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 2022年11月3日,由中国教化发展战略学会、中国教化国际沟通协会、北京高校、国家开放高校和北京开放高校共同主办的“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化改革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和案例共享两个部分。中国教化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为论坛致欢迎辞,中国教化部副部长杜占元、爱尔兰国际远程教化知名专家德斯蒙德基更、Coursera中国区业务负责人伊莱布林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化信息化团队负责人苗逢春、中国教化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美国新媒体联盟执行总裁莱瑞约翰逊、中国电化教化馆馆长王珠珠、北京市教化委员会委员李奕、上海远程教化集团副主任王宏、北京开放高校副校长张铁道分别作了发言
2、。在案例共享阶段,北京开放高校校长胡晓松、国家开放高校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常务副主任单丛凯、美国3D教学公司Cyber-Anatomy的董事长理查德莱恩巴克、北京高校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等共享了各自实践中的案例。来自教化行政部门、全国各高校、远程教化界、中小学校、科技公司、各界媒体等的500多人参会。本次论坛涉及教化信息化的规划、工程、模式、策略、案例等诸多方面,更围绕慕课进行了热情的探讨。本文以“信息技术在推动教化变革中的作用”为线索,对论坛内容进行概述。 从论坛的嘉宾发言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教化变革:扩大教化机会,促进教化公允;变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化质量;满
3、意多元需求,实现泛在学习;共享优质资源,开展规模教学。 一、扩大教化机会,促进教化公允 “扩大教化机会,促进教化公允”是各国政府推动教化信息化工程的首要理由,也是许多教化机构所担当的使命与任务。 郝克明认为,“通过网络进一步实现最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将有助于解决学习者,特殊是儿童和青少年受教化机会的不均衡以及应试教化、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等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弊端”。 杜占元指出,推动教化公允、提高教化质量是教化发展和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化信息化最大的价值追求。对于中国来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教化信息化的推动为优质教化资源共享、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教化公允供应了强有力
4、的手段。2022年,在基础教化领域,中国政府启动实施了“教学点数字教化资源全覆盖”项目,使偏远农村孩子在有学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接受教化的质量,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教化的公允。同年,中国政府还批准设立了国家开放高校和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等5所地方开放高校,为全体社会成员供应更多的终身学习的机会,促进全社会的教化公允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地方政府推动教化信息化的过程中,“教化机会供应和教化公允”也是优先考虑的要素。据李奕介绍,北京市为解决北京市基础教化领域学龄人口剧增导致的学位惊慌、教化质量城乡差异等问题,建立了北京市数字学校,这也是“北京市为解决优质教化资源均衡化的一个尝试”。通过教化
5、信息化让基本公共教化服务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实现“实际获得均等”,即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无需时间等待、无需自身能动就能干脆获得公共教化服务。 伊莱则以一个生动的、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揭示了“教化”和“运气”之间的关系,并借此阐释了Coursera的使命。他认为,那些能够接受世界上最优质教化的人或多或少地都与“运气”联系在一起。而Coursera的使命,在某种意义上,是把运气和获得优质教化的实力区分开。也就是说,Coursera的目的是给世界各地的人一个学到顶尖教化内容的机会。 二、变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化质量 信息技术之于教化,已经不单纯是附属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工具与手段,而发展成为与教
6、化教学相互作用的一种力气,对于变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化质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郝克明在致辞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化发展,特殊是对各级各类教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正在变更着传统的教化观念、课程资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老师角色、学业成就考核方式,并由此带来学校的功能定位以及师生关系、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杜占元在报告中指出,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化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动教化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为教化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化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着深
