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渔歌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渔歌子》教学设计.docx(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渔歌子教学设计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我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渔歌子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养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2、教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
3、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再进行补充,最后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一)、课件范读,营造气氛。(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三)、检查、指导: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渔歌子教学设计2教材依据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设计思想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
4、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二)过程与方法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三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
6、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二、理解课题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
7、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2了解作者。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
8、理解词意。2自主品悟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
9、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
10、女生比赛感情背诵。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串讲的传
11、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文的意境,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1借想象互动。把学生带入古诗词境界,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是该课的一个重点。上课伊始老师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让学生边想象边组织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既发展了语言,又为后面理解诗意作好铺垫。在理解诗意后又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借画面互动。渔
12、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山光水色,还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简笔画再现画面,配乐再现情景,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活动中又通过展示情景交融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的目的。3借音乐互动。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教学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诗词情境动画时,在朗读、背诵、想象的时候,均选用了优美的古筝曲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4借吟诵互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
13、,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师在课中通过范读、自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情,悟诗境。渔歌子教学设计3一、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学习的一首词,小学阶段的儿童初步接触词,而且词的思想感情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较费解。要求孩子们借助词的内容想象词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应放在词的理解、体会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切不可逐字逐句讲解。二、学生实际分析: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14、,所以生字新词的学习完全可以放在课前完成,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查阅并收集与课堂有关的学习资料。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几个环节,读出词的韵味、找出词中景物、用简笔画画出词中的景物、孩子们看着直观形象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所描绘的景象,通过孩子们自己查阅的资料和老师的介绍理解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了解作者“不须归”的原因。四、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3、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4、培养阅
15、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五、教学重点: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悠闲自在的情感。六、教学设计:(一)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2、查阅并收集与词相关的资料。(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他是在钓个人周文王。后来周文王果然来了。姜太公是钓来周文王对他的重用,果然帮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2、唐代词人张志和钓鱼与姜太公钓鱼有几他相似之处,也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词渔歌子感受他的钓鱼世界。(读课题)(三)、初读
16、感知,读出“词”味1、读这首词,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个字读准。第二次,要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起。2、指名朗读。3、结合进行生字教学。(四)、精读感悟,悟出“词”画1、什么叫“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2、找出景物:(1)导言:张志和这个人啊,非常了不起。他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边藏着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读一读书,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可以默读,也可以小声地读。
