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歌子》教学设计范本.docx(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渔歌子教学设计渔歌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2、想像词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3、借助拓展延长,进一步感受作者悠然自由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依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感受作者悠然自由的生活情趣。教学打算:1、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资料。2、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结合课件,观赏歌曲渔歌子。2、启发谈话:在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这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3、出示课题,强调“渔歌子”是词牌名及读法。二、初读渔歌子。1、自由读,(要求:a、留意每个字的读音。b、多读几遍
2、,读通顺。)2、指名展示读(订正读音,强调整奏、韵律)。3、师生协作读。4、齐读。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读了这首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用笔圈出)2、假如让你用彩笔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会用上哪些颜色呢?3、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简笔画板书。4、那么,看着、想着,这青山、这绿水就成了一幅画,就成了一首绝美的词渔歌子5、用自己喜爱的词语描绘这些景物。6、按肯定的依次用几句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7、借助课件让学生观赏词中美景。小结:是的,置身在这美景中,也难怪词人张志和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到西塞山前白鹭飞(学生接下去)四、拓展延长,体会情感。1、假如你是这位渔翁,在这美景中,你舍得离开吗?是的,张
3、志和也不情愿离开这儿。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担忧弟弟常年在外不归家,也写了一首词劝张志和尽快回家。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1)哪两句是劝弟弟回家的?(2)师生互动对读渔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3、探讨:张志和为何不归?感受作者悠然自由的生活情趣。(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2)拓展延长:补充张志和弃官归隐资料。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五、想像画面,感受意境。1、是的,张志和不仅喜爱这里漂亮的风景,更留恋这种悠然自由的生活。让我们闭上眼睛,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芳香扑鼻而来,感受他沉醉自然,悠然自由的生活。(课件播放词朗诵,学生想象画面。)2、你可以摇头晃脑的
4、吟诵,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还可以用歌声唱出来3、同学们,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肯定会去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肯定会想起千古词人?(张志和)想起张志和,你肯定会吟诵他的?(渔歌子)学生吟诵渔歌子。渔歌子教学设计2课前沟通一下: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做一个嬉戏,好吗?待会儿屏幕上会出现三组词语,老师只让大家齐读一遍,看看只读一遍,聪慧的你能一下子记住几个词语?(屏幕出示)同学们表现真棒,信任这节课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一、复习引入课题1、开学初,我们就学习了一首词,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遍。2、今日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张志和写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
5、)“渔歌子”是词牌名,你还知道有哪些词牌名吗?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0页。出示学路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提示:仔细致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留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留意把词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2、出示词语认读。强调多音字“塞si”,看插图理解“箬笠、蓑衣”。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留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4、教给大家一个声音清亮的方法:坐正,挺胸,抬头看前面?再念一遍。三、理解句意,感受如画的江南美景1、张志和不仅是闻名的词人,还是出名的大画家。他经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
6、词当中,他的好挚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2、数数,有多少景物?整首词27个字就描写了9种景物,诗词就是这么简洁。正是应为简洁,这些景物的颜色呀、姿态呀都没有写进去,那请同学们绽开想像,说说这些景物是怎样的?师先说:怎样的西塞山?生:翠绿的西塞山生:危峰兀立的西塞山生:陡峭的西塞山生:山清水秀的西塞山师:怎样的桃花?生:粉红的桃花生:多姿多彩的桃花生:万紫千红的桃花师:怎样的斜风?生:微微的斜风师:细雨?生:蒙蒙的,凉凉的师:流水、白露、鲑鱼?选一个说说?生:鲜美的鲑
7、鱼时快时慢的流水3、这些景物加了颜色、姿态,生动多了。那能不能把这些颜色、姿态送到这首词中,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词所描写的景色?4、在他们两个的描述中,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漂亮如画)(板书)5、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很多写江南的诗词。 (课件出示:白居易忆江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四、入境如情,体悟心情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生:闲情逸致的渔夫生:渔夫在斜风细雨中迟迟不想回家,似乎沉醉在这漂亮的意境中板书:闲情逸致 人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生:兴奋,有鳜鱼钓生:安逸生:兴奋,他想,今日的晚餐有着落的生:
8、平和,笑眯眯的。师是啊,表情都看到了。完善板书:漂亮如画 景闲情逸致 人兴奋安逸 情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补充另一首词天净沙 秋思你再看看,这个人的心情如何?是兴奋安逸的吗? (悲伤、忧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虽然没有学过这首词,但是聪慧的孩子,你们能从作者笔下的景物中可以看到作者的心情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这首词,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江南春时的漂亮景色,还通过景物感受到诗人悠然自得、兴奋安逸的心情。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
9、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五 深探“不须归”1 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归又是指回哪里?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忧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师:下
