,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1)因子分析可以体现每个员工在各个创新维度或者因子上的能力,进而对每名员工在各方面的能力进行测算。(2)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传统方法对于不同因素权重的设置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而因子分析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人为确定权数的缺陷,使得综合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1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根据Gorsuch(1983)的观点,在进行因子分析时,测试项目与被测试样本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测试项目数与被测试者的比例最好为l:5;(2)被测试总样本总数不得少于10

16、0人。在本次研究中,正式量表设计问题34个,回收有效问卷1279份,均能满足两个条件的要求,故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KMO测度检验和Bartlett球万方数据开发技术l TECHNOLOGY OF HRD型检验进行可行性的再次验证。如表3所示,本次进行有效测量的素质点共28个,利用模型检验可知,KMO值为O944。由于KMO值越大,表示变量间的公共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而如果KMO的值大于09时,则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卡方值为11542191(自由度为378),检验也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本次调查测量可以进行因子分析。2使用主成分

17、分析法抽取因子如表4最右列所示,表格给出了初始素质变量的共同度,其表示的是各变量可以被共同因子解释的变异量的百分比。以T14为例,其共同度为0720,可以理解为公因子能够解释“创新决心”这一素质点的方差的720,其他变量共同度类似。3确定公因子表4的第2、3列(方差和累积方差)给出了经旋转后的公因子解释的总方差情况,其中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5个,即可以抽取的因子数量为5。这5个因子可以解释的总方差为55858(大于50)。同时,通过图2所表示的特征值碎石图也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所能解释的方差最大(约为20),而从第五个公因子后的特裹4公因子信息摘要丧题目 方差 累积方差 成份1 成份2 成份

18、3 成份4 成份5 共同度T14(P) 784 190 一003 110 241 720T11(A) 783 129 081 122 227 703T15(A) 738 115 057 077 339 682T06(A) 726 148 113 093 195 608T05(P) 725 086 301 053 一024 627T16(A) 20837 20837 707 187 042 151 244 618T10(P) 656 一068 179 019 421 645T13(R) 655 264 276 139 058 597T27(R) 624 327 325 086 一091 617T

19、07(P) 577 100 252 169 一116 448T19(S) 473 208 301 404 086 528T26(K) 211 762 104 115 006 649T22(K) 190 _717 193 094 175 62710038 30875T12(K) 266 685 一038 214 019 587T23(R) 063 与29 413 156 283 558T29(R) 411 018 622 058 一001 与59T30(R) 118 266 619 189 135 521T24(R) 8792 39667 075 410 481 310 193 _539T21(

20、S) 280 006 472 115 196 353T25(R) 154 358 406 165 318 445T18(R) 164 106 319 750 一004 703T20(R) 8152 47819 132 173 一039 740 143 617T17(R) 199 160 308 615 170 566T03(S) 151 138 一031 112 631 454T04(P) 194 103 217 一007 603 459T09(P) 8039 55858 288 一114 265 109 540 469T28(S) 一042 271 025 397 479 463T08(P)

21、 176 230 234 242 _283 27758 Human R080u rce8 DeveIoDment of china万方数据征值变化趋缓,故而选取五个公因子是比较恰当的,公因子所包含测评题目(素质点)呈现在表4的第1列。经过上述分析及与表1的对比可以发现,第一个公因子主要包含的是创新意识(A)和创新人格(P)素质,第二个公因子主要包含的是创新知识(K)素质,第三、四个公因子主要包含的是创新技能(R)素质,第五个公因子主要包含的是创新精神(S)和创新人格(P)素质。由此可见,相同或相近素质维度的测量点在公因子中同样比较聚集,再次证明了此次创新素质测量的有效性和可信性。4新员工创新素

22、质测评的综合得分计算表5所示是因子(成份)得分的系数矩阵,由此可得最终的5个公因子得分公式为:F1=一O040木T3值一0056术T4值+016l木T5值+一O09铲T30值;F2=O017木T3值一O017木T4值一0050;lcT5值+一O01驴T30值;F3=一0139术T3值+O073木T4值+O098木T5值+0362木T30值;F4=一0017木T3值一0145,lcT4值一0052:l=T5值+一0057术T30值;F5=O376木T3值+0349木T4值一0139:IcT5值+一0013木T30值;10820裹5赢份得分累敝矩阵成份1 2 3 4 5T3 一040 017 一1

23、39 一017 -376T4 一056 一017 。073 一145 -349T5 161 一050 098 一052 一139T6 158 一007 一079 一023 011T7 ,133 一。042 065 。054 一192T8 一039 025 045 048 103T30 一096 013 362 一057 一013计算每个新员工的创新素质自评的综合得分,可对5个公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求和,权数取其各自的方差贡献率累积方差贡献率(旋转后)。于是,根据表4中各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可得出以下计算公式:F(I)=(20837术F1+10038木F2+8792宰F3+81

