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样本.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要求要求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所要求各类检验检测机构,拟取得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而且在被核准范围内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活动时,其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方面应该满足通用要求。第二条 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组成应该适适用于其本身特有活动和运行方法。第三条 取得核准检验检测机构欲将其从事被核准范围或项目之外检验检测活动纳入根据本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对本要求第六章“检验检测实施”中相关要求进行增减。第二章 术语和定义第四条 本要求除采取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术语和定义以外,对下述术语
2、进行定义:(一)特种设备:是指包含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是指对特种设备产品、部件制造和进口进行监督检验;对特种设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进行监督检验;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定时检验;对特种设备产品、部件或试制新产品、新部件进行整机或部件型式试验;对特种设备进行无损检测。(三)法定检验:是指按国家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对特种设备强制进行监督检验、定时检验和型式试验。(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测机构),包含综合检验机构、型式试验机构、无损检测机构和气瓶检验机构。
3、(五)分包:是指检验检测项目中有部分检测项目委托由其它检验检测机构负担。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第五条 总要求 (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根据本要求建立、实施、保持而且连续改善和其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质量管理体系。体系文件应该传达至相关人员,而且被其了解、获取和实施。 (二)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文件化,而且达成确保检验检测质量和检验检测过程安全所需要程度。 (三)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描述内部组织职责和隶属关系,假如检验检测机构为母体组织一部分,还应该描述检验检测机构在其母体组织中地位和在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过程控制和支持服务方面关系。 (四)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有方法确保其管理层和职员不受任何对检验检测服务质量和检验
4、检测结果有不良影响、来自内外部不正当商业、财务和其它方面压力和影响。 (五)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确保对检验检测过程中取得商业、技术信息保密,使这些商业、技术信息全部权受到保护。第六条 文件要求 (一)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含:1形成文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注:总体目标应该以文件形式写入质量方针申明,质量方针申明应该由最高管理者授权公布。2质量手册;3本要求所要求程序文件;4检验检测机构为确保其检验检测过程有效组织、实施和控制所需文件,比如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统计表格等;注:指导书通常包含:检验检测细则、检验检测方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核查规程、仪器设备自校准要求等。5和检验检测相关外来文件
5、,比如法规、技术规范、标准、政府相关部门文函通知和用户图纸、资料等。注:文件能够采取任何形式或类型媒体。(二)质量手册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应该包含(但不限于):1体系适用范围;2检验检测机构基础情况概述;3检验检测范围;4检验检测机构对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用户义务和服务承诺;5组织机构图;6技术责任人、质量责任人和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相关人员职责和权限;7体系各质量要素标准性描述及其之间相互关系描述;8引用程序文件。(三)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质量要素具体叙述,和质量手册一起共同组成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描述。程序文件范围应该覆盖本要求,其框架层次和简
6、繁程度应该依据检验检测机构性质、规模和工作范围而确定。(四)文件控制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控制本要求所覆盖全部文件(内部或外部),诸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采取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用户提供图纸、资料;使用软件等。统计是一个特殊类型文件,应该依据6.8要求进行控制。应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要文件控制程序,以确保:1文件公布前由授权人员审查而且得到同意,确保文件是充足和适宜;2必需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而且再次同意。假如可行,更改或新内容应该在文件或对应附件中给予标明;3文件更新和修订状态应该得到识别,立即从全部使用场所撤出无效或作废文件,以预防非预期使用无效或作废文件;4检验检测机