7、刻变革。因此,教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化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变更原有的教化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从以学问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实力素养培育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依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化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化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化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化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化信息化的本质。“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化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化教学过程,变更教化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化教学
8、改革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化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需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供应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了新的方向。 与此相呼应,据王珠珠介绍,在教学点优质教化资源全覆盖项目中,除了设备配备、供应教学点所需的配套数字教学资源外,还开展了老师培训,以及供应教学与技术的支持服务,目的就是依据实际状况,在优质师资不足的状况下,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变更本地老师角色,提高教学质量。 除了在教学模式方面的改革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也为教学内容的呈现、学习环境的设计供应了更多的可能性。理查德莱恩巴克所介绍的3D教学技术,正是创设新的教学情境的一种方式,通过运用 3D图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爱好,
9、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胡晓松介绍了北京开放高校在信息技术与教化教学深度融合方面的详细做法,介绍了基于Moodle的学习平台、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模式,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创新,并由此引起的学校组织、运行与管理方面的变革。他认为,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让在线学习真正发生,达到、甚至超过面授教学的教学效果。 王宏介绍了上海的教化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和各级各类教学资源的支撑下,翻转课堂、电子书包、高校课程共享中心、学分银行等基于信息化的教化教学模式让上海教化充溢了活力。 三、满意多元需求,实现泛在学习 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支持个别化的需求。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化后,
10、能够满意学习者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实现泛在学习。在本次论坛上,移动学习被多位嘉宾提及。 基更以 “今日的移动学习”为题介绍了移动学习的发展。他提出了三次革命的理论框架,即:影响教化改革的三次技术革命分别为工业革命、电子工业革命和无线网络革命。无线网络对中国尤为重要,202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移动设备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在大城市,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为移动学习创建了条件。移动学习要成为一个主流教化所认可的供应方式,有四个标准,分别为: 在学校官方招生简章上刊登能够进行移动学习的课程信息; 对需付费课程招收移动学习的学生; 对需考核课程招收移动学习的学生; 对已认证课程招收
11、移动学习的学生。大部分国家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苗逢春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促进移动学习方面的方法主要有:进行探讨和学问传播,向会员国供应指导,试点测试和实力建设,建立社区以及构建生态系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注的主要领域和开展的活动是:移动学习政策,应用于老师发展的移动技术,应用于妇女和儿童的移动扫盲教化,手机阅读,移动学习周等。 单从凯介绍了国家开放高校的五分钟课程。五分钟课程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以5至15分钟时长为单位,具备移动互联时代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特点的微型课程。国家开放高校于2022年年底启动了“五分钟课程”开发及学习评价系统建设项目,五分钟课程将会被独立应用于移动
12、学习,也可以被嵌入网络课程和移动课程,作为课程组成部分,依据教学须要,组合应用于学历教化和非学历教化。 四、共享优质资源,开展规模教学 信息技术让共享更加简单,在开放教化思想的影响下,教化界先后开展了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运动。对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引发了开放教化资源运动,对教学全过程的开放与共享引发了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运动,也就是慕课运动。 1. 开放教化资源 苗逢春在报告中指出,开放教化资源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接受的术语。开放教化资源是指在公共领域存在的,或者在允许他人免费应用和修改的学问产权许可协议下发布的教学、学习和探讨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免费运用、接受或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
13、英联邦学习共同体合作,在高等教化领域开发并出版了开放教化资源的运用指南,并在休利特基金资助下于2022年6月召开了开放教化资源国际会议,大会确定了2022年巴黎开放教化资源宣言。它建议组织成员国:培育OER理念并主动推广运用;为信息通信技术的运用供应有利的环境;加强OER的战略发展;促进开放许可框架的理解和应用;为高质量学习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供应支持;建设OER的战略联盟;促进OER在各种语言和文化环境中的本地化发展;激励开展对于OER的探讨工作;实现OER的查找、获得和共享;激励公众将学习材料以开放许可协议发布。 2.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 作为美国最闻名的三家慕课运营者之一Coursera的代