10、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生:(齐读)不须归。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醉在风景里,不想回家。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2 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据他的好挚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
11、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3 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芳香扑鼻而来,一起读音乐响起4 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6、后来大家都特别喜爱这首词,里面有一个句子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在大家写文章的时候经常被用到。你觉得是指哪一句?为什么?:西塞山?因为景色漂亮,一看到漂亮的景色,就想起这句诗。:青箬笠?7、假如挚友望见我在雨中漫步,问我,咦,你怎么不回家呢?我可以用一句诗回答他斜风细雨不需归假如有一个人遇到了困难,经
12、验了艰难,他也可以用一句诗劝慰自己斜风细雨不需归看来斜凤细雨不仅指自然界的斜凤细雨,还可以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小结:现在,究竟词会流传哪一句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诗还会千古流传,肯定还会流传下去,从同学们中间流传下去。最终我们在这首音乐中结束这堂课。板书:漂亮如画 景闲情逸致 人兴奋安逸 情渔歌子教学设计3学问教学点1、学习“塞”、“箬”、“笠”、蓑”等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渔歌子。实力训练点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通过描绘词中的情景,培育学生想像实力和观赏美的实力。德育渗透点1、通过词的理解,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2、通过词的品读,激发学生酷爱祖
13、国语言文化的情感。一、温故引题:1、联系旧知a、同学们,还记得白居易的忆江南吗?一起来回忆一下。(学生齐背。)b、谁来说说白居易忆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依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引导。2、出示渔歌子是的,同学们,白居易带给我们的是“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是“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风和日丽”下的江南。这江南不止是让白居易忘不了,让我们也忘不了。今日,唐代的另一位词人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中的江南。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信任这“斜风细雨”中的江南肯定另有一番风味。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走近作者:同学们知道张志和吗?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先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作适当补充)
14、4、诗、词的区分:同学们,渔歌子它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你知道诗和词的区分吗?(出示一诗二词,让学生比较发觉。先让学生自由说,老师作适当补充)5、解题。渔歌子,词牌名。出示两首渔歌子让学生视察,初步了解什么是词牌。二、初读感知1、初读新“词”: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词,留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节奏。读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生自由读,老师巡察。2、反馈沟通:重点:“鳜、箬、笠、蓑”3、指导朗读:同学们,读准字音还不够,还要读出词节奏、停顿。三、细读品词:1、读词找景,想像画面。a、同学们朗读得特别好。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张志和不仅是个词人,还是个书画家。所以他写的词就似一幅面。里面有许多的景物
15、,许多的色调。请你重新读这首词,划出词中藏着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色调。b、沟通发觉。c、同学们,这词中有这么多的景物,这么丰富的色调,俨然就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请你再次读词,读到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或闻到些什么的时候,再停下来。(生自由读,老师巡察。)2、探讨沟通,描述画面。a、谁来说说,你读着读着,看到了什么?抓住“山、白鹭、桃花、鳜鱼、流水、斜风、细雨”等景物进行沟通。(老师要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b、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带着这“美”再把这首词朗读一次。3、抓住诗眼,体会诗旨。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这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全班沟通
16、,老师引导。沟通总结: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闲情逸致,逍遥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4、借助课件,升华情感。a、播放课件,老师配乐讲读。(张志和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么悠闲愉快,多么自由逍遥!怎么舍得回去呢!)b、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四、诗词链接其实描写江南的又岂止白居易、张志和,很多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各种各样的江南,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吧。出示多个诗句读一读,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你读出了什么?五、挥笔习作1、学生习作因为有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所以有了忆江南,因为有张志和对江南的宠爱,所以有了渔歌子。同学
17、们你们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又随着诗人词人游赏过江南。请你把心中最美的江南也化成文字吧!2、沟通习作全班沟通,老师评价指导。六、拓展延长必做题:背熟渔歌子,并默写一次。选做题:1 、收集有关“江南美景”的诗。2 、请你为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附录:1、(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耀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探讨沟通,描述画面。谁来说说,你读着读着,看到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锋(读好让你看到画面的那句诗)用杜甫的话说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
18、)西塞山前春意浓,千朵万朵压枝低。(读)水中闷得很,它们要出来透透气。(读)这细雨如丝如线,轻轻的,柔柔的。(读)真有意思,真悠然。(读)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带着这“美”把这首词朗读一次a、我看到绿绿的西塞山。b、我看到一群白鹭从空中飞过,还边飞边叫呢。c、我看到桃花盛开。在山前绽放笑脸。柳条在风中舞蹈。d我看到一条条肥肥的鳜鱼时常的从水中跃起。e、我看到空中飘下了毛毛细雨。f我望见一个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的人正在钓鱼。3、抓住诗眼,体会诗旨。你对“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是啊,吹面不寒杨柳风。仅仅是因为风小雨小,不用回去吗?a、这么一点风一点雨,不用回去。b、这点