17、(2)生标画,师巡堂。(3)、交流:现在请同学来汇报一下发现了哪些景物?3、想象色彩:如果你们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们会用上那些色彩呢?为什么?假如这黑板就是一张画纸,老师想让同学们把这些景物用彩色粉笔画下来,使这幅画看起来更美。怎么画呢?(生板演画简笔画)4、想象画面:(1)短短的27个字,就让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脚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5、体会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样啊?当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说的?(读全词)(五)、拓展延伸,品出“钓”情:1、这么美的景象,你
18、愿意归去吗?张志和呢?你们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绿蓑衣”留给我们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样的神情呢?2、作诗和诗: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却很担心他。担心他长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烦来,于是出钱给他盖了一所草房,还写了一首词送给张志和,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来自由地读一读。哥哥这首词写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3、读出词中画,还读出词中人,诗词就有这样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诗歌,想象还不够,如果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现。了解张志和吗?(张志和不仅
19、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4、姜太公钓鱼钓的是周文王,那么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哪?(悠闲的生活、清闲飘逸的心,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5、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读全词)。(六)、回归主题,升华“词”情。1、假如你来到浙江你一定会看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2、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3、欣赏唱词渔歌子(七)、作业:
20、收集有关钓鱼的诗词。七、教学反思:1、以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引入课题,姜太公用直钩钓到周文王,为后面的张志和用直钩钓到悠闲自在的生活作铺垫。故事引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2、利用简笔画启发学生感悟诗情,学生通过画一画,既培养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又加深了对词的意境的理解。3、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先让学生在词中找出所描绘的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等),孩子们很容易找出来,找出来的景物的颜色和形态是怎样的呢?结合词义和孩子们的想象说出是什么样的西塞山?什么样的鹭?什么样的流水?孩子们先进行扩词训练组成句。最后用这些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既把词的意境用一段通顺的话描绘并表达出来了。
21、学生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4、通过学生查阅资料和老师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作者不想回家的原因,孩子们就能更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渔歌子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你积累的这么多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我们学过词吗?一起背一背吧(忆江南)、预习中
22、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你对词了解多少?你知道词和诗的区别吗?诗的格式整齐,每句字数相同,像我们课前背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词句式长短不一。诗是脱离音乐的,而词和音乐曲调同了一炉的。、太好了,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语文知识。关于本课将要学习的词渔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你还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情况?(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二、初读,感知韵律同学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深更好的学习这首词。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词的风采吧,师读词(配乐)。1、你们喜欢这首词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词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词读准。
23、第二遍希望把词读顺,读出词的节奏2、指名读第一名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第二名读,请其它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哪种韵律?(其他同学修正)师指导,首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多读几个速度和停顿时间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还要注意断词时要音断而意不绝。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词再读一遍。师:谁愿意展示你对词的初步掌握。三、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自读全词,整体感知。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自读词,提出疑问。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读生字:塞箬蓑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3、理解全
24、首词的意思。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五、品诗,体会情感1、你觉得诗中哪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最能打开你情感的闸门,放飞你多姿的想象?2、指名答,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句寓情于景,也是全词的中心句。3、这句话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衰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写出了悠闲自得之情。)六、精读,想象意境1、古人说: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如此的留连不返呢?(白鹭、桃花、鳜鱼、微风、细雨