7、构运作起关键作用全部作业场所,全部能够得到相关文件有效版本;5文件应该保持清楚、易于识别;6外来文件应该得到识别,而且控制其发放;7对保留在计算机系统中文件控制也应该达成以上要求。第四章 管理职责第七条 管理承诺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应该经过以下活动,表现其检验检测服务满足本要求承诺:(一)在检验检测机构内传达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认真推行特种设备法律、法规所给予职责,满足政府和用户要求关键性;(二)完成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下达各项法定检验任务,而且自觉接收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三)制订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而且确保其有
8、效运行和连续改善;(五)在核准范围内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六)根据要求实施管理评审;(七)确保检验检测活动取得必需资源(见5.1)。第八条 以政府和用户为关注焦点最高管理者应该以增强政府和用户满意度为管理目标,以确保特种设备安全为目标。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对其检验检测结果、判定结论负担法律责任。第九条 质量方针最高管理者应该确保质量方针:(一)和检验检测机构宗旨和性质相适应;(二)涵盖对满足政府和用户要求和连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承诺;(三)在检验检测机构内得到沟通和了解;(四)在连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第十条 策划(一)质量目标最高管理者应该确保在检
9、验检测机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并提供评价方法。质量目标应该是可考评,而且和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最高管理者应该确保:1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和3.1要求;2在对质量管理体系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应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完整性。第十一条 职责、权限和沟通(一)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该确保检验检测机构内部门和人员职责、权限得到要求和沟通。1要求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全部管理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2配置技术责任人,而且要求明确职责和权力,全方面负责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运作;注:能够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规模,技术责任人能够设置为技术管理层;
10、在若干专业技术领域能够设置不一样授权技术责任人。 3配置质量责任人,而且要求明确责任和权力,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而且应该有直接渠道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任何改善需求;注:质量责任人职责能够包含和质量管理体系相关事宜外部联络;对规模较小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责任人和质量责任人可由一人兼任。4必需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代理人。 (二)内部沟通最高管理者应该在检验检测机构内建立各层次和职能间有效沟通路径,确保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标准信息;政府和用户要求信息;体系运行信息;检验检测质量和安全信息等能够得到有效沟通。注:沟通形式能够是多样,比如质量和安全例会、简报、布告、内部刊物、联网
11、等。第十二条 管理评审(一)最高管理者应该按预定时间间隔和程序,定时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活动,以确保其连续适宜性、充足性和有效性。评审应该包含评价管理体系改善机会和变更需要,包含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注:管理评审通常十二个月进行一次。应该保持管理评审中发觉问题和由此采取方法统计。(二)评审输入管理评审输入应包含以下方面信息:1质量方针、目标适宜性和体系文件适用性;2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意见和要求和法规、技术规范要求满足程度;3近期审核(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结果;4用户反馈和投诉;5工作业绩和检验检测服务质量;6预防和纠正方法情况;7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方法;8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变更;
12、9改善提议;10管理人员汇报;11.其它相关信息。(三)评审输出管理评审输出应该包含和以下相关方面相关任何决定和方法:1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及其改善方法;2和政府和用户要求相关检验检测改善;3资源需求。第五章 资源配置、管理及技术支持第十三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保障推行检验检测服务,建立、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而且连续改善其有效性所需资源,以不停增强政府和用户满意程度。注:本要求所提及资源关键指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设备、设施和环境、拥有法规标准、信息和财务资源等。第十四条 人力资源(一)建立文件化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以确保全部和检验检测质量相关人员能力。(二)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依据检验检测服务需要配置足够管
13、理、工程技术和持证检验检测人员。(三)从事管理和检验检测人员应该是办理了正当聘用手续签约人员。检验检测人员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检验检测机构从事检验检测。(四)应该依据相关人员岗位能力、资格和经验制订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该和检验检测机构目前和预期任务相适应。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为每个签约人员要求必需培训,包含:1岗前培训;2岗位培训,在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丰富人员监督、指导下工作;3在整个受聘期间继续培训,方便和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变更及技术发展同时。(五)检验检测人员应该经过执业培训,并含有对应资格和经验,熟知检验检测服务要求,而且含有依据检验检测结果做出正确判定能力。注:检验检测人员出具汇报资格还需要