19、毛毛细雨根本没什么关系。还穿着绿蓑衣呢。c、这里的景色这么好。它舍不得回去。4、借助课件,升华情感。是的,你们看。青翠的山,澄澈的水,粉红的桃花,洁白的鸥鹭,肥嫩的鳜鱼,有山,有水,有花,有鱼,有柔柔的风,有细细的雨,怎一个“美”字了得?这里没尘世的苦恼,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宁静宜人的幽境,只有秀美迷人的景致!张志和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么悠闲愉快,多么自由逍遥!怎么舍得回去呢!所以他不由自主的吟出:渔歌子学生齐读渔歌子。渔歌子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1、相识3个生字:“鳜、箬、蓑”。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实力目标:1、训练学生通过查资料、看注释的方式读
20、懂词的意思。2、依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词所呈现的画面,培育学生的想象力。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1、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2、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美妙情感。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育学生的审美实力。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渔歌子。教学难点: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具打算: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在平常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早春、晚春等。大家有没有发觉今日所学的这首古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是不一样的?这是一首词。什么是词呢?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
21、词渔歌子。(板书题目)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也是题目,其意思是渔夫捕鱼时哼唱的歌曲。4、了解诗人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老师补充,最终相关资料。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一)、(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1、学生自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留意:“塞、鳜、箬、笠”的读音)2、重点驾驭多音字“塞”在词中的读音。(塞:sai sai se )(三)、检查指导朗诵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2、指名都词,师生正音。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4、全班齐读。(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1、学生默读,思索:这首词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物?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板书
22、)2、指名反馈学习状况。3、老师(配乐)范读,学生倾听,闭目想象画面。沟通:学生结合插图口述自己想象到得画面。4、结合注释,理解词意。(1)、学生沟通自己理解的诗句及不懂得地方。(2)、老师相机指导,指名说说词意。(3)、老师归纳,词意。(五)、探究质疑,领悟情感。1、这首词中的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雨天还不想回家呢?词中的渔翁究竟指的是谁?(学生发言,老师点拨小结)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老师引导,诗人的思想感情)3、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江雪,这首诗中的渔翁与这首词中的渔翁有什么异同?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吗?(不愿;不舍)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1、诗是作者的心声,我们可
23、以从诗的字里行间感悟诗人的内心情感。现在,请大家带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酷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在奇妙的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诵渔歌子。2、(配乐)学生朗诵,当堂背诵。3、观赏歌曲渔歌子。4、师:同学们,让我们从奇妙的音乐中回到现实。再美的诗、再美的音乐都无法与大自然中的春天相媲美,我们赶快到大自然中去找寻春天,用我们的笔去描写春天吧!渔歌子教学设计5教材解读: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闲情逸致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备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波、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安静,又不失生动活泼,
24、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满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平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酷爱。教学思路:古诗词的教学假如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美丽,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绽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绘声绘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2、借助画
25、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教学流程:一、温习旧知巧引新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2、简洁说说诗与词的区分。3、了解词牌渔歌子。(1)读词名渔歌子。(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二、初读古诗要流利1、学生初读词。学习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肯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其次第三遍读,要着重体
26、会其中的节奏。2、检查学生自读状况。(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2)尤其留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3、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留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都有肯定的停顿。 指名读,划节奏。4、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5、齐读,留意节奏。三、情景交融明诗意1、理解意思。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习,理解词句的意思。2、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箬笠、蓑衣(从形声字的角度理解)不须(与“不需”区分)等词语。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词。(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风”“不须归”等词
