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方宗诚《仪卫先生行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方宗诚《仪卫先生行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方宗诚仪卫先生行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仪卫先生行状清方宗诚先生讳东树,字植之,姓方氏。幼承家范,年十一,效范云,作慎火树诗, 乡先辈咸叹异。长,学于姚惜抱先生,好为深湛浩博之思。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 名世,研极义理,而最契朱子言。每日鸡鸣起,至漏数十下始就寝。严寒酷暑, 精进靡间,枕上有疑,披衣省览;舟车尘土之间,忧戚病患之余,触事开悟,注 时日以记。先生少补县学生,锐然有用世志。凡礼、乐、兵、刑、河漕、水利、钱谷、 开市、大经、大法,皆尝究心,曰“此安民之实用也然卒困诸生无所试。每 逢国家大事必为远虑,与公卿交,尽言无隐。道光十一年,桐城大水,邑令
2、杨大 缙贪婪虐民,民大噪。令遂以民变诉大府,将调兵。先生在抚军邓公幕,急以身 家保。抚军素敬信,事得寝。十八年客粤,时大臣请厉禁洋烟,下督抚议。先生 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英夷公司领事 义律桀傲不受约,居省城夷馆。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 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方夷人跳梁,东南大帅多退避。先生时时痛心切齿,泣涕 如雨,作病榻罪言,论制夷之策。遣人上之浙江军门,以时方议抚亦不用。父展卿先生卒,先生客胡果泉抚军,所恸含敛未亲,誓没于外以自罚。将卒, 犹遗命门人必薄敛。家贫,曾祖以降三世七丧未葬,先生内自疚,亲跋涉,卜兆营葬毕,而后得安寝。又修族谱,立
3、祠规。族戚、交游、门人中,有疾病患难 者,忧戚至废寝食,与人言泪随声落。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 困穷,盖至性醇笃如此。遇事据理直论,或面折人非,以此颇为人所怯。老年,有与邑令谋欲致之狱 者,先生不为动。所交尽当世宏才硕学,而尤重实行之士。韶州谭丽亭、同里许 先生玉峰暗修无知者,先生推为君子之儒。先生尝取遽伯玉五十知非,卫武公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故 学者称仪卫先生。(选自方宗诚集,有删改)注卜兆:选择墓地。遽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其人急于进取,善于 改过。卫武公:春秋时卫国国君,95岁时还广采箴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力劝制军/杀之
4、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 律也B.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 律也C.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 律也D.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子,即北宋的朱熹,儒学的集大成者,他将诗经论语孟子 中庸汇成“四书二B.鸡鸣,古人根据天色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鸡鸣相当于丑时, 在夜里1点到3点之间。C.诸生,明清时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如縻生、 增生等统称诸生。D.曾祖
5、,九族内的亲属之一,九族指高、曾、祖、父、自身和儿、孙、曾 孙、玄孙这九辈。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东树从小受家学熏陶,文才出众,更兼刻苦,到年老了还不断自省, 求学不辍。B.方东树有经国济世的宏愿,却因未遇伯乐,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宏 图难展。C.在协助处理桐城“民变”的事情上,方东树能够体恤百姓,不计身家, 有担当。D.方东树特别佩服仰慕春秋时卫国的遽伯玉和卫武公,所以将书房命名为 “仪卫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译文: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译文:【答案
6、】10. B11. A12. B13. (1)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邓将军未能采纳。(2)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少饮食来接济 困窘之人。【解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先生力劝邓总督杀了他,以杜绝祸根。邓总督担心引起争端,也拒绝 了。但是最终翻来覆去频生变故的,就是这个义律。“制军”是兼语,作劝的宾语,作“杀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A、C两项。“祸本”是一个词,意思是“祸根”,作“绝”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D项。故选B。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 “北宋的朱熹“
7、错误,朱熹是南宋人;且“四书”是指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诗经不在“四书”之内。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未遇伯乐”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然卒诸生无所试”,意思是“但是最 终还是困在秀才的功名上,未能得到实践”。“未遇伯乐”于文无据。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所以“,的原因;复”,再次;“从”,采纳。(2) “菲”,简朴;“厚”,优厚;“凶岁”,荒年;“困穷”,困窘的人。【参考译文】仪卫先生名叫东树,字植之,姓方。先生从小秉承家风,十一岁时,学习南 朝的范云,写了慎火树诗,乡里的先辈都赞叹他非同寻常。年长一些,向姚 鼐先生求学,喜欢做精
8、深广泛的思考。四十岁后不想凭诗文闻名于世,钻研穷究 义理,与朱熹的观点最为相合。每天凌晨三点之前就起床,晚上更漏数十下方才 就寝。严寒酷暑,专心进取,没有间断,睡在枕上有了疑问,立即披上衣服坐起 来审阅观看;行船坐车风尘仆仆的时候,忧愁悲伤生病之时,碰上某事开通领悟 了,标注好时间记录下来。先生年少时就成了秀才,锐意进取有入世担当的志向。大凡礼仪、乐教、军 事、刑法、运输、水利钱粮、经商、常规、法度,都曾经尽心研究,他说“这些 都是安民治世的实用之学”。但是最终还是因在秀才的功名上,未能得到实践。 每遇国家有了大事,他必定为之作深远的思考,与达官贵人交往,尽情表达,毫 无隐藏。道光十一年,桐城
9、发大水,县令杨大缙贪婪,残害百姓,百姓大规模鼓 动喧闹。杨大缙就以百姓骚乱之名报告上级官府,将调兵镇压。东树先生当时在 安徽巡抚邓廷桢幕中,急忙以性命和家业担保。邓廷桢平时敬重信任他,这事才 得以平息。道光十八年他客居广东,当时大臣请求严厉禁销鸦片,朝廷交由督抚 讨论。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 邓总督未能采纳。英国公司领事义律强横傲慢,不受约束,住在省城外国馆舍内。 先生力劝邓总督杀了他,以杜绝祸根。邓总督担心引起争端,也拒绝了。但是最 终翻来覆去频生变故的,就是这个义律。在外国人猖獗跋扈的时候,东南大帅大 多避让。先生时时咬牙切齿愤怒至极,泪下如雨,写下
10、病榻罪言一文,论述 对付洋人的办法。派人送到浙江巡抚,因为当时正讨论安抚之策,还是没有被采 纳。父亲展卿先生亡故,东树先生正在巡抚胡克家军幕中,因悲伤于未能亲自为 父亲入殓,发誓将死于他乡来惩罚自己。他临终前,还下令门生弟子一定要简单 入殓。先生家贫,曾祖以来,三代人中有七位亲属,人亡故了未能入葬,先生十 分内疚,他亲自跋涉,挑选墓地全部安葬好,才得以安睡。他还修订族谱,拟立 祠规。族人亲戚、好友弟子中,有生病与处境艰难的人,他担忧悲伤竟至不吃不 睡,与人交谈泪随声落。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 少饮食来接济困窘之人其性情纯厚诚挚就是如此。他遇事依据事理直率论辩,有时当面驳斥别人的不是,因此很被人忌恨。年 纪大了,有人与县令谋议要和他打官司,他也不肯改变。他所交往的都是当代大 才,而且特别看重务实践行之人。韶州谭丽亭、同乡人许玉峰都是暗自修行砥砺 没有名声的人,先生却推崇他们为君子之儒。先生曾经取春秋卫国蓬伯玉五十岁知道(自己前数十年的)过失,卫武公年 纪大了还好学不辍的意思,用“仪卫”来为自己的书房命名,做学问的人也因此 称他为仪卫先生。