14、遵守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六)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编制和检验检测相关管理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职责。注: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职责通常应该要求以下内容:从事检验检测服务方面职责;出具综合检验检测汇报/证书或对汇报/证书结果评价(审核、审批)方面职责;管理职责;所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要求;任职资格和培训要求。(七)检验检测机构在使用临时借用技术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时,应该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受到监督,而且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工作。(八)检验检测人员酬劳不应该单纯依据实施检验检测数量,更不能依据检验检测结果。(九)应该保持全部检验检测人员和技术人员相关教育、培
15、训和资格、技能、经历统计。第十五条 检验检测设备 (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配置正确开展检验检测所需要检验检测设备。当检验检测机构需要使用其控制之外检验检测设备时,也应该确保满足本要求。 (二)检验检测设备及其软件应该达成要求正确度,而且符合检验检测对应规范要求。检验检测设备在投入工作前应该进行检定/校准、核查,以验证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需要。有检定/校准要求检验检测设备,应该使用适宜标识表明其检定/校准状态。(三)检验检测设备使用和维护最新版说明书(包含设备制造商提供相关手册)应该能够方便地提供给检验检测人员使用。(四)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检验检测设备及其软件,均应该加以唯一性标识,比如设备编号等
16、。(五)应该保留对检验检测结果相关键影响检验检测设备及其软件档案。该档案通常应该包含:1设备及其软件名称、唯一性标识;2制造商名称、型式型号、系列号或出厂编号;3接收日期、启用日期、接收时状态和验收统计;4设备说明书或制造商其它资料;5全部检定/校准证书/汇报,设备调试、验收统计和检定/校准计划;6维护保养计划(必需时);7设备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改善或修理统计;8设备操作规程。(六)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建立安全处理、运输、存放、使用、检定/校准、修理和有计划维护检验检测设备程序,以确保其功效正常而且延缓性能退化。(七)因为过载或误操作出现可疑结果,或已表明有缺点和超出要求程度检验检测设备,均应
17、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该给予隔离以防误用,而且加贴标签、标识以清楚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经过检定/校准合格,表明能够正常工作为止。同时,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核查这些检验检测设备对先前检验检测影响,而且实施“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见第二十八条)。(八)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确保检验检测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直接控制再返回后,使用前对其功效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检验而且能够确保功效正常。(九)应该制订而且实施检验检测设备检定校准计划,以确保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能够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当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或和其无关时,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提供检验结果相关性或正确性充足证据,比如经过自校、比对等
18、方法。注:当检测不能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按时,检验检测机构需要明确本身检测可追溯性依据和出处,将分析及搜集到相关证实材料存档,而且努力将比对结果作为佐证。假如溯源到有证标准物质,则要搜集而且保留标准物质校准证书及其提供者资质证实;假如追溯到某种要求方法和公认标准,则需要指出出处,明确是国际、中国家标准准还是法规要求,还是国际、中国同行间一个约定,还是相关方一个约定,还是中国外某领先企业提供检测方法/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等。第十六条 设施和环境条件(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完善而且管理为达成检验检测要求所需要设施和环境,使其有利于检验检测正确实施,而且确保其条件不会使检验检测结果无效,或对检验检测质
19、量产生不良影响。(二)设施和环境条件对结果质量有影响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监测、控制和统计工作和环境条件。当条件危及检验检测结果时,应该停止检验检测。必需时,还应该提出相关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第六章 检验检测实施第十七条 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确定检验检测实施过程,以提供满足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检验检测服务。应该策划、确定而且控制这些过程次序和相互作用,以确保其运行有效。应该对相关检验检测实施过程要求监督职责,确保这些过程运行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满足相关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而且和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相一致。第十八条 和政府和用户相关过程(一)和检验检测相关要求评