27、语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和整首词的意思。)4、想象,品出词中画。赏画:再次静静地品读这首词,划出词中景物。(1)学生沟通:词中共写了几种景物?春天的景物千千万,为何作者独独钟情于这几种呢?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颜色美。(2)走进词所描绘的意境。l再读这首词,我信任这迷人的春光中你肯定还能听到些什么,甚至是闻到些什么。l反馈沟通: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l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这首词,把自己想象成闲情逸致的词人张志和,在你眼前呈现的是怎样奇妙的世界?生充分沟通,身入其境!5、联系画面,加深理解。静静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面:斜风细雨中,这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闲情逸致地钓鱼呢!孩子们,你能
28、形容一下这位渔翁的神情吗?引导学生揣摩、想象渔人的神情。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1)自由练背(2)指名背诵,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7、齐诵。四、巧对词作悟诗情1、走近词人。通过课前预习,你肯定对词人张志和有所了解,谁来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介绍。师总结: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爱,赐名“志和”,后来因一些官场纠纷被免去官职,从今再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2、师生和诗,悟情。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和其弟渔父,我们一起来和诗。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
29、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读懂哥哥的意思了吗?(2)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 练习:哥哥,因为 ,不肯定要回去啊!(3)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也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呢?五、当堂检测求完善1、有感情地诵读词作渔歌子。2、依据词作内容填空:1、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词描写了 、 、 等景物,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2、边读边想象渔歌子所描绘的景色,把你头脑中那幅美丽的画用文字描写下来。 六、拓展延长亲经典1、歌曲观赏渔歌子雨中青天,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满意!让我们一起醉在渔歌子中歌曲观赏。2
30、、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们都争相填写传唱。建议孩子们课后登陆相关网站,阅读唐宋两朝诗人所写的渔父歌,进一步亲近经典。渔歌子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 :1、相识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实力目标: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依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育学生想象实力。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1、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2、培育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3、感受词的音乐美,培育观赏美、鉴赏美的实力。教学重、难点:理解词的意思,依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具打算
31、: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一、创设意境,导入课题1、老师: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2、老师: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觉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3、师: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4、解题:渔歌子,词牌名。5、了解作者及背景: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老师再进行补充,最终课件展示相关资料。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一)、课件范读,营造气氛。(二)、学生自读,读通、读顺。1
3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留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驾驭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三)、检查、指导: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终全班齐读。渔歌子教学设计7课前谈话:歇后语竞赛: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师: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吗?来说两句。师:姜太公钓鱼的钩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我还听说,他的钩离水面三尺,这能钓到鱼吗?
33、一、谈词,了解词牌:师: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是写钓鱼的。古人为什么这样不谋而合地痴迷钓鱼?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观赏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感受他的钓鱼世界。(板书)师:咱们先来读读“渔歌子”。谁情愿读?生:渔歌子渔歌子是今日要学的这首词的词牌,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当我们读词牌的时候一般不读轻声。师:我们一起再读?(齐读)二、初读,读得有点“词”味过渡:好,让我们拿起课文读一读这首词。师: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得一字不错。其次次,要读得通顺流利,第三次,假如能读出点儿词的味道来,那你很了不得。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先请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学习词语:(读音:
34、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 )指名读,齐读。师:同学们,有些词中是有画面的,哪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生说,(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的感觉)师;很好,把这些美的画面带到句子中读读。自己先读,(指名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三、想象,品出词中画师:颜真卿称张志和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专心感受词中的画面。) 课件师:你的脑海中有些画面了吗?试着读一读,脑中最清楚的那个画面要让别人也能感受到。生:(朗读) 随机指导(还有谁能发觉这其中美妙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人?看到了什么景色?)师:同学们的感受实力真不错,拿起笔划一划,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沟通:你发觉了哪些景物?