14、表伊莱布林德介绍了Coursera的运作方式。Coursera是2022年在斯坦福高校创立的,是世界上最大的MOOC平台,通过与全球顶尖高校和教化机构合作为来自世界各地的500万以上用户供应免费的530多门各个领域的在线课程。Coursera的101多个合作伙伴包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中美和亚洲的顶级高校。每个课程被设计为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课程经验。在学习一门Coursera课程的过程中,一个学生能够看讲座视频,做视频中的互动练习题,做小测验和考试,提交作业和论文,用探讨区跟同学复习课程的内容。最终,假如学习者能够胜利地满意课程的要求,可以拿到一个免费的证书。 依据伊莱的介绍,慕课有三个重要的
15、作用。慕课的第一个作用是跟传统的高校一起变更精英高校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在传统的模式下,高校干脆培育的学生人数很少,虽然通过这些学生在社会中作出的贡献以及通过由高校赞助的探讨,高校最终的影响还是很大。而通过慕课,一所高校能够与世界上任何人有干脆的关系。今日,大多数从Coursera或者EdX或者其他平台获益的学生,是以前完全没有渠道学到这个内容的人。 慕课发挥的另一个作用是支持人们的终身学习。从一个传统的角度来看,高等教化被视为教化阶梯的最终一级。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学生18岁的时候进入高校,进行四年的高校学习,然后在22岁的时候离开高校,也结束他的正式教化。这个传统的模式已经过时了。随着技术
16、的发展,接着教化越来越重要。通过慕课,现在的高校能支持这个趋势。 慕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数据来探究教化教学的规律。慕课大规模的特点给高校和老师一个比较独特的积累和运用数据的机会。慕课利用数据的方式,第一种是给在Coursera教课的教授一个全面的数据分析仪表。通过这个仪表,教授能更好地监测学生的表现以及实时地调整课程的内容。其次种方式,则是通过这样的数据,对不同问题进行探讨,例如,对同伴互评的信度进行探讨。 莱瑞约翰逊则从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角度介绍了慕课的相关内容。他在演讲中提到,2022年底,慕课已然成为几乎每所重点高校管理高层都难以回避的话题。然而,人们对慕课也存在许多质疑。首先
17、,是对慕课教学法的质疑,目前的慕课已经远离连通主义教学理念,仍旧维系传统的讲课模式。其次,是对完成率的质疑。乔纳森认为,慕课仅有5%至16%的完成率很不志向,因此,不行能是真正教化的有效替代品。而与此相反,Udacity的创始人史朗在接受采访时则认为,尽管注册学习者的胜利率也仅仅只有10%,但完成的学生的数量仍旧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因此,慕课仍旧可以作为满意高等教化需求的一种方式。再次,对慕课作为学位项目开展方式的质疑。佐治亚理工学院确定在2022年1月运用Udacity平台教授计算机科学硕士,这将会极大降低成本,并且会影响慕课在参加学位与认证方面的巨大变更, 实现从个别非学分课程到完整学位课程
18、的飞跃,预示着慕课的下一阶段发展和高等教化的真正变革。然而,斯隆联盟的执行董事布鲁斯卡洛斯说:“慕课的热潮影响了整个学术界,但如何保持规模依旧是很大的挑战。我信任,当狂潮过去时,假如要保持高品质,那么佐治亚理工学院将要回来到更为传统的收费教化制度。”第四,对慕课会取代教授的质疑。一些激进的怀疑论者敦促院系实行行动,以免电脑屏幕代替教授,尽管几乎没有任何人看到这种可能性。 而针对慕课概念的质疑,也出现了许多其他的概念。这些概念主要是对“大规模”的质疑,例如:“小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即限制招生规模的开放网络课程;“选择性开放网络课程”,即从注册学习者当中选取肯定比例的学习者开展教学活动。 作为中国
19、慕课的一线实践者,陈江则对慕课给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慕课的发展有两个关键点,第一点是慕课的教学成效超过面授课堂的效果,其次点是慕课的证书被社会所认同。假如慕课做到这两点,就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状况:现在大部分课程的主讲老师不再会成为授课的主讲,而是转为教学协助团队;会出现专营课程制作的公司,课程在制作过程中很快会大规模出现商业化的趋势;可能出现第三方的课程排名,为学生选择课程供应参考;大部分的学校只能倾向于特别特地化、特别精深、实践化为主的探讨与教学,或者为网络课程供应场地、组织。假如课程证书被社会认同之后,就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第三方考核机构。这类机构不从事教学,也不组织学习,它们可能会具有
20、肯定的官方性质,也可能是民办的。由他们来通过组织考试等方式来审核确认学生们学习慕课的效果。届时,用人单位会更认同课程证书,而不是单单考察学习者的学历层次或毕业院校。 与陈江观点类似的是李志民,作为慕课的主动提倡者,他从学习的分类动身阐释了自己对慕课发展的建议。他在发言中提到,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人际交往类的学习,如语言学习、礼仪习惯、品德养成、管理有效等;其次类是学问传承类的学习,如文字、文学、数学、逻辑、运筹等;第三类是文明发展类的学习,如科学探究学问、工程技术、哲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等。慕课可以有力推动学问传承类的学习,为人际交往类的学习供应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因此,文明发展类的学
21、习成为今后传统高校的重点。 李志民认为,慕课的快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缘由:其一,慕课课程的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使得照此模式批量制作课程成为可能;其二,出现了多家特地供应慕课平台的公司,降低了高校建设慕课课程的门槛和经费投入,也刺激了更多的一流高校加入慕课课程内容供应商的行列;其三,一般老师自己制作慕课课程成为可能,短时间内众多高校教授的加入;其四,大量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进入;其五,一些高校起先接受慕课的微证书,承认其学分。而在这五个要素背后,最重要的是慕课便利了学习,提高了效率,为更多学习者供应了公允接受教化的机会。 然而,慕课的发展也必需面对六大挑战:首先要应对变革之痛,结构持续的惯
22、性将成为最大阻力;其次,高校是否能供应足够规模的优质课程资源,能否带头认可本校学生的慕课学分;再次,商业模式如何运作,假如没有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慕课将无以为继;第四,如何建立在线学习的文化;第五,如何解决信任问题,建立牢靠的考试、评估体系,以及新的教化管理评价体系;第六,课程证书怎样被社会广泛接纳。 收稿日期:2022-12-15 作者简介:殷丙山,副教授,博士;唐嘉怿,助教,硕士。北京开放高校远程教化与开放学习探讨院。 责任编辑 池 塘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