20、审/控制1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有工作指令控制和/或协议评审程序,以确保:(1)政府委派检验检测和报检法定检验检测得到实施;注:政府委派检验检测和法定检验检测通常可不和用户签署协议,而经过受理用户报检、下达工作指令方法进行。(2)开展检验检测条件能够得到满足;注:这里条件指协议条件,而不是检验检测地点物质条件。这些条件通常包含情况有:能够取得书面检验检测历史和背景,比如历次检验检测汇报、设备运行情况和运行统计等;进入现场安全要求;检验检测各项准备工作,包含检验检测辅助工作及要求;对不良天气条件影响反应。(3)政府和用户要求被充足明确、文件化和了解;(4)在被核准范围内从事检验检测,而且有充足资源来满
21、足政府和用户要求;(5)向负责检验检测人员下达明确工作指令;注:在接收口头协议情况下,检验检测机构需要保留全部工作指令统计,包含口头上接收要求/协议、日期和用户代表、指令公布人。(6)确定和应用合适而且能够满足政府和用户要求检验检测方法;(7)应该对拟分包检验检测工作进行评审。2对工作指令和/或协议了解上差异在检验检测之前应该已经得四处理。每项工作指令或协议既要符正当律、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又要得到检验检测机构和用户确实定。 3假如特殊情况下不能实施/完成法定检验检测任务,应该事先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汇报,在用户已报检情况下,还应该通知用户。4应该保留工作指令和/或协议及其评审统计,
22、包含重大变更统计。 5假如检验检测过程中需要修改工作指令或协议,应该重新进行一样评审过程,任何修改均应该通知相关人员。(二)接收政府监察1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接收政府监督检验和抽查。2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可靠检验检测数据档案,实现检验检测和安全监察机构间数据网络传输和共享,帮助动态监管工作,而且立即上报相关检验检测工作情况报表和统计资料等,完成授权检验任务。 (三)对政府和用户服务 1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检验检测服务时,应该遵遵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政府和用户对相关检验检测安全、质量、完成时间和收费标准等方面要求。公开检验检测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服务承诺,接收社会监督。2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确保对本身
23、检验责任区域或范围内特种设备法定检验工作完成,对未按时报检用户,检验检测机构有义务督促其按政府要求进行报检。而且为政府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技术支撑。3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在检验检测信息咨询、工作指令、协议处理及其修改方面建立和保持和用户有效联络和沟通,方便明确和满足用户要求,而且接收用户监督。4在确保相关用户机密和利益不受侵害前提下,许可用户到检验检测机构实施检验检测工作现场,巡视为其所作检验检测工作。第十九条 检验检测方法(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制订检验检测方法确实定和应用程序,确保采取合适检验检测方法实施检验检测服务,保障检验检测目标实现和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全部和检验检
24、测相关作业指导文件、法规、技术规范和参考资料均应该保持现行有效而且被检验检测人员取阅和实施。(二)检验检测方法确实定1检验检测方法应该优先采使用方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明确要求标准、方法,和协议约定或用户要求采取标准、方法。 2当缺乏文件化作业指导书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或实施过程时,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制订(包含但不限于)检验检测细则、检验检测方案、检验检测工艺等作业指导文件,用以指导检验检测实施和结果判定。3检验检测机构制订检验检测作业指导文件过程应该是有计划活动,而且指定有足够资格和能力人员进行。(三)非标准检验检测方法1当检验检测方法无标准能够依据,或需要扩大标准使用范围,或需要使用检验检测机
25、构自行制订检验检测方法时,应该取得委托用户同意。拟在法定检验过程中采取非标准检验检测方法时,该方法在使用前应该得到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政府部门确实定或审批。2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对非标准检验检测方法、超出标准预期使用方法、自行制订方法是否适合检验检测预期用途和和政府或用户要求是否相适应进行评审。注:评审方法宜是下列情况之一,或是其组合:和其它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下一检验周期时复查或留样复检;相关事故分析结果;对影响结果原因作系统评审。(四)检验检测方法应用1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确保检验检测方法能够为检验检测人员熟知而且得到正确利用和实施。2当检验检测需要偏离检验检测方法时,该
26、偏离应文件化,而且经过技术责任人审批,而且取得用户同意。必需时还应该得到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能政府部门同意3当认为用户提出标准、方法不适宜或已经过期时,检验检测机构应该通知用户。第二十条 采购服务和供给品(一)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采购服务和供给品,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制订采购制度和程序。程序中应该包含和检验检测质量相关消耗材料采购、验收、存放和使用要求。(二)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只使用含有良好信誉而且满足检验检测所需要质量消耗材料、供给品和服务。应该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关键服务方、供给方进行评价,而且保留这些评价统计和取得同意服务方和供给方名单。(三)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确保所要求采购要求是充足和适宜。采