35、(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师:不仅是这些景物啊,还有很丰富的色调呢,你看到哪些色调了?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葱葱的,虽然词中没有写到山的颜色。师:好,透过词看颜色。生:粉红的桃花一大片。还有白鹭和蓝天的颜色。生:流水是绿的,因为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水也绿了。生:还有青箬笠,绿蓑衣。师:这样说着,我好像觉得这画面中还有一些声音、还能让人闻到一些气息。来,静静地,让我们走进这画面中,听再闻闻(课件:流水声、鸟鸣声、蛙鸣)沟通:你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师:(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雪白的鹭鸶扑腾着翅膀,飞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斜风细雨中,花瓣带着点
36、点晶莹的露珠飘落水中。溪水唱着歌儿,哗哗地流向远方。吸一口气,还能闻到桃花淡淡的芳香。鳜鱼在水中逍遥自在地游着,一位身披蓑衣的老渔翁就这样静静地垂钓着。从你沉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画面了,拿起笔,专心写下你看的画面。生:(写话)生1:我看到(你站在哪儿看的?)师:这桃花,这流水,正让我想到了这句生: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师:这就是桃花流水鳜鱼肥。师:这斜风,真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师:这就是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咱们对读,男生读画面,女声读词句)。师:这细雨,又是怎样的细雨呢?也正是细细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大地全笼着一层轻纱。(机动)师:这般情景,不禁想吟诵一曲渔歌
37、子。(生齐诵)师:(桃花流水,斜风细雨中,还有一个背影,青箬笠,绿蓑衣)。此时,你肯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他的心里是怎样的?)(悠然的,自由的,从容的,欢乐的)师:啊,青箬笠,绿蓑衣里藏着是一份悠然,一份自由。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桥上,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芳香扑鼻而来,一起吟诵(西塞山前白鹭飞)师:刚才我们通过词去想象,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富的画面。这是读诗词的好方法。三、拓展,品出“钓”中情:师:但是,光想象还不够,读诗次,不仅要读出词中画,还要读出词中人,假如我们了解词人的生平,会有更多的发觉。想了解张志和吗?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
38、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爱,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今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师:这首词哥哥叫弟弟干什么?(回家)师:你怎么知道的?(狂风浪起且须还)师:一个字生:还师:哥哥在叫弟弟快些回来,我也来催催你们,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生: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
39、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弟弟,为何不归?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生: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适,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生: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每天在钓鱼,多舒适啊。师:张志和厌倦朝廷的争斗,留连于山水之间,据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生:钓不到。师:鳜鱼会上钩吗生:不会师:张志和却说他钓到许多许多,他钓着了什么?生:我钓的是自己悠然的生活。 生:我钓的是逍遥自在的生活。师: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
40、这样直钩垂钓,每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每天透过这面镜子,想着想着,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谈话。后来写成玄真子。师:我们茅塞顿开,张志和垂钓,钓来悠闲,飘逸。也只有这样悠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西塞山.)(配乐)四、延长,探讨“钓”之蕴:师:垂钓,正是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古人就有许多写垂钓、渔翁的诗词。(课件出示)江雪 柳宗元 (齐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配情景图)读着这样诗句,看着这样的画面,你的脑中肯定有了问号,想问点什么吗?出示:(柳宗元的生平),读一读,或许你会有所了解。师:阅读了他的生平后,你对这一钓
41、又了解了什么?师:柳宗元的这一钓,或许有更多的含义,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热忱,你会读出越来越多的含义。(齐读:你的脑中肯定有了许多问号,请说说。联系他的生平,或许你会有所了解。师:柳宗元的这一钓,或许有更多的含义,这并不是我们童年纯真的心灵用三言两语便能读透的,就让它做为一个问号保留在我们的心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你们对诗歌的那份执着和热忱,你会读得越来越多的含义。)江村即事 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 只在芦花浅水边。鱼翁 柳宗元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
42、云相逐。像张志和一样,他们的生命经验不同,对“垂钓”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就有了这些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诗歌。同学们,回去后,我们可以查查资料,联系诗人生活经验,读一读,写一写,你会有更多的发觉。渔歌子教学设计8(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二)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三)教学难点:结合词句绽开想象,较为生动详细表达词中意境。(四)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学,初探词意1、同学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都是写钓鱼的。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板书课题)又叫渔父乐。2、读题(强调子读z);这是一首词,你们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依据它填词,它就成了词牌名。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0页,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4、展示读,师正音请你读(刚起先学,读通了,读准了,也不错)谁还想再读?(虽然读得不怎么流畅,但信任学了以后,会读得更棒) 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