24、52木F4+8039木F5)55858。由此,可以得出每名新员工在各个因子以及总体的综com0(删Number2因子分折碎石合得分。得分为正数,表示该员工的综合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上;反之则反是。接下来可以对员工的得分进行排序发现,在进行有效测量的963名新员工中,有504名员工的得分在平均水平之上,所占比例为523,亦符合正常分布情况。(五)创新素质测评的差异性分析1性别的差异性分析通过对不同性别的新员工的创新素质自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我们可以发现:(1)从测评总体来看,在O05的显著性水平上,男性员工的创新素质水平要高于女性员工。(2)从具体的创新素质测评因子来分析

25、,男性的创新意识函nIB仁e6I4万方数据开发技术I TECHNOLOGY OF HRD(A)和部分创新人格(P)方面要高于女性,而女性在创新精神(S、P)和另外一部分创新人格(P)方面则要高于男性。(3)在创新知识(K)、创新技能(R)的维度上,男性得分要略高于女J陛,但二者的差距并不十分显著。2教育程度的差异性分析由于本科以下学历的样本量很少(15名),故这一部分只研究本科与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新员工之间的创新素质差异情况。通过检验(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我们可以发现(1)从测评总体来看,在0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通过比较均值,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的创新素质水平要高于本科学历员

26、工。(2)在创新知识(K)和部分创新技能(R)维度上,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的得分明显高于本科学历员工,这也与我们的基本认知相一致。(3)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精神(S)和部分创新人格(P)维度上,本科学历的员工得分要高于硕士以上学历员工。3岗位类别的差异性分析由于从事党政岗位的样本量很少(12名),故这一部分只研究管理岗与专业技术岗的新员工之间的创新素质差裹6不同性别斯员工间的T检验1生另0 样本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 Sig,(双侧)maIe 568 0029 0496 O021F(i) 2167 031femaIe 392 0041 0476 0024mab 568 O095 0952

27、0040F1(A、P) 3583 000female 392 0139 1053 0053maIe 568 0025 0998 0042F2(K) 942 346femaIe 392 0037 1005 0051maIe 568 O033 0993 O042F3(R) 1170 242female 392 0044 1010 0051maIe 568 0006 1009 0042F4(R) 一_278 781femaIe 392 0012 0986 O050mab 568 0106 1013 O042F5(S、P) 4113 000female 392 0161 O957 0048囊7不同敦膏

28、程度撕员工问的T检验教育程度 样本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 Sig(双侧)本科 734 0015 O499 O018F(i) 1676 094硕士及以上 213 O048 0452 0031本科 734 0001 1021 0038F1(A、P) 233 _816硕士及以上 213 0019 0955 0065本科 734 一O119 1013 0037F2(K) 7000 000硕士及以上 213 O412 OB32 0057本科 734 0027 1034 O038F3(R) 1448 148硕士及以上 213 一O085 0861 O059本科 734 一O040 1021 0038

29、F4(R) 2163 031硕士及以上 213 0128 O903 O062本科 734 0054 O982 0036F5(S、P) 2840 005硕士及以上 213 0166 1041 007160 Human Resourcee DeveIopment or china万方数据异情况。通过检验(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我们可以发现:(1)从测评总体得分均值来看,管理岗位员工的得分要略高于专业技术岗位,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2)在创新知识(K)维度上,专业技术岗位员工的得分则要明显高于本科学历员工,这与不同岗位间所要求的特点关系密切。(3)在创新技能(R)维度上,管理岗位员工的平均得分

30、要更高,且在部分测评素质点上显著。三、建议:创新素质测评表(图)的应用基于个案的说明通过上一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每名员工的整体创新素质得分及其各公因子的得分。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排序的方式掌握员工各项素质及总体素质在总体中的所处的大致位置。这样,通过利用每名员工的创新素质得分及其排名情况等信息,我们可以构建起新员工的创新素质测评表。虽然此测评表是通过员工自评及相关模型所进行的大致估算,但仍不失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了解员工创新素质现状的有效方法,并为今后对新员工开展的入职培训、岗位调整等人才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下面我们通过个体样本来进行说明,如表7所示:A是一名研究生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岗位

31、的男性新入职员工。通过本次测评,得出其创新素质的总体得分为091,在整个新员工群体中的排名是第15,整体创新素质比较理想。但是结合A员工在具体各因子项的测评值以及其创新素质的雷达图(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该员工在F3、F4、F5三个公因子上的得分较低,单项排名都与其总排名差距较大,存在“瘸腿”现象。结合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该员工在创新意识(A)、部分创新人格(P)和创新知识(K)上有较好的素质水平,而在创新技能(K)、创新精神(S)和部分创新人格(P)上有缺陷。因此,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及培训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该员工在创新知识(K)向创新技能(K)的转化能力、创新精神的激励以及

32、创新人格的塑造等方面的发展。四、总结与展望“jSpark”模型以火焰为喻,从三个层次、五个具体维度展现了人才所应需具备的创新素质,强调不仅要关注裹8不同岗位斯员工问的T检睑教育程度 样本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T值 Sig,(双侧)管理 507 0026 0468 O021F(i) 1546 O122专业技术 410 0023 0503 0025管理 507 0054 O960 O043F1(A、P) 1537 0125专业技术 410 0046 1015 O050管理 507 一O071 O994 0044F2(K) 2312 O,021专业技术 410 O082 0997 O049管理 5