27、购文件在发出之前,其技术内容应该经过审查和同意。第二十一条 检验检测分包(一)通常情况下,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独立完成检验检测任务。监督检验项目不得分包。(二)当分包只是整个检验检测项目标较少部分时,在下列情况下能够分包:1在无法预料或非正常情况下,比如关键人员临时不能上岗、关键检验检测设备临时不能投入使用等;2检验检测机构在部分特殊领域缺乏专门技术和/或装备。注:下列情况不属分包:提供和检验检测相关服务,比如检验检测设备校准服务等;检验检测机构临时聘用和检验检测相关含有专门技术人员,而且已签署正式协议,纳入检验检测机构质量体系;临时借用检验检测机构之外检验检测设备。(三)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在检验检
28、测前将分包安排书面通知用户,而且得到用户同意。法定检验检测项目标分包还应该通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四)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确定分包方含有负担分包项目标检验检测资格,而且经过评价确定分包方工作能够满足本要求。(五)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就其分包方工作对用户负责,由用户或政府指定分包方除外。(六)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对分包方工作质量进行监督。(七)应该保留分包方名目、评审统计和由分包方完成检验检测统计和符合本要求证实、监督统计等。第二十二条 抽样及样品处理(一)对检验检测对象或部位进行抽样时,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有抽样计划或抽样要求。抽样过程应该注意需要控制原因,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有效性、代表性和检验检测结
29、论可靠性。注:当检验检测对象为批量性产品,进行非逐台(件)检验检测时,抽样应该用统计方法确保其代表性;当检验检测对象为单件产品,对产品一些部位进行抽样检验检测(局部检测)时,抽样部位应该满足法规、标准和该项检测目标要求。(二)当用户对检验检测机构抽样计划或抽样要求有偏离但不违反相关法规、标按时,应该具体统计在对应抽样统计中,包含检验检测结果文件中。相关责任人信息应该给予统计。(三)对检验检测样品应该有接收、处理、保护、储存、留样和(或)清理程序,确保样品在接收、处理、储存和准备及检验检测过程中不会发生退化变质、丢失、损坏或破坏。(四)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含有检验检测物品标识系统。合适时,检验检测机
30、构应该在检验检测实现全过程中使用适宜方法识别检验检测对象。在有可追溯性要求场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控制而且统计检验检测对象唯一性标识。标识系统设计和使用应该确保物品不会在实物上或在包含统计和其它文件中混淆。第二十三条 检验检测安全(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建立而且保持程序,以连续对危及人员职业健康和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其风险而且实施必需风险控制。(二)检验检测机构应该依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识别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制订和采取对应控制和安全应急方法,方便预防和降低可能随之引发疾病和伤害。假如可行应该定时评审和测试这些安全应急方法。(三)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给管理和检验检测人员足够培训,以使其全部能
31、够意识而且知晓: 1检验检测活动中实际和潜在职业健康和安全后果;2在实施相关职业健康和安全程序,实现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要求(包含安全应急方法)方面作用和职责;3偏离职业健康和安全程序潜在后果;4检验检测现场全部实际和潜在危险源和采取控制和应急方法。(四)全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安全培训等统计应该给予保留。第二十四条 统计(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制订和实施统计标识、搜集、检索、存取、存档、保留期限和处理程序,建立而且维持质量统计、技术统计和安全方法统计,以提供检验检测符合性和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证据。质量统计应该包含来自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汇报和纠正和预防方法统计。注:统计可
32、存于任何形式载体上,比如硬拷贝或电子媒体。(二)全部统计应该清楚明了,而且应该保留在适宜环境中,以免损坏、失密,并易于检索。(三)检验检测机构应该要求统计保留期限,而且确保统计安全保护和保密。(四)技术统计1每项检验检测统计应该包含足够信息,而且确保该检验检测在尽可能靠近原条件情况下能够复现。统计应该包含取样人员、检验检测实施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标识。注:检验检测原始统计内容除人员标识外,通常还应该包含:原始统计对应于检验检测汇报识别编号;被检对象唯一性编号、技术参数、状态和环境条件;检验检测设备唯一性编号、技术参数;检验检测项目及内容;检验检测部位描述;检验检测依据、数据、结果及日期等。2观
33、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该在检验检测时给予统计,而且能够根据特定任务或项目分类识别。3当统计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该划改,不可擦涂掉或使字迹模糊或消失,应该把正确值填写在其旁边。对统计全部改动应该有改感人署名或署名缩写。对电子存放统计也应该采取相同方法,以避免原始数据丢失或改动。注:技术统计是进行检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积累。技术统计能够包含工作指令、协议或协议、工作手册、工作笔记、检验检测统计表格、检验检测汇报/证书、检验检测汇报/证书审核审批传输及反馈等。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测汇报/证书(一)检验检测机构完成检验检测服务应该表现在检验检测汇报/证书中。(二)检验检测汇报/证书应该包含全部检验检测
34、依据、结果和依据这些结果做出符合性判定(结论),必需时还应该包含对符合性判定(结论)了解、解释和所需要信息。全部这些信息应该正确、正确、清楚地表示。(三)当检验检测汇报/证书中包含有分包方提供结果时,应该明确标识。(四)汇报/证书格式应该适应所进行每一类检验检测,而且将误解和错误降到最小。法规、标准有要求,检验检测汇报/证书应该直接采使用方法规、标准要求格式;法规、标准没有要求,汇报/证书格式应该满足6.9.2款项要求。(五)检验检测汇报/证书应该由检验检测机构责任人(最高管理者)或授权技术责任人签发或同意。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结果、判定结论负责。(六)检验检测汇报/证书和专