25、)是呀,这是一幅多生动的自然的春天的景象,你有感受吗?(美)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难怪词人。齐:斜风细雨不须归。除了身外景物之外,还有作者生活中的原因,使他流连不归,请同学们结合,张志和的资料来想一想。(因为他年少就步入仕途后又遭免职便流浪隐居于江湖,所以他不爱官场爱自由,更爱祖国的壮丽河山。)五、总结升华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板书设计:白鹭飞斜 风细雨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鳜鱼肥 不须归渔歌子教学设计5(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
26、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二)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三)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较为生动具体表达词中意境。(四)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学,初探词意1、同学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都是写钓鱼的。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板书课题)又叫渔父乐。2、读题(强调子读z);这是一首词,你们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它就成了词牌名。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0页,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4、展示读,师正音请你读(刚开始学,读通了,读准了,也不错)谁还想再读?(虽然读得不怎么流
27、畅,但相信学了以后,会读得更棒) 下面老师和大家对对读,好吗?(老师读一句,你们对一句,好不好?)就这样,我们跟着感觉读。(师读题目,朝代和作者,生读整首词)二、寻找词眼,质疑细学1、读着、读着,你们在词中看到词人的身影了吗?是从哪几句看到的?2、生读34句(1)认识箬笠,蓑衣:是什么工具?(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借助注释读懂词语的方法真好。你是看插图读懂的,非常直接的一个方法。)(2)(出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词人?(他在干什么?) (生他头戴箬笠,身穿蓑衣,手握鱼竿,在钓鱼呢?) 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词人?(生在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河边钓鱼。 生在桃花丛中,他?生刮小风,下小雨时,词人坐在小船
28、上。)(3)在怎样的日子里,词人在钓鱼呢?A起风:这是怎样的风?你从哪个词语读出风很小? 这样的风,我们可以叫什么风?(和风、微风、轻风、习习凉风)B下雨:那这雨呢?(生很细很细; 生像牛毛,像绣花 ; 生像发丝)让我们想起了哪些词语?春风拂面 微风吹拂 凉风习习 清风徐徐 毛毛雨 毛毛细雨 细雨如丝 牛毛细雨 蒙蒙细雨 细雨绵绵 绵绵小雨 细雨如烟 烟雨蒙蒙 细雨飘零阴雨绵绵 淅淅沥沥 雨丝飘洒C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叫什么?(斜风细雨)D还可以叫?(微风细雨,和风细雨)F春天: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4、起风了,下雨了,词人回家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板书理解:不须归)为什么不想回家?答
29、案就藏在词的27个字中。三、品读词眼,感悟心境(一)自由读词,寻找原因(二)品读想象,寻“不须归”之源。1、词人为什么不想回家?(生:景色美、春景美)有哪些景物很美呢?请圈出写到的景物?反馈、出图:山、白鹭、花、水、鳜鱼、风雨、箬笠,蓑衣随机了解:西塞山、白鹭、鳜鱼这些景物哪方面很美呢?A、(外显)颜色美:你怎样知道的?(白、青、绿)(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B、(隐藏)颜色美:除了白、青、绿这三种色彩,你好像还看到了哪些色彩?又是从哪些词语想象到的? (西塞山:郁郁葱葱 青翠 ;桃花:粉红; 鳜鱼:青黄间有黑斑,肉质细嫩而鲜美)仅仅是被迷人的春光陶醉了吗?(生:鳜鱼肥 板书) 青翠的西塞山,白鹭
30、飞翔,粉红的桃花,鳜鱼鲜美,多么清新,多么明丽呀!A、谁想读读1、2两句?多么享受呀,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何乐而不为呢?谁想当当快乐的张志和!谁想当当幸福的张志和!B、谁能(还想)让白鹭飞得更高,鱼儿更欢跃?自由读。C、指名读。D、再指名读。2、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配乐)请选一个画面写一写:按一定顺序写(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下到上、从近到远)还可按动静结合的方法写。)3、交流写话:(指名说评讲自由读)我好像看到(灰蒙蒙的天空,碧波漾漾的音乐河面上,飞过一排白鹭,它们展翅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自由自在地飞翔)西塞山隐隐约约,像害羞的小姑娘。不远处小河叮叮咚咚地流淌着
31、。岸边,桃花绽开了粉红的笑脸,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河水涨高了,变绿了。河里不时游过一群群淡黄色的鳜鱼。有时跃出水面,溅起朵朵小花。有时与花瓣捉迷藏,这里就像仙境一般。评:(1)色彩丰富而协调。(2)把江南水乡的春色之美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赏心悦目。(3)以动衬静。(4)写得生机勃勃。(二)拓展信息,悟“不须归”之情。1、过渡:春景美,鳜鱼肥,怪不得词人张志和不须归!你们了解过张志和吗?老师也了解了一些。2、补充介绍张志和生平。出示照片和生平出示唐书张志和传中的句子: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读你觉得他钓到了什么?生自由自在(板书)生好心情生悠然自得生悠闲3、是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32、也。渔父之意不在鱼,在乎心情也。让我们也做个快乐的、幸福的、悠闲的张志和吧!齐读全词。4、过渡: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读了他这首词后,也写了一首词。想读吗?四、反复诵读,初探词牌特点1、出示和答弟志和渔交歌。自由读第一遍,我当兄长(师读张松龄整首词),你们当贤弟张志和读整首词。第二遍,他哥哥担心弟弟神驰心醉于水乡春景,流连忘返、乐而忘归,不再回家,于是:师放慢读兄长后两句(生也放慢速度读贤弟后两句) 第三遍,师快读两句(生也快读)第四遍,(师慢读最后一句)生也慢读最后一句第五遍,师急呼唤,且须还 ! 生急回答:不须归!3、词人在这山山水水之间,还愿意回去吗?让我们一起留住这美丽的山光水色,一起留下
33、这份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背诵)出图、配乐4、欣赏唱词,进一步体会意境和心境。五、延伸课外,布置作业。词人还写了另外四首渔歌子表现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课外,大家可以去读读。唐 张志和渔父乐春景美鳜鱼肥 不须归自由自在渔歌子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3、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难点:体会“