33、07 O004 0984 O044F3(R) O211 0_833专业技术 410 0009 1005 0050管理 507 0071 O987 O044F4(R) 2398 0017专业技术 410 0089 1022 0050管理 507 0054 O,959 O043F5(S、P) 1489 0137专业技术 410 0044 1037 O051毫9 A员工的创新素质舅评囊姓名: A 性别: 男 岗位: 专业技术岗 学历: 研究生F1得分 F1排名 F2得分 F2排名 F3得分 F3排名 F4得分 F4排名 F5得分 F5排名 总得分 总排名123 58 1。43 55 一O26 596

34、 098 154 053 294 090 15万方数据开发技术l TECHNOLOGY OF HRD人才可见的创新技能与知识水平,同时更要重视人才的内在创新特质(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与创新意识等),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构建起了一个符合创新型社会发展要求的理论逻辑框架。基于此,本文对H集团新入职员工群体创新素质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发现该企业新晋人才梯队存在年轻化、高学历化等特点;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该人才队伍的创新素质进行了测度,给出了综合得分与排名情况,并对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岗位类别的人才行了差异化分析。同时,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本文将创新素质测评表(图)应用于企业的人才管理工作中,并对企业

35、在新员工创新素质认知与培养上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最后,根据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展望:1对于员工创新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要坚持“早着眼、早计划、早动手”的原则,并从企业战略的层次制定一个详细的评估计划,来满足企业在不同层面上的需求。2对于员工创新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情境领导理论,同一员工在不同时期所展现出的意愿和能力的高低会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因此,领导者要善于区分和把握员工所处的发展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方式部署人才发展策略。3对于员工创新素质的开发与培养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正如“iSpark”模型所展现的,员工的创新技能(

36、R)和创新知识(K问以相对容易的进行测量,而创新精神(S)、创新人格(P)和创新意识(A)则较难观察,但这一部分恰恰正是员工能否有效开展创新性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F5F1F2143企业要通过收集多方面的数据,科学、全面的掌握和分析不同员工所具有的创新素质特点,特别是在创新素质的“内焰”层面,进而采取个眭化的方案进行培训与开发。参考文献l薄建柱、刘志国:我国企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研究,载人民论坛,2011年第23期,第180页。2刘慧、杨乃定、郭晓:创新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载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年第4期第332336页。3陶庆华: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

37、的体会与思考,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第8期,第8页。4殷智远:创新人才素质测量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5Antoinene D Lucia,砌chard L印singer 111e An柚d Science of CompetencyM0delsS卸F叫lcisco:JosscyB硒竹fei丘瓯19996 Boyatzis,R EThe competent m柚ager:A model of e行cctive pe响曲舭ceNew York:Jollll wiIeySons,19827DaVid C M 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Iher Than

38、Intelligence AmericanPsychologisL 19738Lyle M Spencer,JL,Sjglle M SpenceL 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Superior for Sup嘶or PerfornlanceNew York:jdhWileySoIls,Inc,19939Paul Hersey,Kenneth HBIanchard,Dewey EJohnsonM卸agement ofo唱趾i拍donal Behavior:岫l畸hum柚rcSoues,New Jmey:胁ndce Hall,19961 0Richard Boyatz

39、is The Competent Managef:A Model fof Ef毪ctivePerfbmceNew York:J咖1 wib 1982Emp矾cnl ReSenrch on lnnov确on competenq AssessmeHl 0lf。New st嘎l,BIsed on“i-sp口rk”ModelXuB抽dLVLig(sch00l ofLabor Economics,Capilal unjVers冷ofEconornjcs柚d Bllsiness)一缸lr口础It is ttle c九lcial task to promote the indep锄dent innovati

40、on of enterpnses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兀nationFrom microscoPicVisuaj angle,to a Ia唱e extent,the ind印enden“砷oVation of enterprises dep跖dson innoVatiVe taltS At the salne tiIIIe,innovahon competency Of me new stafr h鹊rcceivcd more蛐d more annon Hce,we proposele“iSpark”Model

41、oftal曲t哪oVation compet蚰cy b壮ed on t11e existing theories曲d rese盯chesMe卸while,weme硒ure t11e H Groups new stafri衄Ovation cOmpet廿lcy卸d arlaIyze tlle di侬托ncesmrough factor柚alysis m鼬odAt 1船t,山e anick mal【es suggesno砸on marmgemtand deVel叩ment ofi衄oV撕ve tal朗ts by c硒e snJdy矗砂H铆出?New sta噩Innov撕on Competency;“i-Sp矾cModel;Factor A1lalysisF4 F3田3 A员工创新素质的-达_ -责编,束萌Tel:叭oi明3船如7 E_man:gmeghrd163com62 Human Resources 0evelo口ment of chIn8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