35、用印章应该有专员保管,而且建立使用管理要求。(七)汇报/证书发出后需要更正时,对于不影响检验检测结论更正,能够采取补充说明方法,书面传输给用户。对于影响检验检测结论更正应该书面通知用户而且将原汇报和证书收回、注销、归档并统计,再重新发出更正后汇报。当发生检验检测结论更正结果为“不合格”时,还应该立即通知负责该设备登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八)应该对存档汇报/证书及其原始统计储存条件、保留时间和借阅作出要求,预防这些检验检测结果见证件被损坏、丢失、更改和不合适处理。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测质量监督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有对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实施监督程序,以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这种监督应该是有计划和经过评审
36、,而且能够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一)定时监督、考评检验检测人员工作能力和质量;注:对检验检测人员监督、考评应该包含在检验检测现场进行监督和考评。这种监督、考评每十二个月全部应该进行,每个从事检验检测人员五年内最少需经历一次。(二)定时评审检验检测细则、检验检测方案、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作业指导文件; (三)定时评审已发出检验检测汇报/证书及其相关性;注:评审包含同一特种设备不一样时期检验检测汇报/证书。(四)采取统计技术内部质量控制图;(五)参与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六)利用相同或不一样方法进行反复检验检测;(七)对检验检测样品或存留样品进行再检测;(八)分析一个检验检测对象
37、不一样特征结果相关性。第七章 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善第二十七条 内部审核(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根据预先制订计划和程序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连续符合本要求。(二)内部审核应该包含管理体系全部要素,包含检验检测活动。内部审核由质量责任人组织而且应该由经过培训和含有经验人员实施。审核人员选择和审核实施应该确保审核过程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人员应该独立于被审核活动。(三)内部审核程序文件中应该对策划和组织实施内部审核和出具内审汇报、保持对应质量统计职责和要求做出要求。(四)接收审核部门管理者应该确保立即采取纠正方法,以消除所发觉不符合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该包含对所采取方法验证和验证结果汇报
38、。假如调查表明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结果可能已受影响,应该书面通知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用户。第二十八条 不符合工作控制(一)当检验检测任何方面,或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不符正当规、技术规范、标准、体系文件要求,或检验检测汇报抽查评审发觉结果不符合时,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实施既定不符合控制程序。该程序应该确保:1确定对不符合工作进行管理责任和权力,要求当不符合工作被确定时所采取方法(包含必需时暂停检验检测服务,扣发检验检测汇报/证书),避免不符合扩大化造成更严重后果;2对不符合工作严重性进行评价;3立即采取纠正活动,同时对不符合工作可接收性做出决定;4必需时,通知用户而且取消该次检验检测服务,对
39、法定检验检测还应该通知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而且接收处理。5确定同意恢复检验检测服务职责。(二)当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或对检验检测机构运作和其制度和程序符合性产生怀疑时,应该立即实施纠正方法程序。第二十九条 投诉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明确受理投诉部门,而且有方针和程序处理来自用户或其它方面投诉。应该保留全部投诉统计及针对投诉所开展调查和采取纠正方法统计。第三十条 数据分析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确定、搜集和分析合适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而且评价在何处能够连续改善体系有效性。数据分析应该提供以下相关方面信息:(一)用户满意情况;(二)和检验检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符合性;(
40、三)检验检测质量和安全特征及趋势,包含采取预防方法机会;(四)服务方和供给方;(五)检验检测分包方。第三十一条 改善(一)连续改善检验检测机构应该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部或外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方法和管理评审,连续改善体系有效性。(二)纠正方法1检验检测机构应该采取方法,方便在确定了不符合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或技术运作偏离了其制度和程序时实施纠正,以消除不符合原因,预防不符合再发生。纠正方法应该和所碰到不符合影响程度相适应。2应该编制形成文件程序,以要求以下方面要求;(1)评审不符合(包含用户埋怨/投诉);(2)确定不符合根本原因;(3)评价确保不符合不再发生纠正方法需求;(4)确定和实施所需纠正方法;(5)统计所采取方法结果;(6)评审所采取纠正方法,对纠正方法结果进行监控,以确保所采取纠正活动是有效。(三)预防方法检验检测机构应该确定方法,以消除潜在不符合原因,预防不符合发生。预防方法应该和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相适应。应该编制形成文件程序,以要求以下方面要求:1确定潜在不符合及其原因和所需要改善;2评价预防不符合发生预防方法需求;3确定和实施所需预防方法,以降低类似不符合情况发生可能性;4统计所采取方法结果;5评审所采取预防方法,以确保其有效性。第八章 附 则第三十二条 本要求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