34、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学法渗透: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可唱。结合课文拼音、注释,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课前谈话:复习学生学过的词忆江南。了解学生对词的掌握情况,因学定教。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二、初读古词,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先把整首词读通读顺,划出不理解或难理解的词句。2、检查六个词的读音。第一步读准字音(西塞山、白鹭飞、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不须归)3、让学生对词语进行质疑,理解词义“箬笠、蓑衣、不须归”等。再读词语,第二步读出词语的含义来。1、教学本课生字,着重指导“塞”字
35、书写。2、学生字正腔圆地读读整首词。师范读,学生试着再把词读得有板有眼。3、让学生畅所欲言,读了这首词有什么感觉。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1、伴随着音乐,想象画面: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嗅到什么还想到了什么。2、同桌交流感受到的美妙画面。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画。适时引入有关春天的其他诗词,丰富画面,感受意境;并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让学生把整个画面连起来具体生动地说一说。2、配乐感情朗读全词。四、揣摩语言,指导背诵。1、第一次背诵,看着板画,试着背诵整首词。2、第二次背诵,闭眼,边想象边背诵。3、第三次背诵,边背边想:这首词美在哪?4、交流这首词的美:色彩丰富、动静结合。五、
36、对比拓展,升华情感。1、学生交流为什么张志和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a、这里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女生读前两句词。b、作者怡然自得,怎不流连忘返,男生读后两句词。2、引入张志和的生平,进一步理解他的“不须归”的原因。3、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渔歌子,学生自学感悟。4、交流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5、全班身临其境地朗读渔歌子。六、吟唱歌曲,布置作业。1、教师哼唱歌曲渔歌子。2、学生伴着乐曲,轻声吟唱。3、布置作业:继续去了解张志和,找找其他几首渔歌子读读。渔歌子教学设计7课前交流一下: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
37、只读一遍,聪明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相信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一、复习引入课题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2、今天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仔仔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2、出示词语认读。强调多音字“塞si”,看插图理解“箬笠、蓑衣”。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
38、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4、教给大家一个声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头看前面?再念一遍。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1、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还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当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展开想像,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师先说:怎样的西塞山?生:翠绿
39、的西塞山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生:陡峭的西塞山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师:怎样的桃花?生:粉红的桃花生:多姿多彩的桃花生:姹紫嫣红的桃花师:怎样的斜风?生:微微的斜风师:细雨?生:蒙蒙的,凉凉的师:流水、白露、鲑鱼?选一个说说?生:鲜美的鲑鱼时快时慢的流水3、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4、在他们两个的描述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如画)(板书)5、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课件出示: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四、入境如情,体悟心情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
40、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生:悠然自得的渔夫生: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好像沉浸在这美丽的意境中板书:悠然自得 人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生:高兴,有鳜鱼钓生:舒畅生:兴奋,他想,今天的晚餐有着落的生:平和,笑眯眯的。师是啊,表情都看到了。完善板书:美丽如画 景悠然自得 人兴奋舒畅 情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补充另一首词天净沙 秋思你再看看,这个人的心情如何?是兴奋舒畅的吗? (悲哀、忧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虽然没有学过这首词,但是聪明的孩子,你们能从
41、作者笔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悠闲自得、兴奋舒畅的心情。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五 深探“不须归”1 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
42、,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归又是指回哪里?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生:(齐读)不须归。师:(指
43、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2 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3 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音乐响起4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6、后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句子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常常被用到。你觉得是指哪一句?为什么?:西塞山?因为景色美丽,一看到美丽的景色,就想起这句诗。:青箬笠?7、如果朋友看见我在雨中散步,问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诗回答他斜风细雨不需归如果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历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